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究石莼醇提物基于细胞膜损伤的抑菌作用,检测了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的抑菌性能,测定了不同质量浓度石莼醇提物对供试菌生长、核酸和蛋白质的泄露量、培养液电导率的影响,使用流式细胞仪、扫描电镜、透射电镜观察金黄色葡萄球菌菌体损伤率和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石莼醇提物可显著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的正常生长,尤以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最强,其最低抑制浓度(MIC)、最低杀菌浓度(MBC)分别为1.56、3.13 mg·mL~(-1);2×MIC的石莼醇提物可增大菌体细胞膜通透性,导致菌体内核酸、蛋白质的大量泄露,培养液的电导率极显著上升(P0.01),菌体细胞膜严重萎缩甚至裂解,菌体损伤率可达96.42%.综上,石莼醇提物通过破坏细胞膜的完整性达到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2.
罗泽萍  潘立卫  李丽 《南方农业学报》2019,50(12):2778-2786
[目的]揭示赪桐提取物(Extracts from Clerodendrum japonicum,EFC)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的抗菌机理,为临床抗病原菌感染药及植物杀菌剂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和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沙门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对EFC的敏感性,明确EFC的抗菌活性;通过试剂盒、流式细胞仪及扫描电镜等测定EFC作用后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膜、细胞壁、三羧酸(TCA)循环、可溶性蛋白、胞内活性氧(ROS)水平、细胞凋亡及形态结构的变化,研究EFC的抗菌机理.[结果]EFC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沙门菌和枯草芽孢杆菌3种供试细菌均具有抗菌活性,其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活性最强,其抑菌圈(IZ)、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分别为19.04 mm、0.50 mg/mL和1.00 mg/mL.经EFC作用10h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乳酸脱氢酶(LDH)、钾离子(K+)及碱性磷酸酶(AKP)外泄分别显著增加72.0%、43.0%和78.0%(P<0.05,下同),琥珀酸脱氢酶(SDH)和苹果酸脱氢酶(MDH)活性分别显著下降80.0%和36.4%.金黄色葡萄球菌经EFC作用24 h后,与对照组相比,5MIC(2.50 mg/mL)、10MIC(5.00 mg/mL)和20MIC(10.00 mg/mL)组的胞外蛋白含量分别上升28.6%、41.8%和61.5%,胞内蛋白含量分别下降40.9%、61.3%和82.5%,胞内ROS水平分别增加9.1%、33.5%和51.0%,细胞凋亡率分别增加24.0%、50.6%和72.8%.经EFC作用24 h后,扫描电镜下的菌体形态结构不规则、萎缩、畸形.[结论]EFC通过破坏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壁和细胞膜的完整性及通透性,影响蛋白合成,导致TCA循环减慢而发挥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3.
