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0 毫秒
1.
稻田小龙虾养殖模式可分为虾稻轮作和虾稻共作.其中虾稻轮作由于技术要求低及易于推广的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但与虾稻共作模式相比.虾稻轮作模式由于少一茬小龙虾的养殖.且出产的水稻品质一般.所以经济效益要比虾稻共作模式低.因此.研究和推广虾稻共作技术对于提高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稻田小龙虾养殖模式可分为虾稻轮作和虾稻共作.其中虾稻轮作由于技术要求低及易于推广的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但与虾稻共作模式相比.虾稻轮作模式由于少一茬小龙虾的养殖.且出产的水稻品质一般.所以经济效益要比虾稻共作模式低.因此.研究和推广虾稻共作技术对于提高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稻虾综合种养技术是一种生态种养模式。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农户或合作社在稻田中进行小龙虾养殖。本文总结了稻虾综合种养技术,主要包括田间工程建设、虾苗种投放与管理及"稻虾共作"水稻种植技术等方面内容,以期为相关从业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稻虾共作即在改造过的稻田中养殖小龙虾,同时在田里种植水稻。在这种模式下,小龙虾不仅可以为水稻捕食害虫,而且它们的粪便和残饵又可以成为水稻的有机肥料,水稻无需打农药和施用化肥,确保了水稻的安全和品质。与虾稻轮作技术相比,稻虾共作可以多养一茬小龙虾,既能赚小龙虾的钱又能赚优质稻米的钱,是一种技术更新、效益更高的生产模式。  相似文献   

5.
稻虾共作即在改造过的稻田中养殖小龙虾,同时在田里种植水稻。在这种模式下,小龙虾不仅可以为水稻捕食害虫,而且它们的粪便和残饵又可以成为水稻的有机肥料,水稻无需打农药和施用化肥,确保了水稻的安全和品质。与虾稻轮作技术相比,稻虾共作可以多养一茬小龙虾,既能赚小龙虾的钱又能赚优质稻米的钱,是一种技术更新、效益更高的生产模式。  相似文献   

