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不同诱捕方法对苹果蠹蛾和梨小食心虫的诱捕效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诱捕器与性诱芯对苹果蠹蛾和梨小食心虫的诱捕效果。【方法】比较不同诱捕器(水盆式诱捕器,三角粘胶式诱捕器)、不同性诱芯(苹果蠹蛾和梨小食心虫性诱芯)对苹果蠹蛾和梨小食心虫的诱捕效果。【结果】诱捕梨小食心虫水盆法好于三角盒粘胶法,诱捕苹果蠹蛾三角盒粘胶法好于水盆法。苹果蠹蛾性诱芯诱捕梨小食心虫数量小于梨小食心虫性诱芯诱集的数量,并存在显著差异(P=0.012),梨小食心虫性诱芯诱集苹果蠹蛾的现象较少。【结论】研究为聚集信息素的提取及诱捕剂的研制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不同诱芯和诱捕器对梨小食心虫的诱捕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寻找诱杀梨小食心虫的最佳诱芯与诱捕器组合,比较研究了4种来源诱芯、4种类型诱捕器和2种诱捕器设置高度对梨小食心虫成虫的诱捕效果试验。结果表明,三角形诱捕器与船形诱捕器的诱捕效果极显著好于笼形诱捕器与水盆形诱捕器,其中三角形诱捕器与船形诱捕器之间差异不显著,水盆形诱捕器与笼形诱捕器的差异也不显著,但诱捕的相对效率大小为三角形>船形>笼形>水盆形诱捕器。4种不同来源诱芯的诱捕效果差异不显著,但以北京中捷四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诱捕的相对效率较好。性诱捕器放置高度1 m和放置2 m对梨小食心虫的诱捕效果无显著差异。研究表明,三角形诱捕器和北京中捷四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诱芯组合对梨小食心虫的诱捕效果最好。该结果可为合理利用性信息素对梨小食心虫种群动态的有效监测和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进行了不同数量诱芯的诱捕器诱集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诱剂为梨小食心虫性诱剂的诱捕器,诱集到梨小食心虫的数量明显高于苹果蠹蛾;且不同诱芯的诱捕器诱集到梨小食心虫的数量大小为:2个诱芯的诱捕器的诱集数量≥1个诱芯的诱捕器的诱集数量≥3个诱芯的诱捕器的诱集数量。  相似文献   

4.
几种因素对梨小食心虫性诱剂诱捕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田间诱集效果试验,就诱捕器不同置放高度、不同置放方位、不同诱芯剂量、不同类型诱捕器对梨小食心虫的诱集数量进行了研究,以探讨梨小食心虫性诱剂应用的关键技术。结果表明:悬挂高度越高诱捕效果越好,桃树的西方诱捕效果最好;诱剂量以6个诱芯的诱捕效果最好,平均为38.75头/诱捕器,其次为2个诱芯,诱捕效果为31.00头/诱捕器;几种诱捕器对梨小食心虫都有一定的诱捕效果,其中三角诱捕器诱捕效果最好,其次为自制水瓶诱捕器,诱捕效果分别为138.75头/诱捕器和100.25头/诱捕器。  相似文献   

5.
