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施氮处理对不同株型水稻根系氮代谢相关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不同株型水稻品种为试材,采用盆栽方式探讨了施氮处理对不同株型水稻根系氮代谢相关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株型水稻根系NO_3~-含量、NO_2~-含量和NH_4~+含量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齐穗期紧凑型品种沈农07425与松散型品种秋光的根系NO_3~-含量差异极显著。随生育时期推进,根系NO_2~-含量呈先降后升趋势,沈农07425 NO_2~-含量拔节后增幅远小于秋光。两株型品种间根系NH_4~+含量差异较大。两株型水稻品种根系硝酸还原酶活性均随生育期变化呈现先升后降再升的趋势,且随施氮量增加根系硝酸还原酶活性增强。此外,根系硝酸还原酶活性受品种与施氮水平正交互作用影响,且受施氮水平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
以穗型直立的紧凑型水稻品种沈农07425和穗型弯曲的松散型水稻品种秋光为材料,在不同氮素水平下研究两种株型品种的土壤硝化-反硝化作用强度。结果表明,施氮条件下不同株型品种的土壤硝化作用强度存在差异,紧凑型沈农07425施氮处理的硝化作用强度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强,最大值为齐穗期高氮处理,分别较低氮、中氮处理及PK和CK处理高18.87%、16.53%、60.29%和56.60%;而松散型秋光施氮处理以分蘖期低氮的硝化作用强度最大,较中氮、高氮处理高13.32%和3.05%,但比PK和CK处理小21.27%和27.37%。施氮条件下紧凑型沈农07425与松散型秋光的反硝化作用强度表现一致,施氮水平越高,反硝化强度越大。齐穗期反硝化作用强度最大,此时两品种施氮处理的反硝化作用强度分别比PK和CK处理高24.20%~63.04%和50.29%~77.90%。相关分析说明,不论紧凑型品种还是松散型品种,为减少硝化-反硝化氮素损失,应强调在拔节期追肥。  相似文献   

3.
施氮处理对不同株型水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穗型直立的紧凑型品种沈农07425和穗型弯曲的松散型品种秋光为材料,研究不同施氮条件下2种株型品种的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施氮量的提高,紧凑型品种沈农07425和松散型品种秋光的产量增加。不同株型品种的氮肥利用率存在差异:沈农07425的氮素谷物生产效率遵循低氮中氮高氮的趋势,秋光中氮处理的氮素谷物生产效率大于低氮、高氮处理。沈农07425的氮收获指数、氮肥偏生产力均符合低氮中氮高氮的关系;秋光的氮收获指数呈现低氮高氮中氮的趋势,氮肥偏生产力符合低氮中氮高氮的关系。相较于完全不施肥对照,计算氮肥利用率时选用磷钾肥对照更适宜。  相似文献   

4.
以穗型直立的紧凑型品种沈农07425和穗型弯曲的松散型品种秋光为材料,从不同施氮量对两水稻品种抗氧化酶活性和细胞膜伤害的影响两个方面研究氮胁迫对水稻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两品种叶片丙二醛含量随着水稻生育期的推进不断增加,这种增长趋势在松散型品种秋光上表现更为明显,各处理间丙二醛含量为低氮、高氮处理大于中氮处理。两株型品种的叶片CAT、SOD活性在测定时期内呈现降低的趋势,且这种趋势在紧凑型沈农07425上表现更突出,而叶片POD活性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小幅上升,至灌浆15d达到最大值,之后慢慢下降。两品种叶片SOD、POD、CAT活性均呈现高氮中氮低氮的关系。因此,在土壤N0.1~0.2g·kg-1,增施氮肥能提高保护酶活性,提升植物体内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延缓叶片衰老。MDA含量、POD活性可作为选择生育后期活性强、衰老慢品种的依据,以期获得较高的产量及氮肥利用率。  相似文献   