6.
介绍水稻种植期间小龙虾与水稻在稻田中同生共长的养殖技术,包括养虾稻田环境条件、稻田改造、养殖模式、饲养管理、疾病防治、捕捞等方面内容,为该养殖模式的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红安县地处大别山南麓丘陵地带,发源于大别山脉的倒水、滠水、举水三条水系穿境而过。据统计资料显示,该县有水面24.3万亩,其中可养水面18万亩以上,2016年放养水面12.5万亩。红安县水域污染源相对较少,水质优良,发展水产生态养殖得天独厚。 2016年是精准扶贫的攻坚年,红安县水产技术推广部门因地制宜,把“虾稻共作”作为助力精准脱贫的主推产业来抓,稻虾共作面积得以大面积推广。截止12月年底,共推广面积8500亩,500亩以上的基地有4处。针对红安的丘陵地域特点,特将发展虾稻共作中要注意的几个问题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是要注意稻田的土壤问题。丘陵地带,多以含沙壤、黄土壤、粘性壤为主。在虾稻共作养殖过程中,根据小龙虾喜打洞的特性,应以黄土壤与粘性壤为主的稻田养殖较为合适,这样有利于小龙虾打洞越冬和繁殖。 二是注意用药问题。稻谷种植过程中,如果出现稻病害,只施环保农药,康宽杀虫剂,必要时隔离水体,菊酯类禁用,做到尽量不施农药。可以提前对稻田环形沟进行生石灰消毒,最大限度减少稻谷及小龙虾的病害。 三是注意种好水草。有人说水稻本来就是植物,不需要再种植水草了,其实在稻田环形沟种植水草很有必要,种植的水草可以给小龙虾提供更好的庇护环境,有利于小龙虾生存繁殖,还可以给小龙虾提供绿色食物。 四是注意水源选择。好水养好鱼,同样优质的水源也能养殖优质的小龙虾,小龙虾是喜欢在干净的水域里生存的。所以进入稻田的水一定要选择无污染的水源,这样养殖的小龙虾品质才高。 五是要搞好水位管理和投饵管理。稻田养殖小龙虾是一水双收的好办法,在养殖过程中也要做好水位管理,一般是11月至3月间水位应尽量加深,有利于小龙虾越冬。3—4月水位应降低,有利于提高水温。5—10月根据水稻长势情况,适当调整水位。在管理好水位的同时,也要做好投饵工作,要根据小龙虾的长势情况适当投饵,这样才能做到虾稻共盈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稻虾共作种养生态农业是一种稻田与虾综合种养的模式,是指在种植1季稻田中养殖两季虾,实现虾和水稻之间共同生长。具体来讲,就是在每年收割水稻之前在稻田间投放亲虾,或者在收割完水稻后投放幼虾,在第2年的第2季度收获虾,并再一次投放幼虾,随后再种植水稻,再在第3季度收获虾,如此循环下去,从而形成良好的稻虾共作种养生态农业模式。笔者针对稻虾共作种养生态农业模式的特点,以及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究与分析,并提出了稻虾共作种养生态农业技术的应用,希望有助于稻虾共作种养生态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摘 要:稻虾共作是水稻种植与克氏原螯虾共作形成的互利共生的稻田种养复合生态模式。为保护环境、充分利用资源、实现可持续农业发展,利用稻田进行稻虾绿色种养,构建稻渔种养复合生态系统,可改变农村生活环境,提高粮食质量安全,提高农民经济收入,从而精准扶贫。我们农业科研院所应该做好基础工作,围绕乡村振兴这一主旋律,服务好农户和企业。着力于进一步改进种养技术,提升养殖模式;普及农业保险,控制养殖风险;发掘小龙虾食用后废弃物的深加工,延长产业链等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10.
虾稻共生作为一种新型复合种养模式,通过近几年的实践证明,稻田养殖小龙虾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并且生产效益可观。本文从稻田养殖小龙虾的稻田质量要求、稻田的田间工程实施、小龙虾防逃设施、药物清池等方面,分析了稻虾共作必备的稻田技术要求;从水稻品种选择、适期播栽、科学施肥、病虫草害绿色防控等提出了稻田养殖小龙虾水稻栽培技术;从种苗投放、水质管理、水草移栽、饲料投喂、捕捞原则等五个方面重点介绍了稻田养殖小龙虾技术环节。最后客观地分析了稻田养殖小龙虾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旨在为响水县今后规模发展稻田养殖小龙虾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
稻田小龙虾就是在稻田中开挖简易围沟并进行小龙虾种的放样过程,如养殖效果良好就能实现"一稻一虾"和"虾稻连作"。目前我国南方地区的稻田养殖小龙虾模式异常火热,且模式技术已经日臻成熟,甚至成为了某些地区的小龙虾主要养殖方式。在我国贵州省某市,小龙虾养殖就主要围绕"虾稻连作"方式展开,其技术成熟且具有较高的项目生产应用价值,为当地水稻农户又开辟了一条农业经济增收新路线。  相似文献   

12.
稻虾共作种养技术探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稻虾共作种养技术可以减少水稻种植中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同时能够减少小龙虾养殖带来的水源浪费和污染,因而能够在保证食品安全的同时,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本文在分析稻虾共作种养技术的基础上,结合鄂州市稻虾共作种养技术特点,分析该模式下的水稻种植和小龙虾养殖注意事项,以期为稻虾共作种养技术的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摘要:潜江市地处江汉平原腹地,是虾稻共作模式发源地,有着“中国小龙虾之乡”美称。近几年来,虾稻共作在潜江得到迅猛发展,由2013年6万亩不到扩大到2018年60万亩以上,2019年面积还将继续扩大。初期,虾稻共作田水稻种植以直播为主,机械插秧所占比重较低。随时间推移,水稻直播的缺点逐渐显露出来。一是容易倒伏。2017年,潜江市水稻倒伏面积达60万亩,90%以上面积是直播。二是草害严重,难以防除。这成为农资经销商和农民十分头疼的问题。三是直播稻幼苗期遇雨涨水,小龙虾进入大田,咬断茎叶,补种赶种时有发生。不仅增加了成本,影响水稻收割,也推迟了第二季小龙虾上市时间。  相似文献   

