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在对森工企业现行的木材检验组织形式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森工企业木材生产和经营管理的需要,提出了合理的木材检验组织形式即生产经营型木材检验组织,同时指出了这种检验组织的工作任务和特点,并对实施这种组织要处理好的几个问题作了探讨,对改革森工企业木材检验组织与管理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我省森工采育企业步入市场,必须以改革为动力,以发展生产力,增资源、增活力、增效益为目标,贯彻以营林为基础、采育结合、综合开发、多种经营、全面发展的方针,坚持走林工贸一体化的路子,形成营林造林、木材生产、林产工业、多种经营四根支柱并重的产业体系。 森工采育企业步入市场,必须转变“等、靠、要”思想,树立依赖市场,以市场调节指  相似文献   

3.
1 陕西森工企业木材工业现状和问题据陕西森工系统六个直属采育企业不完全统计,现有木材加工厂(点)17个,生产场地2.6万多 m~2,木工机械250台,设计年加工能力6~7万 m~2,实际生产量2.6万 m~3左右;从业职工880余人,1989年产值588.92万元,分别占六个局总产值的4.4%,占工业产值的12.9%。加工产品主要是锯材,另外还有门窗、床板、包装箱等粗加工产品,以及部分家具、镜柜、板条等细木产品。木材加工业的效益:从陕西太白林业局  相似文献   

4.
<正>一、实施情况1998年10月,根据国务院相关文件精神,省政府发布了《关于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立即停止省属森工采育企业采伐天然林的命令》,决定从当年11月1日起,在省属5个森工采育企业停止天然林商品性采伐,标志着为期十年的天然林保  相似文献   

5.
兴安县木材公司解放思想,转变现念,大胆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使森工逐步向采育一体化方向转移。1988年以来,公司艰苦奋斗,在兴办森工造林基地,建立森工基地林场,开展多种经营,增强企业后劲方面,年年迈出新步子。_1988~1990年,配合全县轰轰烈烈的造林灭荒活动,公司从留利资金中果断拿出62万元,与华江、金石、溶江三个乡镇75户造林专业户合作  相似文献   

6.
经济体制改革要注意林业采育失调问题。延边是我省的重点林区,这些年虽然在营林工作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但集中过量采伐的情况仍然比较严重。据调查,延边九个森工企业经营范围内的森林年生长量为469万立米,平均生长率为2%,核定年木材产量为230万立米,目前年生产木材250万立方米,消耗森林资源蓄积500立方米,另据统计还有不计产量的计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陕西省森工采育企业得到快速发展。1995年全省森工采育企业总产值为1.33亿元,创历史最高水平,是1985年总产值的4.30倍,年平均增长速度达116%,工业增加值为0.74亿元,比1985年增长了315%,有效地满足了国民经济及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 陕西省森工采育企业近两年呈现出一种  相似文献   

8.
司志超 《云南林业》2003,24(3):9-10
1998年启动的天然林保护工程,结束了云南森工企业以木材生产为中心的格局,使省属重点森工企业由省级林业主管部门管理向由所在县林业部门管理转变。森工企业停止木材生产后,如何培植后续产业,解决企业和职工的出路,是新时期我省森工企业面临的一个新课题。广南县清水江林业局在转换经营机制中,将国有土地承包给职工,创办家庭生态林场的做法,是一个经营机制创新的大胆尝试。他们的做法值得推广。一、基本情况广南县清水江林业局原隶属于省属国有重点森工企业清水江林业局。天保工程实施后,根据省委、省政府对重点国有森工企业实行属地管理的…  相似文献   

9.
根据国务院国发[1990]66号文件关于实行森林采伐限额全额管理的精神,从1991年起,全国实行了森林采伐量计划管理制度。使森林采伐限额管理与木材生产计划管理实现了统一。林业部根据国发[1990]66号文件关于年采伐限额是每年消耗森林资源的最大限量,不得突破的原则,向国有林区各森工企业下达了相应的木材生产总量、木材销售总量、木材运输总量“三总量”计划,通过对“三总量”的控制,运用计划管理的手段,来确保年森林采伐限额制度的实施。森林采伐限额全额管理和“三总量”控制制度实行四年来,通过各级政府和林业、森工主管部门的积极组织领导、各级森林资源监督机构严肃依法监督检查,以及各森工企业切实加强管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对控制森林资源消耗、促进森林资源增长起到了积极作用。大部分森工  相似文献   

10.
造材质量指的是在原条造材工序中,为完成原木产品所进行的量材设计和造材作业的质量。这项工作决定原条利用率和原木经济价值,关系到企业经济效益的好坏,是衡量森工采育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据调查,陕西省森工采育企业的造材合格率只达到40~50%。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优材劣造。如:长材造短材,坏材带好材,断面偏斜,造材劈裂,打枝不平等,降低了木材的利用价值。木材既是天然产品,又受人为因素制约。森林的资源好坏客观的决定其原始产品质量,但从主观上讲,不同的造材作业水平导致不同的原木产品质量。我们平常所说的  相似文献   

