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区是一个农业大区,以水稻为主的粮食生产是区内优势。全区现有耕地面积386.61万亩,其中水田面积355.62万亩。89年全区粮食总产204.01万吨,占全省比重12.83%;按农业人口计算人均产粮775.8公斤,按农业劳力计算人均产粮1662公斤。  相似文献   

2.
对1982-1997年我国粮食形势进行了分析,首次提出两个粮食峰期折观点,并对两个粮食峰期作了比较,在此基础上,对21世纪中国粮食形势2作了展望,认为我国粮食实现95%自给自足是可能的;最后,阐述了我国跨世纪农业的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3.
利用1949-2006年广东省粮食生产的长时间序列统计数据, 分析了全省50多年来粮食生产的变化趋势, 并从粮食单产与播种面积、作物种植结构、复种指数、农业技术及农业投资等方面剖析了全省粮食生产变化的主要机制。结果表明:建国以来, 随着人口增加和产业发展, 在耕地与粮食播种面积逐年减少的情况下, 广东省粮食总产量一直在波动中增长, 主要原因在于:(1)影响粮食生产的主要因子——粮食单产的提高使全省粮食总产保持稳步增长;(2)广东省粮食作物以稻谷为主, 其种植面积的波动不大, 且单产逐年增加;(3)在耕地面积减少的情况下, 提高复种指数可提高区域的粮食生产;(4)农业机械总动力、化肥和农药的施用等农业技术的提高及农业基本建设投资的增加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粮食生产的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4.
利用1949~2006年广东省粮食生产的长时间序列统计数据, 分析了全省50多年来粮食生产的变化趋势, 并从粮食单产与播种面积、作物种植结构、复种指数、农业技术及农业投资等方面剖析了全省粮食生产变化的主要机制.结果表明:建国以来, 随着人口增加和产业发展, 在耕地与粮食播种面积逐年减少的情况下, 广东省粮食总产量一直在波动中增长, 主要原因在于:(1)影响粮食生产的主要因子--粮食单产的提高使全省粮食总产保持稳步增长;(2)广东省粮食作物以稻谷为主, 其种植面积的波动不大, 且单产逐年增加;(3)在耕地面积减少的情况下, 提高复种指数可提高区域的粮食生产;(4)农业机械总动力、化肥和农药的施用等农业技术的提高及农业基本建设投资的增加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粮食生产的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省是粮食生产大省.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2011年全省粮食总产量557.05亿kg,其中商品量约占78%,首次实现了粮食总产和商品量全国双第一。  相似文献   

6.
农业是经济社会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粮食又是基础中的核心。湖南省是我国农业大省,无论是粮食种植面积还是总产量,均位居全国第一;桃源县粮食生产名列全省前茅,改革开放后粮食生产能力稳步提升、产量显著提高。但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快速发展,粮食作为重要战略物质,其生产任务越来越重、发展环境越来越复杂,粮食安全潜伏着不容忽视的危机。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省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种粮大户发展较快。根据黑龙江省农委统计,6.67hm2以上种粮大户的粮食总产已经占到全省粮食总产的4.16%。这一群体已经成为黑龙江省粮食生产不可忽视的力量,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保证国家粮食生产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该文通过对黑龙江省农村观察点1000个玉米及大豆种植大户调查,对调查反映的各种问题进行分析,探索提高农户粮食生产能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从支持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出发,对红黄壤地区粮食生产持续性进行了农田粮食单产、区域粮食总产量及区域粮食供需平衡3个层次的分析.结果表明,红黄壤地区粮食生产持续性呈现系统层次和区域分异性,从粮食单产水平的可持续,到粮食总产量水平的弱持续,再到粮食供需系统的不可持续;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农田粮食单产持续性较高但区域粮食总产量持续性较差,西南地区农田粮食单产和区域粮食总产量均呈较弱持续性.因此对区域粮食生产持续性进行多层次综合分析,同时对区域农业资源进行综合管理是促进区域农业持续发展的保证.  相似文献   

9.
湘潭是双季水稻主产区,水稻的单产和品质位居全省前列,湘潭县和湘乡市都是国家产粮大县,以水稻为主的粮食生产是湘潭农业生产的支柱产业,是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近年来,湘潭市通过推进粮食规模化生产,稳定了粮食生产面积,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胶州市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以购销市场化为导向,以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为基础.以确保粮食安全为目标.以建立完善“三大体系”为重点.积极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对粮食流通体制的完善与创新进行了一些大胆的尝试。  相似文献   

11.
气候变化与东北地区粮食新增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气候变暖为东北地区粮食新增潜能带来机遇与挑战。东北地区气温升高, 无霜期延长, 作物生产潜力提高, 作物栽培区域北移和扩大, 粮食播种面积增加, 加上东北地区现代农业高度发达, 成为我国粮食新增潜力最大的地区。但极端天气频繁发生, 部分地区有干旱趋势, 为东北粮食新增带来不利影响。针对东北地区粮食外运困难, 粮食加工转化能力薄弱, 农业增收困难等问题, 提出东北地区粮食安全发展的战略, 即巩固提高粮食总产, 稳定发展粮食出口, 加快粮食调运, 快速发展粮食加工, 促进粮食转化, 变粮食生产基地为粮食加工转化基地, 变粮食主产区为农业经济发达地区。  相似文献   

