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控制姜瘟病的关键在预防山东省东平县农委(271500)王玉堂姜瘟病又011姜腐烂病,是一种毁灭性的细菌病害,近年来在我国生姜产区普遍发生.为害逐年加重,一般减产10%一20%,重病地高达50%以上.对当前生姜生产威胁极大。据调查,姜瘟病在山东多于6月...  相似文献   

2.
姜瘟病是由青枯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引起的一种细菌性病害,被称为生姜种植产业的"癌症".本试验设计了一种"网隔栽培法",并探索其对土传姜瘟病发病率和生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连续3年的田间验证,相比传统栽培法,"网隔栽培法"种植可显著降低姜瘟病的发病率,平均减少了6.08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3.
生姜是增加农民收入、发展致富地方经济的特色产业,镇宁县逐年扩大种植面积。生姜病虫害的发生影响生姜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介绍生姜种植生长过程中病虫害的为害症状、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4.
生姜品种资源对姜瘟病的抗病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引自国内外的不同生姜品种对姜瘟病的抗病性,于人工病圃内采用人工接种方法测定了58个生姜品种对姜瘟病的抗病性,并在无姜瘟病发生的试验田内,对各品种的农艺性状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供试生姜不同品种的抗病性差异明显,现有生姜品种多为高感、感病品种,其中,安徽阜阳大姜、四川犍为黄口姜、厦门同安土姜等3个品种表现为中抗,7个品种表现为轻抗,9个品种表现为感病,39个品种表现为高感。主要农艺性状测定结果表明,3个中抗品种的产量性状表现突出,是姜瘟病重发区推广应用的首选品种。  相似文献   

5.
朱光敏 《植物医生》2010,23(2):11-12
<正>在生姜生产中,常发生的病害有姜瘟病(又称姜腐烂病)、叶枯病、斑点病、炭疽病等,虫害主要有姜螟,对生姜生产影响大,造成减产。为了减少生姜损失,笔者现介绍乌沙镇生姜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姜瘟病是由青枯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引起的一种土传细菌型病害,该病害严重制约生姜产业的发展。本研究对生姜根内细菌进行分离,初步筛选出7株青枯菌的拮抗细菌,经鉴定,所得拮抗细菌属于阿氏肠杆菌Enterobacter asburiae和印度假单胞菌Pseudomonas indica。拮抗细菌表现出较强的青枯菌拮抗活性,其代谢物对青枯菌的抑制率达到90%以上。同时,拮抗细菌表现出较强的铁竞争优势,其代谢物中嗜铁素含量显著高于青枯菌代谢物。盆栽试验发现,所筛选的拮抗细菌能够在生姜根内有效定殖,并显著降低生姜根际青枯菌密度,姜瘟病发病率由90.10%降至21.43%,具有良好的生防效果。该研究为生姜地区姜瘟病防治提供重要的微生物资源。  相似文献   

7.
两种防治姜瘟病的有效药剂浙江省生姜栽培面积约4万亩,主要分布在杭州、金华、嘉兴、温州、台州等地区。50年代末期,姜瘟渐趋严重,80年代后期为害猖獗。死亡率轻则20%—30%,重则70%—80%,甚至全田枯死。国内不少单位作过防治姜瘟病研究,但因农药毒...  相似文献   

8.
<正>"今年,我家种植的生姜不仅没有遭遇姜瘟病,而且产量高,卖出了好价钱。"近日,潼南区新胜镇钟峰村生姜种植大户夏忠琼高兴地说,生姜获丰收,效益大提高,多亏在市农科院和区农委专家的指导下,采用氯化苦熏蒸土壤技术,彻底解决了姜瘟病的问题。靠天吃饭"新胜镇的海拔、气候、土壤都适合种植生姜。"  相似文献   

9.
雷蕾 《植物医生》2005,18(3):16-17
生姜是我国主要的经济作物,营养丰富,适应性强,产量高,成本低,具特殊辛香风味,不仅是重要调味品,而且可加工制成多种食品,出口创汇,深受广大群众喜爱,近年来面积逐渐扩大.但由于生姜种植具有一些特殊要求及条件,而且姜瘟病害造成严重损失,该文就生姜高产栽培技术及姜瘟病防治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雷邦海 《植物医生》2011,24(1):16-16
由于高温高湿等不良气候影响和耕作水平的原因,凯里市姜瘟病、炭疽病、斑点病、姜螟等发生严重,影响生姜生长发育,造成产量和品质下降。为了有效防治生姜病虫害,笔者  相似文献   