苹果蠹蛾性信息素田间应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苹果蠹蛾性信息素田间应用中的技术问题,为苹果蠹蛾性信息素的科学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三角式、飞翼式、水盆式和圆筒式4种诱捕器,较系统地研究了诱捕器类型和悬挂高度、苹果蠹蛾性信息素剂量和纯度等因素对诱捕效果的影响。【结果】三角式和飞翼式诱捕器的诱捕效果较佳;诱捕器设置在树冠中上部的诱捕量极显著高于下部及顶部;每诱芯中苹果蠹蛾性信息素含量为0.75 mg时诱捕效果最佳,剂量低于每诱芯0.25 mg或高于1.5 mg时,诱捕量显著下降;性信息素纯度对诱捕效果影响较大,在每诱芯1.00 mg剂量下,纯度为75%的性信息素诱捕效果较佳。【结论】田间宜采用三角式粘胶诱捕器;每诱芯中含0.75 mg苹果蠹蛾性信息素处理的诱捕效果最佳;性信息素纯度不低于75%即可达到制备诱芯的要求;诱捕器设置在树冠中上部诱蛾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新疆南疆林果种植区梨/李小食心虫性信息素监测技术。【方法】试验区分别按4、8、12个/667m2的密度悬挂含有梨/李小食心虫诱芯的诱捕器,另设置3种不同类型诱捕器,在杏园不同密度、不同类型诱捕器对梨/李小食心虫的诱捕效果进行对比,对诱捕器粘虫板和诱芯更换期进行试验。【结果】诱捕器密度4、8、12个/667m2试验区杏子采摘前蛀果率分别为11.33%、7.20%、5.60%,诱捕器密度4个/667m2与8、12个/667m2之间有显著性差异。诱捕器密度8和12个/667m2个之间无显著差异。不同类型诱捕器对梨/李小食心虫的诱捕效果有明显差异。其中,盆式诱捕器对梨/李小食心虫诱捕效果最好,三角形诱捕器次之,盆式诱捕器和三角形诱捕器之间无显著差异,瓶式诱捕器的诱捕效果显著差于三角形诱捕器和盆式诱捕器。粘虫板和诱芯持效期对梨/李小食心虫诱捕效果有一定的影响。粘虫板更换期5 d和诱芯更换期10 d诱捕效果最佳。【结论】在南疆高温干旱区域杏园以性引诱剂来防治梨/李小食心虫无法达到有效控制其危害的目的。尽管盆式诱捕器诱捕效果好,但是每日需要加水,采用三角形诱捕器,粘虫板和诱芯更换期对诱捕效果影响很大,7~10 d更换1次粘虫板、30 d更换1次诱芯。  相似文献   

7.
梨小食心虫性诱剂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梨小食心虫(Grapholitha molesta Busck)是世界性的重要果树钻蛀性害虫之一。目前,性信息素诱捕器广泛应用于害虫防控,为提高性诱剂对梨小食心虫测报及诱捕效率,从两方面研究了梨小食心虫性诱剂对梨小食心虫的诱捕效果,采用了8个性诱剂产品诱杀梨小食心虫,同时每个诱捕器内设1、3、5、7、9、11个芯数,共6个处理诱杀梨小食心虫。结果表明,A诱捕性诱芯和C诱捕性诱芯诱捕效果最好;诱捕器的诱芯数量为1时引诱到的梨小食心虫数量最多。建议在田间测报和大量诱捕时,使用A诱芯,可达到较高诱捕量,同时也可节约成本,提高效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库尔勒地区香梨园食心虫(梨小食心虫Grapholithamolesta和苹果蠹蛾Cydiapomonella)消长动态,评价性信息素迷向技术对香梨园食心虫的田间防治效果,为库尔勒香梨食心虫的绿色防控和农药减施增效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性诱剂诱集法监测香梨园食心虫消长动态,利用性信息素迷向技术防治香梨园食心虫,以虫口减退率、迷向率等指标综合评价迷向防治效果。【结果】梨小食心虫在香梨园1 a发生4代,成虫发生高峰期分别为4月上、中旬、5月下旬至6月上旬、7月中旬和8月中、下旬。苹果蠹蛾在香梨园1 a发生3代,成虫发生高峰期分别为4月中、下旬、7月上、中旬、8月中、下旬,梨小食心虫和苹果蠹蛾均存在世代重叠;迷向防治技术对梨小食心虫防治效果显著,迷向率和防治效果均能达到99%以上。【结论】库尔勒不同地区香梨园食心虫发生动态基本一致,梨小食心虫1 a发生4代,苹果蠹蛾1 a发生3代,性信息素迷向防治技术对香梨园食心虫,尤其是梨小食心虫防治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以晋中地区枣园为例,探索桃小食心虫(Carposina sasakii Matsumura)常规性诱芯和诱捕器田间应用基本参数。