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外生菌根真菌促进油松人工幼林生长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不同林型下分离获得的外生菌根真菌纯培养菌株中,选择了其中劣味乳菇、赫丝膜菌、褐环乳牛肝菌、毛边滑锈伞4株优良菌处,对油松人工幼林(5年生)进行菌剂混合接种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外生菌根真菌对油松幼林接菌,能够使土壤微生物种群数量发生变化;接菌后的土壤中的细菌、真菌、放线菌总数比不接菌的有明显的增加,其中真菌增加732.35%。对接菌油松进行菌根调查发现,接菌后的油松菌根侵染率为75%,不接菌的为20%;对连续两年接种菌剂的油松幼林调查发现,与不接菌剂的相比施用菌剂的油松地径、株高显增加。由此认为,外生菌根真菌作为一项生物接种技术对促进油松幼材的生长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几种丛枝菌根真菌对金叶连翘组培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确定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对金叶连翘组培苗移栽后成活率和生长的影响,并研究不同菌种间、同一菌种不同菌株间的接种效果,在温室条件下,对金叶连翘组培苗接种了丛枝菌根真菌GlomusetunicatumBecker&Gerdemann的3个菌株、GlomusdiaphanumMorton&Walker的2个菌株、Glomusmosseae(Nicol.&Gerd.)Gerd.&Trappe的2个菌株进行试验.结果显示,接种丛枝菌根真菌能够明显促进金叶连翘组培苗移栽后的生长,但对其移栽成活率的影响不显著;不同菌种间、同一菌种不同菌株间的接种效果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接种G.etunicatumTW、G.etunicatumUSA、G.diaphanumSC、G.mosseaeJX这4种菌剂的植株的株高、叶面积、地上部干重等生长指标均极显著高于对照.该试验中表现良好的菌剂均能够尽快完成侵染过程,且能在较长时间内与根系保持动态平衡,并发现适宜的生态条件对菌株发挥效应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丛枝菌根真菌(AMF)对石灰土基质中光皮树(Cornus wilsoniana)光合生理的影响,并为光皮树菌根化育苗技术提供参考,在大田栽培和盆栽幼苗下接种AMF菌剂,对幼苗生长1年后其生物量及光合生理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接种AMF菌剂后,幼苗生物量显著高于非接种处理,接种AMF菌剂处理的幼苗有较高的菌根侵...  相似文献   

4.
通过文献调研,国内外对樟子松外生菌根真菌种质资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少量的外生菌根真菌资源调查、菌种分离和鉴定及菌根菌剂应用等方面,樟子松外生菌根真菌种质资源研究数量非常少。本研究系统梳理了目前报道的樟子松外生菌根真菌20属50种,并从低效人工林生态系统质量与水土保持功能提升、林下菌根食用菌产业发展及林业生态综合治理高效乡土菌剂开发等方面提出了樟子松外生菌根真菌种质资源功能挖掘的研究和应用展望。未来应加强对樟子松的外生菌根真菌资源调查和收集,建立野外调查和长期监测体系,揭示外生菌根真菌分布规律及物种多样性,建立从分离、筛选、评价到菌根菌剂产品所需的一系列技术措施,为樟子松外生菌根真菌种质资源的保护、林下菌根食用菌产业发展及高效乡土菌剂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丛枝菌根真菌对桑扦插苗生长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温室盆栽的方法研究灭菌土中接种丛枝菌根真菌Glomus mosseae对桑扦插苗生长的影响.接种量为30个孢子菌剂(T1)、60个孢子菌剂(T2)和灭菌菌荆(CK).培育15 d统计发芽率,各处理均达到80%以上,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对桑扦插苗的发芽率的影响不显著.培育30 d统计成活率,各处理分别为81.43±0.2%、84.67±0.1%、68.33±0.3%,接种丛枝菌根真菌能够显著提高扦插苗的成活率.培育90 d取根样制片观察,丛枝菌根真菌能够侵染扦插苗根系,T1,T2,CK的菌根侵染率分别为51.31±2.5%、69.23±2.2%和0,不同的接种处理,丛枝菌根真菌的侵染率不同.接种丛枝菌根真菌的处理后,主根长度、须根长度、须根数量、地下部分鲜质量和干质量都显著高于对照;T2的各项生长指标综合表现要好于T1.  相似文献   

