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红铃虫的雌雄,不但成虫的雌雄容易区别,就是老熟幼虫或蛹的雌雄也可以区别开来。 成虫:后翅,雌者具有翅韁三根;雄者只有一根。雌蛾尾端园孔较雄者宽而长,雌者呈杏仁状;而雄者则呈梭状(图1)。雌蛾生殖器的产卵器为柔软的几丁质并盖有硬毛。生殖板心脏形。交配囊具  相似文献   

2.
辐照可导致染色体变异,是研究生殖机理的常用辅助方法之一。本研究对不同生理状况下智利小植绥螨雌螨、雄螨、不同发育阶段卵进行不同剂量的伽马辐照,探索其后代发育与繁殖情况,以期解释智利小植绥螨性别决定机制及生殖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在160~640 Gy辐照剂量下,辐照的未交配的雄成螨与正常的未交配的雌成螨交配,F1代中只有雄成螨且仅1/3可育。在45~90 Gy辐照剂量下,辐照的未交配的雌成螨与正常的未交配的雄成螨交配,其子代雌性比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而减小,且至90 Gy处理下无子代完成胚胎发育。辐照交配后产卵前的雌成螨,其子代雌性比间没有显著差异(77.5%~85.0%)。辐照卵龄0~12 h的卵,没有卵发育至成螨;辐照卵龄12~24 h的卵,其中发育至成螨的全为雌螨;辐照卵龄24~48 h的卵,其中发育至成螨的雌性比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具有增加的趋势。试验结果推测出父系染色体组参与形成配子且对性别起决定作用;父系染色体组异质化的时间可能集中于卵壳形成后至卵期12 h之间。本试验为智利小植绥螨父系染色体组参与性别决定的机制做出了新的诠释,对深入研究性别决定的机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粘虫(Pseudaletia separata(Walker))与其他鳞翅目昆虫[1]一样,授精是以精珠的方式进行的。精珠是在交配时,由雄蛾阳具的内阳茎外翻,送进雌蛾的交配囊中。精珠内的精子通过导精管进入阴道,然后貯藏于受精囊中。精珠含有几丁质,授精后留在雌蛾的交配囊中,所以雌蛾已否交配,可以用交配囊中有无精珠来检定。并且每一次交配,雌蛾仅接受一个精珠,因此雌蛾交配的次数也可以用交配囊中精珠的数目来断定。  相似文献   

4.
用组织化学和生化分析法探讨了辛硫磷、氰戊菊酯和辛氰混剂对棉铃虫生长发育及雄性生殖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2种单剂与混剂处理后雄蛹重量降低,化蛹率下降,对蛹历期无影响;(2)3种药剂对真核精子发生有抑制作用,而对无核精子的发生无影响;(3)辛硫磷处理后附腺和精包腺的蛋白质含量下降,氰戊菊酯和混剂对附腺和精包腺无显著影响;(4)辛硫磷处理后的雄蛾与正常的雌蛾配对,其交配力显著下降,雌蛾产有效卵显著减少;(5)辛氰混剂在影响棉铃虫生长发育和真核精子发生方面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5.
对红棕象甲的生殖行为和习性进行了室内、外观察,结果表明:该虫以成虫、老熟幼虫和蛹越冬。卵产于寄主叶柄、茎杆的伤口纤维中。成虫全天有交配行为发生,交配高峰发生在7至10时及16至18时2个时间段,雄成虫在交配后对雌成虫有明显的保护行为。雌虫产卵高峰为19时至22时。雄虫较雌虫活跃,对近距离动静较为敏感。在求偶、交配中雄虫起主导作用,雌雄成虫均有多配性。雄成虫主动通过抱握、曲腹、插入等行为来识别雌、雄成虫,以获得有效的交配。  相似文献   