5.
选用穗型直立的紧凑型品种沈农07425和穗型弯曲的松散型品种秋光为材料,研究了施氮量对不同株型水稻品种产量及穗部性状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施氮量的提高,紧凑型品种沈农07425和松散型品种秋光的产量增加,因此可以适当增大两品种的氮肥施用量至375.28 kg/hm~2。氮肥对两株型品种有效穗数的影响均达显著水平,品种间差异极显著,有效穗数的大小次序为高氮处理中氮处理低氮处理;两株型品种间结实率差异显著,每穗粒数、千粒质量差异极显著。穗质量、一次枝梗数、一次枝梗穗粒数、二次枝梗数、二次枝梗穗粒数和二次枝梗结实率两品种间差异显著。表明,不同施氮量下紧凑型品种沈农07425较大的穗长、穗质量、一次枝梗穗粒数和二次枝梗数导致了其产量的提高,松散型品种秋光较高的穗长、一次枝梗结实率、二次枝梗数和二次枝梗结实率是其增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以穗型直立的紧凑型水稻品种沈农07425和穗型弯曲的松散型水稻品种秋光为试材,在不同施氮水平下,研究粳稻品种地上部对氮肥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增施氮肥对两水稻品种株高、分蘖数、叶绿素含量(SPAD值)和单株叶面积均起促进作用。沈农07425和秋光株高的施氮增加率为10.81%~25.72%和0.63%~15.69%,分蘖的施氮增加率为46.27%~79.92%和17.39%~54.17%,单株叶面积的施氮增加率为12.71%~278.41%和22.34%~259.82%。除分蘖期CK处理的SPAD值较大外,其他时期沈农07425的SPAD值的施氮增加率为13.29%~101.86%,秋光SPAD值的施氮增加率为9.08%~63.74%。表明地上部性状对氮肥的响应程度品种间差异较大,穗型直立的紧凑型水稻品种沈农07425较为敏感,适于高氮条件下种植。  相似文献   

7.
以不同株型水稻品种为材料,研究施氮处理下不同株型水稻品种土壤全氮含量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施氮水平提高,2个株型水稻品种土壤全氮含量增加,但品种间差异不显著,全氮含量主要受施氮水平因素影响。不同株型品种间土壤硝酸还原酶活性的消长规律不同。紧凑型品种沈农07425在拔节期土壤硝酸还原酶活性最大,秋光则在分蘖期活性最大,土壤硝酸还原酶活性品种间差异较大。2个株型品种不同处理土壤硝酸还原酶活性均表现为高氮中氮低氮,且随施氮水平提高而增强。品种与施氮水平的交互作用对土壤硝酸还原酶活性影响较大。不同株型间土壤脲酶活性均以中氮处理活性最高。磷钾肥对照与完全不施肥对照间脲酶活性值基本无差异。脲酶活性在一定范围内随氮素水平增加而提高,但超过一定范围土壤脲酶活性呈下降趋势。品种与施氮水平对土壤脲酶活性产生一定的交互作用,相对而言,土壤脲酶活性受施氮水平因素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8.
采用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水稻短期干旱胁迫研究表明,适度氮素营养有利于旱稻品种"巴西陆稻"叶片中游离脯氨酸(Pro)和游离氨基酸总量(TFA)的积累,对常规水稻品种"中香1号"效应不明显,但是施氮均使两品种水稻叶片中可溶性糖(SS)含量下降.干旱逆境下水稻无机渗透调节物质以K+ 为主,且氮营养可促进水稻茎叶K+ 的积累.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苗龄、光照强度和施氮量对抗虫水稻品种的可溶性糖、氨基酸含量及褐飞虱抗性的影响,为抗褐飞虱的水稻品种选育及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开展玻璃网室试验,采用均匀设计法,以苗龄、光照强度和施氮量为试验因子,鉴定不同水稻品种对褐飞虱生物型II和孟加拉型的抗性,测定稻株可溶性糖含量、游离氨基酸含量。【结果】受苗龄、光照强度和施氮量的影响,不同水稻品种对褐飞虱2种生物型的抗性减弱甚至丧失,乃至植株死亡。苗龄、光照强度和施氮量的单独作用或交互作用显著影响IR56对褐飞虱生物型II的抗性及570011对2种生物型的抗性,苗龄和施氮量的单独作用及两者间交互作用显著影响RP1976-18-6-4-2对褐飞虱两种生物型的抗性及RHT和Ptb33对褐飞虱孟加拉型的抗性,光照强度和施氮量显著影响RHT对褐飞虱生物型II的抗性,施氮量显著影响Ptb33对褐飞虱生物型II的抗性。苗龄、光照强度和施氮量的单独作用或交互作用显著影响RHT可溶性糖含量变化、RP1976-18-6-4-2和570011游离氨基酸含量变化及IR56和Ptb33营养物质变化,光照强度显著影响RP1976-18-6-4-2可溶性糖含量变化,施氮量显著影响RHT游离氨基酸含量变化。稻茎中游离氨基酸和可溶性糖含量与IR56、570011抗褐飞虱两种生物型及RP1976-18-6-4-2抗褐飞虱孟加拉型密切相关,而游离氨基酸含量与RHT、Ptb33抗两种生物型及RP1976-18-6-4-2抗褐飞虱生物型II密切相关。【结论】苗龄、光照强度和施氮量对水稻品种抗褐飞虱不同生物型及其可溶性糖和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明显,但褐飞虱生物型不同、处理的水平不同、品种不同,其影响程度有差异。当苗龄偏弱、光照强度低、过度施氮时,会导致水稻生长不良,水稻抗虫性减弱甚至丧失,乃至稻株死亡。  相似文献   