6.
采用温室盆栽的方法研究灭菌土中接种丛枝菌根真菌Glomus mosseae对桑扦插苗生长的影响.接种量为30个孢子菌剂(T1)、60个孢子菌剂(T2)和灭菌菌荆(CK).培育15 d统计发芽率,各处理均达到80%以上,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对桑扦插苗的发芽率的影响不显著.培育30 d统计成活率,各处理分别为81.43±0.2%、84.67±0.1%、68.33±0.3%,接种丛枝菌根真菌能够显著提高扦插苗的成活率.培育90 d取根样制片观察,丛枝菌根真菌能够侵染扦插苗根系,T1,T2,CK的菌根侵染率分别为51.31±2.5%、69.23±2.2%和0,不同的接种处理,丛枝菌根真菌的侵染率不同.接种丛枝菌根真菌的处理后,主根长度、须根长度、须根数量、地下部分鲜质量和干质量都显著高于对照;T2的各项生长指标综合表现要好于T1.  相似文献   

7.
[目的]筛选适宜菌根真菌与樱桃苗建立共生组织的培养基,为提高樱桃组培苗移栽成活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培养基为DE、1/2DE、1/4DE及1/8DE的樱桃组培苗瓶中分别接种纯化菌根真菌,接种30、40、50和60 d后分别测定樱桃组培苗根系的侵染率、株高、叶片酶活性、根系分枝数及组培苗成活率,筛选出适宜菌根真菌与樱桃组培苗建立共生组织的培养基.[结果]培养基为DE和1/2DE的樱桃组培苗在接种菌根真菌30和50 d后全部死亡,培养基为1/4DE和1/8DE的樱桃组培苗在接种菌根真菌60 d后仍保持20.0%和70.0%的成活率.接种菌根真菌30 d后,培养基为1/4DE和1/8DE樱桃组培苗的根系侵染率、根系分枝数、株高及叶片过氧化物酶活性逐渐增加,在接种菌根真菌后60 d达最大值.[结论]在组培苗培养过程中接种菌剂使其根系菌根化,实际上是组培苗、菌根真菌和培养基间复杂的相互反应结果.1/8DE可作为较适宜菌根真菌与樱桃组培苗建立菌根共生组织的培养基.  相似文献   

8.
AM菌剂对赤霞珠扦插苗生长及抗旱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AM菌剂接种对酿酒葡萄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生长和耐旱性的影响,为AM菌剂在生产实践中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盆栽试验条件下,用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简称Gm)、幼套球囊霉(Glomus etunicatum,简称Ge)和Gm+Ge混合菌剂接种处理赤霞珠葡萄扦插苗,以接种高温灭菌的等量菌剂为对照,于接种处理100 d后,测定菌剂接种处理对赤霞珠植株的侵染率和营养生长的影响。随后进行了30 d的干旱胁迫,对不同菌剂处理后葡萄扦插苗的抗旱性进行了比较。【结果】接种AM菌剂能显著提高赤霞珠葡萄的生长量,并且菌根依赖性与赤霞珠根系菌根侵染率呈显著正相关;在干旱胁迫下,赤霞珠叶片中的SOD、POD和CAT 3种保护酶活性显著升高,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降低,赤霞珠的耐旱性显著提高。【结论】3种AM菌剂处理的效应由小到大依次为Gm相似文献   

9.
为探究丛枝菌根真菌和解磷细菌复合接种对水稻肥料利用率的影响,本研究以金粳818为试验材料,以接种灭活复合菌剂为对照,分析2种丛枝菌根真菌[异形根孢囊霉(Rhizophagus irregularis,RI)和摩西管柄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FM)]和3种解磷细菌[芽孢杆菌属细菌(Bacillus sp.,R1-3)、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BM)、耐盐节杆菌(Arthrobacter pascens,AP)]单接种和两两组合接种对水稻丛枝菌根真菌侵染率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处理相比,加入解磷细菌后大部分处理的水稻菌根侵染率降低,其中FM+BM处理的丛枝菌根真菌侵染率下降至7.54%,显著低于单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处理。相较于对照和单接种丛枝菌根真菌或解磷细菌处理,复合接种处理在水稻生殖生长期末整体上提高了氮肥、钾肥利用率,其中FM+BM处理与对照相比分别提高了19.55个百分点、20.47个百分点。丛枝菌根真菌和解磷细菌复合接种有利于提高水稻生殖生长期末氮肥利用率和钾肥利用率,其中FM+BM为最优组合。  相似文献   