6.
笔者在江西贮藏食物及房舍内,经10余年的调查研究,发现粉螨亚目共6科、21属、43种,现列检索表如下。江西粉螨亚目分科检索表(成螨)[1][3]1.须肢端节扁平,螫肢的一趾常有锯齿状缘(图1)。躯体腹面有4个明显的见丁质环(图1)薄口螨科Histi0Stomid“e须肢端节不扁平,整肢钳状,躯体腹面无明显的几丁质环……………………·’……-’““·””22.雌、雄螨均无顶毛。I足上的。唐生在附节的端部(图2)…………麦食螨科PxroglsPhidae雌雄螨至少有1对顶毛,I足上。喀生在附节的基部…………………………’……”””””33.有一背…  相似文献   

7.
用组织化学和生化分析法探讨了辛硫磷,氰戊菊酯和辛氰混剂对棉铃虫生长发育及雄性生殖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2种单剂与混剂处理后雄蛹重量降低,化蛹率下降,对蛹历期无影响;(2)3种药剂对真核精子发生有抑制作用,而对无核精子的发生无影响;(3)辛硫磷处理后附腺和精包腺的蛋白质含量下降,氰戊菊酯和混剂对附腺和精包腺无显著影响。(4)辛硫磷处理后的雄蛾与正常的雄蛾配对,其交配力显著下降,雌蛾产有效卵显著减少;(5)辛氰混剂在影响棉铃虫生长发育和真核精子发生方面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8.
董安玮 《昆虫天敌》1993,15(2):73-77
本文报道了史氏始叶螨的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结果表明,史氐始叶螨完成一代需12~16,5天.卵历期5~6天,第一若螨期1.5天,第二若螨期1~1.5天。雌螨寿命10~13天,雄螨寿命6~7天。雌螨产卵期13~17天,总产卵量36~40粒。雌雄性比例为8:1。该螨发育起点温度为6.82℃,完成一代的总积温为204.67日度。在防治方面,使用12.290久效磷颗粒剂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温度对截形叶螨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在室内15—35℃恒温条件下,截形叶螨的发育历期与温度呈负相关,在15、25和35℃下雌螨一代平均历期分别为32.13、9.02和5.64天;雌、雄螨一代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0.90和11.33℃,有效积温分别为135.42和110.47日度;不同温度对世代存活率及子代雌雄性比的影响无显著差异,但雌成螨的寿命及产卵期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缩短;30℃下内禀增长率(0.3298)、周限增长率(1.3907)、净增殖率(130.993)、日产卵量(10.98)及总产卵量(181.90)都最高,30℃是种群繁殖增长的最适温度。  相似文献   

10.
虱螨脲对小菜蛾成虫繁殖力及子代种群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虱螨脲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成虫的亚致死作用,通过残留药膜法或饲喂法使用50 mg/L虱螨脲对小菜蛾成虫进行处理,分别测定小菜蛾成虫繁殖力、寿命和卵孵化率,通过建立小菜蛾成虫子代生命表确定虱螨脲处理成虫对其后代的影响。结果表明,残留药膜法处理后,小菜蛾成虫单雌产卵量和卵孵化率分别比对照显著降低39.09粒和19.38个百分点;饲喂法处理后,小菜蛾成虫单雌产卵量、雌成虫寿命和卵孵化率分别比对照减少13.42粒、1.56 d和72.03个百分点,卵孵化率与对照差异显著。虱螨脲处理后,小菜蛾成虫子代1龄幼虫存活率、雌成虫寿命、F_1代单雌产卵量和F_1代卵孵化率分别为74.29%、5.90 d、146.65粒和84.43%,均显著低于对照,种群趋势指数降低,表明对子代种群发展有一定的干扰作用。此外,虱螨脲处理小菜蛾雌、雄虫对其产卵量无影响,但处理雌虫显著降低卵孵化率,处理雄虫对卵孵化率无明显影响,说明虱螨脲作用于小菜蛾成虫,仅对卵子形成及受精卵的胚胎发育过程产生影响,而对精子的生成及转移无影响。表明虱螨脲可通过成虫取食或接触而控制小菜蛾种群发展。  相似文献   

