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大豆的蛋白资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分析了中国不同纬度地区1635份栽培大豆和1695份野生大豆种子的蛋白质含量,栽培大豆的平均含量为42.15±3.19%,变异系数为7.632%;而野生大豆分别为46.80±3.18%与6.795%。栽培大豆蛋白质含量总的趋势是与原产地纬度呈负相关,而最高量出现在30°—31°N地带。野生大豆则出现两个高峰区;30°—32N和43°N以北地带,讨论了中国大豆蛋白质含量高的特点及其开发利用,通过不同纬度野生大豆与栽培大豆蛋白质含量的比较,讨论了34°—35°N地带为栽培大豆起源地的可能性。 大豆是全世界最重要的豆科作物,种植面积占作物能第五位。大豆蛋白质是豆科作物中蛋白质含量最高,含有人体营养有重要价值含硫氨基酸最高的作物之一。大豆起源于中国,栽培历史约在五千年以上,曾为中华民族的健康成长做出了巨大贡献。国内外营养专家予言,在二十一世纪的人类食物构成中,大豆蛋白将占有远比今天重要的地位。目前,我国每人每日食用的蛋白质约为59.5克,比需要量75克低20%。为了满足我国人民生活、发展畜牧业的需要,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大豆蛋白种质,选育高蛋白的品种,在“四化”建设中,具有战略意义。迫切需要弄清我国大豆蛋白资源的现状。关于我国大豆的蛋白质含量,过去只有全国代表品种分析资料,而缺乏大量分析资料。为此,我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栽培、野生、半野生大豆及天然杂交种种子蛋白质含量及其氮基酸组成。 种子蛋白质含量平均以野生大豆最高,栽培大豆最低,半野生大豆和天然杂种的蛋白质含量相似,介于栽培和野生大豆之间。 大豆种子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比较齐全,硫氨基酸(胱氨酸、蛋氨酸)含量较低。大豆类型间含硫氨基酸含量差异不明显。栽培大豆的天冬氨酸和苯丙氨酸含量显著高于野生大豆,而组氨酸和精氨酸含量显著低于野生大豆。 大豆种子蛋白质含量与含硫氨基酸含量呈显著的负相关。因而在提高蛋白质含量的同时提高含硫氨基酸含量是困难的。但大豆品种(品系)间含硫氨基酸含量差异较大,筛选含硫氨基酸含量高的资源是有可能的。 高纬度地区栽培大豆蛋白质含量低于低纬度的大豆。野生大豆则相反,高纬度地区野生大豆蛋白质含量高于低纬度地区野生大豆。  相似文献   

3.
中国花生种质主要生化品质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对我国17 个花生主产省的1041 份花生品种资源的蛋白质、脂肪与脂肪酸的含量、品质间关系以及品质与纬度间联系等进行了探索。研究发现各省五类型花生蛋白质平均含量与纬度负相关,种质蛋白质含量变幅为1367% ~3482% ,珍珠豆型花生平均蛋白质含量居各类型花生之首,为2928% 。全国各类型花生脂肪平均含量除龙生型花生外,亦与纬度弱负相关,品种资源中脂肪含量变幅为3996% ~5864% ,最高的是湖北省珍珠豆型的竹山红坪与山东省中间型7803,含油量均为598% ;花生脂肪与蛋白质含量为负相关。  相似文献   