通过测定苋菜乙酸乙酯提取物对柑橘溃疡病菌的抑菌活性、菌液的OD600nm值、电导率、蛋白质含量、保护酶和呼吸代谢途径酶活性,探索苋菜乙酸乙酯提取物对柑橘溃疡病菌的抑菌机理。结果表明:苋菜乙酸乙酯提取物对柑橘溃疡病菌的室内平板抑菌圈直径在15 mm以上,最低抑菌质量浓度MIC为3.68 mg/m L;苋菜乙酸乙酯提取物不仅延迟了病原菌进入对数生长期的时间,而且使其电导率增加了15%;苋菜乙酸乙酯提取物对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琥珀酸脱氢酶(SDH)和苹果酸脱氢酶(MDH)的酶活力的抑制率分别为78.43%、68.63%、63.14%、68.00%。扫描电镜观察发现,苋菜乙酸乙酯提取物使柑橘溃疡病菌的菌体细胞膜遭受损伤,菌体发生裂解;透射电镜观察发现,苋菜乙酸乙酯提取物使柑橘溃疡病菌的细胞壁和细胞膜结构受损,胞内空白面积增大,细胞质外泄,菌体裂解。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香芹酚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USA300)的抑菌效果及其作用机制。【方法】测定香芹酚对MRSA标准菌株USA300的抑菌活性,并通过考察其对电导率、DNA外渗量、SDS-PAGE蛋白谱带、乳酸脱氢酶的含量、细菌形态结构以及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的影响探究香芹酚的抑菌机制。【结果】香芹酚的MIC为128~256μg/m L,MBC为512μg/mL;与对照组相比,2 MIC香芹酚作用于USA300 1 h后,菌悬液电导率上升5.57%±0.40%、DNA外渗量增加16.27±1.86μg/mL以及乳酸脱氢酶含量增长40.49%±2.77%;作用10 h后,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增多61.13%±7.63%;512μg/mL的香芹酚可以损伤USA300的细胞壁;亚抑菌浓度下,64μg/mL香芹酚作用于USA300后,形成的生物被膜减少68.86%±0.53%。【结论】香芹酚主要通过损伤USA300的细胞壁、增加细胞膜的通透性来抑制USA300的生长繁殖。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离和鉴定梅花鹿鹿角盘活性肽,并研究其抑菌活性,为其制备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利用酸提醇沉法从梅花鹿鹿角盘粉末中提取总蛋白,过0.45 μm滤器后,用凝胶过滤层析和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等方法,从鹿角盘总蛋白中分离、纯化天然活性肽,利用液相色谱 质谱联用(LC-MS/MS)方法对其进行鉴定,通过二倍稀释法分析天然活性肽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 concentration,MIC);在此基础上,以不添加活性肽的菌悬液为对照,用不同质量浓度的天然活性肽处理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菌液的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KP)活性和电导率,分析天然活性肽对病原菌菌体生长曲线以及细胞壁和细胞膜的影响。【结果】从梅花鹿鹿角盘总蛋白中成功分离出纯度为93.70%的天然活性肽,其相对分子质量为4 543.14,序列与抗菌肽(UNIPORT:A8QJ91)相似,并将其命名为梅花鹿鹿角盘活性肽(sika antler plate bioactive peptide,SAPBP)。SAPBP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0.5和1 mg/mL,对以上2种病原菌的生长曲线有明显影响。与对照相比,不同质量浓度SAPBP作用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菌体后,碱性磷酸酶活性和菌液电导率均明显上升,可知SAPBP对病原菌菌体细胞壁和细胞膜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其中2 MIC SAPBP对病原菌的破坏作用最为明显。【结论】从梅花鹿鹿角盘总蛋白中分离纯化出了天然活性肽,该活性肽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魔芋飞粉生物碱(Alkaloid from konjac powder,AKP)的抑菌作用及其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机理,为新型天然抑菌剂和防腐剂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液体倍比稀释法,确定AKP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鼠伤寒沙门氏菌4株供试菌的最小抑菌质量浓度(Minimum inhibitoryconcentration,MIC),并采用牛津杯法测定AKP对上述4株供试菌的抑菌圈大小;通过测定在AKP作用下,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曲线、菌体培养液电导率及观察细胞膜完整性、细胞形态等,对AKP的抑菌作用及其机理进行分析。【结果】AKP对4株供试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作用最强(MIC为10mg/mL),大肠杆菌次之(MIC为20mg/mL)。AKP对供试菌的抑菌圈直径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鼠伤寒沙门氏菌。菌体生长曲线显示,AKP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效果。AKP作用后,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膜受损,存活率显著降低,菌体培养液电导率显著上升。电镜观察发现,AKP使菌体细胞膜出现破损,部分菌体出现空腔。【结论】AKP具有抑菌作用,其可能通过破坏细菌细胞膜结构而导致内容物外泄,进而影响细胞的生长代谢或造成细胞死亡,从而抑制其生长。  相似文献   

7.
