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3 毫秒
1.
植物耐盐生理及分子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艳琳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6):12399-12400
从耐盐生理和耐盐分子机制2个方面对近年来相关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植物耐盐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器官、组织、细胞、分子等水平对植物耐盐机理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植物在组织器官水平的耐盐机制是:通过泌盐机构和排钠机制降低植物体内尤其是地上部分的盐分浓度以减轻盐离子的毒害作用。植物在细胞分子水平的耐盐机制是:细胞内盐离子的区隔化作用、无机或有机渗透调节以及活性氧清除机制。  相似文献   

3.
转基因杨树耐盐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盐胁迫对杨树的危害及杨树耐盐机理,并对近年来杨树基因工程采用的耐盐基因类型及研究现状进行了相关综述。  相似文献   

4.
综述了与红树植物相关的耐盐响应机制,包括了形态结构、离子平衡、渗透调节、活性氧清除和分子水平5个方面,并对红树耐盐适应性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简要介绍了盐胁迫对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综述了离子渗透调节、离子区域化分布、分子机制和抗氧化系统调节等方面棉花的耐盐机理,总结了耐盐品种培育、种子处理和利用施肥提高棉花耐盐性等方面棉花盐害防御的有效途径。在棉花耐盐种质资源的研究和创新、采取综合措施提高棉花耐盐性、深入开展棉花耐盐机理研究方面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水稻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对盐胁迫比较敏感,土壤盐碱化对水稻的安全生产造成潜在风险。盐胁迫会引起水稻的渗透胁迫和离子毒害,还会在植株中引起氧化胁迫,导致水稻品质和产量下降。由于水稻根系能吸收盐分分泌有机酸,同时具有田间持水和排水晒田的生长特性,因此水稻也是一种改良盐渍土的优良作物。因此培育耐盐水稻新品种,提高水稻耐盐性,可有效提高盐渍化耕地的生产潜力,对保障我国乃至全球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数量遗传学和分子标记技术不断发展,通过遗传、生化及分子生物学等手段,挖掘出大量耐盐相关 QTL 和基因,对于解析水稻耐盐分子机制,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基因编辑等提高耐盐水稻育种效率,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目前克隆的耐盐相关基因大多采用反向遗传学方法获得,且大多是在过表达条件下表现出耐盐性,或者耐盐基因为隐性,难以在耐盐水稻育种中应用。总结近年来水稻耐盐相关基因的鉴定和挖掘研究中所取得的进展,从有机物渗透调节、离子吸收转运调节、抗氧化系统清除活性氧调节、激素调节 4 个方面综述水稻耐盐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并探讨未来水稻耐盐性研究面临的挑战,为开展水稻耐盐分子育种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7.
随着土壤盐渍化加重,盐胁迫成为限制植物生长和生产的重要环境因素之一。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提高杨树耐盐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前人的基础上,补充综述了近年来杨树耐盐转基因研究采用的耐盐基因,进而整理并绘制了杨树耐盐基因参与的信号与代谢途径图谱,为筛选和培育耐盐杨树新品种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8.
盐胁迫是影响玉米生长和产量的一个重要环境限制因素。盐胁迫易引发离子胁迫和渗透胁迫,最终导致植物叶面积扩展受阻、光合作用以及生物量积累降低等。植物在适应盐胁迫环境时能形成许多耐受调节机理,如Na+的外排、Na+区隔化进入液泡、可溶性物质的积累和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清除等。本文对近年来玉米耐盐机理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内容包括盐胁迫对玉米生长和发育的影响,玉米对盐胁迫的生理生化响应及分子机制,基于离子平衡、渗透调节、清除活性氧和激素调节4个方面的玉米耐受盐胁迫的调控机理,并对玉米耐盐研究存在的问题和前景进行了分析和展望。深入研究玉米耐盐生理和分子机制,不仅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而且还能为将来玉米的耐盐育种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
综述了盐胁迫对蚕豆生长和生理响应的影响及提高蚕豆耐盐性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旨在为进一步揭示蚕豆耐盐生理和分子遗传机制及培育耐盐蚕豆新品种提供参考依据,并对今后蚕豆耐盐性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0.
综述了盐胁迫对蚕豆生长和生理响应的影响及提高蚕豆耐盐性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旨在为进一步揭示蚕豆耐盐生理和分子遗传机制及培育耐盐蚕豆新品种提供参考依据,并对今后蚕豆耐盐性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1.
银中杨引入宁夏栽培已10多年,通过对本地不同立地条件下栽植的银中杨形态学表现、生长量、耐盐碱程度、抗病虫能力等指标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银中杨在同派杨树中表现出干型通直、树形优美、冠幅紧凑、易成活、生长量大、耐盐碱、抗病虫等优势,在宁夏灌区具备较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小兴安岭4树种健康材和腐朽材结晶度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对进一步研究纤维的超分子结构及木材的宏观特性提供基础数据,利用X射线衍射法分别测量了白桦(Betula platyphylla)、云杉(Picea koraiensis)、落叶松(Larix gmelinii)和杨树(Poplar)健康材和腐朽材的结晶度。对X射线衍射仪测量的结果进行计算得出:白桦健康和腐朽边材的结晶度分别是43.36%和31.60%;云杉健康和腐朽边材的结晶度分别是41.90%和29.04%;落叶松健康和腐朽边材的结晶度分别是53.59%和40.20%;杨树健康和腐朽边材的结晶度分别是70.26%和48.29%。结果表明,同一树种,腐朽材与健康材相比,结晶构造没有发生变化,但结晶度下降,说明腐朽破坏了纤维结晶区的结晶程度。  相似文献   

