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二熟耕作区是我国粮食生产的重点区域,其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53.2%。1985年以来该区粮食生产形势及生产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黄淮与江淮地区粮食总产量分别增长47.63%和61.67%,四川与西南地区粮食总产量增长43.76%和10.32%。二熟耕作区未来粮食增长的重点应放在黄淮与江淮地区,其技术对策为主攻高产田,大力抓好中低产田改造;选用优良品种,提高水肥利用效率,以提高综合效益,降低成本。  相似文献   

2.
河北省是我国冬小麦主产省份之一.常年播种面积240万hm2左右.播种面积和总产均居全国第三位,2012年实现了粮食总产9连增。为了确保全省粮食生产安全,实现小麦稳产增产,麦田杂草防控工作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2013年,湖北省枣阳市承担农业部整建制推进粮食高产创建活动,涉及小麦、水稻、玉米三大作物,共建立“万亩示范片”25个,示范面积2.22万hm^2,较2012年增加2133hm^2,占全市耕地面积的20.1%。创建过程中,该市以提高单产和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为目标.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省是粮食生产大省.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2011年全省粮食总产量557.05亿kg,其中商品量约占78%,首次实现了粮食总产和商品量全国双第一。  相似文献   

5.
建国40年来,京郊粮食生产几经起伏,阶段产量一直保持稳定增长,基本上每过10年粮食总产量增加5亿公斤,即从1949年的4.17亿公斤,增加到1988年的23.845亿公斤,增长4.6倍。同期,粮食亩产从64公斤增加到520公斤,增长7.1倍。而且,在粮田面积减少30%的情况下,  相似文献   

6.
1基本情况 衡南县位于湖南省东南部,湘江中游.全县辖27个乡(镇)办事处,总人口113.74万人,乡村人口74.73万人.现有耕地面积6.58万hm^2,其中水田5.77万hm^2.旱土0-81万hm^2。该县是以水稻生产为主的农业大县.全县常年水稻播种面积11万hm2以上.粮食总产稳定在70万t以上.年均出12I商品粮30万t。1986年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百强县”.1996年、2003年、2004年、2009年和2010年5度荣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光荣称号.2011年被评为“全省粮食生产标兵县”.同时2010年被评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县”。2发展粮食产业的主要做法  相似文献   

7.
直辖以来重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回顾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直辖以来,重庆市耕地面积和粮食播种面积逐年递减,但在农业科技支撑下,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全市粮食总产量基本保持不变。重庆粮食生产抗灾害能力低、耕地质量较差以及种植规模偏小等因素限制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进一步提升,需要在稳定面积和提高单产的基础上,完善系统的配套政策和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8.
章丘地处齐鲁腹地,总面积1855km^2,总人口101.18万,其中农业人口82.12万人。章丘市是一个经济强市,同时也是一个农业大市,全市现有耕地面积7.56万hm^2,常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1.33万hm^2以上,粮食总产量稳定在65万t左右,成为鲁中腹地的粮仓。  相似文献   

9.
吉林省粮食生产的农业自然资源利用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用实际产值占光、热、水、土壤资源生产潜力(资源可能产量)的比率作为粮食生产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率,计算了吉林省各市县主要粮豆作物资源利用率现状。粮豆作物光合资源利用率为20% ̄30%,光温资源利用率为25% ̄40%,气候资源利用率为35% ̄45%,气候-土壤资源综合利用率为45% ̄55%。资源利用率地域差异较明显,中部及东部半山区较高,东部山区次之,西部半干旱区较低。最后,分析了各地粮食增产的潜力  相似文献   

10.
(上接第二期) 五、粮食分品种 (一)小麦 1.生产 2009年小麦播种面积2421万hm^2,比2008年增加59.3万hm^2;产量1.1495亿t,比2008年增产249.4万t。增幅2.2%,  相似文献   

11.
玉米是商水县的主要秋季粮食作物。2012年商水县秋粮播种面积8-3万hm^2,其中玉米播种面积6.7万hm^2.占秋粮播种面积的80.7%。近几年。影响该县玉米单产提高的主要因素之一是玉米生产中常出现空秆。玉米空秆是指有秆无穗或有穗无粒的植株.空秆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玉米产量,一般减产5%。10%,严重者高达20%。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初,由于土地、资金等要素大量转向非农产业等原因,我国粮食生产出现了耕地面积、粮食播种面积、粮食产量和人均占有量“四个连年减少”的新问题。面对新形势,2004年以来国家连续出台了一系列更直接、更有力、更有效的重大政策措施,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粮食生产出现重要转机。  相似文献   

