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铁皮石斛是我国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濒危中药材之一,随着组织培养和大棚栽培等人工栽培技术的发展,其人工栽培面积也逐年增大,但市面上铁皮石斛的种内变异类型混乱,品质良莠不齐,因而了解铁皮石斛品质性状影响因子、保障铁皮石斛的品质是目前研究的重点。本文总结了铁皮石斛遗传因素对其品质的影响,评述了铁皮石斛功能基因的研究现状,综述了不同光照、温度、湿度、基质、肥料和栽培方式等对铁皮石斛品质性状的影响。分析表明,铁皮石斛的品质性状受遗传因子、生态环境因子和栽培方式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且各因素对铁皮石斛品质产生的效应各不相同,单纯改良某一因素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铁皮石斛品质良莠不齐的问题。因此,建议严把铁皮石斛高品质品种选育关、严把铁皮石斛人工栽培技术关、严把铁皮石斛高品质生产技术关,进行系统性的综合改良。  相似文献   

2.
习水县引进铁皮石斛人工大棚栽培已经5年了,笔者结合几年来指导铁皮石斛栽培技术的实践经验,总结出适宜习水县的铁皮石斛高产栽培技术,希望对种植者有益。  相似文献   

3.
习水县引进铁皮石斛人工大棚栽培已经5年了,笔者结合几年来指导铁皮石斛栽培技术的实践经验,总结出适宜习水县的铁皮石斛高产栽培技术,希望对种植者有益。  相似文献   

4.
<正>铁皮石斛是著名的药用兰科植物,目前商品铁皮石斛绝大部分来自人工种植。不同铁皮石斛居群、生态类型或人工培育的杂交组合间存在较大的植物学形态性状和品质差异,选择具有好品质的铁皮石斛杂交组合(以下简称铁皮石斛品种)是铁皮石斛人工种植成功的必要条件之一。在种植特定品种的条件下,科学合理的生  相似文献   

5.
铁皮石斛设施栽培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铁皮石斛野生资源极为匮乏,该研究通过设施栽培,对铁皮石斛进行了人工繁育。结果表明,4年设施栽培,通过积极的田间管护,铁皮石斛平均产量达12446.25kg/hm~2,病虫害发生程度较轻,不会对铁皮石斛品质造成影响,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阐述了铁皮石斛的生物学特性以及大棚栽培的关键技术。铁皮石斛喜温暖、湿润和半阴环境,以营养繁殖为主,野生条件下生长很慢,自然更新能力差,远远满足不了市场需求,大棚栽培技术可以有效提高铁皮石斛的产量。本文从铁皮石斛大棚建设、种苗选择、种苗处理、基质处理、种植管理以及病虫害防治等多个方面,详细介绍铁皮石斛人工栽培的关键技术,以期为铁皮石斛大规模人工种植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7.
铁皮石斛的生物学特性与开花授粉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金银兵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1):5280-5282
[目的]研究铁皮石斛的生物学特性和开花授粉技术。[方法]采用实地考察、显微观察与统计分析的方法对铁皮石斛的表皮细胞、气孔器及其分布、花期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并对铁皮石斛花、果实和种子的主要特征、人工授粉方法及花粉粒保存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铁皮石斛上表皮细胞排列整齐,每个细胞周围有5~7个细胞与其相邻;其气孔全部分布于下表皮;铁皮石斛花主要集中在6月下旬开放,从花芽萌发到花朵开放大约需要35 d;自然状态下的铁皮石斛很难完成授粉过程;铁皮石斛人工自花传粉成功率只有30%,人工异花授粉成功率为100%;室温即可实现花粉粒的保存。[结论]通过人工种内杂交授粉可以极大的提高铁皮石斛的结实率。  相似文献   