12.
1基本情况 衡南县位于湖南省东南部,湘江中游.全县辖27个乡(镇)办事处,总人口113.74万人,乡村人口74.73万人.现有耕地面积6.58万hm^2,其中水田5.77万hm^2.旱土0-81万hm^2。该县是以水稻生产为主的农业大县.全县常年水稻播种面积11万hm2以上.粮食总产稳定在70万t以上.年均出12I商品粮30万t。1986年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百强县”.1996年、2003年、2004年、2009年和2010年5度荣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光荣称号.2011年被评为“全省粮食生产标兵县”.同时2010年被评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县”。2发展粮食产业的主要做法  相似文献   

13.
二熟耕作区是我国粮食生产的重点区域,其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53.2%。1985年以来该区粮食生产形势及生产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黄淮与江淮地区粮食总产量分别增长47.63%和61.67%,四川与西南地区粮食总产量增长43.76%和10.32%。二熟耕作区未来粮食增长的重点应放在黄淮与江淮地区,其技术对策为主攻高产田,大力抓好中低产田改造;选用优良品种,提高水肥利用效率,以提高综合效益,降低成本。  相似文献   

14.
湘潭是双季水稻主产区,水稻的单产和品质位居全省前列,湘潭县和湘乡市都是国家产粮大县,以水稻为主的粮食生产是湘潭农业生产的支柱产业,是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近年来,湘潭市通过推进粮食规模化生产,稳定了粮食生产面积,提高了水稻单产和生产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粮食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15.
曲靖市位于云南省东北部,辖麒麟区、宣威市和沾益、马龙、富源、罗平、师宗、陆良、会泽9县(市)区。玉米是全市的第一大粮食作物,常年播种面积在15.3万hm^2左右,占全年粮食播种面积的31.5%,总产量达8亿kg,约占粮食总量的40%,在全市乃至全省粮食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6.
粮食安全始终是事关国家安全、政权稳定、百姓安宁的大事。当今世界,粮食安全与能源安全、金融安全并称为全球三大经济安全.为各国政府和国际社会所高度关注。粮食安全始终是事关国家安全、政权稳定、百姓安宁的大事。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和粮食生产问题.始终把农业放在国民经济的基础地位,把粮食作为国民经济基础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在国家相关政策促动下.在科学技术支撑下。我国粮食生产实现了半个世纪以来首次连续九年增产.全国粮食产量从2003年的4.31亿t增加至2012年5.90亿t.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并为应对严峻复杂的国际经济形势和优化国内经济结构提供了强劲支撑。然而。我国粮食生产形势不容乐观,粮食生产面临很大压力。具体表现如下。  相似文献   

18.
粮食稳产、农民增收是农业发展的重点,也是热点和难点问题。联系南平地区的实际,就重点农业区、粮食主产区粮食稳产增效建立6大机制,农民增收增创6大优势,进行了实质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章丘地处齐鲁腹地,总面积1855km^2,总人口101.18万,其中农业人口82.12万人。章丘市是一个经济强市,同时也是一个农业大市,全市现有耕地面积7.56万hm^2,常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1.33万hm^2以上,粮食总产量稳定在65万t左右,成为鲁中腹地的粮仓。  相似文献   

20.
甘肃省土地资源承载力格局的时空演变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人粮关系为基础,构建了土地资源承载指数(LCCI)模型,从时间和空间2个尺度定量评价了1985-2010年甘肃省土地资源承载力的时空格局,并以1985、1990、2000、2010年为代表年份,讨论了全省14地州(市)、86县(区)近26年来土地资源承载力的发展趋势.研究结果表明:①1985-2010年全省粮食产量稳中有升,土地资源承载力指数逐年降低,土地资源承载力略有增强,但全省人粮关系总体形势依然严峻.②河西走廊绿洲农业区是全省主要粮食盈余区,土地资源承载力稳居全省之首;陇东高原区以低水平的人粮平衡为主,土地资源承载力年际变化较大;人口压力较大的陇中高原以及粮食生产水平较低的陇南山地、甘南高原区主要表现为粮食短缺,人口超载,土地承载力状况不容乐观.③河西走廊和陇东高原区所辖县域中,粮食盈余县域在增加,人口超载县域在减少,局部区域人粮矛盾得到缓解;陇中高原和陇南山地所辖各县的土地资源承载力指数在逐年降低,土地资源承载力在逐步增强,但绝大部分县域仍然处于不同程度的人口超载状态.④1985-2010年全省土地资源承载力格局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发生显著变化,但是基于自然、经济层面的区域人粮关系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无法扭转和改变.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粮食短缺地区的人粮矛盾会进一步加剧,粮食调配和贸易趋势也就会越发明显,此时粮食主产区的空间集聚效应对本区域和全省的人粮平衡作用也就日益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