10.
从中高海拔天然林采集外生茵根真菌,经鉴定、组织分离、菌株纯化、扩大培养等制成菌剂,接种到青杆(Picea.wilsoniiMast)幼苗上,筛选出红汁乳菇(Lactarushatsudake)、微甜乳菇(L.subdulcis)、黄丝盖伞([nocy—befastigiata)等5个优良菌株。人工接种菌根真菌能有效促进林木菌根的形成,且促生长效应显著,能有效提高苗木干物质积累和对磷元素的吸收,尤其能提高苗木抗逆性,提高成苗率和造林成活率,并在林木成活后长期发挥茵根的促生长作用。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的利用AM真菌进行柑桔菌根化育苗是培育壮苗和提高果品品质的新趋势,在对枳壳菌根苗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找到一个较好的优势菌种作为育苗菌剂。方法盆栽条件下研究了AM真菌Gigasporamargarita、Glomusmosseae和Glomusversiforme对枳壳实生苗营养生长及矿质含量的影响,并比较了种间差异的效应。结果接种AM真菌的枳壳幼苗根系均有效地被侵染,与对照相比,能显著促进植株根系和茎叶的生长,对须根的生长促进作用尤为突出;提高了叶片矿质元素N、P、K、Ca、Mg、Zn、Cu和Mn的含量,与对照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3种AM真菌种间比较,其效应排序为Glomusmosseae>Gigasporamargarita>Glomusversiforme,但叶片矿质元素的含量与生长趋势并不完全一致。结论接种Glomusmosseae处理生长最好,矿质元素N、P、Mg和Cu的含量最高,菌根依赖性最大,且差异显著。AM真菌G.mosseae是参试3个菌种中培养枳壳菌根化壮苗的最佳菌种。  相似文献   

12.
菌根对板栗幼苗生长及抗旱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在板栗上接种菌根真菌 ,证明几种真菌能与板栗形成不同共生程度的菌根 ,菌根对板栗幼苗生长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 以Rhizopogensp .和Lycoperdonfuscum对菌根苗株高和地径的促进作用大 ,土壤灭菌后接种效果明显优于未灭菌的处理 具有菌根的板栗幼苗在PEG脱水处理后 ,暂时萎蔫出现晚 ,萎蔫系数小 ;菌根苗的细胞膜透性和SOD酶活性相对低 菌根的存在可显著地提高幼苗对干旱胁迫的抗性  相似文献   

13.
在温室沙培灭菌条件下,分别以AlPO4(Al-P)和FePO4·4H2O(Fe-P)为磷源,以枳[Poncirus trifoliate (L.) Raf.]实生苗为试材,以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为菌剂,研究低磷胁迫条件下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对枳利用难溶性磷酸盐及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菌根菌显著增加了枳的干重、含磷量及吸磷量;未接种条件下,枳可以利用一定量的Al-P和Fe-P,但更容易利用Fe-P;接种后,枳对Al-P的利用量显著高于不接种的,随Al-P的施用量提高,菌根效应、全株吸磷量、真菌吸磷最及真菌吸磷贡献率显著增加;枳对Fe-P的利用量接种与不接种差异显著,但菌根效应、全株吸磷量、真菌吸磷量、真菌吸磷贡献率及菌根效应均低于Al-P(换算成P2O5)处理;接种处理的基质中有效磷含量显著高于未接种的.  相似文献   

14.
迟熟蕉柑茎尖嫁接砧木对比试验及病毒类病害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以枳和阿尔及利亚夏橙作为砧木,以迟熟蕉柑芽作为接穗进行茎尖嫁接,结果枳砧嫁接成活率为9.1%,阿尔及利亚夏橙砧嫁接成活率为54.5%,将两种砧木嫁接苗再嫁接在枳砧上,其3年生幼树均生长正常,表明阿尔及利亚夏橙是茎尖嫁接迟熟蕉柑的优良砧木。应用指示植物鉴定方法和PER检测技术鉴定7株茎尖嫁接苗的柑橘碎叶病、衰退病、裂皮病和黄龙病,结果1、3.4、5、6号迟熟蕉柑单株不带碎叶病、衰退病、裂皮病和黄龙病,可作为繁殖无病苗木的备选材料;2、7号迟熟蕉柑单株不带碎叶病、裂皮病和黄龙病,但带有衰退病,推测衰退病毒源可能来自取芽的田间植株。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丛枝菌根对黄檗氮素及含氮物质含量的影响。[方法]通过盆栽试验,用丛枝菌根真菌接种黄檗一年生实生苗,研究丛枝菌根对黄檗(Phellodendron amurense Rupr).氮素及含氮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黄檗幼苗形成丛枝菌根后,增加了叶片氮素含量,接种G.mosseae的苗木叶片氮素含量比对照提高了1.28~1.60倍,光合能力增强。接种丛枝菌根菌后,显著提高了黄檗叶绿素含量及叶绿素a和b的比值,增强了黄檗光合作用的能力,叶绿素a含量提高了25%以上;同时,增加了植物体内吲哚乙酸的含量,增加比例在1.65~2.41倍之间;增强植物体内硝酸还原酶的活性,增加了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比例在1.67~2.49倍之间,增强了植物氮素代谢能力,促进植物生长,增强植物的次生代谢能力。[结论]该研究结果为丛枝菌根真菌在黄檗上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春兰菌根的显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石蜡切片法,借助于光学显微镜观察春兰无菌组培苗、接菌组培苗的根及野生状态下的新生营养根、老根,结果表明:接菌组培苗的根及野生状态下的新生营养根、老根,其皮层组织细胞内有大量的菌丝结等兰科菌根的典型结构,而无菌组培苗的根则无菌丝、菌丝结等结构.菌根真菌自外皮层薄壁通道细胞侵入根的皮层细胞,春兰菌根是典型的地生兰菌根.  相似文献   

