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伍期途  李良谟  李振高  潘映华 《土壤》1988,20(6):325-327
太湖地区土壤的反硝化势的高低与土壤利用方式有关。植稻期土壤的反硝化势高于植麦期土壤。植稻期间各土壤反硝化势的顺序是:乌栅土、青紫泥 > 板浆白土 > 乌沙土、黄泥土 > 小粉白土;植麦期间各土壤反硝化势的顺序则是:青紫泥 > 小粉白土 > 黄泥土、板浆白土、乌沙土 > 乌栅土。对水稻土而言,免耕可以降低其反硝化势。  相似文献   

2.
陈清硕 《土壤学报》1960,8(1):63-73
安徽省历年来土壤调查报告中[1-5]都没有提到过白土的名称。直至本省安庆专区土壤普查工作开展以后,才发现有极其众多的类似白土的名称,如面浆土、白浆土、淀浆土、灰白土等等,其分布范围之广,占专区所有水稻土类型的第一位[6]。从现有资料看来,安徽省的白土不同于江苏省,因此想就白土问题予以研究討論。  相似文献   

3.
选取重庆市境内分别由夹卵石黄色黏土(PC)、黄色黏土(YC)、红色黏土(RC)等更新统沉积物发育的6个典型旱地和水田土壤剖面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土壤特性及系统分类归属。结果表明,PC发育的旱地土壤富含砾石且无铁锰斑纹,YC发育的旱地土壤不含砾石但有铁锰斑纹,RC发育的旱地土壤耕作层以下黏粒淀积明显。在PC和YC发育的水田土体内,上部土层的有机质累积明显且彩度较下部低,游离铁在下部土层有明显聚积,而母质为RC的水田土体内游离铁则迁移不明显。3个旱地土壤分别被划归为普通简育湿润雏形土、普通铁质湿润雏形土和红色铁质湿润淋溶土3个亚类,3个水田土壤则分别被划归为普通铁聚水耕人为土和普通简育水耕人为土2个亚类,共可建立6个土族和6个土系。YC发育的普通铁质湿润雏形土有铁锰斑纹存在,这是古水文条件的反映,现已完全脱离地下水的影响,故不再具有潮湿土壤水分状况;沉积物特征、区域气候等会影响旱地土体内黏粒的淋溶淀积,进而影响其土纲划分;水耕活动使更新统沉积物发育的雏形土和淋溶土演变为水耕人为土;地块筛选、坡改梯、拣拾等人为活动会显著减少PC发育的水田土体内砾石含量,影响其土族控制层段的颗粒大小级别判定。  相似文献   

4.
江西红壤丘陵地区广泛分布着一种低产水稻土,由于这种水稻土灌水耕耙后,浑水迅速澄清,表土发生严重的淀浆板结现象,故当地农民称之为沉板田(也有称之为面浆田的).土壤学文献中一般把它归属于红壤性水稻土.据江西土壤普查资料统计,全省共有这种水田约148万亩,主要集中分布在浙赣路沿线的广大丘陵地区.我们在江西蚕桑场和万福、仙里两人民公社范围内,通过1:5000的详测制图,查出该地区沉板田面积达5653亩(尚未包括淀浆板结性质不很显著的黄板田及受花岗岩风化物影响,石英砂粒含量较高的沉砂田),占水田总面积的30%左右,是当地最主要的低产土壤.  相似文献   