4.
不同生态区域环境对大豆蛋白质、脂肪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陈霞 《大豆科学》2001,20(4):280-284
通过 1999- 2 0 0 0年黑龙江省内五个不同生态区主栽 73个大豆品种蛋白质、脂肪含量的分析结果表明 :大豆蛋白质、脂肪含量 ,除受品种本身内遗传基因控制外 ,生态环境因素 (纬度、温度、降雨等 )对其有一定的影响。不同生态地理区域间 ,蛋白质、脂肪含量有差异 ,不同年度间蛋白质、脂肪含量有差异。就黑龙江省五个生态区栽培大豆品种蛋白质含量以安达、佳木斯最高 ,含量为4 1.4 2 %、4 1.33% ,脂肪含量以哈尔滨最高 ,含量为 2 1.2 4 % ,蛋白质含量与纬度、温度、降雨相关不明显 ,脂肪含量与纬度、降水量呈显著的负相关 ,与温度呈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四川省大豆品种资源籽粒特征特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四川省1474份大豆品种资源蛋白质平均含量为46.60%±2.09%,高蛋白资源丰富;脂肪平均含量为17.41%±1.33%。蛋白质与脂肪含量间呈极显著负相关(r=-0.5775)。籽粒以黄种皮,褐脐,椭圆形,中,小粒种为主。种皮色和脐色由深到浅,粒形由长椭圆到扁圆,籽粒由小到大,蛋白质含量,蛋脂总含量均有增加的趋势。黄种皮,浅色脐,扁圆或椭圆形粒,中粒种可作为育种选择高蛋白和双高后代的参考性状。  相似文献   

6.
中国野生和栽培大豆蛋白质及油脂含量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蛋白质和油脂是大豆的主要营养成分,掌握大豆种质蛋白质和油脂含量的遗传变异是专用型品种选育的基础.以全国各生态区的野生豆138份、地方品种408份、国内育成品种145份、国外育成品种77份,合计768份大豆种质为材料,测定蛋白质和油脂含量,研究其遗传变异特点.结果表明:在南京同一环境下全国野生豆蛋白质含量、油脂含量和蛋脂总含量变幅分别为39.2%~54.2%、7.5%~17.5%和47.3%~64.6%,地方品种38.8%~51.5%、11.5%~22.5%和55.6%~69.0%,国内育成品种41.7%~49.4%、12.9%~22.9%和55.6%~68.6%.野生豆驯化为栽培豆并经人工选育后油脂含量和蛋脂总含量有大幅增加,而蛋白质含量平均数和变异度则有减小,说明以往人工进化着重在油脂含量的改进.三个性状各群体在各生态区内均有较大变异,区平均间差异并不大,各区都有优良变异.野生豆蛋白质含量、油脂含量和蛋脂总含量与来源地纬度并未发现相关;栽培豆地方品种和育成品种的油脂含量与地理纬度出现显著正相关;育成品种蛋白质含量与地理纬度还出现显著负相关;野生自然状态下蛋白质含量和油脂含量之间无相关,而栽培豆地方品种和育成品种依次增强了负相关;形成这种相关的原因在于地区间油脂含量人工进化程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建国以来,黑龙江省共推广154个大豆品种。我们自1986~1988三年间收集全省七个地区六十个县市的286份样品,共70个大豆品种,进行蛋白质,脂肪含量分析,结果如下: 1.栽培大豆品种蛋白质含量全省平均为40.92%,幅度37.27~44.80%,品种间标准差为1.36%,变异系数为3.30%。其中蛋白质含量40%以上有52个品种占74.3%,如东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225份黑龙江省野生和栽培大豆资源的异黄酮、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的检测,分析异黄酮含量和蛋白质及脂肪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大豆异黄酮含量与蛋白质含量呈显著的负相关;野生大豆脂肪含量与异黄酮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野生大豆的异黄酮G/D(染料木甙/大豆甙)平均值略高于栽培大豆的异黄酮G/D,异黄酮G/D比值最大值出现在栽培大豆样品中.  相似文献   

9.
对150份不同类型大豆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大豆的蛋白质、脂肪含量与异黄酮含量具有一定的相关性.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的蛋白质含量与异黄酮含量具有极显著负相关关系(r=0.378**,r=0.421**).野生大豆脂肪含量与异黄酮含量具有极显著正相关的关系(r=0.362**),栽培大豆脂肪含量与异黄酮含量具有正相关关系,但相关不显著.种间杂交后代材料蛋白质、脂肪含量与异黄酮含量无显著相关性.因此,利用低蛋白质、高脂肪大豆作为杂交亲本,可增加选择几率.  相似文献   

