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蚕桑生产是我市的传统产业,具有悠久的历史。在当前新的历史条件下,蚕业生产既面临严峻的考验,又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如何发挥蚕桑这一特色农业产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把传统产业变为现代产业,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以此推动全市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值得我们认真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2.
近两年来,随着蚕桑生产的大面积滑坡和蚕茧产量的急剧减少,稳定、发展蚕桑生产的呼声日益高涨。合理布局,推进蚕桑产业化进程仍然是发展的主要指导思想。蚕桑生产是我市农业生产中的一项传统产业和优势项目,茧丝绸行业对推动我市整个经济的发展,对提高农民收入和劳动就业,扩大出口创汇作出了重要贡献。回顾和反思我市近几年蚕桑生产大起大落的经验教训,对于正在出现恢复性生机的蚕桑生产以及确定今后的发展思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认为要使我市蚕桑生产走上稳定协调发展的健康轨道,必须以建设高效蚕业为目标,大力推进蚕桑产业  相似文献   

3.
一、蚕桑生产是我市一大优势我市蚕桑生产历史悠久。气候适宜,经济技术条件好,并且具有发展蚕桑生产得天独厚的优势。建国以来,在党的领导下,蚕桑生产有了很大的发展,全市现有桑树四亿多株,养蚕农户一百五十多万户,占总农户数的50%以上,全市发种九十多万张,产茧四十一万多担,占全省蚕茧产量五分之一,名列全国第五位。随着蚕桑生产的发展,促进了丝绸工业的发展。丝绸是我市外贸出口商品中的拳头商品,八六年占市创汇总额的  相似文献   

4.
<正>蚕桑生产是我市广大农村脱贫致富重要的骨干项目,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优势项目和实现农业产业化的传统特色产业。在蚕桑最辉煌的1994年,我市发种244.8万张,产茧102.3万担,农民茧款收入达6.4亿元,曾为我市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5.
建设蚕桑生产基地,是我市发展蚕桑生产的必经之路,是我市蚕桑生产发展历史的经验总结,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为此,市政府从去年起,把建设蚕桑生产基地镇(乡)摆上了重要的议事日程,并作为我市今后发展蚕桑生产的主要任务.市政府同意在去年建设六个蚕桑生产基地镇(乡),并取得一定经验的基础上,决定今年新增加六个蚕桑生产基地镇(乡),扩大基地建设规模.  相似文献   

6.
蚕桑生产是我市农村经济的多经骨干产业之一,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发展好坏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着大多数养蚕区(市)县农民的经济收入水平.我市蚕桑生产具有普遍发展的广阔前景:一是蚕茧长期有销路,经济价值高,农民有积极性;二是重庆地区具有田边壁多和自然气候适宜的优越条件;三是有较为悠久的发展蚕桑生产历史,有丰富的栽桑养蚕经验.目前,国内外丝绸市场行情进一步好转,今春鲜蚕茧收购价格回升到每公斤13元的正常水平,丝绸销售价格也稳中有升,新一轮发展蚕桑生产的机遇已经来临.为此,笔者认为,各地一定要按照许忠民、陈光国副市长在和重庆市1998年蚕桑(种)生产工作会议上提出的讲话要求,千方百计抓好今  相似文献   

7.
杭嘉湖蚕区茧丝绸产业历史悠久,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茧丝绸产品质量优异.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蚕桑生产的比较效益有所下降.蚕桑产业作为传统产业,种桑、养蚕在一般蚕农的思想中根深蒂固.如何在经济发达地区跳出现有的种养模式,让农民增收致富,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我市地处长三角经济发达地区,大量的服装、箱包等产业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蚕农呈现老龄化趋势.面对这样的形势,蚕桑生产只有走规模化、综合化、效益化的道路才能吸引新生力量从事蚕桑生产,使蚕桑生产从家庭小规模单一化种桑养蚕向大户规模化综合化经营发展.  相似文献   

8.
<正>蚕桑生产是我市农业生产中的一项传统项目,回顾和反思近几年蚕桑生产大起大落的经验教训,对于正在出现恢复性生机的蚕桑生产确定今后的发展思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认为要使我市蚕桑生产走上稳定协调发展的健康轨道,必须以建设高效蚕业为目标,大力推进蚕桑产业化进程.一、产业化经营是发展蚕桑业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9.
朱丽君 《蚕桑通报》2004,35(1):58-59
我市现有桑园面积742 hm2,养蚕农户4300余户.蚕种饲养量1.606万张,蚕茧总产量664.7t,蚕茧销售收入1108.9万元,户均蚕茧收入2579元,蚕桑生产产值达到1672.9万元.现有年产150t茧的乡镇1个,年产25t茧的村4个,年产500kg茧的户35个.这些重点乡镇村,桑园面积和产茧量占全市总面积和总茧量的80%,成立了5家蚕桑专业合作社.为了西部欠发达地区的蚕桑发展,省农业厅特制定了<浙江省蚕桑西进发展规划>战略,并把我市列入了蚕桑西进重点发展的八个县市之一.  相似文献   