13.
两种不同人工林树木个体生长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两种不同人工林个体生长规律的研究,从树高、胸径、材积三方面初步揭示了华北落叶松(Laris gmelini)和杨树(Populus spp.)的个体生长发育规律,并分析其生物量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杨树的高生长速生期比落叶松早;落叶松林缘树木的数量成熟年比林地中心的树木晚达到;杨树在26 a间未达到数量成熟年;杨树的林缘树木不论胸径、树高和材积生长量均比林中心的高,而落叶松则相反。初步阐明落叶松与杨树对生境条件的适应特征,确定了华北落叶松与杨树的数量成熟年,为人工林的经营和管理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4.
天津滨海盐碱地耐盐杨树引种筛选及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田间试验方法,对盐碱地栽植的几种杨树的耐盐能力、年生长动态、株高、胸径及其生长速率等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小胡杨的生态适应性较强,其次是辽宁杨,毛白杨在排盐工程措施条件下也可以栽植。  相似文献   

15.
四季杨茎段组织培养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迪玉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1):5549-5550,5573
[目的]为四季杨苗木繁育与生产提供参考,满足道路绿化和短周期工业用材对四季杨苗木的需求。[方法]以四季杨茎段为材料,在MS培养基上添加不同浓度的6-BA和NAA,研究不同处理对外植体芽分化的影响。[结果]6-BA和NAA浓度分别以2.0mg/L和0.2mg/L对外植体不定芽的诱导率效果最好,且在MS+2.0mg/L6-BA+0.2mg/LNAA培养基上外植体芽分化率最高,可达到60.2%,是四季杨茎段组织培养初代培养基筛选出的最佳培养基配方。[结论]适宜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浓度对提高四季杨外植体启动率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6.
湖北省南方型杨树引种气候区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10℃积温、温暖指数、年降雨量、极端最低气温、无霜期和年均气温6个气象要素,运用模糊数学方法,计算湖北省所有县(市、区)与固定样本(潜江)的相似程度,按照加权和数的大小。结合南方型杨树的生态学特性,将湖北省南方型杨树的引种栽培区划分为最适宜区、适宜区和不适宜区,推荐各区域的适栽品种.  相似文献   

17.
以内蒙古赤峰市短角牛场草牧场防护林的主要组成树种──杨树作为研究对象,普遍调查了杨树在不同立地条件下的生长状况。综合运用直观分析和数理统计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杨树不同品种间的生长差异及其与立地条件之间的相互关系,找出了影响其生长的主要立地因子是土壤容重;并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提出了杨树适宜的立地条件。  相似文献   