13.
长武王东沟试验区通过10多年系统田间试验,采用不同降水年型粮食作物丰产抗旱技术,在降水趋于正常的1993年,小麦产量为4944kg/hm^2,玉米产量为9478.5kg/hm^2,粮食单产6256.5kg/hm^2,处历史最高水平,在世界旱作上也是罕见记录。自1929年以来灾情最为严重的1995年,年降水量272.2mm,占常年降水46.6%,粮食产量仍取得1504.5kg/hm^2的较好收成,与  相似文献   

14.
《农业信息探索》2010,(9):47-47
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公告,2010年全国夏粮总产量为1.23亿t,比2009年减少39万t,减少0.3%。公告说,全国夏粮播种面积继续稳步提高,因面积扩大增产粮食17万t。  相似文献   

15.
花生是我市主要的油料作物,也是重要的出口创汇产品。2003—2005年,全市花生种植面积平均为18840hm^2,平均单产为256kg,平均总产7.3万吨,其中优质出口大花生种植面积约14666.7hm^2,占花生播种面积的70%以上。1986年乳山市被列为全国第一批花生生产基地县。充足的原料带动了全市花生出口加工业的发展,乳山现有花生加工企业11家.年加工能力5万吨,出口量近2万吨,出口创汇1800万美元。特别是华隆(乳山)食品工业有限公司,为我市最大的花生加工出口企业,2004年该企业出口花生制品0.8万吨,创汇800万美元,生产的“东宝”牌花生制品,在日本、韩国等国注册,产品供不应求,市场份额越来越大,该公司的“金色油炸花生仁技术”曾获国家专利。近几年,为适应国际市场的需求,乳山市大力开展花生绿色食品生产,并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已有华隆(乳山)食品工业有限公司、乳山市泉源花生制品有限公司、威海正昌食品有限公司等五家企业获得绿色食品标志,已建成绿色食品花生生产基地3333.3hm^2。这些生产基地的建立,为企业的生产提供了大量的生产原料,促进了企业的发展,同时也为农民增加了经济收入,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全市计划到2008年绿色食品生产基地扩大到10000hm^2,占花生播种面积的50%以上。在发展绿色花生生产方面,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6.
粮食生产安全是确保粮食安全的重要环节。本文通过对重庆市直辖以来,影响粮食生产中的耕地状况、播种面积、抗灾减灾能力、科技支撑、资金投入等方面的深入分析,提出解决重庆市粮食生产安全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7.
马铃薯是宁南山区主要的优势特色作物之一,素有“救命蛋”之称。在同等条件下,马铃薯单产高于小麦和豌豆等其它作物(5kg薯块折1kg主粮相比较),每年播种面积占粮食播种面积10%以上,研究马铃薯丰产栽培及补充灌溉指标,提高其单产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我区是一个农业大区,以水稻为主的粮食生产是区内优势。全区现有耕地面积386.61万亩,其中水田面积355.62万亩。89年全区粮食总产204.01万吨,占全省比重12.83%;按农业人口计算人均产粮775.8公斤,按农业劳力计算人均产粮1662公斤。  相似文献   

19.
秋白菜是东北地区秋冬季节食用的主要蔬菜,供应期长达半年之久,栽培面积在蔬菜生产中居于首位。据统计,吉林省播种面积为1.01万hm^2,占蔬菜总播种面积的20%~35%,产量为57.87万t,占蔬菜总产量的22%~33.6%。秋白菜收获以后,除正常越冬贮藏外,腌渍酸白菜也是北方地区冬季食用白菜的主要方式之一。而近年来,有关大白菜硝酸盐污染为害的报道较多,为此,本研究通过对常规条件下贮藏、腌渍后的大白菜的测定,探讨大白菜在常规贮藏和腌渍过程中Vc、硝酸盐及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利用1949-2006年广东省粮食生产的长时间序列统计数据, 分析了全省50多年来粮食生产的变化趋势, 并从粮食单产与播种面积、作物种植结构、复种指数、农业技术及农业投资等方面剖析了全省粮食生产变化的主要机制。结果表明:建国以来, 随着人口增加和产业发展, 在耕地与粮食播种面积逐年减少的情况下, 广东省粮食总产量一直在波动中增长, 主要原因在于:(1)影响粮食生产的主要因子——粮食单产的提高使全省粮食总产保持稳步增长;(2)广东省粮食作物以稻谷为主, 其种植面积的波动不大, 且单产逐年增加;(3)在耕地面积减少的情况下, 提高复种指数可提高区域的粮食生产;(4)农业机械总动力、化肥和农药的施用等农业技术的提高及农业基本建设投资的增加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粮食生产的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