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三种甘草下胚轴及子叶节区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种甘草维管组织在下胚轴、子叶节区内的排列形式及变化规律一致,但不同的种维管组织排列成不同形式所经过的距离有所不同。下胚轴是根和子叶间维管组织转变的过渡区,而根的初生维管组织与上胚轴的维管组织无直接的联系。在过渡区内外始式的木质部经过后生木质部分离、拉开呈一条直线的过程,然后在子叶节区靠合形成子叶的内始式木质部。在子叶节区子叶迹分化完成,上胚轴维管组织开始分化,同时在子叶迹与上胚轴维管组织之间有芽的分化。  相似文献   

2.
三江平原芦苇营养器官的生态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从生态学角度对三江平原芦苇的营养器官进行了解剖学研究。芦苇的不定根、根状茎、茎和叶的解剖结构表现出了对水生和湿生环境的适应性。不定根的外皮层产生一层纤维细胞层,具发达的通气组织;根状茎中维管束散生。呈三环分布在基本组织中,薄壁组织细胞贮存有淀粉粒;根状茎和茎中均具发达的髓腔和通气组织;叶为等面型叶,机械组织发达。  相似文献   

3.
中国三种野生稻根状茎解剖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比较了3种中国野生稻根状茎的结构。从解剖学角度看,三者均具有茎的结构,而与根绝然不同,为根状茎。这三者的区别主要在于能通气组织和维管束的结构和排列不同。三者与稻比较,普通野稻与稻茎的结构最相近,药用野稻次之,瘤粒野稻相差最远。  相似文献   

4.
通过近4年野外线路调查和典型选样调查及数据统计分析,初步发现大亮子河国家森林公园共有维管植物85科、257属、471种(含变种)。维管植物资源种类十分丰富,无论从种类、生活类型,还是从分布、珍稀濒危等方面都具有明显的多样性。按其生活类型的不同划分为多年生草本,一、二年生草本,草质藤本,乔木,灌木,木质藤本6种类型;该区维管植物的水平分布划分为广布型、较广分布型和稀少分布型。该区共有国家级野生珍稀濒危植物8科、10属、11种,都属于渐危类。  相似文献   

5.
玉簪组织培养器官的建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玉簪大规模组织培养中,小苗的来源为腋芽和愈伤组织产生的不定芽。花叶嵌合体品种在增殖过程中易出现花叶性状分离。其中,腋芽产生的小苗为正常苗;不定芽原基因愈伤组织中的分生细胞分化而成,不定芽形成的小苗出现性状分离,产生3种不同类型的变异苗。研究认为,叶嵌合体的性状分离与茎尖的来源有关,花叶品种通过腋芽增殖是保持品种特性的主要繁殖方法。根原基由茎基维管外侧细胞及愈伤组织中的维管组织结节单向极性分裂产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揭示柳叶鬼针草与环境的生态适应性。[方法]通过切片和离析方法对柳叶鬼针草叶、茎和根进行解剖观察。[结果]叶片为异面叶,但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细胞的形态分化不明显;下表皮气孔指数较高,上表皮无气孔。茎分化为地上茎和根状茎,两者的皮层均有发达的通气组织,其中地上茎维管柱具有发达的厚壁细胞群和木质部导管,起支持和输导功能;地下茎皮层细胞富含淀粉,起储藏功能。根是起源于根状茎的不定根,内皮层无凯氏带,输导组织发育微弱。[结论]柳叶鬼针草的上述特征均与其介于水生和陆生环境之间的生态习性有关。  相似文献   

7.
对黑龙江省仙翁山国家森林公园的维管植物资源进行调研,意在分析维管植物的生态分布,合理开发和利用维管植物资源。调研过程中采用样方法及路线调查法,对仙翁山国家森林公园维管植物组成、分布以及数量进行调查,并进行生态评价。通过调查共发现维管植物87种,分属于40科76属,其中优势植物占调查植物总数的38.46%。由此得出的结论是仙翁山国家森林公园内部维管植物资源丰富,其用途涉及到绿化、药用等4方面,拥有较高的应用价值。现有的维管植物资源应被合理开发利用,以维持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露草(Aptenia cordifolia)营养器官解剖结构,探讨其耐旱机理。[方法]采用石蜡切片法,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露草根、茎、叶的解剖结构。[结果]根有一定的次生生长,产生周皮和次生维管组织,次生维管组织呈多轮分布。茎表皮单层细胞且外壁具角质层,皮层较厚且其中分布有散生维管束。叶为肥厚等面叶,上、下表皮分布有较密集的无规则型气孔器。[结论]露草根具周皮和次生维管组织,茎具角质层和厚的皮层、叶为等面叶等特征,与其抗旱性有关。露草的根、茎和叶中都分布有许多含针晶簇的细胞,茎、叶的表皮外均分布有许多盐囊泡,可能既是抗旱又是耐盐特征。  相似文献   