18.
以落叶松和大青杨的木材为试材,用生物质燃气对其进行热处理,处理温度为150-210℃,处理时间为4h。对热处理材进行室内抗白蚁和野外埋地试验,研究不同温度热处理对落叶松和大青杨2个树种热处理材的室内抗白蚁和天然耐久性影响。结果表明,在室内抗白蚁试验中,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落叶松和大青杨热处理材的失重率均呈现增加的趋势,热处理后试材的室内抗白蚁性能降低,且随着处理温度的提高抗白蚁性能降低明显;热处理温度对落叶松试材的天然耐久性有较大影响,随着处理温度的提高,其天然耐久性越好,呈现增加的趋势,且在190℃时出现性能显著变化点;大青杨试材的天然耐久性变化规律与落叶松相反,随着处理温度的升高,其天然耐久性呈现降低的趋势,且在180℃时出现性能显著变化点。  相似文献   

19.
贡嘎山森林生态系统根系固土力学机制研究   总被引:43,自引:7,他引:43  
为探索森林生态系统树木根系固土力学机制,对长江上游贡嘎山森林生态系统不同演替阶段主要树种进行了根系抗拉试验.结果表明:各树种根系在受拉情况下,峨眉冷杉(Abies fabri)、冬瓜杨(Populus purdomii)根系为典型的弹性断裂,而杜鹃根系为脆性断裂. 但各树种根系在断裂或完全拔出之前,根系变形量、最大形变率依次均为冬瓜杨>杜鹃>峨眉冷杉. 由于各树种根系形态特性及生物学的特性,在弹性形变范围内根系的弹性模量并不是一个常量,随根径的增加而增加. 根系的抗拉强度与根表面积、根径成正相关,即随着树木年龄的增长,其固持土壤的能力也不断增强. 由于冬瓜杨、杜鹃根系的抗拉阻力较峨眉冷杉强,该地区处于演替初期和中期的冬瓜杨、杜鹃和峨眉冷杉等树种形成的混交林的水土保持功能优于演替顶极群落的峨眉冷杉成过熟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杨树是我国栽培数量最多的阔叶树种,其生长快、易繁殖、适应性强、轮伐期短等特点对解决木材供需平衡、促进碳汇、实现碳循环等方面至关重要,探究杨树生长环境影响机制对实现森林资源高效管理、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方法  本研究利用全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部分固定样地杨树实测数据,构建未考虑环境因素和考虑环境因素的杨树胸径生长率多元回归模型,结合随机森林(RF)、梯度提升机(GBM)和支持向量机(SVM)算法,对RF、GBM和SVM算法以RMSE最小完成模型最优参数确定,并通过平均绝对误差(MAE)、均方根误差(RMSE)和决定系数(R2)进行模型评价,实现环境因子对杨树生长的重要性程度知识挖掘。  结果  杨树胸径生长率主要受其自身胸径大小的影响,且随着胸径的增大而减小,呈现反“J”型趋势;考虑环境因素的回归模型较未考虑环境因素的回归模型R2从0.066提高到了0.403;机器学习算法预测效果明显优于回归模型算法,其中以RF算法精度最高,R2达0.730,预测结果和实际值基本一致;多元回归模型、RF和GBM对模型重要性解释程度规律基本一致,SVM存在微小差异。  结论  回归模型精度虽略低于机器学习算法,但其“白箱”优势可为未来森林资源调查工作中判定其胸径是否存在异常提供依据;杨树生长受环境影响,与地理空间位置关系紧密,温度适宜、降水充沛的低海拔地区以及坡度平缓、坡位较低的北坡区域更适宜杨树生长,密度越大越不利于其生长;在杨树林的营造过程中,应首先考虑造林地理位置、气象气候等因素;其次,考虑林分结构,特别是林分密度合理性;最后,考虑地形结构是否适宜进行杨树林营造工程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