11.
首次报道了双斑截尾寄蝇(Nemorilla maculosa Meigen)对草地螟(Loxostege sticticalis L.)的寄生行为及发育特征和饲养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双斑截尾寄蝇将卵产在5龄草地螟幼虫的胸部,蝇蛆孵化后直接钻入寄主体腔内发育,幼虫发育成熟后便会钻出寄主体外化蛹。完成卵到幼虫期的发育需约12 d。蛹经11 d左右即可以羽化为成虫。从卵到成虫的发育历期约25 d。雌雄之间卵和幼虫的发育历期没有显著差异,但雌蛹的发育比雄蛹慢。雌蝇羽化后可以立即交配,而雄蝇羽化后约2 d后才能交配。补充营养的雌蝇平均产卵量约为130粒/头。还初步研究了影响双斑截尾寄蝇寄生能力的因素。简单介绍了其室内饲养繁殖技术。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风洞中模拟形成高浓度性信息素Z7-12:Ac、Z9-14:Ac和 Z11-16:Ac 环境,研究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 (Smith)的求偶和交配行为,为进一步开发交配干扰技术提供技术参数和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在高剂量性信息素环境下,草地贪夜蛾雄蛾的暗期活动时间延后,而雌蛾的活动节律则没有变化,雌雄蛾之间产生了活动节律的时间差。同时,雌雄交配率和交配持续时间显著下降,交配日龄则显著延迟2 d。由于交配日龄延迟,产卵量及其孵化率也相应降低。性信息素喷射时间间隔对草地贪夜蛾性信息素释放滴度有显著影响,当间隔时间为5、10、20 min时,雌蛾释放的性信息素滴度显著下降,以5 min为最低。因此,高剂量性信息素环境不仅影响雄蛾对性信息素的定向,对雌雄蛾间化学通讯和交配也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江原钝绥螨发育历期及雌成螨生殖特性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江原钝绥螨室内发育历期及雌成螨生殖特性。在室温25±1℃及相对湿度75~85%的实验条件下,该螨的发育历期为5天,计卵期2天,幼螨期、前若螨期和后若螨期各1天。产卵量为41.6粒/雌。雌成螨寿命平均为55.5天;雄成螨39.9天。并对控制桔全爪螨的能力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60)C_0对绿豆象的辐射遗传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作者采用不同剂量的~(60)Co-r 射线辐照绿豆象幼虫、蛹和成虫。用1.1、3.4、4.6、5.7,6.9万拉德辐照绿豆粒内高龄幼虫和蛹后,各处理幼虫、蛹、成虫的总死亡率分别为39.58%、84.62%、93.85%、97.18%和100%。并且残留的活成虫与正常成虫交配后,产卵量及 F_1代成虫数量大大降低。用0.5、1、2、3、4、6万拉德辐照成虫,成虫均无直接死亡并能正常交配,但能造成成虫不同程度的不育。如辐照的雄成虫,它们同正常雌成虫交配后,产卵量分别比对照减少14.3%、19.3%、19.6%、20.9%、25%和28.9%;雄成虫不育率分别为34.2%、42.5%、47.4%、50.3%、51.7%和66.6%。辐照的雌成虫,它们与正常雄成虫交配后,产卵量分别比对照减少31.7%、36.8%、51.1%、70.5%、78.9%和79%;雌成虫不育率分别为89.1%、89.1%、92.1%、92.2%、93.5%和95.2%。试验看出,绿豆象幼虫和蛹对辐照的敏感性大于成虫,雌蛹或雌成虫对辐照的敏感性大于雄蛹或雄成虫。  相似文献   

