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吕洁华  黎雪 《安徽农业科学》2014,(35):12719-12720,12740
根据2000~2013年农业各部门总产值与比重的数据,计算出农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并建立回归模型,实证分析农业产业结构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农业各产业部门的产出弹性不同,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存在差异,虽然各产业部门对我国经济增长都有一定的贡献,但是仍然需要进一步的调整.同时,结合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现状,提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增长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杨琨  平瑛 《南方农业学报》2012,43(10):1616-1620
[目的]对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农业产业竞争力进行分析,为国家相关部门制定农业产业政策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因子分析、咨询专家意见等方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建立适用于农业产业竞争力评估的综合评价模型,并应用综合评价模型对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农业竞争力进行评价.[结果]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可分为高、中、低竞争力3个小组.虽然高组组内的排序有细微变化,但是高组的组成成员基本上无变化;与高组相比,中组和低组的变动频率较为频繁.我国农业产业具有明显的地域集中性,且农业优势产业带明显.[建议]延伸农业产业链、增加农业附加值,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发展特色农业,走农业规模化经营之路,以促进我国农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就是要重新调整和安排农业生产各部门之间的配合,从而使农业产业结构适应新的需求。文章通过深入分析,从中发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过程中的问题,并提出有效地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4.
我国一直以发展现代农业和高效农业为重点,推进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并取得一定成效。目前我国农业产业结构主要存在的问题有:农业产业结构单一,农业产业化结构不均衡,我国龙头企业的经营能力差、推动力量薄弱,农业的科研资金不高、竞争力也较弱,农业产业化原则不完善等。通过对我国农业产业结构演变过程及现状进行分析,针对我国农业产业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合理化对策建议,不断的完善我国农业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5.
论述了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的意义,总结了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演进规律,阐述了优化"两型农业"产业结构的标准及其具体的产业结构形式,并提出了优化"两型农业"产业结构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陈烦  周祖竣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0):6192-6194
运用灰色关联度模型分析了湘西州农业产业结构,得出农业总产值与农业内部各产业间的灰色关联度。同时,结合定性分析方法,分析了湘西州农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剖析了农业产业结构内部各因素间的关系,发现农业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促进湘西州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我国一直以发展现代农业和高效农业为重点,推进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目前我国农业产业结构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农业产业结构单一,农业产业化结构不均衡,我国龙头企业的经营能力差、带动力量薄弱,农业科研资金不足、竞争力也较弱,农业产业化制度不完善等。本文对我国农业产业结构演变过程及现状进行了分析,针对我国农业产业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合理化的对策建议,旨在不断完善我国农业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相似文献   

8.
舟山农业产业结构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小霞  黄桐城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1):9849-9850
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分析了舟山市农业产业结构,得出农业总产值与农业内部各产业间,以及渔业产量结构的灰色关联度。同时,结合定性分析方法,分析了舟山农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剖析了农业产业结构内部各因素间的关系,发现农业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促进舟山市农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我们的未来农业——功能农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功能农业作为农业未来发展的新阶段,对我国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构建生态高值农业产业体系提供参考。[方法]对我国当前土壤与农业现状,生态高值农业的提出背景与建设内涵,功能农业的创建与意义进行了综述。[结果]土壤安全等生态安全与农业发展关系密切,"生态高值农业"即构建集约化经营与生态化生产有机结合的现代农业,功能农业作为生态高值农业的延伸,解决了生态高值农业中农产品附加值提升、矿物质补充形态革新和功能性食品生产的技术瓶颈。[结论]功能农业研发的发展方向与生态高值农业的理念、内涵相一致,功能农业不但是生态高值农业的支撑性技术,它的发展还为我国生态高值农业产业体系构建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天津农业科学》2015,(9):89-93
结合我国1978—2013年农业产业和农民收入的数据分析二者的协调性关系,使用设计统计指标的定量研究方法发现,农业产业内部结构与农民收入结构的变异系数值波动较大,结构偏离度呈差异化分布,农业内部各部门的人均收入率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弹性系数值较小等现象。可以看出,我国农业的产业内部结构、农民收入结构在不断调整,但是农业产业内部结构与农民收入结构的协调性较差,农业产业内部结构与农民收入结构还没有形成良性的互动机制。这既限制了农业产业内部结构自身的优化调整,又限制了农民收入结构的调整。  相似文献   

11.