8.
铁皮石斛素有"药中黄金"之美称,是我国著名的传统药材,野生资源稀少。为了有效地保护铁皮石斛野生资源,需大力发展规模化人工栽培,以切实保障铁皮石斛资源的可持续供应。本文基于物联网技术对设施铁皮石斛智能化生产管控进行了有效探索,研制了温室环境监控系统,建立铁皮石斛电子种质档案数据库,平台融合病虫害辅助诊断防治,为铁皮石斛优质种质工厂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持,从而加快铁皮石斛产业发展,在科研和生产上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对铁皮石斛需求的增加,和对其应用范围的扩展,人们对铁皮石斛培植的研究越来越深入。铁皮石斛的组织培养技术的出炉使大规模的人工栽培成为可能。在众多铁皮石斛的组织培养技术中,无菌离体组织培养出的试管苗具有很大的优势,为快时效的大量培植铁皮石斛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本文结合大量的实践经验,就对铁皮石斛试管苗的组织培养和壮苗生根技术的条件和技术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0.
铁皮石斛产业化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邸淑菊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11):137-138
本文着重调查了国内铁皮石斛生产现状,探讨铁皮石斛人工组织培养高产栽培相关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1.
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茶树的主要病虫害,其次总结了绿色防控技术应用于茶树病虫害 防治工作中作用,最后从农业防治技术、物理防治技术、化学防治技术等方面对茶树主要病虫害 的绿色防控技术进行了论述,为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2.
针对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分析,首先从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现 状和优势入手,然后对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进行有效评价,主要内容有:农业技术、 物理防控技术、生物技术、化学技术、综合防控技术。  相似文献   

13.
通过推广小麦抗性品种、药剂拌种、适期适量播种、精选高效药剂等综合防控措施,对小麦病虫草进行全程综合防控,研究病虫草防控效果、农药减量增效成果及小麦增产情况。结果表明:小麦病虫草全程综合防控区在小麦赤霉病、叶锈病、穗蚜、杂草防治效果及产量等方面均高于群众自防田,全程综合防控区农药用量减少29.13%,用药成本降低22.14%,亩均纯收益是群众自防田的2.38倍,减药增效成果显著,且全程综合防控区小麦生长安全,籽粒饱满,品质良好。  相似文献   

14.
高波 《农业灾害研究》2020,10(2):3-4,12
采用试验示范,通过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科学用药等多种途径控制稻、麦病虫害,集成稻、麦化学农药减量控害技术,实现病虫综合治理、保护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5.
水稻主要病虫害防控减化技术应用与效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有效地控制水稻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降低化学农药使用量,提高防治效益,保障稻米品质安全,通过采用重大病虫监测,运用高效、低毒农药和“一喷多防”“一药多用”“治前控后“ 技术措施,在早稻、连作晚稻、单季稻对稻飞虱、稻纵卷叶螟、水稻螟虫、纹枯病等4种病虫防控减化技术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早稻、连作晚稻和单季稻的防控减化技术区能有效地控制稻飞虱、稻纵卷叶螟、水稻螟虫、纹枯病,农药品种数量减少7种,防治次数减少1~3次,农药折纯使用量减少46.10%~93.84%,产量增加2.23%~8.81%,经济效益明显。开展水稻主要病虫害防控减化技术应用,是实现了对水稻重大病虫害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以来,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Gree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Rice Pests and Diseases)成为农业科技界的研究应用热点。笔者数十年连续不间断对江苏稻田病虫害绿色防控田间应用进行了研究,根据亲身实践,对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中的农业防控措施包括选种、种子检疫、菌源清理、虫源防控、栽培控制等,生物防控措施包括天敌控虫、生物农药使用等,化学药剂防控措施包括种子处理、苗期、分蘖期、拔节期、破口期、抽穗期、灌浆结实期使用等进行了梳理总结,并制定了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实用技术简明表,以期为同行提供参考,提高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落地率。  相似文献   

17.
张仁 《北京农业》2012,(12):83-84
福建省建阳市水稻病虫绿色防控技术采取推广防虫网育秧,使用生物农药、稻鸭共育治虫治草技术,保护利用天敌,释放赤眼蜂,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应用太阳能杀虫灯诱杀害虫等绿色防控措施,有效地控制水稻病虫为害,提高产量和品质。示范区比农户自防区农药投入、人工投入减少9.60、60.00元/667m2,防治次数比非示范减少2次,新增产量达58.00kg/667m2,平均增效益达162.40元/667m2,天敌增加40.1%,充分发挥自然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在介绍武夷山市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主要做法及成效的基础上,分析武夷山市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9.
树立防治病虫害思想,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根据病虫害发生规律,采取有效措施,在病虫害发生前,予以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20.
随着蔬菜产业的发展,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种植年限不断增加,各类蔬菜病虫害发生也呈明显加重趋势,番茄病害主要有霜霉病、白粉病、灰霉病、晚疫病等;虫害主要有:蚜虫、烟粉虱、棉铃虫等。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我站通过积极探索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建立了以农业、生态、物理、生物和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防治为主的全程绿色防控技术模式,控害减灾,并进一步探究了番茄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应用,减缓番茄病虫害发生,提高番茄种植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