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井冈山毛竹菱斑病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致病性测定、形态学观察和ITS-rDNA序列分析方法对井冈山毛竹菱斑病病原菌进行了研究.从108块毛竹病斑组织中分离获得30株真菌,选择分离频率高的菌株为研究对象,结合ITS-rDNA序列分析将其鉴定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e)、节菱孢属菌(Arthrinium sp.)、赤霉菌属(Gibberella zeae)和炭角菌属(Xylaria sp.)5个属.经过室内和田间有伤接种致病性测试证实,尖孢镰刀菌、链格孢菌、节菱孢属菌、赤霉病菌和炭角菌属皆具有致病性,其中尖孢镰刀菌的致病性最强,分离相对频率最高,初步推断其为井冈山毛竹主要致病菌类群.  相似文献   

2.
根腐病是撑绿杂交竹Bambusa pervariabilis×Dendrocalamopsis daii上一种主要病害,通过致病性测定以及菌落形态、菌落生长速率、菌落颜色、分生孢子大小及分生孢子梗等形态学观察,初步鉴定病原为尖孢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 Schlecht.;进一步对其DNA进行PCR扩增、测序,得到1条476 bp的单一条带,经过同源性分析,结果与形态学观察一致,最终证明引起撑绿竹根腐病的致病菌是尖孢镰孢菌。此结果为国内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3.
利用组织分离法从欧美杨2品种欧美杨107杨、中林46杨中(996块组织)分离内生真菌1252株,107杨和中林46杨分别分离出645株和607株。利用形态特征和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为17个属、32个分类单元,包括担子菌2个分类单元,子囊菌30个分类单元均为子囊菌。在基于ITS构建的系统进代树上、2杨树品种内生菌均形成5个稳定的分支,包括在囊菌纲2个分支,包括散囊菌纲、类壳菌纲等。2个杨树品种内生真菌优势种群包括链格孢、葡萄座腔菌、镰孢菌、间座壳菌等,其中链格孢、葡萄座腔菌是最为常见的优势种群,2品种内生菌的优势种群会随季节变化而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4.
从湖北沙洋、松滋、红安三地常年培育湿地松的苗圃中取土于室内种植湿地松,待其发病后按照柯赫氏法则对其进行病原物的分离、纯化、致病性测定及菌株鉴定。结果表明:发病部位分离到的菌株以镰孢菌(Fusarium spp.)占优势,分离到的68个菌株中65个为镰孢菌;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ühn.)致病性最强,7天后发病率达到92%;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e(Fr.)Keissl.)致病性最弱。研究证明,湖北省湿地松猝倒病是以镰刀菌为主要病原,立枯丝核菌和链格孢菌为次要病原的土壤习居真菌侵染引起的一种苗期病害。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沙棘干缩病病原菌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06-2007年分秋、春、夏3次采集大果沙棘干缩病感病植株感病部位组织,分离纯化、鉴定获得8个真菌菌株.根据Koch's证病法则,选择分离自具有明显干缩病症状植株感病部位的分离物的孢子作为致病性测定用接种体,分别采用菌剂灌根、干部刮伤涂抹菌剂的方法对沙棘幼苗和12年生沙棘进行接种后,引起与自然发病相一致的症状,对接种发病的植株再分离获得3个菌株.对上述菌株进行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测定,将其鉴定为拟枝孢镰孢菌.该病原菌可生长在沙棘的叶部、枝干部及根部,生长在不同部位的菌株存在致病力上的差异.该病原菌在大果沙棘上的危害在黑龙江省尚属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薄壳山核桃Carya illinoinensis叶斑病病原,对不同地区的薄壳山核桃叶斑病发生情况进行调查,采集感病植株,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培养病原菌,并经过柯赫氏法则验证,结合形态学和系统发育树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从田间两种感病症状的薄壳山核桃叶片上共分离出4种致病真菌,分别为共享镰孢Fusarium commu...  相似文献   