17.
菌根真菌与根际微生物间的关系及其对宿主植物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菌根真菌与根际微生物间的关系及其对宿主植物的影响是近年来菌根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 影响菌根形成、发育和功能的主要根际因子有根系分泌物、其它微生物及其与菌根真菌的相互作用(拮抗作用或刺激作用)。菌根真菌与土壤微生物混合接种对宿主的生长和营养有积极意义。VA菌根真菌由于可大大改善宿主植物的磷营养状况,促进根瘤的形成,因而与根瘤菌混合接种可对宿主植物不但在生长方面,而且在抗逆生理方面产生积极的影响。 国内外对VA菌根与外生菌根混合接种的研究,多集中在两种菌根的关系及其对林木生长的 影响方面,但有关菌根混合接种对  相似文献   

18.
以枳、枳橙、沃尔卡默柠檬、硬枝香橙和宜昌橙的老熟幼苗为试材,在NaCl胁迫下,评价这5种柑橘砧木的生长及生理特性.结果发现, NaCl胁迫处理21 d以后,沃尔卡默柠檬的植株和叶片未出现明显不良症状,表现出较强的抗盐性,而枳橙、硬枝香橙抗盐性次之,宜昌橙和枳对盐比较敏感;分析NaCl胁迫过程中叶片可溶性蛋白、脯氨酸质量分数以及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歧化酶(SOD)的活性变化,发现5种砧木叶片中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变化不大,脯氨酸质量分数变化明显,其中枳、枳橙和沃尔卡默柠檬叶片的脯氨酸质量分数显著增加,枳、枳橙和沃尔卡默柠檬的CAT活性、枳和沃尔卡默柠檬叶片中POD活性均随着NaCl胁迫时间增加呈现显著减少趋势,而枳、枳橙、沃尔卡默柠檬和硬枝香橙的SOD活性则均随着盐胁迫处理时间增加呈现出显著上升的变化.综合分析发现各砧木抗盐性差异与各氧化酶的活性变化关联不大,推测沃尔卡默柠檬抗盐性较强可能与其根系有较强的排盐能力或者叶片有较强的离子区划能力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接种丛枝菌根后不同时间对植物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及矿质养分的影响,为采煤塌陷区生态复垦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田间试验,设接种丛枝菌根和不接种对照两个处理,测定接菌后不同时间菌根侵染率、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矿质养分及其相互关系。【结果】与对照相比,接种菌根显著提高菌根侵染率,菌根真菌与植物建立良好的互惠共生关系;相同时间,接菌处理土壤微生物数量大于对照,两处理种群数量上均为细菌数量最多,放线菌次之,真菌最少;同一时间,接菌处理磷酸酶、脲酶、蔗糖酶活性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下同)高于对照,随着复垦时间的延长,土壤磷酸酶活性不断增加;随着植物的生长根际土壤速效磷、碱解氮、有机质含量均逐渐显著降低,同一时间条件下,接菌区速效磷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区。【结论】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对矿区扰动土壤微生物群落、酶活性、速效磷含量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方杰  范继红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3):11672-11674
[目的]为了研究丛枝菌根对黄檗叶片氮素及含氮代谢物质含量的影响。[方法]通过盆栽试验,用摩西球囊霉、幼套球囊霉、地表球囊霉、透光球囊霉4种丛枝菌根真菌接种黄檗一年生实生苗。[结果]黄檗幼苗形成丛枝菌根后,黄檗叶片氮素含量增加,接种摩西球囊霉的苗木叶片氮素含量比对照提高了1.28~1.60倍,植物体内硝酸还原酶的活性增强,可溶性蛋白含量、植物体内吲哚乙酸的含量增加。[结论]丛枝菌根能够增强黄檗氮素代谢能力,促进氮素吸收及含氮物质合成代谢,有利于黄檗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