闫建伟 《南方农业学报》2016,47(10):1795-1800
【目的】研究劳动力转移背景下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区域差异情况,为政府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区位商统计分析法对1998~2013年我国31个省(区、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区域差异进行实证研究,并进行区域类型划分。【结果】(1)通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我国农林牧副渔结构不断优化升级;(2)我国各地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有明显差异,主要体现为优势区域数量的变化、调整幅度的大小、调整的方向及调整的重点;(3)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可划分为四大类型,即A(正向调整、高区位商)、B(负向调整、高区位商)、C(正向调整、低区位商)、D(负向调整、低区位商),各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目标已实现,但仍有少部分地区产业调整效果不理想。【建议】地方政府要认清各自的农业产业优势,因地制宜、扬长避短,A类可加强科技创新,推动、引领产业升级;B类可加大资金投入,提高规模化水平,巩固产业发展;C类可发掘优势资源,大力发展特色农业;D类可充分利用区外市场,提高区域间贸易服务水平或适时转移产业支持重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广西南宁市兴宁区农业发展的比较优势进行分析,为县域农业结构调整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文献调查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兴宁区农业发展现状、农业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农业发展优势进行分析。【结果】兴宁区农业结构调整的总体思路为:立足于兴宁区的区位、产业、物流等优势,选择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特色优势产业,并强化产业间的带动联动效应;依托三塘工业园区和金桥物流中心,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寻求农业与旅游业最佳结合,从而推动兴宁区旅游农业的快速发展。可首先从养殖规模化和品牌化、蔬菜种植标准化、花卉苗木特色化、甘蔗和木薯种植区域化、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等方面对兴宁区农业结构进行调整。【建议】可从提高农业生产者素质、加大农业科技创新投入力度、推动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提高政府服务能力、调整耕地规模等方面制定相关政策,确保兴宁区农业结构调整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3.
农业产业集聚对产业增长贡献率的测度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艳荣  刘业政 《中国农业科学》2012,45(15):3197-3202
【目的】从实证角度考察农业产业集聚区的出现与农业产业增长的关系。【方法】以安徽四大农业集聚区的面板数据为分析对象,利用区位商系数,修正CD函数等研究农业产业集聚与产业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农业产业集聚与产业增长之间存在正向相关关系,但本文所选4个区域的农业产业集聚对产业增长的贡献都接近于0。【结论】加强农业产业集聚度,有利于提升产业集聚对于产业增长的贡献和提升农业的竞争力;但农业产业集聚对于产业增长的贡献更多体现在集聚程度的动态变化,而不在于某一年份的集聚程度大小。  相似文献   

14.
