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9 毫秒
1.
试验表明了坡耕地玉米收获穗数达到5.6万穗/hm2,得出最高产量的氮、磷、钾用量分别为169.93kg/hm2、100.6kg/hm2、87.61kg/hm2。玉米最经济施用氮、磷、钾用量分别为148.92kg/hm2、96.75kg/hm2、85.54kg/hm2。吉林省东部坡耕地玉米生产中,保证收获穗数5.6万穗/hm2的基础上,应用最经济施用氮、磷、钾用量,是达到稳产高产高效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2.
宁夏自治区西吉县地下水中硫酸盐(SO42-)含量普遍超标,为了查明地下水中SO42-的来源,对区内36件地下水样品的水化学组成、21件岩石样品的易溶盐组分和10件地下水样品硫同位素组成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SO42-是区内地下水中主要阴离子组分,在区域上具有北部低,中部和南部高的明显的分带性,并且沿着地下水流向SO42-含量逐渐升高;SO42-也是区内第三系地层中主要的易溶盐组分,以石膏和芒硝形式存在;区内地下水中SO42-主要来源于地层中石膏和芒硝(所占比例平均为83%),其次是地层中的硫化物(所占比例平均为17%)。  相似文献   

3.
在农业生产中,实行花生、糯玉米及连州菜心周年轮作栽培模式,1hm2土地可产出花生4725kg、糯玉米13125kg、连州菜心37500kg,按市场价格计算,1hm2一年三造经济产值可达13.527万元,极大提高土地产出效益,经济效益非常可观;另外花生、糯玉米及连州菜心周年轮作栽培模式即解决了粮油问题又充实了“钱袋子”,对打赢脱贫攻坚战、巩固脱贫成果及助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内蒙古中西部地区春玉米种植的适宜滴灌水量,以2018年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试验基地开始的长期定位试验为基础,设置312(W1)、645(W2)、945(W3)、1 275(W4)、1 605 m3/hm2(W5)及雨养无灌溉(W0)6个不同滴灌水量处理,测定2019和2020年各处理玉米不同生育时期0—60 cm土层土壤水分特征及产量差异。结果表明,随滴灌水量的增加,玉米全生育时期耗水量逐渐增加,其经济产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灌溉水利用效率随滴灌水量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其中W4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综合表现优于其他处理。2019年玉米最高经济产量为16 952.9 kg/hm2,2020年为16 802.84 kg/hm2,2年均以W4最高;2019年W4经济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2020年W4的经济产量分别比W0和W5高77.2%和7.3%。2019年W4的水分利用效率显著高于W5,位于第三位;2020年W4的水分利用效率在所有处理中最高,显著高于W0、W1和W5,但与W2、W3无显著差异。综上,在内蒙古中西部地区,采用1 275 m3/hm2的滴灌水量可有效提高春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5.
不同形态氮素配比对地膜烟的生长及烟叶品质和产量影响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研究云南旱地烤烟生产在采用地膜栽培技术条件下,NH4+-N和NO3--N不同配比对烟株生长及烟叶品质和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00%的NH4+-N或NO3--N都对烟株生长及烟叶的品质均产生不利影响;烟叶的产量及上等烟比例有随 NH4+-N比例增加而提高的趋势。在一定范围内烟叶中总糖、烟碱、K的含量随NH4+-N比例的增加而升高,总N含量则呈下降趋势。因此,在烟草生产中施用的N肥应注意到两种形态N肥的合理配合,不应只片面强调某一种N素形态的肥料施用。  相似文献   

6.
为筛选适宜机械化生产的早熟油菜新品种,本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的方法,选择有代表性的油菜品种(组合)在云南省冬春季半干旱地区罗平县进行品种筛选试验。对选用的 14 份供试材料,分别从产量、生育期、抗病抗寒性、抗倒伏性、经济性状、株型性状等方面进行考察。结果表明,表现好的品种(组合)有4个,分别为希望988(产量3554.96 kg/hm2)、18JD003(产量3395.97 kg/hm2)、云油杂30号(产量3234.47kg/hm2)、渝油55(产量3216.97kg/hm2),且耐旱性强、生育期适中、抗倒伏、综合农艺性状较好,具有高产、早熟、适宜机械化生产的特点,适合在罗平旱地及相似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7.
利用土柱模拟试验和田间试验,把由果树废枝干制备的生物炭以0,20,40,60 t·hm-2和80 t·hm-2的用量施入土壤,以探明不同用量的生物炭对土壤硝铵态氮素淋失和土壤水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生物炭可降低土壤NH4+-N和NO3--N累积淋溶量,其中用量为80 t·hm-2处理较对照分别降低了41%和18.6%(P<0.05);NO3--N淋溶主要集中在前三次,其淋溶量占总量的97.3%~98.8%,生物炭能增加NO3--N在土壤中的滞留时间,延缓淋失;在整个淋洗过程中,氮素主要以NO3--N的形式淋失,其累积淋溶量占NO3--N、NH4+-N淋溶总量的97.3%~98.14%;施用生物炭种植春玉米后,土壤含水率和总孔隙度增加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青海东部地区位于黄土高原西部边陲与青藏高原东部接壤的过渡地带,总面积266万hm2左右,是青海省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因此,本地区的林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大意义,乡村林业在本区林业生产中又居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着重以乐都区为例,就青海省东部地区乡村林业的经营体制和资金投入问题进行论述,以期为该地区乡村林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湖南省安乡县虎湖家庭农场2016~2020年5年经营水稻面积154.33hm2,获纯利润116.8万元,折合每667m2获纯利润504.54元,每年获纯利润23.36万元。2020年开展水稻生产社会化服务面积为30.67hm2,服务方式为代耕整、代购种育秧、代抛秧或机插、代施肥、代喷药、代收割、包销售,服务区每667m2增加收入497元,家庭农场每667m2获利润87元。家庭农场2021年早稻生产社会化服务面积为114.67hm2。虎湖家庭农场的成功经验为:虚心学习,掌握本领;选准产业,持之以恒;适度规模,防范风险;脚踏实地,自主创业;多种经营,挖潜增效;科学管理,注重实效;诚信经营,以德兴业。  相似文献   

