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比较研究了鳗鱼养殖中应用微孔曝气增氧与水车式增氧机增氧两种方式的增氧效果.结果表明:在未载鱼情况下,两种增氧方式的增氧能力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微孔曝气增氧方式比水车式增氧机增氧方式的单位水体增氧能力提高了15.85%,增氧动力效率是水车式增氧机增氧的2.36倍.在载鱼养殖情况下,使用微孔曝气增氧的试验池表层水的平均溶解氧值显著低于使用水车式增氧机增氧的值(P〈0.05),但底层水的溶解氧两者没有显著差异(P〉0.05),且溶解氧值都大于5 mg/L.微孔曝气增氧方式单位养殖水体的用电量比水车式增氧机增氧节省57.6%,且无安全隐患.由于微孔曝气增氧池水的流动性小,鱼类活动消耗的能量减少,且水温较高,因此,使用微孔曝气增氧方式的鳗鲡养殖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比较研究鲟鱼养殖过程中应用微纳米曝气增氧机和水车式增氧机两种增氧方式的效果,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不同增氧方式对养殖水体中的优势菌群结构和潜在病原微生物之间的影响,以及溶解氧浓度与潜在病原微生物相对丰度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微纳米曝气增氧机和水车式增氧机增氧方式的鲟鱼养殖水体中的优势菌群结构基本一致,且两种增氧方式下的鲟...  相似文献   

3.
工厂化循环水养鱼池曝气释放器养殖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自行研制的曝气释放器装置——工厂化养鱼池曝气释放器,在工厂化循环水养鱼车间的6个试验池进行了2种曝气释放器试验池排污量、溶氧分布检测以及罗非鱼养殖试验。结果表明:该增氧装置增氧显著、养殖效果良好,与无罩曝气释放器相比溶解氧高出2.46mg/L,养殖产量提高了34.21%,且能使水体产生轻微蜗流,有利于鱼池污物排放和鱼类的生长,适合于工厂化循环水养鱼池养殖生产。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气液混合泵能否满足在高密度养殖条件下养殖对象对水体溶氧的需求,基于气液(氧气-水)混合泵搭建溶氧试验平台,在不同水温、不同出水压力和不同气水体积比的条件下,测试气液混合泵溶氧性能,并在池塘圈养桶(直径4 m,高2 m,养殖水体体积20 m3)内进行增氧试验。溶氧性能测试结果显示:当出水压力为0.25 MPa、气水体积比为0.01~0.05时,在不同水温(5.6、13.5、30.3)条件下出水溶解氧与水温成反比,溶解氧在47.93~20.60 mg/L变化;氧气吸收效率与气水体积比呈反比,氧气吸收效率在91%~33.7%变化;动力效率与气水体积比成正比,动力效率在22.32~55.12 kg/(kW·h)变化。基于圈养桶的增氧试验结果显示,在有鱼耗氧的条件下(黄颡鱼,单个桶内养殖密度为13.19~16.49 kg/m3),使用功率3 kW的气液混合泵为4个圈养桶增氧时,每个桶内水体溶解氧在光照时间内可达11 mg/L,夜间稳定保持在8 mg/L以上。试验结果表明气液混合泵可应用于高密度的水产养殖,并能有效应对夏季高温供氧难题。  相似文献   

5.
为探明池塘中安装微孔曝气增氧机对池塘水质、溶氧量的影响,分别对安装微孔曝气增氧机和喷水式增氧机的池塘进行水质相关指标和水体溶氧量监测。结果表明:松浦镜鲤养殖池塘中安装微孔曝气增氧机的立体增氧效果优于喷水式增氧机,尤其是对下层水体增氧效果明显,能降低水体中的亚硝酸盐、氨氮和硫化氢,优化养殖池塘水质。  相似文献   

