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从扩展莫尼茨绦虫中克隆β微管蛋白基因,进行序列测定和生物信息学分析,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的功能奠定基础.[方法]构建扩展莫尼茨绦虫成虫cDNA文库,随机挑取重组阳性克隆进行测序,对部分序列进行引物步移法测序,获得其全长cDNA序列;采用生物信息学等技术对该cDNA序列进行开放阅读框(ORF)的寻找、编码氨基酸的推导、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比较以及蛋白二级结构的初步预测.[结果]获得了1个扩展莫尼茨绦虫新基因——β微管蛋白基因,全长1571 bp,编码444个氨基酸,与日本血吸虫的β微管蛋白氨基酸序列具有78.6;的同源性.编码蛋白的理论分子量为49.6 ku,等电点为4.96;1 -4位氨基酸MREI为β微管蛋白转录后调控信号,140~146位GGGTGAG存在一个微管蛋白标志信号片段,在99~106位和391~410位存在两个典型的β微管蛋白保守区;亚细胞定位分析其为细胞的骨架蛋白.[结论]获得了扩展莫尼茨绦虫β微管蛋白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为该基因功能的实验性鉴定工作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离和鉴定扩展莫尼茨绦虫(Monieziaexpansa)新基因,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的功能奠定基础.[方法]构建扩展莫尼茨绦虫成虫cDNA文库,随机挑取重组阳性克隆进行测序,对部分序列进行引物步移法测序,获取其全长cDNA序列;采用生物信息学等分析技术对该cDNA序列进行开放阅读框(ORF)的寻找、编码氨基酸的推导、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比较及蛋白质二级结构的初步预测.[结果]获得了1个扩展莫尼茨绦虫新基因蛋白激酶C相互作用蛋白,全长1 527 bp,编码447个氨基酸,CDS预测存在明显的BAR,PDZ结构域.编码蛋白的理论分子质量为50.173 3 ku,等电点为5.22.[结论]获得了扩展莫尼茨绦虫蛋白激酶C相互作用蛋白的全长cDNA序列,为该基因功能的试验性鉴定工作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离和鉴定扩展莫尼茨绦虫(Moniezia expansa)电压门控钙通道β亚基(cavB)基因,预测蛋白二级结构和B细胞抗原表位,从而探讨Cavβ在寄生虫病治疗中所起的作用.[方法]构建扩展莫尼茨绦虫成虫cDNA文库,随机挑取重组阳性克隆进行测序,对部分序列进行引物步移法测序,获取全长cDNA序列;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其对应的蛋白进行二级结构和B细胞抗原表位的预测.[结果]获得扩展莫尼茨绦虫Cavβ基因,全长946 bp,编码180个氨基酸,理论分子质量为19.788 8 kD,等电点为5.06,属于Ca_channel_B超家族.二级结构以无规则卷曲为主,结构预测存在4个可能的B细胞抗原表位.[结论]研究对于扩展莫尼茨绦虫Cavβ基因的获得和B细胞抗原表位的预测,为该基因功能的试验性鉴定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制作形态完整、结构清晰的绦虫成虫石蜡切片,详细观察其组织结构。[方法]选取扩展莫尼茨绦虫和贝氏莫尼茨绦虫2种绦虫成虫体节,用常规石蜡切片法和改进石蜡切片法分别进行制作。[结果]2种方法均可获得完整性的切片,而改进石蜡切片法制备理想切片的成功率是常规石蜡切片法的5倍。[结论]结果为关于绦虫的教学和科研提供了资料。  相似文献   

5.
莫尼茨绦虫病是由裸头科莫尼茨属的扩展莫尼茨绦虫和贝氏莫尼茨绦虫寄生于绵羊的小肠内引起的,对羔羊危害严重,不仅可影响生长发育,甚至可引起死亡。该病常呈地方性流行,在甘肃省肃南县马蹄乡普遍存在,感染也较严重。1病史与流行特点肃南县马蹄乡南城子村黄某某饲养416只绵羊,其中羔羊182只。2009年9月连续几天有4只羔羊死亡,主要是严重腹泻,临死前抽搐。笔者经询问查看,该牧户的羔羊现断奶十几天,在断奶前个别羔羊就出现腹泻。  相似文献   