10.
采用水培实验,按照不同渗透势(-0.5、-0.6、-0.7、-0.8 MPa),分别用NaCl和PEG(聚乙二醇)配置的等渗溶液处理不同品种玉米幼苗,并在胁迫24、48和72 h后时测定叶片中游离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结果表明:等渗的NaCl和PEG胁迫及非等渗条件下2种供试品种玉米叶片的游离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均有所差异.抗盐品种(登海11)玉米叶片中游离脯氨酸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在PEG造成的渗透势胁迫下要高于NaCl造成的等渗胁迫;常规品种(苏玉16)与此相反,等渗条件下NaCl胁迫的玉米叶片中游离脯氨酸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比PEG胁迫下更高.表明,由盐所造成的渗透势的降低和PEG所造成的渗透势的降低对体内代谢的影响是有所区别的,且不同基因型品种在受渗透势胁迫时的表现也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11.
施钾对兰州百合叶片抗旱性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钾肥对兰州百合开花期叶片抗旱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钾量在0~150kg/hm2范围内,随着钾肥施入量的增加,丙二醛含量降低,可溶性糖含量、过氧化氢酶活性和脯氨酸含量增加,但施钾量超过150 kg/hm2时,丙二醛含量略有上升,可溶性糖含量、过氧化氢酶活性和脯氨酸含量有所下降.在施氮量225 kg/hm2和施磷量150 kg/hm2的不打顶处理下叶片丙二醛含量低于其它处理,脯氨酸含量、过氧化氢酶活性和可溶性糖含量高于其它处理;且在施氮量225 kg/hm2、施磷量150 kg/hm2和施钾量150 kg/hm2的不打顶处理下,丙二醛含量出现最小值,脯氨酸含量、过氧化氢酶活性和可溶性糖含量呈现最高值.  相似文献   

12.
盐胁迫对阿月浑子可溶性糖、淀粉、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研究用NaCl和Na2SO4处理两个阿月浑子品种,处理浓度均为50,150,250,500mmol·L-1,盐胁迫5,10,20d后取叶样,并测定可溶性糖、淀粉、脯氨酸含量变化。NaCl,Na2SO4胁迫下,长果和Kerman叶片内可溶性糖含量明显增高,借此来维持细胞内的渗透平衡,其中Kerman植株中可溶性糖含量增加幅度大,而长果增加幅度较小;叶片内淀粉含量略有增高,使其能够维持一定的渗透平衡,其中Kerman植株中淀粉含量增加幅度大,长果的增加幅度相对较小;叶片内脯氨酸(Pro)含量迅速上升,来维持渗透平衡,当阿月浑子植株受到盐胁迫时,叶片中的Pro含量成倍增长。  相似文献   

13.
以2种不同株型水稻品种为试材,采用盆栽方式研究施氮处理对不同株型水稻叶片氮代谢相关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株型水稻叶片NO_3~-含量、NO_2~-含量及硝酸还原酶活性随生育期的变化趋势相似,保持先升后降再升的变化趋势,且均在一定生育期内随外源氮素水平提高而呈上升趋势,表明水稻生长初期硝酸还原酶活性较低,经时间诱导逐步积累增加。因此,水稻生育初期吸收氮素离子速率较低,随水稻生长发育及体内硝酸还原酶活性提高,吸收速率加快。NH_4~+含量则表现为先降低再回升的趋势。NH_4~+与NO_3~-之间存在此消彼长的作用,且这种现象在秋光上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14.
外源甜菜碱对NaCl胁迫下大豆苗期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豆品种‘浙春3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在NaCl胁迫下,施加外源甜菜碱对大豆苗期的光合色素、脯氨酸、丙二醛、可溶性糖、相对电导率以及根系活力等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施加外源甜菜碱显著增加了叶片光合色素和可溶性糖的含量,减少了脯氨酸、丙二醛的积累,降低了叶片的相对电导率,增强了豆苗的根系活力,说明施加外源甜菜碱可以提高植株叶片的光合活性,增强大豆幼苗的渗透调节能力,缓解NaCl胁迫引起的伤害,进而提高大豆的耐盐性.  相似文献   

15.
水分胁迫对水稻叶片可溶性糖和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营养液培养条件下,测定了水稻品种金优402幼苗叶片中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和游离氨基酸的含量。结果表明,经50g/L PEG-6000处理5d的植株,其叶片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和游离氨基酸总量均增加。PEG处理1d,可溶性糖和游离氨基酸总量上升到最大值,并分别达到对照的1.6倍和1.98倍;PEG处理3d,游离脯氨酸上升到最大值,达到对照的1.6倍,游离脯氨酸维持较高值的时间比可溶性糖多2d。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和游离氨基酸总量的累积在水分胁迫前期均表现为急剧上升的趋势,达到峰值后开始下降,下降的趋势为先剧烈后缓慢,最后在胁迫解除2d后减少到接近对照的水平。试验期间,水稻叶片中游离脯氨酸占游离氨基酸总量的百分数在处理与对照间无明显差异,两者均在4%左右。  相似文献   