7.
指出了茶树叶片上的真菌微生物种类很多。通过常规分离方法在实验室内对春季茶园真菌进行了分离、培养,并鉴定到属实验。结果表明:春季茶园分离到的真菌种群分别为:链格孢属(Alternaria)、曲霉属(Aspergillus)、尾孢属(Cercosporasp)、头孢属(Cephalosporium)、枝孢属(Cladosporium)、镰孢属(Fusarium)、长孺孢属(Helminthosporiuim)、大茎点属(Macrophoma)、青霉属(Penicillium)、拟盘多毛孢属(Pestalotiopsis)、茶叶点霉(Phyllosticta theaefolia)、白色絮状菌丝不产孢真菌。  相似文献   

8.
采用组织分离法,从3株健康杨树的树皮、韧皮部、边材、边材向内2cm处和心材5个部位分离到76个真菌菌株,其中部分菌株经形态观察、分类鉴定,隶属于1亚门1目2科5属5种,分别是大刀镰孢(Fusarium culmorum)、细级链格孢(Alternaria tenuissima)、稻黑孢(Nigrospora oryzae)、新月弯孢霉(Curvularia lunata)、卵圆形短蠕孢霉(Brachysporiumobovatum)。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健杨94(转基因抗虫杨94)、三倍体毛白杨2个杨树品种干部树皮内生真菌区系及其优势种群的季节变化情况,本研究利用组织分离法从2个杨树品种996块组织中分离内生真菌1 175株,健杨94和三倍体毛白杨分别分离612、563株.利用形态特征和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为15个属、35个分类单元,包括担子菌1个分类单元,子囊菌34个分类单元.2个杨树品种内生真菌优势种群包括链格孢、葡萄座腔菌、镰孢属真菌、间座壳属真菌等,其中,仅有链格孢、葡萄座腔菌和桑砖红镰孢是两品种共有的优势种群种类,而且优势种群会随季节变化而变化.在两品种的内生真菌中,链格孢、葡萄座腔菌是最为常见的优势种群.  相似文献   

10.
新疆矮化密植枣园红枣叶斑病病原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新疆红枣主要种植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阿克苏、喀什和和田地区的46个枣园中采集叶斑病典型病样161份,分离获得了161个分离物,其中链格孢菌Alternaria 141个,占总分离物的87.58%,镰刀菌Fusarium 12个,占7.45%。致病性测定后,采用形态学观察结合18S rDNA-ITS、EF-1α和β-tubulin 3个基因序列分析,鉴定新疆矮化密植枣园红枣叶斑病的主要病原菌为A.alter-nata(Fries)Keissle。  相似文献   

11.
对西双版纳东风农场大棚培育的橡胶树芽接苗出现的两种枯死病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结果表明,茎基腐病原菌为茄类镰刀菌Fusarium solani(Mart.)Sacc.,芽接点腐烂病病原菌为橡胶生拟茎点霉Phomopsis heveicola L.。  相似文献   

12.
脂溃疡病在美国是湿地松的主要病害之一。病原菌是亚胶团串珠镰孢霉(Fusarium moniliforme var.subglutinans)。这种真菌还能为害香蕉、甘蔗和玉米,在我国也有分布。湿地松在我国南方引种日广,有可能发生这种病害,故将本文译出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古侧柏鳞叶内生真菌分离及其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古侧柏鳞叶内生真菌的多样性及其抑菌活性,分别以夏季、秋季的古侧柏健康鳞叶为材料,分离内生真菌,共获得311株,经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隶属于21属。进一步采用平板对峙法和生长速率法分别测定了优势菌株C-3(Chaetomium sp.),C-6(Nigrospora sp.),C-14(Trichoderma sp.),C-19(Bipolaris sp.)和C-30(Alternaria sp.)对金黄壳囊孢菌Cytospora chrysosperma、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这5株内生真菌对4种病原菌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菌活性,其中C-14表现最强,抑菌率分别为79.55%,59.82%,75.67%和62.82%,显著高于其它菌株(P0.05)。  相似文献   