6.
工厂化水产养殖溶解氧自动监控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以曝气增氧方式的养殖系统(养殖平均体重为450 g的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养殖密度为27kg/m3)设计了在线自动监控系统,即对水体溶解氧进行在线监测,对增氧设备进行自动控制。该监控系统是以覆膜溶解氧电极作为检测元件,用组态王软件设计在上位机中运行的监控系统完成在线检测,以PLC为下位机直接控制增氧气泵实现溶解氧控制功能。结果表明:该溶解氧在线自动监控系统能直观地在计算机屏幕上显示养殖现场溶解氧的变化情况,并可以储存、打印、记录溶解氧的变化数值,为掌握溶解氧的变化规律,分析溶解氧产生变化的原因提供基础数据。对增氧设备进行控制,可确保水体中的溶解氧维持在适合鱼类生长的最佳范围内,减少了设备的运行时间,降低了生产过程的能源消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鱼类循环水养殖纯氧增氧设备的设计与增氧性能测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一种用于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的纯氧增氧设备,利用射流器将水和纯氧混合后射入混合罐中,增加氧气与水的接触时间,并设有未溶解氧气的回收装置.通过在线自动检测溶解氧的变化,对射流器的主要尺寸进行优选,确定理想尺寸.通过溶解氧的变化监测试验,证明了纯氧增氧比空气增氧具有更大的优势;通过对设备的氧气利用率和动力效率进行试验研究,得出了不同进气流量下的变化规律,设备的氧气利用率可达87.18%,动力效率与进气流量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
如果设法使固定使用的叶轮增氧机在不增加能耗的情况下缓慢运动起来,这样就既能利用光合作用增氧,增大曝气面积,又能避免在溶氧高含量地区增氧降低它的效率,设想一种带自动伸缩臂的运动叶轮增氧机(图1),它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翻遍整个渔塘,这种增氧方式就能充分发挥叶轮增氧机的增氧和曝气功能。1自动伸缩臂绕定点转动式叶轮增氧机与固定式叶轮增氧机的增氧效率比较我们采用比较最大负荷面积的方法来比较它们的效率。一个池塘养殖系统,使用增氧机后,氧的盈亏满足下式:式中:Q机─增氧机单位时间的增氧量(mg/d);Q光─光…  相似文献   

9.
以池塘养殖施氏鲟[体质量为(580.8±36.5) g]为研究对象,研究流水池塘不同机械增氧模式对施氏鲟池塘水质、生长、摄食和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水车式增氧机组溶解氧含量显著高于气石组,温度显著低于气石组,pH值在试验后期无显著差异,试验后期气石组氨氮和COD(化学需氧量)显著高于水车式增氧机组。水车式增氧机组施氏鲟最终体质量、特定生长率、增质量率等均显著高于气石组,肥满度和肝脏系数也显著高于气石组,而死亡率显著高于气石组。水车式增氧机组尿素含量显著高于气石组,而血糖和总蛋白含量显著低于气石组。白蛋白、甘油三酯、胆固醇、直接胆红素含量与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在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因此可见,水车式增氧机组显示出了较高的生长性能和高福利指标。  相似文献   

10.
深水三管引射式增氧机该机设计合理,制造方便,1993年通过安徽省科委组织的专家鉴定,并获国家专利。深水三管引射式增氧机曝气装置利用双膜理论,能使水、空气混合后,经多次切割,微化,使空气中的氧更多地溶于水中,增氧效果良好。增氧动力效率达11公斤/小时,...  相似文献   

11.
茶鲜叶匀浆悬浮发酵体系工艺放大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实现悬浮发酵红茶工业生产,对影响发酵体系工艺放大指标-容量传质系数(KLa)的因素及KLa对红茶品质形成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KLa受发酵体系中搅拌速率、温度、通气量、装液量的影响;添加某有机物可明显提高发酵体系的KLa;随KLa的增大,发酵液中茶黄素类(TFs)含量提高。  相似文献   

12.
试验了气提式内循环生物反应器常温处理高浓度含氨废水的性能。结果表明,当地最低气温高于20℃,能满足硝化反应的要求。测得反应器的总传氧系数(KLa)为0.191L·min-1(自来水)和0.175L/min(模拟废水),求得α和β值分别为0.916和0.698。试验证明气提式内循环生物反应器具有出色的硝化潜能。  相似文献   

13.
几种增氧方式对黑臭河湖的治理效果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唐荣  裴毅  姚帮松  李旭  肖莹 《农学学报》2016,6(10):36-39
为了解如何更好地治理黑臭河湖,本研究在对比了市面上的几种增氧机械特点后,设置多组对比试验,从水体含氧量的测定和水温的测定出发进行试验,以期对比曝气微孔增氧与机械增氧的区别。用多种不同的增氧方式对同一池塘进行测定(9—10月),获得池塘表层与底层的溶氧量、水温差等指标数据。结果表明,曝气微孔增氧技术具有更高的性价比,对于水中的溶氧量增加更有效果,同时对于时段性温差明显地区水层表层与底层的温差调节作用明显,有更强的降温效果。  相似文献   