15.
橘小实蝇是一种世界性检疫害虫,严重威胁我国的果蔬生产。本研究利用昆虫趋光性,在室内使用光谱范围广、高分辨率单色仪以及自制昆虫趋光行为反应盒测定橘小实蝇雌、雄成虫在交配前后对8种不同波长单色光的行为反应,并利用智能调控波长LED灯测定橘小实蝇雌雄虫对不同颜色光的趋向率。结果表明,橘小实蝇雌成虫交配前趋光率较高的光为400 nm紫光和550 nm黄绿光,交配后为500 nm绿光、550 nm黄绿光;雄成虫交配前对400 nm紫光、500 nm绿光和550 nm黄绿光敏感,交配后对紫光区400 nm和黄光区575 nm敏感;趋向率对比试验中,与日光对比,雌成虫明显更加趋向506 nm绿光,雄成虫则对506 nm绿光和553 nm黄绿光的趋向率更高。综合分析橘小实蝇在单色光刺激下的趋避光行为反应和对不同颜色LED灯趋向反应,可见橘小实蝇对绿光和黄绿光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伽马射线辐照拟长毛钝绥螨的雄成螨,探讨辐照的雄成螨与雌成螨交配后,对雌成螨产卵量和后代性比的影响。在高辐照剂量10、20、40、80、160、320、640、1280 Gy和剂量率3 Gy.min-1的伽马射线辐照下,雌螨的产卵量随辐照剂量的增加而逐渐减少。40 Gy及以上的辐照剂量雌螨产卵量与对照相比均有显著差异;后代雌性比也随辐照剂量的增加而降低,到160 Gy辐照剂量时雌性比为0。在低辐照剂量40、160、640、2560和10240 mGy以及剂量率40 mGy.min-1的伽马射线辐照下,雌螨的产卵量随辐照剂量的增加呈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在160 mGy辐照剂量下达到了最高。160 mGy时后代雌性比也最高,达到72.52%,与40、640、2560mGy处理间没有显著差异,但都显著地高于对照(65.23%)和10240 mGy辐照处理(56.14%)的雌性比。  相似文献   

17.
小黑瓢虫的交配和产卵行为及规律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室内观察,研究了小黑瓢虫Delphastus catalinae交配、产卵的行为及规律,并探讨了交配次数对成虫繁殖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雄虫的交配前期为5.0±0.5d,雌虫的产卵前期为5.8±0.4d;小黑瓢虫交配活动的主导者是雄虫,雄虫性成熟后可进行交配;性成熟的成虫可全天交配,交配持续时间平均为18.6min,6:00-8:00为高峰时刻;雌虫交配后可全天产卵,白天产卵量高于夜间,每雌可产卵353~413粒,产卵期63~120d;交配次数的增加可以延长产卵期,提高小黑瓢虫的产卵量,但雌虫的寿命会下降;交配多次的后代繁殖状况最佳。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利用球形诱捕器进行柑橘大实蝇成虫诱杀,以食物诱剂为对照,比较诱杀成虫数及虫果率,以评价其防效。结果表明,在成虫发生期,球形诱捕器共诱杀5 991头成虫(雌虫2 884头、雄虫3 107头),食物诱剂诱杀总数为1 859头(雌虫942头、雄虫917头)。两种诱杀方式均能有效诱杀雌雄成虫,雌雄比值分别为0.93和1.03;两种防控措施防治后虫果率分别为2.7%(球形诱捕器)和6.2%(食物诱饵),未采取任何措施的对照组虫果率为28.6%。说明两种防治措施均能显著降低虫果率,且球形诱捕器诱杀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明视觉因素对云斑天牛(Batocera lineolate Chevrolat)成虫选择寄主颜色和寻偶行为的影响, 采用室内色卡选择和视频轨迹捕捉系统(EthoVision 3.1)自动记录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对云斑天牛成虫的视觉选择进行了研究。色卡选择试验表明, 在自然光下未交配雌虫对玄武石灰色(18.89%)、未交配雄虫对深黄色(14.44%)、已交配雌虫对绿松石绿(15.56%)的选择率最高; 在人造光下未交配雌虫对褐齐墩果色(16.11%)、未交配雄虫对深黄色(14.44%)、已交配雌虫对绿松石绿(14.44%)的选择率最高。行为仪分析结果表明, 当雌虫或雄虫被遮眼后, 相应的搜寻时间、距离、头部转动角度和仰起次数都显著增加( P<0.05)。研究结果为云斑天牛行为控制技术的研究提供基础科学数据。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首次发现捕食柳牡蛎蚧的半疥螨,其若螨和成螨对柳牡蛎蚧的卵、若虫、雄蛹和雌成虫均能捕食,捕食率达40%。该螨生育力较强,每雌螨平均产卵12.8粒,最高为20粒。卵经7天左右孵化。在沈阳地区全年发育,世代交替。种群出现高峰在6月中旬到8月下旬,在此期间发生3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