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为了研究产后左方真胃变位奶牛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规律,探讨该病可能的发病机制,试验采用多元统计学方法对产后真胃左方变位(LDA)奶牛血液生化轮廓、差异生化指标及其诊断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产后真胃左方变位奶牛和健康奶牛血液生化轮廓存在明显差异,酮体(KB)、总胆固醇(TC)、葡萄糖(Glu)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是导致血液生化轮廓差异的主要指标(P0.01),聚类结果进一步表明这4个指标对真胃左方变位具有良好的诊断能力。说明奶牛产后真胃左方变位与能量负平衡密切相关,血液酮体、总胆固醇、葡萄糖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可以作为判断产后奶牛真胃左方变位的辅助性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河北省冀东地区5个养殖区1 962头奶牛的调查,研究了奶牛真胃左方变位的发生与采食量、产乳量和体况评分的关系。结果表明,该地区奶牛真胃左方变位发病率为1.60%-4.61%(平均1.90%),其采食量、产奶量和体况评分极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牛(P〈0.01),该病主要发生于年产奶量在6 500-8 000 kg的高产奶牛,产后突然急剧增加精料可能是该地区奶牛真胃左方变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奶牛真胃左方变位是指真胃的正常解剖学位置发生了改变,形成机械性转移。该病是一种消化道阻塞的综合病症,真胃变位是奶牛最常见的真胃疾病之一,也是实施奶牛腹部外科手术中的常见手术之一。真胃变位可分为真胃左方变位和真胃右方变。随着新疆畜牧业的发展,奶牛的饲养量不断增加,同时奶牛的疾病也不断增多.真位左方变位是一种常见的生产性疾病,也是严重影响奶牛经济效益的疾病之一,不仅直接影响奶牛的产奶量,还影响到奶牛正常的生长繁殖,给广大养牛户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威胁着养牛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奶牛真胃左方变位是真胃从瘤胃下方移至左侧腹腔,引起消化机能障碍,导致营养不良的一种内科疾病.近几年来,随着饲料中精料比重的增加,产奶量的直线上升,真胃左方变位的发病率呈增多趋势.笔者用下面的方法治疗了8头奶牛,除1头奶牛复发淘汰外,其它牛均治愈.现以1头患病奶牛为例,把治疗方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奶牛真胃变位是奶牛常见的一种消化系统疾病,会导致消化、吸收和排泄等功能的紊乱。临床上主要分为左方变位和右方变位。左方变位是指真胃通过瘤胃下方移到左侧腹腔,置于瘤胃和左腹壁之间。右方变位是指真胃向后方扭转,置于肝脏和右侧腹壁之间。奶牛真胃变位以左方变位发病率较高,多发于4~6岁的奶牛,常见于泌乳早期,大部分确诊的病例发生于产后1个月内。近年来,奶牛真胃变位的发病率逐年增高,  相似文献   

6.
奶牛真胃变位是指真胃的正常生理位置发生改变,是高产奶牛产后的高发病。临床上主要分为左方移位和右方移位。左方移位是指真胃通过瘤胃下方移到左侧腹腔,置于瘤胃和左腹壁之间,且因真胃内常积聚大量气体,而使其浮移至瘤胃背囊的上方。  相似文献   

7.
真胃右方变位是真胃顺时针扭转到瓣胃的后上方位置上,从而置于肝脏和腹壁之间,呈现亚急性扩张、积液、膨胀、腹痛、碱中毒和脱水等幽门阻塞综合症的一种疾病。近几年来,奶牛真胃变位明显增多,其中左方变位常见,右方变位相对少见。沈阳农大畜牧兽医学院于2004年4月份成功诊冶一例奶牛产后真胃右方变位病例,现将手术治疗情况报道如下,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奶牛饲养数量及生产性能的进一步增加,奶牛真胃变位的发生情况趋于复杂化。奶牛真胃变位在总发病率升高的同时,真胃右方折叠和右方扭转的发病率显著升高,在临床上还出现了真胃变位伴发其它疾病的一些复杂病例。笔者现将1例奶牛真胃左方变位并发盲肠变位的诊疗过程报告给大家,以供同行在奶牛疾病诊疗过程中参考。1发病经过及临床症状2004年2月3日,北京市大兴区某奶牛场1头高产荷斯坦奶牛,于产后第15天突然发病。在其发病后的15天中,主要临床表现为食欲减退,有时只吃几口青贮料;粪便稀而色泽正常;体温、呼吸和心跳均正常;产奶量由…  相似文献   