5.
袁朝良 《土壤》1974,6(5):216-219
在江苏徐州地区分布着较大面积的砂板土,这种土壤粘粒含量很低,缺乏有机质,土壤结构性很差,早改水后土壤极易淀浆板结,漏水漏肥,直接影响水稻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太湖流域典型水稻土对镉吸持特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章钢娅  骆永明 《土壤》2000,32(2):91-94
研究了太湖流域两种典型水稻土黄泥土和板浆白土对镉的吸附和解吸及其pH的影响.发现黄泥土吸附百分数较板浆白土大,而解吸百分数较小,镉吸附前后两个土壤的pH值均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
稻草还田条件下水田和旱地土壤有机碳矿化特征与差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14C示踪技术,通过100 d的原状土柱室内模拟试验,得出以下研究结果:培养100 d后,有34.74%(水田覆盖)、17.85%(水田翻埋)、35.68%(旱地覆盖)和36.06%(旱地翻埋)的稻草碳被矿化,水田和旱地土壤分别有0.99%~1.17%和2.25%~2.53%的原有有机碳被矿化。土地利用和稻草还田方式及两因素的交互作用,对添加稻草碳的矿化速率和累积矿化率均有显著影响(p<0.01),但对于土壤原有有机碳的矿化速率和累积矿化量,只有土地利用方式对其有显著影响(p<0.01);添加稻草后,土壤总累积矿化量没有发生显著变化(旱地翻埋除外),因为稻草还田抑制了土壤原有有机碳的降解,使100 d的累积矿化量相对于各自对照减少了13.95%(水田覆盖)、15.68%(水田翻埋)、11.04%(旱地覆盖)和3.34%(旱地翻埋)。水田翻埋和旱地覆盖是稻草资源合理利用的较好方式,更有利于土壤有机碳的积累;添加的稻草碳和土壤原有有机碳在水田的矿化速率均显著低于旱地,是水田有机碳含量通常高于同一景观单元旱地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不同母质发育的水稻土改旱地后土壤有效磷变化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为红壤区磷素高效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采集3种母质(石灰岩、第四纪红色黏土和砂页岩)发育的水稻土及相邻的水田改旱地土壤样品,分析了土壤全磷、有效磷、水溶性磷和无机磷组分(Al-P、Fe-P、Ca-P和O-P)的变化特征,通过主成分分析(PCA)和随机森林分析,探究水田改旱地后土壤磷素有效性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结果】水田改为旱地后,石灰岩、砂页岩发育的土壤有效磷含量分别增加了20.48和17.60 mg/kg (P<0.05),但水溶性磷含量均低于磷素环境阈值;土壤磷活化系数分别提高了2.67和2.22个百分点;Al-P含量分别增加了46.07和51.28mg/kg;石灰岩发育的土壤Fe-P含量增加了62.11 mg/kg。相关分析表明,水田改旱地后,Fe-P、Al-P与磷活化系数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PCA和随机森林分析结果表明Fe-P、Al-P是土壤磷素有效性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结论】湘南红壤丘陵区水田改为旱地后,第四纪红色黏土发育的红壤磷素有效性未发生显著变化,石灰岩和砂页岩发育的土壤磷素有效性由于...  相似文献   

9.
杨仁培 《土壤》1981,13(2):70-70
江苏省武进县广泛分布淀浆白土,据运村公社的土样分析结果,含水解氮25ppm(每亩7.5斤),速效磷1-3ppm(每亩0.3-1斤),速效钾30ppm(每亩9斤)。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水耕时间对亚热带低丘水田土壤性态的影响,对水耕土壤进行正确分类。  方法  在浙江省金衢盆地内选择坡麓和岗地二种地貌单元,观测不同水耕时间的第四纪红土发育水田土壤的剖面形态特征,分层采集土样分析土壤理化性状。  结果  随着水耕时间的增加,土壤颜色由红转黄,色调由2.5YR向7.5YR或10YR演变;表层土壤黏粒含量逐渐下降,有机质与全磷及有效磷积累,pH、阳离子交换量和活性铁逐渐增加,土壤游离氧化铁逐渐下移淀积;水耕时间对土壤性状的影响由表层向心土层发展。调查表明,由于水分条件的差异,水耕时间对坡麓地带水田土壤性状的影响大于岗地水田。  结论  由第四纪红土旱地改为水田,形成典型水耕人为土约15 a,形成铁聚水耕人为土约150 a以上,水耕时间低于150 a主要形成简育水耕人为土;随着水稻种植时间的增加,活性有机质占有机质的比例随有机质积累同步增加,水稻土心土层具有较强的固碳潜力。  相似文献   

11.
运用137Cs示踪技术探讨了丹江口市小流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侵蚀,并分析了137Cs含量与有机质和重金属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农用地土壤侵蚀速率从大到小依次为沟谷旱地>坡耕地>菜田>水田>草地>灌丛,耕作土的侵蚀强度多为中度和强度侵蚀,非耕作土则是微度和轻度侵蚀;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机质和重金属分布影响很大,有机质含量分布规律为草地>灌丛>菜田>水田>沟谷旱地>坡耕地;Pb与Ni含量为灌丛>草地>坡耕地>沟谷旱地>菜田>水田;Cr与Cu含量为灌丛>菜田>坡耕地>草地>沟谷旱地>水田;Zn含量为灌丛>菜田>草地>坡耕地>沟谷旱地>水田。对137Cs含量与土壤有机质、重金属含量进行回归分析的相关系数均在0.7以上,说明在景观简单的小流域,可以利用137Cs含量和数学模型预测土壤有机质和重金属的含量变化。  相似文献   