结果表明:市场主要的四个厂家的诱芯对桃小食心虫均可有效动态监测;若大量诱捕,D厂家的诱芯诱捕量最大。采用水盆诱捕器时,水盆直径为35~40cm、诱捕间距为20~25m、高度为2.0~2.5m时,诱捕量显著多于其他处理;水盆颜色对桃小食心虫成虫的诱捕量差异不显著。综合考虑经济成本及使用方法便利,建议:水盆直径20~30cm,间距20~25m,监测高度1.5m,大量诱捕尽量高些。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迷向丝对果园食心虫的迷向效果。【方法】2018年在石河子垦区以桃单植园和苹果单植园为研究对象,利用梨小食心虫和苹果蠹蛾的混合迷向丝进行防治,并使用3种食心虫的性诱剂,诱捕调查石河子垦区果树食心虫的发生种类及其种群消长动态。【结果】桃园中果树食心虫的优势种群为梨小食心虫;苹果园优势种群为梨小食心虫和苹果蠹蛾,石河子垦区桃园和苹果园未悬挂迷向丝的对照区域虫口诱集数量均高于悬挂迷向丝的试验区域。【结论】石河子垦区桃园和苹果园利用悬挂迷向丝作为防治手段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在无防治措施、迷向丝防治措施、迷向丝+化学综合防治措施、化学防治措施4种条件下,三角型诱捕器与纸型诱捕器的诱捕效果以及各防治措施的防治效果。【方法】2020年在石河子152团果园设置各防治区,悬挂2种诱捕器,在苹果蠹蛾发生和危害期调查各诱集点的苹果蠹蛾成虫的诱捕量及发生动态。【结果】纸型诱捕器在各防治措施下的诱捕效果均好于三角型诱捕器;三角型诱捕器在不同天气变化中的适应性好于纸型诱捕器;各防治措施中,迷向丝防治区的防治效果好于综合防治区,但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化学防治区的防治效果最差。【结论】纸型诱捕器田间诱集效果明显好于三角型诱捕器(1 494只>933只),与化药防治相比,迷向丝防治苹果蠹蛾效果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利用分子检测技术评价棉田多异瓢虫对日本通草蛉的集团内捕食作用。【方法】根据基因库 NCBI 中的日本通草蛉的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 I(COI)的基因序列(登录号为 KY806757),设计日本通草蛉的特异引物,并测定特异引物的灵敏度。利用 DNA 检测技术,在室内以该引物检测喂食5粒日本通草蛉卵的多异瓢虫成虫中肠内靶标食物的衰变情况,估算多异瓢虫对日本通草蛉的半衰期。【结果】所设计引物只对日本通草蛉DNA具有扩增效果,对与其同域发生的其它害虫和天敌不具扩增作用,其扩增片段大小约为220 bp,其最低检出浓度为0.117 ng/μL。多异瓢虫成虫喂食日本通草蛉卵后,检出率随消化时间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到16 h检出率为0,多异瓢虫成虫半衰期为8.32 h。【结论】利用该技术可定量评价多异瓢虫与日本通草蛉集团内竞争。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11种植物精油的抑菌活性,为棉花病害的生物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11种香料植物精油,采用生长速率抑制法测定精油对2种棉花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结果】青花椒、肉桂、八角等7种植物精油对尖孢镰刀菌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其中肉桂油、大蒜油的活性最好,荆芥油、八角油和丁香油次之;肉桂、大蒜、荆芥和孜然对尖孢镰刀菌的EC50值分别为22.89 、51.33 、79.71和101.97 mg /L。肉桂、丁香、大蒜、荆芥、花椒、孜然6种植物精油对串珠镰刀菌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其中肉桂油、丁香油的活性最好,大蒜油、荆芥油、花椒油和孜然油次之;肉桂、大蒜和丁香对串珠镰刀菌的EC50值分别为83.15、123.33和99.20 mg /L。【结论】肉桂油、大蒜油、荆芥油对2种病原真菌均有较好的抑菌效果,孜然油对尖孢镰刀菌(萎蔫专化型)有较好的抑菌效果,丁香油对串珠镰刀菌有较好的抑菌效果,这5种高活性植物精油具有开发为天然杀菌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梨小食心虫(Grapholitha molesta)是南疆苹果园一种重要害虫,严重影响苹果的产量和品质.