9.
治疗奶牛真胃变位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真胃变位是奶牛常见的真胃疾患,也是实施奶牛腹部外科手术的主要原因,该病高产奶牛易发,多数发生于分娩后几小时至数周,它可分为真胃左方变位和右方变位两种,而右方变位又分为后方扭转和右方扭转。据有关资料报道,真胃变位85%—88%发生在左侧,而右侧发病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10.
<正>奶牛真胃变位是真胃的解剖位置发生改变,引起消化机能障碍,导致营养失调的急性内科疾病。真胃变位分为左方变位和右方变位,其中左方变位常见,右方变位相对少见。右方变位又称真胃扭转,常呈现真胃亚急性扩张、积液、腹痛、碱中毒和脱水等幽门阻塞综合征。该病发病率逐年增多,死亡率增高,给奶牛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是严重威胁奶牛健康的一种疾病。近期本院成功救治奶牛真胃右方变位病  相似文献   

11.
奶牛真胃左方变位是奶牛的真胃正常解剖学位置发生改变的一种真胃疾病。成年高产奶牛的发病率高于低产奶牛,4-6岁的成年奶牛和冬季舍饲期多发。  相似文献   

12.
真胃变位(abomasal displacement)是指真胃正常解剖学位置发生改变,引起消化功能障碍,导致营养失调的消化系统疾病。真胃变位是奶牛常见疾病,多发于高产奶牛分娩前后,一般情况下多发生左方变位,在断奶前一般发生右方变位。该病主要造成奶牛的淘汰率增加,生产能力下降,治疗费用增多,给奶牛养殖业造成严重损失。本文介绍在富宁兰养殖场实习期间遇到的奶牛真胃变位病例,并从发病原因、临床症状、诊断、治疗、预防等几个方面进行总结,以期为有效防治奶牛真胃变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奶牛真胃的正常解剖学位置发生改变,引起消化机能紊乱,导致营养不良的一种疾病称为真胃变位。大多数兽医临床工作将真胃变位分为左方变位与右方变位两种类型.并且习惯上把左方变位称为真胃变位,把右方变位称为真胃扭转。以前奶牛真胃变位在兽医临床上比较少见,但最近几年随着奶牛集约化饲养的逐渐扩大,发病率迅速升高。造成奶牛产奶量下降,甚至出现死亡;部分治愈的奶牛产奶量持续下降。  相似文献   

14.
真胃变位也叫真胃移位或皱胃变位,在临床上分为左方变位和右方变位。近几年奶牛真胃左方变位发病率比较高。笔者已接触100例左右。真胃右方变位较少遇到。现就临床诊治真胃左方变位过程中体会总结如下,和广大兽医工作者交流。  相似文献   