12.
水耕人为土长期改旱后土壤类型演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城市的扩展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中国已有大面积的水耕人为土利用方式由水田永久性地转变为其他农业用地,相应地土壤发生学性状和土壤分类地位也随之发生变化。通过对中国长江三角洲和东南丘陵地区61对水耕人为土及其相应的返旱后形成的土壤进行观察与采样分析,系统地研究了水耕人为土返旱后土壤发生学特征的变化特点,探讨了水耕人为土返旱后土壤类型演变及分类归属。结果表明:水田长期改旱地后土壤失去了"人为滞水水分状况",土壤水分状况转变为潮湿土壤水分状况、滞水土壤水分状况或湿润土壤水分状况;水耕表层与水耕氧化还原层的特征发生退化。改旱后检索出的土壤类型涉及3个土纲、4个亚纲、9个土类和14个亚类,主要为雏形土(占87%),其次为淋溶土(占10%),少数为潜育土(占3%)。由水田长期改旱地后形成的部分土壤与现有的《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检索确定的类型在形态特征上存在明显的不协调现象,为此,初步建议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增设"残余水耕现象"和"残余水耕氧化还原层"等诊断层/诊断特性与"斑纹铁质湿润雏形土"及"斑纹钙质湿润雏形土"等土壤类别。  相似文献   

13.
水稻根际中铁的形态转化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王建林  刘芷宇 《土壤学报》1992,29(4):358-364
本文以熟化红壤性水稻土、淀浆白土、红壤和赤红壤为样品,研究了植稻后根际中铁的形态转化.结果表明,两种水稻土根际中无定形氧化铁、游离氧化铁、络合态铁、土壤中氧化铁的活化度及两种红壤上根际中的络合态铁均低于非根际土;而两种红壤上其余各项在根际内外分布趋势均与水稻土相反.用穆斯堡尔谱仪分析表明,所有根际土与非根际土相比,四极矩分裂增大,内磁场下降,说明根际中氧化铁被活化.同时,水稻土上根际中Fe2+增多,赤红壤中根际出现新矿物磁赤铁矿.根际中铁被活化,可能会影响根际中重金属等污染物的吸附和解吸特性、植物的铁素营养及对其它养分的吸收.  相似文献   

14.
鄂南红壤丘陵区种植结构调整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鄂南红壤区不同种植模式的旱地及坡荒地,不同轮作模式的水田、水田改旱菜地的土壤养分状况,本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和氮素含量较低,磷素普遍缺乏,钾素含量较低且呈下降趋势,土壤有机质及氮含量呈现水田类>水田改旱地类>旱地类:土壤磷含量则是水田改旱地类>水田类>旱地类;水田类钾含量明显降低旱地类和水田改旱地类,而且三熟制油菜-西瓜-晚稻种植模式下,土壤全钾及速效钾含量呈下降趋势,水田改为旱作是改善土壤水分状况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植稻年限对土壤铁锰氧化物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程月琴  杨林章  孔荔玺  慈恩 《土壤》2008,40(5):784-791
以浙江不同耕作年限水田和旱地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植稻年限对土壤铁锰氧化物的影响,并揭示了水稻土发育过程中铁锰氧化物的剖面运移规律和诊断意义。结果表明:①土壤剖面中,全Fe、游离Fe及全Mn的变异随着种稻时间的延长而增大。种植达到一定年限时,全Fe、全Mn以及游离Fe在土壤剖面下层出现淀积。在各种铁锰氧化物中,对水稻土最具诊断意义的是游离Fe和全Fe。②无定形Fe以及络合态Fe、Mn与有机质呈显著正相关。植稻年限对它们的影响是通过对有机质的影响达到的。  相似文献   