论文旨在明确农田景观配置与组成对苹果园梨小食心虫种群数量的影响,为解析南疆地区种植业结构调整下梨小食心虫的发生趋势及灾变机制并制定种群区域治理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7—2020年,在阿克苏地区共选择...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3种杀螨剂对双尾新小绥螨Neoseiulus bicaudus和土耳其斯坦叶螨Tetranychus turkestani的毒力,筛选出1种对土耳其斯坦叶螨毒性高而对双尾新小绥螨毒性低的安全药剂,测定安全药剂与双尾新小绥螨单独和两者联合应用对土耳其斯坦叶螨的田间控害效果,为协调应用化学防治与生物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室内采用喷雾法测定3种杀螨剂对双尾新小绥螨雌成螨和土耳其斯坦叶螨雌成螨的LC50值,田间试验测定丁氟螨酯与双尾新小绥螨联合应用对土耳其斯坦叶螨的控害效果。【结果】炔螨特对土耳其斯坦叶螨雌成螨与双尾新小绥螨雌成螨的LC50分别是306.028和1 197 mg/L;螺螨酯对土耳其斯坦叶螨雌成螨的LC50是326.394 mg/L,在1 200 mg/L的高浓度下,双尾新小绥螨雌成螨的死亡率仅为13.80%;丁氟螨酯对土耳其斯坦叶螨雌成螨的LC50是65.081 mg/L,在1 000 mg/L的高浓度下,双尾新小绥螨雌成螨的死亡率仅为12.71%。先施用丁氟螨酯后释放双尾新小绥螨的联防一区对棉叶螨的防治效果在57.00%以上,最高达到了93.34%,均高于先释放双尾小绥螨后施用丁氟螨酯的联防二区,明显好于只释放双尾新小绥螨的生防区和只施用丁氟螨酯的化防区。相比于化防区,生防区在试验后期的防治效果更好,最高达到了77.06%。【结论】丁氟螨酯是一种对土耳其斯坦叶螨毒性高而对双尾新小绥螨毒性低的安全药剂,在田间与双尾新小绥螨联合应用中对土耳其斯坦叶螨有良好的控制效果。利用不同药剂对害螨与捕食螨的毒性差异,最大限度的保护了捕食螨。协调化学防治与生物防治联合应用减少了化学药剂的使用次数,保障捕食螨发挥持续控害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中矮1号、中矮2号、中矮3号和杜梨对库尔勒香梨光合荧光特性的影响,为筛选适宜库尔勒香梨矮化密植栽培的砧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采用Li-6400光合仪及FMS-2脉冲调制式荧光仪对4种不同矮化中间砧木库尔勒香梨叶片进行光合及荧光参数的测定,分析不同砧木的库尔勒香梨的光合特性和叶绿素荧光特性差异。【结果】 不同矮化中间砧木库尔勒香梨的Pn日变化均呈“双峰”曲线,都有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光合“午休”现象是由非气孔限制因素导致;中矮1号的净光合速率(Pn)日均值、水分利用率(WUE)日均值均高于其他3个砧木的Pn日均值和WUE日均值;不同矮化中间砧木对库尔勒香梨的气孔导度(Gs)没有显著影响;中矮1号的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II)、非光化学淬灭系数(CNPQ)、PSII电子传递速率(ETR)的值为最高;不同矮化中间砧木对库尔勒香梨的光化学淬灭系数(CqP)、PSⅡ潜在光化学活性(Fv/Fo)值没有显著影响。【结论】 中矮1号作为库尔勒香梨的砧木优于其他2个矮化砧木和杜梨,可以作为库尔勒香梨的优良砧木。  相似文献   

17.
梨小食心虫是梨树上一种重要的蛀食性害虫,为了推动果园害虫的无公害防治以及指导合理应用性信息素防治梨小食心虫,2012年在河北省昌黎县对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诱捕器进行了应用评价研究。研究了梨小食心虫的发生规律,性信息素诱捕器颜色、类型、放置位置等对梨小食心虫雄性成虫诱捕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梨小食心虫诱集出现3个高峰期,分别在6月下旬、7月下旬、8月中旬;三角式和船式诱捕器的诱捕效果显著优于水盆式和干式诱捕器;白色、绿色诱捕器效果明显好于黄色,树冠外围诱捕梨小食心虫的数量明显高于内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