6.
旨在初步了解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基因在扩展莫尼茨绦虫生长发育中的作用。采用分子克隆获得扩展莫尼茨绦虫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serpin基因部分片段,应用MEGA软件对其进行进化分析。同时以beta-Tubulin基因作为内参基因,采用SYBR Green real-time RT-PCR技术检测该基因在扩展莫尼茨绦虫4个不同发育阶段即头节、幼节、成节、孕节中的表达差异,最终克隆获得749bp的serpin基因片段。进化分析表明,扩展莫尼茨绦虫serpin基因与多方棘球蚴serpin基因有较近的亲缘关系。标准曲线分析显示,serpin和beta-Tubulin基因的Ct值与阳性质粒的浓度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大于0.99,熔解曲线分析表明,产物为特异的单峰,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同时试验结果显示,serpin基因在虫体各发育阶段中的表达丰度存在差异,从高到低依次为孕节、头节、成节、幼节。由此初步推测,此基因可能在扩展莫尼茨绦虫虫卵发育为六钩蚴的过程中发挥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膜联蛋白B3(Annexins B3)基因在扩展莫尼茨绦虫生长发育中的作用。【方法】研究以beta-Tubulin基因作为内参基因,采用SYBR Green real-time RT-PCR方法检测该基因在扩展莫尼茨绦虫四个不同发育阶段即头节、幼节、成节、孕节中的表达差异。【结果】标准曲线分析显示,Annexins B3和beta-Tubulin基因的Ct值与阳性质粒的浓度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大于0.991,溶解曲线分析表明,产物为特异的单峰,具有较高的特异性。【结论】膜联蛋白B3基因在虫体个发育阶段中的表达丰度存在差异,从高到低依次为孕节、头节、成节、幼节。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CREBPICK在扩展莫尼茨绦虫不同体节的mRNA转录水平, 以beta Tubulin基因作为内参基因,采用SYBR Green real time RT PCR方法检测该基因在扩展莫尼茨绦虫4个不同发育阶段即头节、幼节、成节、孕节中的表达差异。标准曲线分析显示,CREBPICK基因和beta Tubulin基因标准质粒实时定量扩增Ct值与标准质粒的质量浓度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大于 0.99;熔解曲线分析表明,产物为特异的单峰,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同时结果还显示,CREB以及PICK基因在虫体各发育阶段中的表达丰度存在差异。CREB基因在扩展莫尼茨绦虫头颈节、幼节、成节和孕节的表达水平依次呈上升趋势,而PICK基因在扩展莫尼茨绦虫成节以及孕节的表达水平较高。  相似文献   

9.
正羊绦虫病主要是扩展莫尼茨绦虫和贝氏莫尼茨绦虫寄生在羊的小肠内而引起羊的一种肠道寄生虫病。羊感染绦虫病后,常常会掠夺性危害羊的健康,并导致病羊贫血、消瘦、被毛粗乱无光,常常伴随有下痢症状,有的病羊有时会表现有神经症状(如抽搐、磨牙、旋  相似文献   

10.
林麝(Moschus berezovxkii Flerov)是一种珍贵的药用动物.1995年在四川某养麝场发生莫尼茨绦虫病流行,患病仔麝死亡率达50%以上,给养麝场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为此,我们于1996~1998年对该病作了专题研究.结果为:①病原种类通过解剖死亡的仔麝尸体及驱虫,获得大量的绦虫虫体,经鉴定均为四川莫尼茨绦虫(Moniezia sichuanensis Wu,1982),感染强度为2~25条.②感染季节与宿主年龄经调查,其感染季节在每年5~10月,以8~9月感染率最高,本病主要侵袭仔麝及育成麝,最低感染日龄仅40d,  相似文献   