9.
杜仲含胶细胞的整体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变性处理和整体透明相结合的方法对杜仲各组织中含胶细胞的形态和分布,以及不同生长条件下含胶细胞的分布密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杜仲含胶细胞是一种细长的、两端略膨大的、丝状分泌单细胞,在植株体内的分布与维管系统密切相关。在当年生杜仲幼茎中主要分布于初生韧皮部并靠近形成层的部位。光照有利于杜仲胶合成。西北林学院学报21卷第3期申延等杜仲含胶细胞的整体观察  相似文献   

10.
苦瓜属葫芦科一年生攀缘草本植物。对其幼苗初生维管系统的解剖学研究表明,其维管组织结构不同于毛莨科植物,并且子叶节区特长。  相似文献   

11.
胡杨和灰叶胡杨营养器官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杨和灰叶胡杨营养器官的解剖学研究表明,一年生根由周皮,次生维管组织和根中央的初生木质部组成,具发达的机械组织和输导组织.包括发达的本质部导管.一年生胡杨茎由周皮、皮层、维管组织和髓组成.一年生灰叶胡杨茎表皮具表皮毛和角质层,表皮下有一层粘液细胞.两种植物的叶为等面叶.具下皮层、发达的栅栏组织、叶脉系统和机械组织.根、茎和叶中具大量粘液细胞.灰叶胡杨根、茎、叶早生结构特征与胡杨相比较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2.
翅果沙芥和距沙芥营养器官的解剖学观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对沙芥属(Pugionium)的2个种——翅果沙芥(P.pterocarpum Kom.)、距沙芥(P.calcaraturm Kom.)根、花序轴、叶做了解剖学观察。结果表明这2种植物属于肉质多浆类植物,体内薄壁组织发达,适于作为食用植物予以开发。它们的花序轴表皮具发达的角质层、“异形细胞”、气孔,皮层薄壁细胞中含有大量的叶绿体,维管束为双韧维管束。另外翅果沙芥和距沙芥具有二元型的初生根,老根肉质化。它们的营养器官有分泌细胞等十字花科植物的特征。另外,本文讨论了沙芥属4个种在解剖结构的异、同点。  相似文献   

13.
青钱柳营养器官的解剖结构及其生态适应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扫描电镜制片和石蜡切片技术研究了青钱柳营养器官的解剖结构。结果表明:青钱柳的叶为典型异面叶,上、下表皮均具有非腺毛和腺毛,气孔仅分布于叶下表皮,略外凸,主脉具有副维管束。茎的次生结构由周皮和次生维管组织构成,维管束为外韧型,皮层、次生韧皮部和次生木质部含有大量的纤维和簇晶,幼茎有髓,成熟茎的中央形成片状髓。根的初生结构中,皮层由薄壁细胞组成,在横切面上占相当大的部分,初生木质部为四原型,无髓部分化,次生木质部发达。上述特征反映出青钱柳具有很强的生态适应性。  相似文献   