新疆与吉尔吉斯斯坦农业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分析新疆与吉尔吉斯斯坦农业区域差异,提升新疆与吉尔吉斯斯坦农业发展共识,发挥新疆在中亚地区重要作用,为加强区域优势互补协调发展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对比分析方法.[结果](1)吉尔吉斯斯坦农业资源环境总体上优于新疆.(2)新疆在农业经济水平、农业种植结构、作物单产、农业管理模式、农业技术水平均优于吉尔吉斯斯坦.[结论]建立新疆-吉尔吉斯斯坦技术交流、示范平台,加强两区域科技互补,促进两区域农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进一步优化陕南产业结构,促进陕南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方法]通过分析陕南产业结构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结果]陕南地区产业发展存在总体经济实力薄弱,二、三产业水平明显偏低,优势产业缺乏规模效应,生态环境保护压力较大,资金短缺等问题.[建议]应进一步优化陕南地区产业结构、发展循环经济、实现优势产业的集聚发展、优化融资模式等,以推动陕南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优化海南省农业发展环境,明确地区性农业投资方向和重点,促进区域农业协调发展提供参考。【方法】根据海南省18个市(县)的农业资源条件和特征及2011年统计数据,基于主成分分析法并结合实际情况对海南省各市(县)域农业发展环境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海南省农业发展地域不均衡,18个市(县)中地处中部地区的市(县)农业发展环境评分较低,农业发展基础薄弱;而处于滨海平原地区的市(县)农业投资潜力较大,可以很好地支持农业发展。农业生产中的土地要素和资本要素对农业发展的作用较大,农业产业结构、技术等内生要素对农业发展贡献普遍不大。【建议】应采取加大农业投入、夯实农业发展基础,依靠农业科技、推动农业发展,因地制宜,优化调整农业结构等措施,以推进海南省农业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从农场(户)组织结构角度分析云南省农业结构特征,为政府决策部门和有关职能部门制定云南省农业结构调整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查阅云南省、中国年鉴,采用列举对比法分析云南省农业结构特征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结果】云南省农业结构呈以下特征:(1)云南省大部分农业生产者仍采用传统小农经济生产方式;(2)在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基础上建立了新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但仅有少数农户加入合作组织;(3)农业生产者文化素质低,较少受过专业培训;(4)农户收入低,且大部分收入均用于生活必须开支;(5)农业社会化服务体制不健全;(6)生产率低,农村存在大量隐性失业者;(7)农业产业化程度低,农业生产处于分散状态。【建议】政府应加大对农民的扶持力度、完善农业服务体系、提高劳动力素质、积极引导农户加入合作组织、加大农村金融贷款扶持力度、合理有序地做好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其他产业转移的导向工作,切实有效地推动农业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8.
邓志英  黄毅  方威  熊曦 《南方农业学报》2021,52(5):1422-1428
【目的】研究互联网技术发展与我国农业经济结构变化间的关系,为优化农业经济结构及实现我国农业高质量协调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2001—2018年我国30个省份(不含西藏及港澳台地区)的面板数据,将农业经济结构细分为狭义农业经济结构和广义农业经济结构,以互联网普及率指标表示互联网技术发展构建面板回归模型,探究互联网技术发展与我国农业经济结构变化的关系,并分析其对我国农业经济结构变化的影响。【结果】截至2018年底,我国30个省份互联网普及率为56.37%,是2001年的14倍,但互联网普及率存在不均衡现象,在沿海发达地区普及率最高的省份为78.00%,而西部地区普及率最高的省份不到50.00%。林业、牧业、渔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例为47.63%,是2001年的2.5倍,农业经济结构得到优化。相对于狭义农业经济结构,互联网普及率提高1%,经济作物种植比例提高0.33%,而移动互联网普及率提高1.00%,经济作物种植比例提高约0.60%;相对于广义农业经济结构,互联网普及率提高1%,林业、牧业、渔业产值所占比例提高0.04%,而移动互联网普及率提高1%,林业、牧业、渔业产值所占比例比例约提高0.10%。对农业经济结构影响而言,互联网普及率与物流水平适配性呈递增规律,且适配性对狭义农业经济结构的影响更明显。另外,财政支农对经济作物种植的影响是负向,表明财政支农政策在保障粮食作物种植方面起到积极作用;同时从事农业种植的人力资本平均受教育水平仍然偏低。【建议】积极推动互联网技术与农业发展的深度融合,为农业生产和经济结构调整提供精准服务;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物流能力与互联网技术间的适配性;提高互联网技术在农业生产销售等环节应用中的人力资本投入。  相似文献   

19.
干旱区农用地利用结构优化研究——以新疆呼图壁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干旱区农用地利用结构优化方法,为进一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保障生态安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奠定基础.[方法]以干旱区呼图壁县为例,通过分析农用地利用现状,采用线性规划方法对农用地利用结构进行优化配置[结果]优化后农业总产值上升;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稳定上升,经济作物中棉花播种面积大幅度下降,饲草作物播种面积也上升;林地和园地的面积也都有所提升.[结论]传统上的粮-经二元种植结构向粮-经-饲三元结构的转变推动了当地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园地和林地面积的增加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因此,干旱区域农用地利用模式选择的着力点在于因地制宜,多元化种植,注重生态平衡,努力实现干旱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