14.
总结了会昌县稻虾共作的种养技术,分别详细叙述了小龙虾的养殖方法和优质水稻种植要点,并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3个方面分析了该综合种养模式的效益,以期为推广稻虾共作模式、提高种养效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巢湖地区稻虾共作模式对稻田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监测巢湖地区稻虾共作模式生产前后稻田土壤肥力的变化,2016年度在巢湖周边设置2个监测区域,分别在水稻种植前、营养生长期和收割后3次采集稻田土壤样本,测定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和阳离子交换量等肥力指标;并结合水稻和小龙虾产量及施肥投喂管理,比较了常规单作稻田和稻虾共作模式稻田土壤肥力变化及生产效益。结果显示,稻虾共作模式水稻产量均高于常规单作稻田,可增产2%~3%;正常投喂时,共作模式可收获小龙虾1 200 kg·hm~(-2)以上。水稻生产后,A区稻虾共作模式田的肥力水平普遍高于单作稻田,B区域稻虾共作模式田土壤有机质、全磷、阳离子交换量水平高于单作稻田(P0.05),其余肥力因子差异不显著(P0.05)。总体而言,稻虾共作模式更有助于保持监测区域稻田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小龙虾养殖产业已形成体系。为满足市场需求,在北方开发稻虾综合种养,已成为我国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主要模式之一。本文主要探讨北方稻田养殖小龙虾的技术方法及越冬方案,为小龙虾在我国北方稻田养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南县大力发展稻虾共生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近几年来,南县依据县域湖乡优势条件,水稻种植与小龙虾养殖有机结合,多措并举强势推进稻虾共生高效种养模式。全县有适合开展稻虾共生的水稻田2.36万公顷,其中低洼稻田1.3万公顷。2015年全县稻虾共生面积达到4866公顷,每667平方米收入4000元以上,其中小龙虾产量突破1万吨,稻虾产值5亿元,综合产值规模突破9亿元,从事小龙虾相关产业的人数达到1.5万多人。2016年南县预计发展稻虾共生高效种养模式1.3万公顷,为全县  相似文献   

18.
潜江市“虾稻共作”模式发展现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龙虾是关系到潜江市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水产物,是潜江区域内最具竞争力的主导农业产业之一。而虾稻共作模式是进行小龙虾生态养殖的创新性发展,是推动小龙虾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从推动虾稻共作模式扩展的各参与主体的行为分析入手,得出三种不同的推广方式并对比其优缺点。通过分析农户的具体养殖过程与经济效益深化对模式的认识,为虾稻模式的进一步推广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19.
浙江省稻虾高效绿色种养模式发展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浙江稻虾(小龙虾)模式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但也存在产品产量低、重虾轻稻、规模化组织化程度低等问题。根据浙江省稻作制度的特点,创新了一种不开挖环沟、不破坏稻田结构和土壤耕作层的稻虾高效绿色种养模式,该模式增加了一季小龙虾的收入,不影响水稻产量,且减少了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同时,配套开展了“公司+农户+季节性流转”的发展经营模式,以县(市、区)域为单位,按共生与轮作面积1∶4~5的配置发展稻-小龙虾种养,实现了稻虾模式稳定的苗种供应,提升了稻虾种养的技术到位率,推动了稻虾产业的标准化和产业化发展。稻虾高效绿色种养模式是稳粮增效的种养模式。  相似文献   

20.
稻虾共作模式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Oryza sativa)-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以下称小龙虾)共作模式作为稻渔综合种养的重要模式,近些年在我国尤其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发展迅速.综述了近10年来稻虾共作模式相关理论研究进展和产业发展情况.在理论研究方面,从稻田土壤、水质、生物多样性和温室气体排放等方面阐述了稻虾共作对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