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正2014年以来,湖北省黄冈市龙感湖农场坚持把小龙虾产业作为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农工增收致富、农场经济发展的一项重点工程,积极推进,稻虾产业呈现规模扩大、效益增长、产销两旺的喜人态势,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特色产业和富民产业。一、产业现状(一)生产基地初具规模。龙感湖农场水资源丰富,地理环境非常适合连片"稻虾共作",虾稻产业一年一大变化,三年经历三个阶段性飞跃:2014年为以稻为主套养小龙虾生产"虾稻连作"阶段,  相似文献   

2.
<正>近日,湖北省虾稻产业协会第一届一次会员大会在武汉召开,省内140多名小龙虾和优质稻产业企业、合作社负责人齐聚一堂,共同组建湖北"虾稻共作、稻鱼种养"区域公用品牌,力争用3年时间,将"潜江龙虾"打造成为全国一流的水产区域公用品牌。湖北省虾稻产业协会由省农业农村厅引导、华中农业大学"双水双绿"研究院等5家单位发起组建,将制定全省小龙虾、优质稻米区域公用品牌管理办法,实施品牌产品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小龙虾之乡"是湖北省潜江市的城市名片,潜江市申报的"中国虾稻之乡"近日已通过专家评审。潜江市小龙虾产业链条十分完整,虾稻产业也在蓬勃发展。潜江市依托水稻和水产两大资源优势,探索出了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的粮渔双赢模式,开辟了农业生产经营的新业态。湖北全省稻田综合种养面积已达387万亩,带动农民平均每亩  相似文献   

4.
赵忠海 《中国农垦》2023,(10):31-33
<正>湖北省国营后湖农场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借势而进,造势而起,乘势而上,打造小龙虾产业长江中游地区节点城镇和通达全国的链接城镇,推动虾稻产业链式扩张、融合集群发展,农场特色产业规模、质量、效益大幅提升,成为潜江市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核心区、全国虾稻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基地、具有荆楚特色的乡村振兴示范场,农场焕发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巨大活力和潜力。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小龙虾产业发展迅猛,养殖面积和产量不断创新高。小龙虾的养殖主要以稻田养殖为主,典型模式就是稻虾共作。但传统的稻虾共作模式普遍需要开挖一定面积的环沟,减少了部分水稻种植面积。针对这一问题,我们改进了一种无需开沟的新型稻虾轮作模式,上半年利用冬闲稻田养殖一季小龙虾,小龙虾养殖结束后下半年正常种植一季晚稻。本文主要结合这几年的生产经验,对该模式的一些关键技术进行系统介绍,并分析了该模式的成本投入、养殖效益情况以及发展前景,以期为浙江省稻虾综合种养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稻虾种养,是中国稻渔综合种养面积第一大模式,在稳定国家粮食安全、推动农业提质增效、引领农业绿色发展、助力农民增产增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在梳理中国稻虾种养产业现状的基础上,总结稻虾种养产业发展模式,分析稻虾种养产业面临困境,提出促进稻虾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研究表明,我国稻虾种养仍然处于政策环境良好、发展动力很足的战略机遇期,稻虾种养面积和产量稳步增加,区域稻虾生产方式特色明显,稻虾米和小龙虾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中国稻虾种养区域主要分布在沿江环湖平原和低山丘岗库区的周边。中国稻虾产业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以小龙虾全产业链发展、稻虾“双水双绿”发展、稻虾米产业链发展、小龙虾三产融合发展、无环沟稻虾生态种养发展等为代表的五种产业发展模式。但也存在着水稻与小龙虾发展不协同、理论技术落后生产实际、稻虾产业体系有待健全、政策保障举措亟需完善等问题。因此,推动中国稻虾绿色高质量发展战略转型,需要以科学规划引领稻虾产业规范协同发展、以科技创新助力稻虾产业转型升级、以三产融合实现高质量发展促进乡村振兴、以政策完善保障稻虾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南县好水源南洲,天下好虾出稻里.近年来,南县依托得天独厚的水土资源,大力发展稻虾产业,打造了集科研示范、苗种繁育、生态种养、加工出口、健康餐饮、冷链物流、精深加工于一体的完整稻虾产业链,稻虾产业规模和影响力跻身全国三强. 2020年,南县稻虾种养面积达4万公顷,产小龙虾10万吨,稻虾米原粮30万吨,综合产值超过140亿元;稻虾种养每667平方米产值可达6000元,纯利可达3000元;稻虾产业从业人员达12.8万人,18000多名贫困人口通过发展稻虾产业实现稳定脱贫.  相似文献   

8.
稻田养虾效益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近年来,华容县发展了稻田养虾模式,农时种稻、闲时养虾,取得了很好的养殖效益,有效改善了因低湖田、冷浸田水患频发而粮食生产效益低的问题,也解决了季节性抛荒问题,把低湖田、冷浸田变成了"香馍馍"。华容县有16个乡镇、超过2600公顷稻田养虾,年产小龙虾4800吨、稻谷2.4万吨,产值2亿多元。北景港镇天星洲村共有132公顷低湖田,其中112公顷已发展稻田养虾,2014年全村稻谷产值353万元、小龙虾产值405万元。1.促进农村土地流转稻田养虾是典型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虾稻"共生共养,既破解  相似文献   

9.
浙江省稻虾高效绿色种养模式发展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浙江稻虾(小龙虾)模式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但也存在产品产量低、重虾轻稻、规模化组织化程度低等问题。根据浙江省稻作制度的特点,创新了一种不开挖环沟、不破坏稻田结构和土壤耕作层的稻虾高效绿色种养模式,该模式增加了一季小龙虾的收入,不影响水稻产量,且减少了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同时,配套开展了“公司+农户+季节性流转”的发展经营模式,以县(市、区)域为单位,按共生与轮作面积1∶4~5的配置发展稻-小龙虾种养,实现了稻虾模式稳定的苗种供应,提升了稻虾种养的技术到位率,推动了稻虾产业的标准化和产业化发展。稻虾高效绿色种养模式是稳粮增效的种养模式。  相似文献   

10.
南县稻虾产业富民强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南县地处洞庭湖区,耕地面积5.84万公顷,盛产粮、油、菜、湘莲和生猪、鱼、小龙虾(克氏原螯虾)等优质农产品,素有"洞庭鱼米之乡"美誉。近年来,南县依据县域湖乡优势条件,积极推广稻虾生态种养高产高效模式,稻虾产业发展取得了较好成效。2016年,南县发展稻虾生态种养面积1.6万公顷,全年稻虾产值达到13.8亿元,养虾稻田每667平方米纯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