16.
水稻品种耐热性与相关生化指标的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高温胁迫下水稻生化特性变化及其与品种耐热性的关系,可为水稻耐热性育种、耐热品种的鉴定和热害后补偿栽培技术研究提供依据.采用人工智能温室对水稻幼穗分化期到抽穗开花期进行高温处理,研究了高温胁迫对水稻叶片叶绿素、可溶性糖、脯氨酸、可溶性蛋白等6项生化指标含量变化的影响,对各品种生化指标变化与热敏感指数进行多元同归分析筛选水稻耐热性鉴定指标.结果表明,高温胁迫后,水稻叶片叶绿素、可溶性糖以及内源多胺含最在3个处理阶段均旱下降趋势,但耐热品种下降幅度明显小于热敏感品种;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变化趋势与之相反,耐热品种脯氨酸含量上升幅度明显大于热敏感晶种,而丙二醛含量上升幅度则明显小于热敏感品种;高温处理7 d后,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上升,处理14 d和21 d后呈逐渐下降趋势.高温胁迫后,叶绿素、可溶性糖、脯胺酸、可溶性蛋白、丙二醛以及内源多胺等含量变化与水稻耐热相关性存在较大差异.叶绿素、可溶性糖、脯氨酸、可溶性蛋白、丙二醛以及内源多胺含量可以作为水稻幼穗分化期到抽穗开花期耐热性鉴定的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7.
干旱胁迫对云南松苗木生理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云南松苗木进行干旱胁迫处理,探讨不同干旱胁迫天数对云南松苗木渗透调节物质与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干旱胁迫天数的增加,云南松苗木质膜相对电导率、丙二醛、脯氨酸、可溶性糖含量及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但变化幅度因干旱胁迫程度、渗透调节物质类型的不同而有差异。不同干旱胁迫天数处理间的可溶性糖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差异极显著,丙二醛含量差异显著,脯氨酸与质膜相对电导率含量差异不显著。渗透物质调节能力表现为可溶性糖脯氨酸,云南松苗木抗旱性相关性次序为丙二醛质膜相对电导率,云南松苗木脯氨酸与质膜相对电导率变化对干旱胁迫处理响应较弱。在干旱胁迫下云南松苗木膜伤害与渗透调节、酶保护同步进行,具有一定的耐旱性。  相似文献   

18.
《山西农业科学》2016,(8):1177-1180
为阐明普通大豆品种与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品种经草甘膦处理后,植株生理指标变化情况的差异,试验在苗期对2种不同大豆品种喷施41%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之后测定植株体内叶绿素、可溶性糖、脯氨酸、丙二醛含量以及电导率等生理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喷施草甘膦后,晋大73叶片中叶绿素含量急剧下降,可溶性糖含量、丙二醛含量、脯氨酸含量显著增加,电导率增大,7 d内叶片遭受毁灭性的伤害,植株死亡;抗草甘膦大豆RR1在喷施草甘膦初期,各项生理指标均出现小幅波动,短期内又恢复到正常水平,说明RR1对草甘膦具有明显的抗性。这对于研究普通大豆和抗草甘膦大豆在喷施草甘膦后生理指标的变化规律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采用水培试验研究了渗透胁迫对不同钾素营养水平下烤烟叶片脯氨酸,可溶性糖和丙二醛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渗透胁迫下各供钾水平处理烟叶中脯氨酸,可溶性糖和丙二醛含量均显著增加,胁迫处理24h达到高峰,之后含量下降。不同胁迫强度上述指标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渗透势-0.2Mpa处理烟叶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的峰值显著高于渗透势-0.4Mpa处理。渗透胁迫下提高供钾水平可以促进烤烟叶片脯氨酸和可溶性糖积累,降低丙二醛含量,增强烟株的抗旱性。  相似文献   

20.
为了明确干旱胁迫条件下施氮量对紫苏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研究了施氮对不同干旱胁迫下紫苏幼苗保护酶活性、膜脂过氧化程度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下适量增施氮肥对TD-S-1与LS-Y-1两个紫苏品种幼苗的SOD、POD和CAT活性具有显著性影响,两个品种的SOD、POD活性均在轻度干旱胁迫(10%PEG6000)+施氮300 kg/hm~2处理下达到最大值;适宜增施氮肥可以降低紫苏植株细胞的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提高渗透调节物质(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