10.
陕西省大豆品种资源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012份陕西大豆品种资源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的分析结果表明:陕西大豆品种资源的蛋白质平均含量为43.30±2.69%;脂肪平均含量为16.76±1.41%,说明陕西大豆蛋白质含量较高而脂肪含量低.蛋白质和脂肪含量为60.05±2.48%.蛋白质与脂肪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r=-0.404**).蛋白质和脂肪含量都与生育日数正相关与株高负相关,其程度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蛋白质含量与百粒重显著负相关而脂肪含量与百粒重极显著正相关.不同花色、茸毛色、结荚习性、粒色、粒形的大豆品种资源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存在一定的差异,以不同粒色、粒形和结荚习性间的差异最为明显,无限结荚习性、籽粒为黑色肾形的大豆品种蛋白质和脂肪含量低,籽粒为双色肾形的大豆品种蛋白质含量低.研究结果为大豆品质育种选择亲本和杂交后代处理的提供依据,并筛选了12份高蛋白和大粒的品种供育种参考.  相似文献   

11.
大豆异黄酮含量与品质性状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大豆异黄酮是大豆中的重要成分,具有广泛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HPLC)检测了黑龙江省野生和栽培大豆252份种质资源的总异黄酮、大豆苷、染料木苷含量,同时检测了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分析了大豆异黄酮与大豆主要品质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大豆种质异黄酮含量存在明显差异;大豆总异黄酮含量与蛋白质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蛋白质和脂肪总含量也呈极显著负相关,与脂肪含量呈不明显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东北地区大豆品种资源氨基酸组成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定2341份我国东北地区大豆品种资源18种氨基酸含量,以谷氨酸最高,平均含量为18.80%;其次是天门冬氨酸为11.43%,限制性氨基酸均在2%以下,胱氨酸>蛋氨酸,其变异系数最大。不同品种分析比较结果:其趋势是蛋氨酸含量最高的品种类型为半栽培大豆,黑色荚;胱氨酸高的为半栽培大豆、黄大豆、亚有限、披针形叶。18种氨基酸含量,不同地区品种间差异均十分显著,并有明显的地区性分布趋势。在南北方向上;天门冬氨酸、谷氨酸、亮氨酸、脯氨酸和精氨酸的分布趋势与蛋白质相同,即中部地区低,南部北部地区高;蛋氮酸、胱氨酸、色氨酸、组氨酸、酪氨酸、丙氨酸、甘氨酸、异亮氨酸、苏氨酸、丝氨酸和赖氨酸与蛋白质分布趋势相反;缬氨酸由北向南增加,苯丙氨酸由北向南减少。在东西方向上,天门冬氨酸、谷氨酸、亮氨酸、丙氨酸和苯丙氨酸分布趋势与蛋白质相同,即东部地区高西部地区低;蛋氨酸、胱氨酸、色氨酸、组氨酸、酪氨酸和缬氨酸与蛋白质分布趋势相反;其他组分,东、西部地区品种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地理环境对大豆种子中异黄酮积累的影响趋势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以7个异黄酮含量显著不同的大豆品种或品系分别在7个地区种植,利用HPLC技术分析所收种子中的异黄酮含量。以期获得种子中的异黄酮积累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显示,在7个地区中各品种异黄酮平均含量显著不同,山西最高(2492.3μg/g),湖北最低(763.4μg/g)。同一品种在不同地区其变异系数也不同,吉林3号变异系数最高(49.4%);张家口黑豆最低(33.5%)。7个大豆品种异黄酮含量与纬度和海拔高度呈正相关,与经度呈负相关,且与纬度的相关程度最高,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与经度和海拔高度的相关程度相对较低。另外,各品种与各地区的平均气温和降水量呈负相关,与日照时数呈正相关,且与平均气温的相关程度最高(r=-0.879**)  相似文献   