14.
针对贵州喀斯特脆弱生态区日益恶劣的生态环境,以区域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利用石蜡切片和扫描电镜观察的方法,对新型资源植物迷迭香(Rosmarinus officinalis)进行解剖学研究。得出以下结论:迷迭香根的结构多为次生结构,由周皮和维管组织组成,导管数量多且较大;茎中周皮疏松,并有少数气孔,木质部发达和有密集的髓射线;叶片下表面密被绒毛,圆型气孔密度大,开度小,角质层厚,发育良好的维管束和栅栏组织等结构。该植物的解剖结构与其生态环境相适应,体现了结构与功能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
对长白山野生笃斯越橘菌根的形态结构及内生真菌的分布特征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笃斯越橘根的次生构造中,周皮由3~6层木栓细胞组成,其中最外1~2层呈凋落状,维管形成层和次生韧皮部均不明显,各占1~2层细胞。毛根包裹着1层或疏松或紧密的菌丝层,没有根毛;内生菌根真菌主要侵染周皮细胞,个别也有侵染木质部的情况,但没有改变根的基本解剖结构。初步观察发现,长白山笃斯越橘的根部具有欧石楠类菌根菌(ERM)、暗隔内生菌根菌(DSE)和泡囊-丛枝菌根菌(VAM)等三种类型菌根真菌的分布,含有菌丝体的表皮细胞壁具有明显加厚迹象。另外,几乎所有笃斯越橘毛根都有内生菌根真菌的寄生。  相似文献   

16.
桦木树皮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以白桦,岳桦,黑桦,枫桦4种桦树的1-16年生侧枝,主干以及1-8年生实生苗的树皮为试材,并作显微切片,比较其结构上的差别。结果表明;桦树的树皮由多层周皮,黑色死组织和次生韧皮部组成;周皮的木栓层有薄木栓和厚木栓之分,不同树种其分化比例和时间不相同,故不能用其鉴别桦树的年龄;桦树的第一层周皮的木检形成层起源于厚角组织,且寿命较长,据观察15a左右仍在进行分裂活动;白桦的木栓细胞伸长最快,枫桦  相似文献   

17.
以Y-1苹果矮化砧木为试材,运用常规石蜡切片法制片,通过显微镜观察辨析其1年生枝条各组织的解剖结构,为更加深入精确地研究苹果矮化砧木枝条解剖结构与矮化性的关系提供理论依据与参考。结果表明,苹果矮化砧木Y-1 1年生枝的大体结构包括周皮、皮层、维管系统、髓和髓射线,其中木质部和韧皮部有初生结构和次生结构,由外到内依次为:木栓层、木栓形成层、栓内层、皮层、初生韧皮部、次生韧皮部、形成层、次生木质部、初生木质部、髓部,韧皮射线、木射线、髓射线贯穿其中。初生韧皮部和次生韧皮部组织界线不明显;在显微结构下,与矮化关系密切的导管容易辨别,管胞难以辨别,筛管、伴胞可以辨别,但具有输导作用的导管、筛管需用更精细和先进的技术方法进行分辨研究。今后应运用更先进的技术对苹果矮化砧木1年生枝的各种组织解剖结构与乔化砧木进行更准确精细的比较,以找出更多与矮化有关的组织特征。  相似文献   

18.
胡杨横走侧根及不定芽发生的形态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常规石蜡切片法对胡杨根蘖繁殖特性进行形态解剖学研究。结果表明:胡杨横走侧根的初生木质部为三原型或四原型,周皮中栓内层较发达,由6~8层薄壁细胞组成。横走侧根横切面上次生维管组织中次生韧皮部的比例远小于次生木质部;早期形成的次生木质部以细胞壁尚未木质化的木纤维细胞数量居多为特征;维管射线很发达。胡杨的根蘖繁殖源于横走...  相似文献   

19.
利用石蜡切片法对穿龙薯蓣根状茎进行了发育解剖学研究。穿龙薯蓣根状茎成熟结构主要分三部分:周皮、基本组织和散生在基本组织里的维管束。周皮由木栓层、栓内层和木栓形成层组成;组成基本组织的薄壁细胞后期体积增大、细胞壁加厚;维管束为外韧有限维管束,无束中形成层。根状茎顶端为生长点,原分生组织细胞有鳞片包被。初生分生组织分化为原表皮、基本分生组织和散生的原形成层束。以后分别分化为表皮、基本组织和维管束。顶端下部原表皮内侧有初生增厚分生组织存在,其衍生细胞数目的增多及其体积增大及维管束的生长是根状茎增粗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东莞市银瓶嘴自然保护区苏铁蕨群落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苏铁蕨Brainea insignis属于国家Ⅱ级重点保护植物.在银瓶嘴自然保护区1600m^2样方中有维管植物60科88属99种.种子植物区系以热带分布区类型为主,占83.95%.群落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层间层.乔木层鼠刺Itea chinensis的重要值最大,为35.05%;灌木层中苏铁蕨的重要值最大,为38.61%.说明苏铁蕨在群落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