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洞庭湖植棉区棉花油后机械直播栽培配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缓解洞庭湖植棉区棉花生产面临的困境、促进棉花生产转型,以稳定棉花产业,湖南省棉花产业技术体系洞庭湖(常德)试验站积极尝试棉花油后机械直播技术,该技术是一种能适应农村现状,并能适应湖区雨水充足、杂草多、土壤湿润的环境,达到节省人力、提高植棉综合效益的机械化直播技术。文中分析了技术优势和比较了植棉综合效益,介绍了配套栽培技术要点,并探讨了技术熟化与棉农的接受度和适宜密度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为了赣北植棉区棉花种植全程机械化的实施,通过从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江西省棉花所等科研院所引进了6个棉花品种,在赣北地区的彭泽县芙蓉墩镇棉花机采棉示范基地开展适于机采棉品种筛选试验,并使用机采棉的栽培管理措施,筛选出适宜赣北植棉区栽培的机采棉品种。综合产量和生育特性结果表明:夏早3号为适合赣北植棉区油后或麦后直播一年两熟栽培机采棉品种。  相似文献   

3.
江苏省机械化植棉的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分析了建国后江苏省植棉业的发展形势、纺织工业对原棉总量的需求变化以及我国棉花生产丰歉状况对世界原棉价格的影响。在深刻剖析近20年来江苏省棉花生产逐渐滑坡原因的基础上,提出变革棉花种植方式,改营养钵育苗移栽为麦(油)后直播,选用优质、高产、特早熟新品种,走机械化植棉之路。从常年大麦或油菜收获后至初霜期这一阶段≥10℃有效积温与新疆棉区的比较,结合已育成的优质、高产、特早熟棉花新品系大区试验结果,阐明了江苏省实现机械化植棉的可行性。调整农作物布局,将江苏省棉区逐步向秋季少雨的沿海、徐淮地区集中,形成优质、高产、高效植棉带。转变农业经营方式,通过土地的流转或有偿使用,实现麦(油)后直播棉花的大面积成片种植。根据农村经济的发展状况,提出江苏省机械化植棉分两步实施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洞庭湖植棉区棉花生产现状,阐述了其实施油后机械化植棉的潜力和限制因素,提出了加快推进洞庭湖地区实施油后机械化植棉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江苏省棉花生产现状、问题与优势的分析,阐明了稳定江苏棉花生产的战略构架,提出了里下河稻麦棉轮作植棉区以发展棉花超高产栽培和麦后棉花机械直播为方向的高产高效栽培模式,沿海旱作植棉区以发展棉田立体间套种为方向的高效栽培模式,积极开拓沿海盐碱地全程机械化植棉。  相似文献   

6.
长江流域棉花生产现状及“十三五”发展建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分析2001—2014年长江流域棉花种植面积、总产量、单产及其占全国比重情况,明确了长江流域在我国棉花生产中的地位演变及发展现状,指出了目前长江流域棉花生产面临的主要问题,"十三五"期间建议重点研究示范推广油(麦)后直播棉及其配套标准化植棉技术。  相似文献   

7.
<正>农村植棉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棉花生产必须走栽培轻简化、操作机械化、生产规模化、开发产业化"四化"之路。湖北省武穴市从2010年开始探索棉花麦(油)后直播轻简栽培技术,2017―2019年组织实施了湖北省棉花提质增效技术模式集成示范项目,每年实施规模133.3 hm2。在湖北省农业农村厅、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及国家棉花产业技术体系鄂东试验站等相关部门和专家的大力指导下,武穴市棉花麦(油)后直播轻简栽培技术不断得到完  相似文献   

8.
播期对鄂东地区直播棉生长发育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鄂东植棉区麦(油)后直播短季棉最适播期,以晶华棉116为材料,设置5月20日至6月9日每隔5天一个播期的试验。结果表明:播期为5月25日处理的生育期适中、籽棉产量和皮棉产量均最高、纤维品质最好。为了获得高产、优质的棉花,建议鄂东植棉区在5月25日前后进行播种。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索出适应当前农业形式发展的新型植棉模式,实现棉花生产技术效率转型升级。通过选用机械高密度直播和传统营养钵育苗移栽两种种植模式比较,进行大田对比示范试验。系统观察了两种栽培模式的棉花生长发育与产量构建情况。结果表明,机械直播棉比传统植棉具有省工、节本、增效的优势,可在赣北植棉区因地制宜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前,山东棉花研究中心已选育出一批适于蒜后直播的抗虫短季棉新品种(系),并在鲁西南植棉区进行了连续几年的简化栽培技术探讨和试验示范,初步建立了鲁西南植棉区短季棉蒜后直播轻简化栽培技术体系,为实行蒜后直播短季棉提供了坚实的品种和技术保障。蒜后直播短季棉通过选择适宜的早熟、高产优质品种、适宜播期和合理的种植密度,采用机械精量直播,现蕾期化控,盛蕾期一次性追肥,简化整枝,病虫害采用绿色防控并配合机械操作,集中收花并探索机械采收,机械拔棉秆或秸秆还田,在保证棉蒜产量不减的情况下,提高了机械化程度,降低了劳动强度,减少了劳动用工,降低了生产成本,实现了农机与农艺的有机融合,提高了棉花的直接经济效益,走出了一条鲁西南植棉区棉花轻简化生产的路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