11.
加强木材生产管理,对提高森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增加职工收入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从准备作业、采伐作业、集材作业、伐区清理四个方面提出了加强木材生产管理的有效做法。  相似文献   

12.
开发木片生产,设备简单、投资少、见效快,是林区一个有开发前景的项目。全国已有不少省、区森工企业生产和出口木片,既提高了木材综合利用率,也使企业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目前,木片生产在陕西林区尚未发展起来,不少人对此缺乏认识,本文就森工企业开发木片生产的必要性、可行性、工艺与设备、组织、管理问题等作一初步探讨。1 开发木片生产的必要性木片是利用林区“三剩”,如枝丫、小径木、木材加工的边角废料等削制成4~40mm  相似文献   

13.
一、劳务输出的实力与必要性黑龙江省森林工业总局,是一个富有现代决策指挥经验和具有组织权威的综合性森工企业管理部门,所属40个林业局,具有生产2000万立方米的采运能力和加工几百万立方米木材综合产品的大中型现代加工厂数十家,拥有适应木材生产需要、经验丰富的大中型机械修造厂,和完善的设计、科研与林业教育机构,以及总人数达1.4万的专业学科、层次结构相匹配的科技队伍。目前森工总局年采运任务已降到840万立方米,并有  相似文献   

14.
目前,国内的很多森工企业或公司到巴布亚新几内亚等国的热带雨林地区办理森林开发项目。在热带雨林地区办森工企业,不论组织机构、企业管理、人员组成,还是生产技术、生产设备均与我国东北有很大差别。为使国内的森工企业或公司在热带雨林地区进行森林开发时,少走弯路,减少损失,提高工作效率,增加经济效益,现以巴布亚新几内亚为例,将热带雨林地区的木材生产问题做一简要介绍和分析。  相似文献   

15.
为加强对国有林区木材生产的管理,严格控制森林资源消耗,林业部和国家计委于1987年颁发了《东北、内蒙古国有林区森工企业木材总产量计划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把过去由国家统配的商品材和森工企业自行销售使用的抚育伐材等所有符合国  相似文献   

16.
陕西森工省属六个采育企业,分布在秦岭中、西部。总体设计面积84万 ha,实际经营面积42万 ha,其中林地面积38万 ha,森林覆盖率90.45%;森林总蓄积4200万 m~3。自1958年开发建设以来,修筑林区公路1913km,修建工业和民用建筑37.5万 m~2,拥有各种专用设备881台(套),总计生产木材517万 m~3,采伐面积127万亩,迹地更新面积124万亩,实现利税16274万  相似文献   

17.
从 1998年起 ,包括天山西部林业局在内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林业局直属森工企业开始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森工企业由生产经营型向生态公益型急速转变 ,森工企业长期靠生产木材来支撑的经济结构受到巨大冲击 ,企业在经营方向和体制上面临着重大转折 ,尽管企业在发展种植、养殖业和第三产业方面做了大量的努力 ,然而由于体制不顺和配套政策不能完全、及时到位 ,企业在生存与发展中举步维艰。1 分流安置人员困难重重过去 ,天山西部林业局主要靠木材采运为主 ,97%以上的收入靠木材生产 ,每年还有相当数量的公益林建设任务 ,为此 ,企业招收了…  相似文献   

18.
1 陕西森工多种经营现状和问题目前,陕西森工系统六个直属采育企业的多种经营单位有95个,从事多种经营生产的职工1600余人,固定资产3000多万元,生产设备400多台(套),建筑厂房、办公室、住房等面积3.97万多平方米。1989年多种经营产值2762.57万元,实现利润428.03万元,分别占全系统总产值(总销售收入)和总利润的31.4%、21.7%。“七五”期间,利用国家对森工企业的优惠政策和林业部下达的多种经营专项贴息贷款兴建了32个多种经营项目,并在此基础上相继办起了食用菌厂、纤维板厂、地板条厂以及跨行业的饮  相似文献   

19.
木材生产是森工企业的主战线,主要经济支柱,贮木场是木材生产三大工序最终环节,是贮存、支拨木材的国库。贮木场工作的好坏不仅关系着木材生产三大工序的衔接,而且直接关系到整个森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搞好贮木场管理,充分发挥它的功能,对缓解森工经济危困,繁荣林区经济有着重要意义。根据全省森工总的战略部署,今后一个时期贮木场的工作总的要求是:认真贯彻党  相似文献   

20.
林业企业经营管理是个系统工程,生产组织是这个系统工程里重要的子系统。伴随着森工企业的发展,诸如资源的变化、人口的高速增长、对三个效益的追求、立体开发的构想等,对传统生产组织提出了挑战。即生产组织必须随之变化,尤其是木材生产的小工队,绝不能囿于传统的形态。就目前的森工企业现状而言,无论是生产方式、经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