野菊花提取物抑菌活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琼脂扩散法和琼脂平板稀释法分别测定野菊花提取物对供试菌的抑菌活性和最小抑菌浓度MIC(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通过测定不同培养时间后培养液的OD560值。活菌数和电导率研究野菊花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曲线的影响。结果表明,野菊花提取物原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抑菌活性分别为(27.02±0.45)mm、(20.56±0.43)mm、(17.82±0.36)mm,MIC分别为原液浓度的12.5%(v/v)、25%(v/v)、50%(v/v)。与对照组相比,野菊花提取物作用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后,菌体的生长繁殖受到影响,细胞渗透性改变,而且作用方式与麦迪霉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作用方式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探究松萝酸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细胞膜、细胞壁、蛋白质、乳酸脱氢酶(LDH)和生物被膜的影响,探讨松萝酸对MRSA的抑菌作用机制,为开发新型抗MRSA药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琼脂平板菌落记数法和比浊法分别测定松萝酸对USA300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最低杀菌浓度(MBC)和生长曲线;通过测定外渗DNA量确定松萝酸对细胞膜和细胞壁的影响;通过SDS-PAGE和ELISA法分别检测松萝酸对可溶性蛋白代谢和乳酸脱氢酶(LDH)的影响;利用透射电镜观察经松萝酸处理后菌株的超微结构;通过结晶紫染色法测定松萝酸对生物被膜的影响.【结果】松萝酸对USA300菌株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MIC为128μg/mL,MBC为512μg/mL.与对照组相比,2MIC松萝酸作用菌体1 h后,DNA外渗量增加(46.73±3.32) ng/μL,作用6 h后,菌体可溶性蛋白的含量降低(13.36±3.11)%.松萝酸能改变USA300菌体的固有形态.经64μg/mL松萝酸处理后,USA300生物被膜总量比对照组减少(85.85±2.19)%.【结论】松萝酸通过改变菌体细胞膜通透性,干扰其蛋白质代谢来抑制细菌的生长,破坏其固有形态,在亚抑菌浓度能够抑制生物被膜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魔芋飞粉生物碱(Alkaloid from konjac powder,AKP)的抑菌作用及其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机理,为新型天然抑菌剂和防腐剂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液体倍比稀释法,确定AKP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鼠伤寒沙门氏菌4株供试菌的最小抑菌质量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并采用牛津杯法测定AKP对上述4株供试菌的抑菌圈大小;通过测定在AKP作用下,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曲线、菌体培养液电导率及观察细胞膜完整性、细胞形态等,对AKP的抑菌作用及其机理进行分析。【结果】AKP对4株供试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作用最强(MIC为10 mg/mL),大肠杆菌次之(MIC为20 mg/mL)。AKP对供试菌的抑菌圈直径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鼠伤寒沙门氏菌。菌体生长曲线显示,AKP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效果。AKP作用后,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膜受损,存活率显著降低,菌体培养液电导率显著上升。电镜观察发现,AKP使菌体细胞膜出现破损,部分菌体出现空腔。【结论】AKP具有抑菌作用,其可能通过破坏细菌细胞膜结构而导致内容物外泄,进而影响细胞的生长代谢或造成细胞死亡,从而抑制其生长。  相似文献   

10.
