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戴清秀 《安徽农业科学》2024,(1):222-226+235
立足于乡村振兴背景,运用综合发展评价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阿克苏地区2009—2019年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增长的耦合协调关系展开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生态环境和农业经济增长的综合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且在2017年以后,生态环境发展水平稳步超过农业经济增长水平。该地区生态环境系统与农业经济增长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可划分为3个阶段:2009—2012年表现为中度协调;2013—2014年耦合协调度从中度协调转变为基本协调,且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2015—2019年耦合协调度迅速提升,从基本协调转变为中度协调,并呈现出稳定状态。整体上,阿克苏地区生态环境系统与农业经济增长系统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保持持续增长状态。  相似文献   

2.
为科学探究旅游业与生态环境之间的作用关系,推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以重庆市为研究区,通过建立旅游业与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引入协调耦合模型,测算重庆市2008—2017年旅游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耦合协调状况。结果表明:(1)2008—2017年重庆市旅游业与生态环境综合发展指数总体呈上升趋势;(2)耦合度在研究期内处于拮抗阶段,且已逐步走向磨合期;(3)生态环境系统是影响耦合协调程度的关键因素,生态环境的综合发展水平与耦合协调度呈正相关。因此,发展生态旅游、开展"多规合一"的旅游规划、进行"三位一体"旅游开发等是重庆市今后旅游业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3.
城镇化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土地生态安全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使得土地生态安全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文章基于熵权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安徽省2000—2018年城镇化发展与土地生态安全综合评价指数和耦合协调度,利用灰色预测模型进行预测。结果表明:(1)安徽省城镇化和土地生态安全发展水平在2000—2018年呈明显的上升趋势,现阶段属于土地生态安全滞后型;(2)城镇化和土地生态安全综合评价指数稳步增加,耦合度为拮抗状态,两系统耦合协调类型从极度失调衰退逐渐演变为初级协调发展;(3)预测2019—2023年安徽省城镇化和土地生态安全耦合协调度呈稳步上升的发展趋势,在2023年可能达到良好协调发展的水平。为推动安徽省城镇化与土地生态安全协调发展水平,建议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大环保投入、树立一体化发展理念等。  相似文献   

4.
以新疆克拉玛依市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研究2008—2019年克拉玛依市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综合发展水平及其耦合协调度关系。结果表明,克拉玛依市城镇化和生态环境发展综合发展水平整体呈现上升的趋势,两个系统发展水平差距不大;耦合协调度在研究时期内从2008年的0.471 0上升到2019年的0.881 7,总体水平相对较高;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类型分为濒临失调型、勉强耦合协调型、初级耦合协调型、中级耦合协调型、良好耦合协调型,总体发展呈上升趋势。因此提出要正确认识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动态耦合关系,采取适当的城镇化发展战略,注重发展速度的同时保证发展质量,要走好绿色发展的道路,走好城镇化和生态环境协同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5.
从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空间城镇化和社会城镇化4个维度,以及生态环境水平、生态环境压力和生态环境保护3个维度,构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测算城镇化和生态环境水平,并借助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07—2017年浙江省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进行测度与实证分析.结果表明,2007—2017年浙江省城镇化、生态环境指数以及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总体均呈上升趋势,城镇化与生态环境间的耦合协调度由0.0116提升至0.7856,两者间关系实现了从不协调到良好协调的转变.为进一步提升两者的耦合协调关系,结合浙江省实际,提出城镇化战略和城镇化发展方式应体现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推动生态环境保护与城镇化发展统筹规划、同步实施、协调发展等建议.  相似文献   

6.
以内蒙古五原县为例,构建田园综合体与新型城镇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五原县田园综合体与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和耦合协调水平进行定量测度.结果表明,2015—2019年,五原县田园综合体与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总体呈上升态势,但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逐渐滞后于田园综合体,并出现脱节现象.耦合度由0.09提高到...  相似文献   

7.
以长三角16个城市为例,构建了城镇化和环境指标评价系统与城镇化—生态环境协调耦合度模型,并对长三角各城市进行时空对比。结果表明,2012—2016年间长三角地区各市城镇化综合评分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内部城镇化综合评分参差不齐;从空间来看,呈中间向两边递减趋势,其中泰州、扬州、绍兴等市与上海、南京、杭州等市城镇化综合评分差距仍较大;2012-2016年长三角地区各市生态环境综合评分总体也呈波动上升趋势,除南京、泰州等市外,总体生态环境水平较为平均,生态环境综合评分与城镇化综合评分具有较大相关性;长三角各城市城镇化—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具有一定的差异。总体来看,城镇化—生态环境协调度总体呈上升趋势,各城市协调等级以基本协调居多,各市协调度差异大。  相似文献   

8.
根据2000—2015年甘肃省经济发展、生态建设和社会进步三方面数据,构建基于精准扶贫视角下的甘肃省经济-生态-社会耦合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变异系数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甘肃省经济-生态-社会耦合度、耦合协调度及综合评价指数进行测算与分析.结果表明:2000—2015年甘肃省经济-生态-社会耦合度为0.9以上,耦合程度较高,并且呈现持续上涨趋势;耦合协调度为0.43~0.96,实现了从濒临失调到优质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结合甘肃省在扶贫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为了进一步了解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基于河南省环境与城镇化相关数据,采用功效函数和耦合度模型对2014年河南省18地市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发展的耦合程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18地市中有15地市的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发展耦合度处于拮抗阶段,3地市处于耦合度极低,存在地域差异性,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发展耦合度越高;河南省18地市的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发展耦合度在0.354~0.508之间,低协调度主要分布在河南省的东南部,中协调度主要分布在西北部,高协调度只有郑州市。  相似文献   

10.
通过构建宜昌市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08—2017年的数据,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等计量分析方法,探索宜昌市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的综合发展水平和耦合协调状况。结果表明,2008—2017年,宜昌市旅游业综合发展水平呈先下降后上升的发展趋势,新型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一直呈上升的发展趋势,耦合协调状况由中度失调发展为初级耦合协调;2010—2017年,旅游业综合发展水平一直滞后于新型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