10.
刘波 《四川蚕业》2012,40(3):43-44
<正>我市蚕桑资源丰富,是全省优质茧丝生产基地之一,蚕桑产业曾一直是我市传统优势产业,在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农民收入增加和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受国际金融危机导致茧丝价格下滑及"5.12"地震灾后重建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我市蚕桑产业严重萎缩,曾一度跌入历史低谷。面对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市蚕桑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1.
蚕桑是临安市的传统优势产业。近几年来,通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临安市的蚕桑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我市局部地区农民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之一。2006年.蚕桑产业在良好的市场拉动下,全年蚕茧产量、产值、茧价均创历史最高水平。回顾和总结我市蚕桑产业发展历史进程.不断探索蚕桑产业发展中所出现的新隋况、新问题.继续加快蚕桑产业发展,进一步促进蚕业增效、蚕农增收。  相似文献   

12.
刘俊 《四川蚕业》2005,33(3):4-6
宜宾,地处四川盆周地区,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性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宜栽桑养蚕.蚕桑业是全市农村传统的资源型优势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成为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对全市农民脱贫致富、振兴地方经济、扩大出口创汇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新的时期,如何进一步充分保护和发挥我市蚕桑资源优势,继续发展壮大蚕业生产,是全市上下必须正确面对和思考的课题.  相似文献   

13.
按照每个县(市、区)抓好2~3个主导产业的思路,集中人力、财力、政策扶持发展具有地方特色和较强竞争优势的主导产业,形成区域特色,蚕桑业已成为龙南、全南、崇义等县富裕一方的重要特色支柱产业.目前我市蚕桑面积主要分布在龙南、全南、崇义、宁都、寻乌五县,辐射到安远、信丰、定南、于都几县.这几年发展蚕桑生产的主要体会就是如何抓好科技兴蚕.  相似文献   

14.
<正>蚕桑生产是我市的一项传统骨干副业,是茧丝绸系统工程的第一车间。在当前深化改革,进一步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中,如何巩固发展蚕桑生产,落实蚕桑激励政策,完善  相似文献   

15.
同志们,非常高兴参加今天的蚕桑生产工作会.尽管市委市府按照贸工农一体化、茧丝绸一条龙的原则,调整理顺了体制关系,组建了重庆市茧丝绸集团有限公司,蚕桑生产从农口拉出来了,但是由于蚕桑生产直接牵涉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的增加,因此它是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作为市政府分管农业的负责同志及农口有关部门,积极认真地抓好蚕桑生产,促进蚕桑生产的发展,我们责无旁贷.茧丝绸的发展,基础是蚕桑,如果蚕桑生产这个基础打得不牢,基础削弱了,就会直接影响到丝绸的生产,就会导致相当—部  相似文献   

16.
郜梅 《北方蚕业》2003,24(1):48-49
蚕桑生产既是我市农业的支柱产业,也是广大农民脱贫致富的主导项目,而且对财政增收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预示着新一轮蚕桑高潮的到来.我们应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利用蚕桑生产具有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特点,积极推动蚕桑产业大踏步发展,是跨入新世纪的战略选择 .为此,就长治市蚕桑生产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应采取的措施谈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17.
罗尤海 《蚕学通讯》2004,24(3):38-39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专业技术人才的"定单式"培养已逐渐被一些院校、用人单位所认同、实施.所谓"定单式"培养就是通过院校与用人单位合作,充分发挥学校的教学资源优势,针对当地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及用人单位的要求,推出适销对路的"产品"--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有较高综合素质的实践型、应用型人才.为适应新时期办学的需要,我院于2001年与我市蚕桑大县--桐梓、务川两县蚕桑公司,成功合作举办了一期蚕桑专业"定单式"培养教学班,探索出一定的经验.  相似文献   

18.
费洪标 《中国蚕业》2004,25(3):66-67
蚕桑生产是石门镇一项传统的优势产业,是农业产业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效益农业的骨干项目,是农业、农村、农民"三农"经济的支柱和主要经济来源.优化改造传统优势产业,稳固地发展蚕桑生产,不仅是当前蚕桑产业发展中的一项重大课题,还是持续发挥对"三农"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9.
推行"桑粮牧"种养模式促进蚕桑效益提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勇 《广西蚕业》2005,42(4):40-42
在农村经济结构呈现多元化的今天,蚕桑生产如何稳住阵脚?我们认为:关键是要提高生产水平,提高经济效益,蚕桑生产应朝着快速、省力、优质、高效的方向迈进。要在努力提高蚕茧质量、提高蚕茧单产的同时,紧紧抓住桑园可以立体种植的优势,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做好桑园立体种植及综合利用这篇大章。  相似文献   

20.
蚕桑生产目前面临的问题和今后的主要措施海宁市蚕桑站董瑞华我市是全国重点蚕茧生产县之一。蚕桑收入历来是我市农家经济的重要来源,丝绸一直是我市出口创汇的拳头产品。但是近年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逐步转变,农村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