百里香酚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作用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百里香酚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抑菌作用机制,为开发高效低毒的抗MRSA药物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和菌落计数法测定百里香酚对MRSA标准菌株USA300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通过测定菌液电导率和DNA含量确定百里香酚对USA300细胞膜的影响;通过SDS-PAGE检测百里香酚对USA300可溶性蛋白质代谢的影响;利用透射电镜观察经百里香酚处理后USA300菌体细胞的超微结构;通过结晶紫染色法测定百里香酚对USA300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结果】百里香酚对USA300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MIC和MBC均为256 mg·L~(–1)。与对照组相比,512 mg·L~(–1)百里香酚作用菌体1 h后,菌液电导率增加18.08%±1.80%,DNA外渗量增加(123.40±8.06) mg·L~(–1),作用24 h后,菌体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比对照组降低68.20%±0.15%。百里香酚对USA300细胞壁和细胞膜具有破坏作用并干扰其正常的二分裂,亚抑菌浓度下对生物被膜的形成具有一定抑制作用。【结论】百里香酚通过改变菌体细胞膜通透性,干扰蛋白质代谢和正常的二分裂来抑制细菌的生长,亚抑菌浓度下能够在不影响细菌生长的前提下抑制其生物被膜的形成。百里香酚具有开发为抗MRSA药物的潜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蝎子草醇提浸膏(Girardinia suborbiculata C.J.Chen ethanol extract,GSEE)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机制.方法:测定蝎子草醇提浸膏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通过GSEE对菌体生长曲线、菌体可溶性蛋白的表达和菌体核酸合成等的影响来对GSEE的抗菌机制进行研究.结果:GSEE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为100 mg/mL,可明显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数生长期的菌体分裂;SDS-PAGE电泳表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在GSEE作用后的条带明显少于对照组;同时,通过DAPI染色显示,GSEE对菌体的核酸合成具有显著抑制作用.结论:GSEE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其抗菌机制可能通过抑制菌体可溶性蛋白的表达和菌体核酸的合成等方面来实现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明确大蒜有机硫化物(GOS)对豆制品优势腐败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的抑菌活性及作用机理。【方法】通过抑菌圈法和二倍稀释法测定GOS对菌株的抑菌活性、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并分析其对细菌生长曲线及胞外蛋白酶活性的影响;分析GOS处理后解淀粉芽孢杆菌代谢活性、碱性磷酸酶活性、β–半乳糖苷酶活性及胞外溶液电导率的变化,并结合扫描电镜观察菌体形态变化,探讨GOS对解淀粉芽孢杆菌的抑菌机理。【结果】3 g/mL的GOS对解淀粉芽孢杆菌DY1a和DY1b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31.7和25.7 mm,MIC均为30 mg/mL,MBC分别为240和480 mg/mL。30 mg/mL GOS对菌株DY1a和DY1b胞外蛋白酶活性的抑制率分别为47.3%和15.6%,使细菌细胞代谢活性(D490 nm)分别下降了2.771和4.091,胞外碱性磷酸酶活性分别提高了0.029和0.036 U/mL,胞外β-半乳糖苷酶活性(D420 nm)分别提高了0.047与0.016,胞外溶液电导率分别提高了0.060和0.031 mS/cm。扫描电镜结果显示,GOS处理后的菌株细胞表面出现皱缩、孔洞式塌陷和破裂。【结论】大蒜有机硫化物对解淀粉芽孢杆菌抑制作用明显,其抑菌机理与影响细菌细胞壁、细胞膜的通透性和完整性,干扰细菌生理代谢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13.
大豆异黄酮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大豆异黄酮(Soybean isoflavone,SI)的抑菌机制。【方法】本试验利用呼吸代谢抑制实验和4',6-二脒基-2-苯基吲哚(4',6-diamidino-2-phenylindole,DAPI)荧光染色对大豆异黄酮的抑菌机制进行研究。【结果】呼吸代谢抑制实验结果表明,当SI的终浓度为0.8 mg?ml-1时,可显著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苹果酸脱氢酶的活性,SI组苹果酸脱氢酶的比活性与对照组相比降低了74.97%。DAPI染色结果显示,DAPI可以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内的核酸结合,经过SI作用28 h后,菌体内的核酸含量呈明显下降趋势,其中DNA的荧光强度减少了33.53%,RNA减少了39.82%。【结论】SI具有有较强的抑菌活性,其抑菌机制是通过抑制细菌的呼吸代谢和核酸的合成等方面实现的。  相似文献   

14.
