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 毫秒
1.
浙江安吉毛竹二新变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描述了毛竹的2个新变型,即紫筋毛竹和安吉紫毛竹.前者不同于毛竹在于秆分枝一侧纵沟槽紫褐色,节间或有紫色或淡黄色纵条纹;后者不同于毛竹在于新秆从基部开始逐渐出现紫色斑点,以后整个节间变成淡紫色.  相似文献   

2.
毛竹学名百年之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竹(Mosobamboo)的拉丁学名不管是Phyllostachys edulis(Carr.)H.de Lehaie,抑或Phylloslachys pubescens Mazel ex H.de Lehaie,其发表时间都以不争的事实走到了第100个年头。而把毛竹学名定为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下的cv.,f.或var.Pubescens那是1906年以后的事。本文揖了些资料,以泽同好。  相似文献   

3.
连江县毛竹栽培及低产林改造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别名茅竹、楠竹、属单子叶植物禾本科竹亚科刚竹属植物.毛竹生长快、用途广、材质好、经济价值高,是我国分布最广、栽培最多的主要树种之一.探索毛竹栽培管理的科学技术和毛竹低产林改造措施,可以为连江县毛竹优质高效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2011-2013年11-12月,对毛竹(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 cv. pubescens)林进行稻草+砻糠不同比例30 cm厚覆盖栽培试验,结果表明:通过不同覆盖,竹笋产量、经济效益均十分明显;竹林应选择交通便捷、靠近水源处,立竹密度2600~3200株/hm2为佳;施肥应少量多次,并在覆盖前对林地进行分次浇透;对覆盖物要及时处理,减少竹鞭上浮及跳鞭现象。  相似文献   

5.
对毛竹竹笋进行了断来鞭、剥笋箨、注射矮壮素及利用固定模型限制毛竹横向生长试验,结果表明:(1)固定模型能限制毛竹横向生长,改变毛竹主秆形状;(2)在离笋基端50cm处切断来鞭和提前剥除笋箨,对新竹生长有仰制作用,能促使新竹的节间缩短,高度降低。(3)注射2%浓度的矮壮素能控制竹笋高生长,使其节间缩短,实现矮化。  相似文献   

6.
毛竹栽培管理技术要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 Maxd,属禾本科竹亚科刚竹属,在我国长江以南均有分布.未来5 a咸丰规划发展毛竹1.3万hm2,为此应大力推广毛竹栽培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7.
为了获得广东地区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的碳含量以及准确估算广东地区毛竹的碳储量和碳汇能力,采用湿烧法对广东省龙川县、南雄市5~6 a生毛竹不同器官、不同径阶、不同竹干高度的碳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毛竹的平均碳含量为509.91 g/kg,毛竹不同器官碳含量大小关系为枝(524.51 g/kg)>干(523.24 g/kg)>根(504.04 g/kg)>叶(487.85 g/kg);毛竹的竹秆和枝的碳含量差异均不显著,竹秆和枝与其它器官的碳含量差异均显著(P<0.05);毛竹竹秆不同高度位置碳含量差异不显著.以上结果说明,毛竹不同器官之间碳含量存在差异性.为了提高对某一区域毛竹碳储量估算的准确度,需对该区域毛竹各器官碳含量进行精确的地面实测.  相似文献   

8.
毛竹冰冻雪灾后恢复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调查了广西毛竹(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var.pubescens)主要产区冰冻灾害的基本情况,发现毛竹受灾后表现出压弯、折断、破篾、倒伏、翻蔸等形态,灾害程度依次加重。针对不同程度的受灾竹林,提出了毛竹林灾后恢复技术措施,主要有及时清理翻蔸竹、适时砍伐折断竹、破篾竹、保留压弯竹;严禁采挖冬笋、春笋;加强出笋前后施肥;适度钩梢;清除病竹等。  相似文献   

9.
以浙江省不钩梢和钩梢2种不同营林模式下的毛竹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 cv.pubescens为研究对象,并设置施肥处理,对林地毛竹枝、叶生物量在冠层的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钩梢毛竹枝、叶和枝叶总生物量在冠层上的分布符合Peel-Reed模型,而钩梢毛竹符合二次曲线分布;施肥增加毛竹枝、叶生物量,在钩梢与不钩梢之间存在差异,前者在各枝盘上,枝生物量的增加均大于叶,而后者在主要枝盘(≥8枝盘)上枝生物量的增加则小于叶;毛竹叶枝比在钩梢或不钩梢毛竹上总体表现为随着枝盘数的增加而递增,但钩梢毛竹在所有枝盘上的叶枝比均小于1;施肥表现为相对地增大了冠层中下部(如不钩梢23~30枝盘和钩梢1~9枝盘)的叶枝比;钩梢(剩余14枝盘)毛竹叶片生物量仅为不钩梢毛竹的58.99%,且树冠形状呈倒三角形,不利于冠层叶片充分利用光资源;施肥在一定程度可改善树冠形状,但生产上应适度降低毛竹钩梢强度,保留枝盘数为18~20枝盘,有效保持或提升毛竹叶片生物量。  相似文献   

10.
毛竹纸浆林秆形结构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对毛竹纸浆林秆形结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毛竹节间长度、周长、壁厚与节间分别用抛物线、直线进行拟合,发现它们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不同海拔高度对毛竹节长和周长具有较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Ohne Zusammenfassung
Dr. L. L. J. Ossowski
  相似文献   

15.
16.
在对太子山林科所地理种源试验林生长量调查的基础上,选择生长优良的31个种 源,通过钻取锥芯条取样,测定各样品的容积密度、管胞长度、然后对各项指标进行方差分析。 分析结果表明各种源间材性表现差异性显著,其中安徽潜山、湖北远安、广东乳源、福建古田、 广东信宜等几个种源材性表现较好,容积密度、管胞长度等指标都较好。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