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4 毫秒
1.
基于农户视角的北京自产蔬菜流通渠道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对北京191户蔬菜生产种植户的实地调研、分析发现,农户的年龄偏大且受教育程度低,平均蔬菜种植面积为0.363 hm2;有73.63%的农户知道市场价格,但是多数农户获取信息渠道单一且处于被动;有53.46%的农户存在蔬菜滞销现象,有73.1%的农户对蔬菜销售价格不满意。农户对蔬菜安全生产认知与参与度不高。只有6.77%的农户通过网络电子商务销售蔬菜。集贸市场、大型批发商和合作社是农户选择蔬菜销售最主要的3种渠道。  相似文献   

2.
《陕西农业科学》2011,(3):242-242
作为我省唯一的国家级蔬菜标准化示范县,泾阳县通过强化科技服务引进推广新技术,使全县90%以上的蔬菜种植户都成了科技明白人。依托科技的注入,泾阳蔬菜种植面积达到2.61万hm2,成为西北地区最大的蔬菜生产县。为了促进蔬菜产业的持续发展,泾阳先后聘请蔬菜专家和技术人员举办培训班100余场次,培训群众上万人,引进推广新技术,使90%以上的蔬菜种植户都成了科技明白人。  相似文献   

3.
贺耀云 《湖南农业》2005,(11):12-12
近年来,反季节蔬菜生产发展十分迅速,为农民带来不小的经济效益。然而在反季节蔬菜销售上,部分农户存在错误观念,认为反季节蔬菜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其实,反季节蔬菜同样要抢市场。1.要建立相对稳定的销售渠道应与蔬菜批发商、超市联系,建立相对稳定的销售渠道。目前,无论  相似文献   

4.
泾阳茯茶是陕西省泾阳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它是利用最低等级的毛茶,在陕西泾阳经二次加工后,销往草原地区的一种黑茶,还有探讨的余地。笔者利用早年在泾阳地区调查的契机,通过询问当地老人关于泾阳茯茶的史迹,在梳理文献资料与实地调查的前提下,对泾阳茯茶产生的时间、制作的工艺和运输的路线进行了探析研究。为还原泾阳茯茶的发展史,弘扬陕西优秀文化做出了一定的努力。  相似文献   

5.
前言近年来,山东省德州市临邑县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大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蔬菜产业形成了城南以临南镇、兴隆镇、临盘街道,城北以理合务镇、宿安乡为中心的两大设施蔬菜种植基地,以日光温室大棚为主、拱圆棚为辅的多元化种植模式,创建了"齐欧"番茄、"理合玉琦"西葫芦、"久之最"韭菜等蔬菜品牌,全县"三品"认证蔬菜产品达15个。大棚种植产业链初步形成,产品购销渠道畅通,县域农户纷纷加入其中,大棚种植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6.
<正>2000年以来,滦南县安各庄镇把蔬菜产业作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实施了"棚菜富民、蔬菜兴镇"发展战略,使全镇棚菜数量逐年增长。目前,全镇从事蔬菜种植的农户有3 000余户6 000余人,拥有各类设施棚室1.5万个,种植面积1.2万亩,复种面积达到4万亩。种植品种以西红柿、芹菜为主,各类蔬菜年产可达14万t,全年生产总值可达2.2亿元,人均3.7万元。特别是近3年来,  相似文献   

7.
<正>只需用手机对着陕西省泾阳县的蔬菜随手一扫,便可准确了解蔬菜的产地、播种时间、施肥时间、灌溉时间等生长信息。日前,陕西省泾阳县给蔬菜制作的追溯标签即二维码标签,一经推出就引来多方关注。作为西北地区蔬菜生产大县之一,泾阳县坚持把蔬菜产业作为调整农业结构的重点,突出发展以日光温室为主的无公害蔬菜生产。目前,泾阳县已为全县20个蔬菜合作社安装陕西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  相似文献   

8.
泾阳县蔬菜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陕西省咸阳市泾阳县蔬菜产地321个农户生产、经营现状的调查,找出农民在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以便推广先进的经营模式和管理理念,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  相似文献   

9.
基于交易成本的我国蔬菜营销渠道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蔬菜价格大起大落,农民"卖菜难"和居民"买菜贵"并存等一系列问题困扰着果蔬市场的正常运转,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蔬菜营销渠道流通成本过高、效率低下,严重制约了我国蔬菜产业的健康发展和蔬菜种植户收入的进一步提高。以Williamson的交易成本经济学作为理论基础,分析了我国蔬菜的交易特征,探讨了我国现有的蔬菜营销渠道的5大主要形式,并提出了进一步优化我国蔬菜营销渠道的4大措施。  相似文献   

10.
2021年12月21日,天津市农业中心接到宁河区丰台镇农业需求"点单",中心"接单"后迅速响应,由中心种植业部组织8名蔬菜和大田作物专家将设施蔬菜种植和冬小麦管理技术送到农户手中. 专家们来到天津宁河区丰台镇东赵村大棚蔬菜种植基地,就当前设施蔬菜种植管理中出现的病害重、效益低等问题进行了分析,特别是针对新建设施茬口安排...  相似文献   