明确麸皮阿魏酸体外抑菌活性及其作用机理。通过滤纸片扩散法测定麸皮阿魏酸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活性,筛选最显著菌株最小抑菌浓度,并分析在0MIC、MIC、3MIC下对该显著指示菌株生长曲线、胞外蛋白和碱性磷酸酶的变化以探讨抑菌机理。结果表明,麸皮阿魏酸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最显著,抑菌圈直径为12mm,MIC为25μg/mL。经MIC、3MIC阿魏酸处理后,菌株生长潜伏期明显增长,胞外蛋白含量降低、AKP含量升高,且MIC条件下效果最显著。由此推测其抑菌机理与干扰蛋白质合成,破坏其细胞壁、细胞膜的通透性有关。该研究可为新型抗菌制剂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探究马铃薯糖苷生物碱对几种经济林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及其可能的作用机理,为其在植物病害的无公害防治应用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其对3种常见经济林植物病原真菌:腐皮镰刀菌(Fusarium solani),核桃盘二孢(Marssonina juglands),煤炱菌(Capnodiume leaophilum)的抑菌活性,并以腐皮镰刀菌为试材,应用电导仪测定其对菌体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结果】当马铃薯糖苷生物碱质量浓度为2g/mL时的抑菌效果最好;其中对腐皮镰刀菌的抑菌活性最强,其EC50为0.268 0g/mL,煤炱菌次之,对核桃盘二孢(Marssonina juglands)抑菌活性最弱,EC50为1.490 7g/mL;通过菌体细胞液电导率的测定,发现马铃薯糖苷生物碱作用下,腐皮镰刀菌菌体的相对渗透率增加了25.2%.【结论】马铃薯糖苷生物碱提取液对3种供试真菌均具有一定的抑菌活性,以对腐皮镰刀菌的抑制效果最佳,并引起其菌体细胞膜透性的增强.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肉桂醛体外对鼠伤寒沙门氏菌的抑制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微量倍比稀释法测定肉桂醛对鼠伤寒沙门氏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通过生长曲线探究肉桂醛对沙门氏菌增殖的影响;通过SDS-PAGE观察肉桂醛对菌体蛋白质的影响;通过扫描电镜观察肉桂醛对菌体形态的影响;测定电导率和DNA渗出量,观察肉桂醛对细菌细胞膜和细胞壁通透性的影响。【结果】肉桂醛具有一定的抑菌作用,MIC为128μg/mL,MBC为512μg/mL,MIC及以下浓度的药物对细菌增殖无明显影响,但可抑制菌体蛋白质代谢,破坏菌体正常形态,增加细胞膜和细胞壁通透性。【结论】肉桂醛对沙门氏菌具有一定的抑菌效果,可作用于菌体细胞膜和细胞壁,抑制菌体蛋白质代谢。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山苍子精油对沙门菌的抑菌机制。【方法】采用二倍稀释法和平板计数法测定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通过测定菌液电导率和细胞膜电位研究山苍子精油对细胞膜的影响;利用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山苍子精油对细胞形态结构的影响;通过SDS-PAGE研究山苍子精油对可溶性蛋白的影响;采用结晶紫染色法探究亚抑菌浓度的山苍子精油对沙门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的影响。【结果】山苍子精油对鼠伤寒沙门菌的MIC和MBC均为256μg/mL。与对照组相比,2 MIC浓度的山苍子精油作用于菌体,1 h内菌悬液电导率和胞膜电位明显上升;12 h后,菌体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降低(41.69±0.97)%,菌体形态结构完整性被破坏。亚抑菌浓度下,经8μg/mL山苍子精油处理后,生物被膜总量减少(19.25±3.42)%。【结论】山苍子精油可改变沙门菌的细胞通透性、形态结构,减少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抑制生物被膜的形成,从而起到良好的抑菌和杀菌作用。  相似文献   

18.