14.
通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黑龙江省247份野生和栽培大豆异黄酮含量的分析以及大豆异黄酮含量和籽粒相关性状的分析,初步明确了:野生大豆异黄酮含量的分布范围(416.2~6808.2μg/mL);野生大豆异黄酮平均含量高于栽培大豆;大豆籽粒中异黄酮含量和籽粒大小呈显著负相关(r=-0.9648^**);大豆籽粒中异黄酮含量和籽粒颜色也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1305份大豆种子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分析结果表明:夏豆蛋白质含量稍高于春豆,春豆脂肪含量明显高于夏大豆。生育期较长的品种,其籽粒蛋白质、脂肪含量较高的机率也较火。不同结荚习性品种的蛋白质含量无差异,脂肪含量是有限性的稍高于无限性的。粒色与化学成份的关系是:蛋白质、脂肪含量以及蛋白质和脂肪总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青、双色、黄、黑、褐;褐、黄、黑、青、双色;青、褐、黄、双色、黑。白花大豆脂肪含量有稍高于紫花的趋势。不同茸毛色的大豆在蛋白质、脂肪含量方面无明显的差异。大豆蛋白质与脂肪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但不否定可能获得蛋白质与脂肪总含量较高的品种。大豆脂肪、蛋白质含量与原产地纬度分别呈极显著正、负相关;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是自然条件定向培育、通过获得性遗传长期积累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河南省审定大豆品种概况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对河南省29个审定大豆品种的产量、品质等性状进行概括总结,并对性状间的相互关系做以初步分析。平均蛋白质含量44.9%,脂肪含量18.9%,产量水平由130kg/667m^2左右提高到180mg/k/667m^2左右。与东北主产区大豆品种相比,我省大豆蛋白质含量较高,产量水平和脂肪含量略低。  相似文献   

17.
浙江省秋大豆品种资源品质及抗病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浙江省194份秋大豆品种资源的品质和抗病性,结果表明,本省秋大豆资源中粗蛋白含量普遍较高,平均为44.66%,最高达48.3%,粗脂肪含量在14.4%-21.8%之间,但资源中抗大豆花叶病毒和锈病材料缺乏。  相似文献   

18.
离子束介导大豆DNA小麦后代的蛋白质变异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用离子注入法转大豆DNA至小麦,结果表明,当代转基因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有明显变化,得到高蛋白(>19%)和低蛋白含量(≤13.99%)两种极端变异新材料。蛋白质含量大于19%(对照为15.9%)的有22株,占处理总株数(3626株)的0.7%;13.99%以下的有5株,总有株数的0.1%,DNA导入方式对当代籽粒蛋白质含量无影响,无论导入大豆全长DNA还是片段DNA,均引起当代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发生显著变化,但介导时间对当代籽粒蛋白质含量有影响。  相似文献   

19.
207份南方春大豆品种的亚麻酸含量分析结果表明,春大豆的亚麻酸含量4.23—16.13%,平均7.69%。湘、浙春大豆的亚麻酸含量显著低于苏、鄂春大豆。同一品种秋播亚麻酸含量显著高于春播。亚麻酸含量与籽粒大小显著正相关,但与株高、生育期性状无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20.
外源总DNA导入培育大豆新品系D89—9822及其育种价值初探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刘广阳  雷勃钧 《大豆科学》1996,15(4):353-356
以栽培大豆品系6296-3为受体、半野生大豆龙79-3433-1为供体,采用外源DNA导入的方法培育成功D89-9822。该品系具有高产、品质优良、抗病性强等特点,产量比受体增产44.9%,比标准品种增产10.5%。蛋白质含量7年(1989-1995)平均较受体增长近2个百分点,球蛋白总量较受体提高近10个百分点,并使其与大豆加工品质密切相关的11S球蛋白组分所占比例超过70%。1996年参加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