14.
基于水产物联服务平台的智能增氧控制系统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水产养殖增氧方式已不能满足现代化与智能化养殖的需求,且现有的自动增氧系统控制方式过于简单,灵活性较差。为此,开发了一种基于水产物联服务平台的智能增氧控制系统。该系统以水产物联服务平台为云端数据服务器,以西门子PLC作为现场智能控制节点,其中智能控制节点通过GPRS通信方式与水产物联服务系统连接;系统使用光学溶解氧传感器进行水质数据的采集,并采用Zig Bee无线组网技术将数据传输给控制器;控制器利用溶解氧状态判定机制,根据控制参数将池塘溶解氧划分为5个状态,并输出相应的控制策略。结果表明,该系统运行稳定,系统通信与数据传输通畅,监测数据更新及时,能够根据设定的控制参数,智能地判定池塘溶解氧状态并触发系统调水机制或增氧机制。系统达到智能控制系统设计要求,稳定高效的控制效果降低了养殖风险,提高生产效益,具有广泛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泰乐菌素发酵生产过程中通气量(aeration)与溶解氧(dissoledoxygen)的关系,在实验中探明了泰乐菌素发酵中溶解氧的变化规律。得出了泰乐菌素发酵中通气量的控制参数并应用于生产实际,在发酵放罐单位相当的情况下,大大降低了空气消耗,有效地控制了发酵成本。  相似文献   

16.
2010年8月对三疣梭子蟹4种不同养殖模式池塘溶解氧含量进行连续24 h的观察,分析不同养殖模式水体中溶解氧含量的昼夜和垂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表层溶解氧在4种养殖模式池塘中昼夜变化规律基本一致,表现为下午最高,凌晨最低,白天高于夜间;底层溶解氧,在有机械增氧的三种养殖模式中,昼夜变化规律与表层基本一致,与之相反,无增氧的条件下,其溶解氧变化呈夜间高于白天的状态。溶解氧的垂直变化,均为中午表层高于底层,尤以传统养殖更为显著;夜间垂直变化相对较少。通过对3种增氧模式的增氧效果的比较分析,以高位池精养模式效果最好,底充氧模式稍差。同时探讨了溶解氧与水深和光照等环境因子的关系,认为夏季在梭子蟹养殖生产中,如未配置增氧设施,水位应控制在1.0 m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17.
溶解氧垂直结构是影响黄鳍金枪鱼(Thunnus albacares)垂直活动的重要因素,为了解中西太平洋围网黄鳍金枪鱼渔场溶解氧的分布特征及其对围网渔业生产的影响,基于WOA18溶解氧三维数据集和中西太平洋2008-2017年间围网黄鳍金枪鱼渔业的生产数据,分析渔场区溶解氧浓度的垂直结构特征及其与渔获量(catch p...  相似文献   

18.
耕水机检测参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制定切实可行的耕水机行业标准,开展了耕水机检测参数的研究。由于养殖池塘水体受温度、气压、光合作用、水体盐度、养殖鱼类等多种因素影响而不断发生变化,使耕水机质量较难进行定量分析。为研究耕水机的检测参数,参考"SC/T 6009增氧机增氧能力试验方法"的标准检测程序,利用实验室直径为6.3 m的标准水池作为试验平台,试验水温为20℃,气压为101.325 kPa,初始溶解氧浓度为0mg/L,试验用水为清水,将3种耕水机进行对比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净浮力,绝缘电阻等基本参数用增氧机标准评判仍然可行;(2)空载噪声,增氧能力,动力效率这几个参数变化较大;(3)宜增加耕水深度参数,以适合耕水机的评判。  相似文献   

19.
魏珂  杨敬辉  王雄伟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2):11307-11309,11332
[目的]探究南美白对虾池塘养殖中合理的机械增氧模式。[方法]在南美白对虾养殖池塘,进行了不同机械增氧模式的增氧效果比较。[结果]在全塘底层溶氧测定中,采用单一增氧模式的各点差别很大,最高值和最低值相差2.1~4.6倍,而采用立体增氧模式的各点基本趋于均衡状态;在底充式和水车式结合的立体增氧模式中,午间增氧后底层溶氧值平均增加4.31 mg/L,平均增氧速率2.15mg/(L.h);凌晨增氧后底层溶氧值平均增加2.25 mg/L,平均增氧速率达1.15 mg/(L.h)。[结论]在南美白对虾池塘养殖中,立体增氧模式明显优于单一增氧模式,尤以底充式和水车式结合的立体增氧模式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