16.
水土资源平衡是耕地合理开发与利用的前提,为定量评估粮食主产区水土资源平衡关系,促进耕地可持续利用,该研究提出“以水定地”的耕地配置模式,并以三江平原腹地的挠力河流域为研究区,在多源水土信息数据支持下,依据农田土壤水分平衡原理构建水土资源平衡模型,以评估水土资源平衡态势,进而揭示该流域耕地合理利用规模特征。结果表明:1)2000年以来,挠力河流域水田持续扩张,旱地轻度萎缩,至2018年其水田化系数已达37.33%,垦殖率为62.61%。旱地和水田的水分胁迫蒸散能力处于同一水平,但水田的水分亏缺量显著高于旱地;2)当前,挠力河流域的灌溉供水量范围为21.23~211.91 mm,富锦市、友谊县和集贤县处于水资源超载状态,且水田均呈“土多水少”状态,饶河县、宝清县、七台河市和双鸭山市辖区则“土少水多”;3)依据“以水定地”耕地配置模式,该流域水田面积可增加11.02万hm2,对应的水田化系数控制在44.76%以下。富锦市、友谊县和集贤县应适度控制或减小水田利用规模,宝清县应成为未来“旱改水”的重点备选区。研究结果对挠力河流域乃至三江平原的耕地有序开发及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郭家文  刘少春  王龙  张跃彬  崔雄维 《土壤》2010,42(2):219-223
通过对2007年农场土壤养分调查和1983年土壤普查资料的比较,研究了25年连续种植甘蔗后两类植蔗土壤肥力的演变及原因。结果表明:25年来旱地和水田土壤的有机质分别减少了12.65%和25%;全N旱地的变化不大,水田比1983年减少了1.42%;碱解N旱地增加了1.53%,水田减少了22.65%;速效P旱地和水田都比1983年有所增加,增加幅度为旱地大于水田,其中旱地和水田分别增加了95.02%和6.02%;速效K旱地比1983年增加了26.36%,但水田减少了47.28%。结合糖厂历史单产、产糖率和农场蔗叶还田的情况,研究得出蔗叶还田能够持续培肥蔗区土壤养分,是蔗区甘蔗持续高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硝态氮和铵态氮两种氮肥形态和5个施氮水平对水田与旱地烤烟在团棵期、旺长期、脚叶采烤期、腰叶采烤期和顶叶采烤期烟叶中可溶性总糖、蔗糖、果糖含量,蔗糖磷酸合成酶(SPS)和蔗糖合成酶(SS)活性的变化动态及烤后烟叶中可溶性总糖、总氮和烟碱的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施用硝态氮和铵态氮后,水田与旱地施氮量分别在0~120和0~112.5 kg/hm2范围内均能明显提高烤烟烟叶中的可溶性总糖、蔗糖和果糖含量;硝态氮和铵态氮的肥效相当。水田烤烟在生育期内烟叶的糖分含量明显高于旱地烤烟。施用氮肥还能明显促进SS和SPS活性,加速烟叶中碳水化合物的代谢。烘烤后旱地烟叶中的可溶性总糖含量(332~383 mg/g,DW)显著高于水田烟叶的含量(305~342 mg/g,DW)。施用铵态氮,旱地与水田可溶性总糖含量(分别为366.5、331.3 mg/g,DW),显著高于硝态氮处理(分别为358.9、317.2 mg/g,DW);而旱地烤烟烟叶的总氮和烟碱浓度(12~16 mg/g,DW)却低于水田烟叶烟碱浓度(16~20 mg/g,DW);旱地烤烟烟叶的可溶性总糖/总氮或烟碱比值高于水田烟叶。  相似文献   

19.
水稻对有机、无机态肥料氮和土壤氮的吸收利用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我国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的供肥特点,培土效果和增产作用,我们从1978年春以来,以15N示踪法进行有机、无机态肥料氮转化问题研究,在江苏四种代表性士壤上,即太湖地区黄泥土(代号A),丘陵地区板浆白土(代号B),苏北里下河地区鸭屎土(代号C),淮北地区花碱土(代号D)上进行。以15N标记的怪麻和硫酸按分别作有机和无机态氮源,全部作基肥,供试作物为水稻南粳34号,盆淋试验重复三次,另在板浆白土上增加重复次数,以分期测定土壤、植株中氮素动态。详细的试验材料及方法已另文登载[1]。试验中的不同肥料处理列于表1。  相似文献   

20.
袁朝良 《土壤学报》1979,16(1):54-62
徐州地区处于黄泛平原,因受黄河冲积物的影响,土壤可分为砂板土、两合土、淤土等。其中砂板土占耕地面积竟达31.4%,分布地区广、面积大。这种砂质土壤的物理性状很差,遇水土粒极易分散而后淀浆板结,形成板结层。这种土壤旱改水后,由于土壤板结紧实,不仅插秧非常困难,还影响水稻苗期的分莫发裸以及后期的生长。砂板土的这种板结性状,反应了土壤的结构性不良以及内在的物理化学的恶劣特性,因而导致土壤肥力低下,影响农业生产。砂板土的供肥保肥性能很差,漏水漏肥,有效养分含t不足,土壤府薄。此外,砂板土有前劲没有后劲,群众称之为“一轰头”,往往造成在水稻生长的前期供肥较多,促使水稻生长旺盛,而到后期则呈现出后劲不足,说明砂板土有不能持续供肥的缺点。过去国内外对砂板土改良多偏重于施肥方式和方法的研究,对砂板土性质的改良方面研究较少。1974年我所曾采用麦糠、稻草、大麦秆、紫穗槐、土壤结构改良剂(聚乙烯醇)等改良砂板土(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孟庄点,1974;袁朝良,1974),并取得了一定效果。本文主要研究掺加粘土和翻压绿肥对改良砂板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