10.
新疆绿洲区秸秆燃烧污染物释放量及固碳减排潜力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根据 2004-2013年新疆绿洲区主要作物产量,采用排放因子法对秸秆燃烧污染物排放量和碳释放量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2013年新疆地区作物秸秆燃烧排放的CO2、CO、CH4、NMVOC、OC、BC、SO2、NOx、NH3和PM2.5的量分别为9.0×106 t、5.5×105 t、1.6×104 t、9.4×104 t、1.9×104 t、3.9×103 t、2.4×103 t、1.8×104 t、7.8×103 t和1.2×105 t,碳排放总量为2.7×106 t;在排放清单中,CO2和CO是主要污染物,分别占污染物排放总量的91.6%和5.6%;棉花秸秆为排放贡献最大的污染源,占总排放量的43.3%,其次是小麦秸秆和玉米秸秆,分别占28.3%和21.9%.在此基础上,基于生物炭固碳技术,对该区域作物秸秆转化为生物炭的固碳量和碳封存潜力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若把被燃烧的三类秸秆(棉花、小麦和玉米)转化为生物炭,则每年可减少该区域54.9%的碳排放量;若将作物秸秆全部转化为生物炭,每年将有3.6×106 t碳和1.3×107 t CO2被长期封存于生物炭中。可见,生物炭具有良好的固碳减排潜力,是一种可持续的碳封存技术。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凤阳县矿区立地条件差的造林地进行改造,提出了石质山地造林的技术要点,充分利用一切造林空间,提高森林面积,促进森林增长工程有效推进,对一个地区的营造林生产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种植结构的不断优化,也呈现出了一些对林业建设的不利因素,致使部分地段造林质量下降,结合实际,实事求是的制定乡村造林工作规划,对推动林业发展,加强生态环境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霸州市村庄绿化的基本情况、农村绿化的经验特点,以及农村林业产业发展情况,林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农村绿化工作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现代生产技术的广泛应用及新的土地承包、林业政策法规的贯彻,玛纳斯河流域(全疆)绿洲在20世纪60、70年代建立的农田防护林体系,需要在思想观念及生产技术等方面有相应的变化,建立新的防护林体系,适应新农村建设.开发新的水土资源,提高水土资源的利用效率,挖掘水土潜力发展现代林业生产;将生态效益与经济、社会效益结合,不同地区又有所侧重,是建立新防护林体系的共同特点,充分体现出现代绿洲林业及现代农业的共同要求.有利于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新农村建设及荒漠化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  相似文献   

15.
在晋冀鲁豫边区不利的自然环境条件、敌伪军事政策的打击背景下,植树造林运动作为边区人民谋生存、谋发展的重要途径,成为边区政府的首要工作任务。边区政府为改善边区自然环境,创造军民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一方面通过制定一系列法规条例、下达各种工作指示来推动植树造林运动的开展,另一方面注重宣传教育、设立森林管理机构来保障植树造林运动的有效进行。边区植树造林运动的大规模开展不仅推进了边区生产建设进程,保障了边区长久的发展,也为如今我国生态治理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与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6.
近10年来,特别是"十一五"时期是广西林业发展又好又快的时期,森林资源和林地等实现稳步增长。广西林业的发展之路,为全国实现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林业发展"双增"目标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当然,实现"双增"目标还面临一些实际困难。因此,建议采取分解任务,将林业发展"双增"目标落实到地方政府;坚持营造林基础地位不动摇;开展分类经营试点示范等对策。  相似文献   

17.
枇杷是我国重要经济树种,通过技术措施提高其产量是发展壮大山区经济、实现林业精准扶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路径。本文结合生产实践和田间调查,从立地条件、造林技术、栽培措施、生产管理等方面对枇杷生态栽培技术进行系统梳理,明确关键技术指标,以期为保障枇杷优质丰产高效提供参考和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8.
在当前生态文明建设发展阶段,宁夏灵武引黄灌区林业建设工作稳步、有序开展。为进一步研究宁夏灵武引黄灌区植苗造林技术,需要林业科技工作者不断地完善并创新造林技术措施,从而推动生态文明健康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长期实践总结出宁夏灵武引黄灌区植苗造林技术及管护措施,为推动引黄灌区林业资源发展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种子采收、播种、苗期管理、造林、新造林管理、中幼林管理、近成熟林管理等方面阐述了林业生产的管理措施,以期为林业生产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0.
奶牛生产是呼伦贝尔市农林区农牧业经济发展构件之一,探索奶牛生产发展的控制因素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农林区与奶牛生产相关的主要因素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在城镇郊区有利因素为牛奶价格和销售渠道好,而制约因素为饲料成本价格;乡村农区的有利因素为农牧结合;乡村林区的有利因素为放养结合、饲料资源丰富,而制约因素为牛奶价格。加强农村奶牛业合作社的作用,有利于促进奶牛业规模化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