桃树细菌性穿孔病发生普遍,严重制约了桃产业的发展。为研究植物内生菌对桃树细菌性穿孔病病原菌的抑制作用,从健康桃树、博落回、金银花、板栗等健康植物材料中分离筛选出优势拮抗内生菌株,并测定其胞外代谢产物对病原菌细胞膜与细胞壁通透性、纤维素酶活性、胞外多糖(EPS)含量、呼吸代谢、核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分离得到的45株内生菌中,从金银花植株中分离的曲霉属JYY-3菌株抑菌效果最好,其最小抑菌浓度(MIC)、最低杀菌浓度(MBC)分别为50、200 mg/mL。经该菌株胞外代谢产物处理后,桃树细菌穿孔病病原菌核酸泄漏量、AKP活性和电导率显著提高,且浓度越高效果越明显。此外,JYY-3菌株胞外代谢产物能显著降低病原菌纤维素酶活性、EPS含量、DNA和RNA含量,抑制其琥珀酸脱氢酶(SDH)、苹果酸脱氢酶(MDH)活性,且浓度越高作用越强,经2.0MIC菌株JYY-3代谢产物处理12 h后,桃树细菌穿孔病病原菌的SDH、MDH活性较对照组分别降低107.644、13.729 U/mg。可见,金银花内生菌株JYY-3对桃树细菌性穿孔病病原菌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可通过抑制纤维素酶活性及EPS合成以...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秸秆热解液对植物病原菌的抑菌作用,采用抑菌圈法测定了不同作物秸秆(稻壳、稻草、大豆秸秆、玉米芯、玉米秸秆)热解液对辣椒炭疽菌的抑菌率、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FC),并从细胞膜通透性、生理代谢、菌体形态等方面探讨了秸秆热解液的抑菌机理。结果表明:5种秸秆热解液均对辣椒炭疽菌具有良好的抑菌效果,且玉米芯热解液的抑菌效果最好,其EC_(50)值为6.1 mL/L,MIC和MFC值分别为9.1和10.0 mL/L,其次是玉米秸秆热解液,稻草热解液的抑菌效果最差。不同秸秆热解液均能够使菌悬液的相对电导率增大,并且增加蛋白质和核酸类物质的释放量。5种秸秆热解液中玉米芯热解液对辣椒炭疽菌细胞膜透性的影响最大,其相对电导率为44.71%,蛋白质和核酸物质的释放量分别为5.69 mg/mL和193.42μg/mL。不同秸秆热解液均能激活细胞壁组分水解酶活性,降低菌体细胞蛋白质和糖类物质的含量,其中,玉米芯热解液处理的菌丝蛋白质和总糖含量最低,分别为122.35 mg/g和1.6%,几丁质酶、β-1,3-葡聚糖酶、蛋白酶活性最高,分别为1.03 U/(μg·s)、15.364 U/(μg·s)和6.865 U/(μg·s)。不同秸秆热解液对辣椒炭疽菌胞膜通透性及生理代谢的作用大小与抑菌效果大小相吻合。因此,以作物秸秆为原料的生物热解液有望开发成天然抑菌剂,并应用到辣椒绿色生产以及采后贮藏保鲜中。  相似文献   

20.
本文研究苦丁茶等10味中草药提取物的抑菌作用。本实验以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指示菌,测定苦丁茶等10味中草药乙醇提取物的抑菌作用,并通过呼吸代谢抑制实验对其中抑菌效果最好的苦丁茶提取物进行了抑菌机制初探。10味中草药提取物中苦丁茶的抑菌效果最好。苦丁茶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是6.25mg/mL,对大肠杆菌的MIC是12.5mg/mL。呼吸代谢抑制实验结果显示,当苦丁茶提取物的浓度为6.25mg/mL时,可抑制两种指示菌的苹果酸脱氢酶活性,加药组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苹果酸脱氢酶(MDH)比活性与对照组相比降低了39.88%;加药组的大肠杆菌MDH比活性与对照组相比降低了32.02%。说明其抑菌机制是通过抑制细菌的呼吸代谢过程等方式实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