11.
依据泾阳佳沃冬枣示范园建设,简述了泾阳佳沃冬枣塑料大棚设施建设。并从温度调控、整形修剪、施肥、灌水、花果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总结了泾阳佳沃冬枣设施栽培关键技术,以促进冬枣设施基地建设及冬枣栽培品质,为冬枣设施栽培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设施蔬菜已发展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但随着设施蔬菜面积的不断扩大和市场流通的便捷,设施蔬菜产业发展遇到了一些"瓶颈"和制约因素。为分析江苏设施蔬菜产业发展中关键风险影响因子,在对江苏设施蔬菜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客观地分析了江苏设施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和影响产业发展的关键影响因子,提出江苏设施蔬菜产业发展应从政府加大政策支持和投入力度、逐步提升设施抗风险能力、加强土壤修复和改造、加快推进机械化生产等方面入手,加以应对和解决。  相似文献   

13.
为确保蔬菜均衡供应,平抑物价,武汉市2013年新建成七万亩集中连片的设施蔬菜基地。基于武汉市新建七万亩设施蔬菜基地的调研结果表明,目前设施蔬菜发展的制约因素主要表现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基地管理技术人员缺乏、用工难、投入成本较高、风险大、比较效益低、病虫害及自然灾害严重、技术推广不到位、区域化特色不明显、销售渠道不畅等,设施蔬菜的发展仍然需要政府及农业主管部门的通力合作。  相似文献   

14.
设施蔬菜产业可以保证农产品周年供应,大力发展这一产业能够有效促进农民增收,符合山西省七大产业振兴翻番工程和新绛县"一县一业,一村一品"农业发展战略。结合新绛县设施蔬菜产业发展实际,分析了发展设施蔬菜产业的制约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文宇 《安徽农业科学》2011,(11):6790-6791
种子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种子分销渠道需要强有力的控制者,以杜绝假冒伪劣种子,维护品种知识产权。能否获得渠道控制权,取决于渠道成员是否拥有足够强的渠道力量,这要求种子零售商、批发商、种子公司拥有专业技术、掌握客户资源,以及向其他成员提供必要的财务支持。分销渠道控制权由种子公司掌握有利于种子产业的健康发展,但种子公司必须提高种子研发水平,提供具有差异化优势的种子品种,还要重视向批发商提供财务支持,以及改进分销渠道和促销方式,才能取得农户的支持,从而获得足够的渠道控制力。  相似文献   

16.
泾阳县是陕西省最大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全年蔬菜种植面积38万亩,其中设施蔬菜20万亩。而日光温室西红柿种植面积达到8.4万亩,占比较大,种植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群众收入。因此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总结出以下关键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7.
<正>自2009年黄骅市承担了"河北省设施农业项目",我们科学谋划、精心布置,通过项目实施,进一步促进了黄骅市设施蔬菜和食用菌产业无公害标准化生产的健康发展,提升了农产品的质量,增加了农户的效益,有力地引导了黄骅市设施蔬菜、食用菌产业步入标准化、集约化、规模化的轨道。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农业经营的基本格局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近年来在地域生产集中度高的地区,农业专业化服务组织不断发展。基于专业化分工理论,利用环渤海设施蔬菜主产区的调研数据,运用内生转换模型,分析农业生产性服务对设施蔬菜种植户收入的影响,探讨其增收效应。结果表明,农业生产性服务的总体使用比例不高,其中农户使用劳务服务、农机服务和技术服务分别仅有53.79%、39.90%和37.12%。受教育程度越高、种植规模越大、服务信息渠道数量越多将会提升农户使用生产性服务的概率,年龄越大、风险厌恶、家庭劳动力数量越多则有抑制作用;种植规模越大、有本地蔬菜品牌的农户,使用劳务、农机或技术服务的增收效果越好,受教育程度越高对使用技术服务农户增收效应越明显,年龄越大不利于劳务服务使用农户的收入提高。研究表明,农户使用农机服务带来的收入提升效果最好,其次是技术服务和劳务服务。因此,提出完善农业生产性服务供给体系、拓展农户生产性服务信息获取渠道和做大做强本地农产品品牌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选取蔬菜专业产区作为研究区域,运用Logit 模型实证分析蔬菜种植户销售渠道选择行为的影响因素, 结果表明,种植面积,种植的品种数量,种植年限是影响销售渠道选择的主要因素,小商家地头收购和农贸市场销售 等传统渠道目前仍然是蔬菜销售的主渠道,面对小规模的农户供应商,大型超市或加工企业直接采购的交易成本较 高,因此未普遍参与产地采购限制了农户的销售渠道选择发展新型规模化的采购供应链,形成订单式的蔬菜销售 渠道,有待于农户规模化经营方式的普遍形成,如合作社、家庭农场等.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将农业生产效率和环境影响有机结合在一起,以农业生产碳效率为核心工具进行分析。基于农户调研数据,运用生命周期评价法,对不同设施类型蔬菜生产的碳投入产出及碳足迹进行了测算;在此基础上,运用DEA分别与Tobit模型及CLAD相结合,分析了不同设施类型蔬菜生产的碳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不同设施类型蔬菜生产碳足迹的测算值均为负数,表明设施蔬菜生产整体上对生态环境具有正的外部性;2)设施蔬菜生产碳效率偏低,表明在碳视角下资源配置效率不高;其中,大棚生产碳效率高于温室生产,纯技术碳效率较低而规模碳效率较高,表明农户生产规模接近最优规模,而技术和管理水平偏低,此外温室生产农户的技术和管理水平低于大棚农户;3)经营者从事设施蔬菜生产年限、家庭年收入、使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对碳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蔬菜生产设施类型、劳均蔬菜种植面积对碳效率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对此,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