15.
奶牛真胃变位是奶牛真胃的解剖位置发生改变引起消化机能严重紊乱、导致营养代谢失调的急性外科病,可分为左方变位和右方变位。临床上以真胃左方变位最常见,随着奶牛集约化饲养规模的扩大,其发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国外早在50年代就有该病的报道,特别是一些奶牛养殖业发达的国家。黑白花奶牛的发病率高达1.5%以上。而我国对本病的研究相对滞后,一方面原因是我国奶牛饲养相对粗放,奶牛真胃变位的发病率不高:另一方面是我国兽医工作者对真胃变位的认识不足。许多真胃变位病例得不到确诊。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奶牛饲养量的扩大,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再加上大量饲喂精料,盲目追求高产,奶牛真胃变位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因此,人们对本病的认识也不断深化。尤其是我国大中城市的近郊区,该病的发病率很高。个别地区发病率达8%-10%,其中产后发病的高达85%以上,给奶牛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尽管国内外学者对该病研究报道很多,但多限于诊断和治疗的研究,有关病因和发病学的研究极少,发病机理尚不完全清楚,每年仍有大量奶牛产奶量下降甚至死亡。部分治愈的奶牛仍可复发本病或者是治愈后产奶量持续低下。基于此点,有必要对该病开展深入研究。本文以真胃左方变位为主,综述其发病原因、发病机制、临床诊断要点和治疗方法,以供兽医工作者和研究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6.
正真胃变位是奶牛最常见的真胃疾病,近几年来随着奶牛养殖业的迅速发展,该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也呈上升趋势,尤其是年轻高产奶牛发病率最高,造成的经济损失极其严重。此病通常是指真胃的正常解剖学位置发生改变,形成机械性转移,引起消化机能障碍,导致营养失调。真胃变位分为左方变位和右方变位,大多数病例是左方变位,占真胃变位的85%以上。奶牛真胃变位在泌乳期的前6周为发病高峰,但可散发于泌乳和怀孕期的任何阶段,以初产青年母牛及4~  相似文献   

17.
最近几年,随着奶牛饲养规模和饲养数量不断增加,奶牛的生产性能进一步提升,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奶牛真胃变位的情况时有发生,奶牛真胃左方折叠和左方扭转的发病率呈现高发趋势。由于引起奶牛真胃变位的发病原因十分复杂,在奶牛真胃变位的同时还会引起很多并发疾病,尤其是真胃变位并发盲肠变位对奶牛的危害十分严重,会严重影响到奶牛生产性能。基于此,笔者主要结合实际情况,就奶牛真胃左方变位并发盲肠变位的诊断和治疗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奶牛真胃左方变位是奶牛真胃变位的两种形式之一,即真胃由腹中线偏右的正常位置经瘤胃腹囊与腹腔底壁间潜在空隙移位并嵌留于腹腔左侧壁与瘤胃之间,其特征为积液、腹痛、腹胀和脱水等症状,多数病例集中出现在产后1个月内.笔者在奶牛场手术治疗若干例真胃左方变位的奶牛,奶牛均痊愈,在此将手术治疗要点和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19.
奶牛真胃左方变位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奶牛真胃变位是指真胃的正常解剖学位置发生改变,超出了正常的生理范围,而引起消化机能障碍,导致营养失调的急性内科疾病。在临床上可分为左方变位和右方变位。前者是真胃通过瘤胃底部从腹腔的右侧移至左侧,置于瘤胃与左侧腹壁之间,也称真胃移位;后者是真胃在右侧腹腔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扭转,逆时针的称为前方变位,顺时针的称为后方变位,人们习惯于把右方变位称为真胃扭转。关于奶牛真胃左方变位的记载已有百年历史(Carougean和Prestat,1898),自1950年由Begg氏和Ford氏描述和确认以来,近50年内,该病在世界许多国家的发病率逐年增高,死亡率也较高,造成的经济损失严重,成为威胁奶牛健康发展的一种严重疾病。其中,奶牛真胃左方变位的发病率最高。要预防真胃变位的发生,就需要研究和探索真胃变位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有效预防、控制该疾病的发生。真胃变位的发病因素较多、较为复杂,迄今为止,人们对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无一致性结论,但认为真胃左方变位和右方变位的病因相似。本文结合作者的研究和临床工作,对奶牛真胃左方变位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正>真胃,亦称皱胃,牛的第四胃。奶牛真胃变为指的是其真胃的正常解剖学位置发生改变,出现消化机能障碍,造成奶牛营养不良的一种多发性腹腔疾病,在兽医临床上分成左方变位和右方变位。真胃变位病例大多数在产后一周内发病,且成年高产奶牛相较于犊牛和低产奶牛而言,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本文从真胃变位的发病诱因、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进行了简要阐述。1病因分析1.1饲养原因(1)饲喂奶牛大量的谷类饲料,加大了皱胃容积食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