11.
[目的]结合DNA条形码技术与形态学比较,研究并分类克虎天牛属Cleroclytus两近似种新疆克虎天牛Cleroclytus collaris Jakovlev,1885和沟胸克虎天牛Cleroclytus strigicollis Jakovlev,1900,为其准确鉴定提供研究依据.[方法]采用体视显微镜,观察比...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霜冻后甘蔗品质性状变化特点及形态受害与品质变化间的关系,为选育耐寒品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用国内主要育种机构近年来选育的19个甘蔗新品种(系)及目前我国蔗区大面积种植的耐寒性较差的ROC22,在广西霜冻易发地区桂林雁山进行耐寒试验.[结果]试验期间试验地霜冻危害程度较低,甘蔗形态受害表现为危害较轻的一级,但霜冻后的甘蔗品质性状明显受到影响,甘蔗蔗糖分和理论产糖量分别下降了9.09%和10.31%,且出现两个下降低谷.进一步分析表明,霜冻后的甘蔗形态受害表现与品质的受害表现不存在相关.[结论]在轻霜冻条件下,宜在形态评价基础上用霜冻后第2~4周的理论产糖量高低进行甘蔗耐寒评价.  相似文献   

13.
不同育苗方式及种粒大小对擎天树苗木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育苗方式及种粒大小对擎天树苗木生长的影响,为选择优质擎天树苗木、加强育苗技术管理、提高苗木产量、质量和大面积造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营养袋和苗床直播两种方式对不同粒级的种子进行育苗对比试验,测定和比较苗木的生长量及生物量指标,根据苗高与地径生长因子对苗木进行分级.[结果]营养袋苗的平均苗高、地径及叶片数分别比田间苗床的直播苗提高12.0%、22.0%和11.5%,各项根形态指标均大于田间苗床的直播苗;营养袋苗的平均侧根数量达25.5条,比田间苗床的直播苗增加了63.5%;平均侧根数、地下部分干重及根冠比指标在两种育苗方式间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营养袋苗的地下部分干重及根冠比显著大于苗床直播苗;大粒、中粒种子苗木的苗高、地径和叶片数的生长与小粒种子苗木相比均达到极显著差异,而大粒与中粒种子苗木的各项生长指标之间则差异不显著.[结论]营养袋育苗的擎天树生长量和苗木质量明显高于田间苗床的直播育苗,有利于苗木的高径生长和根系生长;生产上应选用大、中粒种子进行育苗,以提高苗木的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丰富等钳蠊螨的形态学和基础生物学资料,为开展等钳蠊螨的生物防治利用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利用解剖镜、电子显微镜观察不同龄期等钳蠊螨的外部形态特征和内部解剖结构,并进行比较和描述。【结果】描述并拍摄了等钳蠊螨不同龄期的外部形态,描述并绘制了等钳蠊螨的表皮结构和内部解剖结构。幼螨有足3对,若螨和成螨有足4对;体壁可分为粘质层、溢质层、表皮质层、上表皮、孔道、外表皮、内表皮、斯氏层、真皮等结构;躯体内部有极复杂的器官系统浸没在成分模糊的无色血浆中,主要有消化、排泄、呼吸、神经、循环及生殖等各系统。【结论】等钳蠊螨的生长期不同,其形态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紫色甘薯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其遗传差异,为紫色甘薯遗传育种亲本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引进的10份紫色甘薯为材料,利用形态学性状和ISSR 荧光标记毛细管电泳技术分析品种遗传多样性。【结果】基于20项形态学性状的聚类图,在欧式距离为9.97处,可分为两大类群,第一大类为宁紫1号、山东紫薯、渝紫2号、徐紫8号、越南紫薯 ;第二大类为鄂12、宁紫4号、渝紫3号、渝紫11、南紫018 。紫色甘薯种质资源的观测等位基因为(Na)为2个,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919 0,期望杂合度(He)为0.237 5,香农指数(I)为0.433 3,在遗传距离为0.96时,10份供试紫色甘薯材料可分为两大类。【结论】部分供试材料的ISSR标记聚类结果与形态学标记在遗传背景和类群划分上具有一致性,但是两种鉴定分类方法的聚类分析结果也存在一定差异。紫色甘薯种质材料遗传多样性丰富,将形态学及ISSR标记结合能有效提高品种间特异性的鉴定,更能客观、准确的确定种质资源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