11.
无公害姜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公害姜种植过程中要按照一定的规程进行.产品要达到一定的质量标准。镇宁县姜种植面积1500hm2。近年来,为适应国内外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减少生产过程中农药的使用量,降低产品的农药残留量.笔者总结出生姜栽培和病虫害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2.
为了保护来凤县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凤头姜",确保精准脱贫和高质量脱贫,介绍了棉隆消毒、土壤活化、姜种消毒、精准防控、配套管理等系列技术方法,从根本上遏制了姜瘟病、茎基腐病等对来凤生姜产业发展的制约,改善了"凤头姜"的种植环境,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3.
20%噻菌铜悬浮剂防治姜腐烂病试验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瘟病是生姜上的主要病害,也是生姜生产中最大的障碍因素。2002-2004年我们用20%噻菌铜进行了药荆防治试验和不同施药方法试验,结果表明,对姜瘟病有较好的保护治疗效果,最高防效可达67.61%。使用方法为用500倍液浸种,生长期500倍液灌根3次。  相似文献   

14.
姜瘟病是一种细菌土传毁灭性病害,目前尚无特别有效的防治药剂.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AM)真菌在作物促生及防治病害方面极具潜力,为充分发掘姜瘟病的生防菌资源,本研究采用盆栽试验方法评价4株AM真菌对生姜的促生作用和对姜瘟病的防治效果,利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对优良菌株进行分类鉴...  相似文献   

15.
应用单克隆抗体免疫学技术检测种姜姜瘟病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姜瘟病是由青枯病菌(PsedomonasSolanacearum)引起的一种细菌病害,俗称姜腐烂病。70年代以来,我国山东、浙江、福建和四川等生姜集产区均遭到其不同程度的危害。病地一般减产1至2成,重者达5成  相似文献   

16.
姜瘟病也称姜腐败病,是由青枯假单胞杆菌引起的一种毁灭性病害。近几年,由于受栽培制度及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姜瘟病的发生逐年加重,一般姜田病墩率为25%,严重的地块达60%以上,特别是1998年,由于7~8月高温多雨,个别地块出现绝产,严重影响了姜的产量和效益。我们曾应用新植霉素、多菌灵等药剂防治,收效甚微。1999年以来,我们进行了氯化苦原液处理土壤防治姜瘟病的试验研究,取得了显著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试验设计与方法  试验在龙口市大陈家镇1998年几乎绝产的姜田内进行。设每667 m2用99%氯化苦原液(大连染料化…  相似文献   

17.
生姜腐烂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姜腐烂病也称姜瘟病,是生姜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普遍发生的一种毁灭性病害.生姜一旦罹病,轻者点片发生,造成减产,重者可减产50%以上,甚至造成绝收.我市桂林街道后福村姜农曾因该病而严重影响产量.现将几年来种植生姜防治生姜腐烂病的发生与防治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姜瘟病的特效防治技术四川省富顺县琵琶镇政府(643200)张真德何安平姜瘟病,即姜腐烂病。此病由青枯假单孢杆菌侵染(也常与其它病菌同时侵染)。病菌随植株残体在土壤中可存活2a(年)以上,依靠流水、肥料、昆虫等作为传播媒介。高温、高湿是姜瘟病发生与流行...  相似文献   

19.
生姜腐烂病(俗称“姜瘟”)是生姜生产中发生最为普遍、危害最为严重的一种毁灭性病害,发病地块一般减产10%~20%,重者达50%以上,甚至完全绝收。2010年7、8月份,我国不少地区出现大到暴雨,土壤湿度偏高,随后又出现持续高温。天气闷热、高温高湿,最易导致“姜瘟”爆发成灾,目前已有农户反映田间开始发病,因此种姜农户要特别警惕。  相似文献   

20.
姜瘟灵是山东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根据植物微生态理论、姜瘟病为害特点及植物病害生物防治原理研制的新型生物农药,据我区苍山、郯城、临沭、平邑等县生姜集中种植区试验、示范证明,如能适时连续用药,效果很好。在发病率达30%—50%的情况下,防治效果可达95%以上,严重地块发病率在50%以上时,防效仍可达90%左右,并能刺激植物的生长发育,促进生姜生产,一般增产率20%—3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