14.
桂花叶枯病调查及病原的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取四川农业大学桂花树(Osmanthus)的南北方向各一枝条,对其叶片总数以及病叶总数进行调查,确认其发病率为87.27%和感染指数为25.以此判断行道桂花树的叶枯病发病状况.在此基础上,对桂花叶枯病的病原进行柯赫假定验证.对病叶进行分离,有三种真菌较优势,将三种菌分别接种到健康植株上,有两种真菌接种的植株发病,其中一种真菌接种后的发病症状与原来桂花叶枯病的症状相同,对病叶进行再分离鉴定,确认桂花叶枯病系交链孢菌属(Alternaria)真菌侵染所致.  相似文献   

15.
油松枯梢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近年来华北地区出现的大量油松枯梢病病原菌及其分类地位,对发病植物材料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病原菌;根据柯赫法则用针刺法接种田间健康植物进行致病性测定;通过形态学观察和ITS序列分析鉴定病原菌。结果表明,分离得到的菌株是油松枯梢病的致病菌,鉴定为半知菌亚门腔孢纲球壳孢目球壳孢属真菌Sphaeropsis sapinea。  相似文献   

16.
樟子松疱锈病重寄生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樟子松疱锈病是樟子松枝干上的主要病害,为利用重寄生菌对樟子松疱锈病进行生物防治,对其病原菌松芍柱锈菌Cronartium flaccidum(Alb.et Schw.)Wint.的重寄生菌进行了分离和鉴定,得到重寄生菌拟枝孢镰刀菌Fusarium sporotrichioides Sherb.、深绿木霉Trichoderma atroviride,并测定ITS序列,获得基因登录号。经显微观察发现接种重寄生菌后锈孢子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且存在两种不同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7.
樟树溃疡病病原菌再鉴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樟树溃疡病是湖南新植樟树上发生的一种重要病害,导致植株大量死亡。经分离、接种、再分离试验确定致病茵。根据病原茵的形态特征、培养性状和致病性,该病茵鉴定为葡萄座腔菌(Botyasphaeria dothidena ces et de Not),无性态为七叶树壳梭孢(Fusicoccum aesculi Corda)。  相似文献   

18.
核桃叶枯病是2010年在和田地区墨玉县托乎拉乡新发现的一种病害,近两年在阿克苏核桃园里也发现了同样症状的病株。从阿克苏核桃主要生产区新和县、温宿县、阿克苏市红旗坡采集典型的核桃叶枯病病样,3个点共切取分离病组织180块,经过培养其中132块病组织上长出同一种真菌——链格孢(Alternariasp.)。用单孢分离法纯化分离物并对其进行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接种健康核桃叶片后所产生的症状与田间自然发病的症状一致。通过形态学鉴定及分子生物学方法确定病原菌为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  相似文献   

19.
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2006年发生大片桉树枯萎死亡,文章对此病害进行病原菌分离培养、致病性测定、病原菌鉴定等研究.根据病原菌的形态特征及致病性测定结果,将病原菌鉴定为尖镰孢霉(Fusarium oxysporum),这是在广东省对桉树枯萎病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20.
为了确定广西南宁纤维板霉变微生物的种类,从广西高峰人造板有限公司已霉变纤维板上采集霉变样品,经分离纯化,采用传统的形态学方法与ITS序列分析法相结合,进行了微生物的鉴定。分离筛选得到4株霉变真菌,编号为GXB-1,ZXB-2,ZXB-3和ZXB-4。根据传统形态学方法将4株霉变真菌鉴定为木霉属(Trichoderma sp.)和脉孢霉属(Neurospora sp.),其中木霉属真菌为优势种群,分离率高达60%。随后对4株霉变真菌进行r DNA-ITS序列分析和同源性比较,综合形态学鉴定结果,将菌株GXB-1鉴定为哈茨木霉,将菌株ZXB-2和ZXB-3鉴定为深绿木霉(T.atroviride),将菌株ZXB-4鉴定为四孢脉孢霉(N.tetrasperma XF35)。不同地区、不同基质和环境条件下,霉变微生物的优势菌种类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一结果可为筛选适宜的纤维板防霉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