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稻氮高效栽培技术、品种改良和生理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氮肥施用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但是过量施用氮肥不仅降低了氮素利用效率,还带来了一系列环境污染问题.协同提高产量与氮素利用效率是21世纪以来我国水稻生产面临的一项重要挑战,同时也是当前水稻栽培、生理与育种研究的热点.本文介绍了国内外典型氮肥管理策略的基本原理与施肥技术;总结了氮高效水稻品种尤其是绿色超级稻的氮高...  相似文献   

2.
纹枯病是水稻重要病害之一,广泛分布于世界各个产稻区。在我国水稻生产中,受氮肥施用过量等因素的影响,水稻纹枯病的发生面积也在逐年扩大,尤其在我国华南、华东、华中稻区,水稻纹枯病对水稻高产、稳产造成了严重影响。本文从介绍水稻纹枯病病症、传播途径及发病条件入手,对其生物防治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提高中国稻田氮肥利用率的研究策略   总被引:389,自引:29,他引:389  
 介绍了中国水稻生产氮肥使用及利用率概况。中国氮肥消费量占世界氮肥总量的 30 %,水稻生产所消耗的氮肥占世界水稻氮肥总消耗量的 37%。与主要产稻国相比 ,中国水稻生产氮肥施用量较高而利用率较低 ;介绍了国际上公认的氮肥利用率的概念和相应的定量方法 ;总结了国内外水稻氮肥的施用方法 ,肥料种类 ,计算机推荐施肥以及实时施氮管理模式等对降低氮素损失 ,提高氮肥利用率的研究概况和研究进展 ;从水稻品种耐肥性、土壤供肥能力、施肥技术及水分管理等多方面分析了中国水稻氮肥利用率低的可能原因 ;提出了通过改善水稻品种对氮肥的敏感反应 ,以作物氮素状况为指导适时和适量施用氮肥 ,以及合理调节土壤背景氮来降低氮素损失 ,提高水稻的氮肥利用率的研究策略。  相似文献   

4.
氮是农业生产系统中最重要、也是最复杂的元素。我国农民偏爱施用氮肥来获得高产,过量施氮问题十分严重,且氮在土壤中的转化过程十分复杂,损失的途径也很多。如何实现氮肥精准施用,既是作物推荐施肥技术的关键,也是难点所在。该文以国内外有关氮肥推荐方法研究的文献为基础,对其进行归纳整理和综合阐述。  相似文献   

5.
<正>氮肥是作物生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肥料之一,对水稻丰产丰收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目前水稻生产中关于氮肥的追施还不是很合理,从而严重制约着水稻生产的发展,氮肥施用不合理主要表现氮肥追施用量不合理和氮肥追施时期不合理两个方面,本文通过对当前农村水稻生产中氮肥施用不合理现状进行分析,并且提出解决对策。一、氮肥追施用量不合理氮肥用量的多少直接影响水稻产量的形成,施用过多最主要的表现就是倒伏和贪青晚熟,如果施用少了会造成  相似文献   

6.
水稻高产与氮肥高效利用技术及其生物学基础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李鸿伟  赵步洪  杨建昌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2):18157-18159
氮素是作物生产上施用量最多的肥料,氮肥施用量过多是我国水稻生产上的突出问题。介绍了氮肥施用方法对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及其生物学基础,并对实现水稻高产与氮肥高效利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杨红梅 《北京农业》2014,(27):245-246
影响水稻最敏感的因素就是氮肥。现在应用中,氮肥投入的过多,但水稻产量却较低。这种现象是目前我国水稻产量较低的突出问题,而此次的技术管理就是以具有代表性的水稻品种为标本材料,利用实地氮肥管理对水稻的生长发育以及产量形成、果实特性进行研究。从而能够合理的对水稻进行施肥,掌握氮肥对水稻的技术管理。加强氮肥管理水稻的技术应用  相似文献   

8.
施用氮肥是水稻生产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增产措施,但过度依赖氮肥,特别是不根据作物实际需肥量而盲目超量施用氮肥,不仅浪费肥料,增加生产成本,还会污染地下水源,造成病虫害大面积发生。为此,我们进行了不同地力氮肥施用技术研究,通过调控氮肥用量,达到提高肥料利用率、改善水稻品  相似文献   

9.
长江流域水稻-油菜轮作体系氮肥增产增效综合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流域是我国水稻、油菜主要产区,水稻-油菜轮作是主要种植模式。施肥是维持和提升轮作系统生产力的物质基础,肥料尤其是氮肥的施用对提高产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过量或不合理施用不仅造成作物抗逆能力弱、氮肥利用率低、品质和经济效益差,而且导致养分在环境中累积,影响大气、水体质量和人畜健康。本文针对长江流域水稻-油菜轮作体系耕层土壤碳氮含量低,氮肥用量高、损失严重、氮肥利用率低的问题,通过水稻-油菜轮作体系周年养分运筹、土壤碳氮协同调控、缓/控释肥料施用对氮损失的阻控、施肥方法的改进、高产高效栽培等技术协同优化建立综合调控模式,以期为长江流域水稻-油菜轮作体系氮肥增产增效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水稻高产优质氮肥施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合理施用氮肥是水稻高产施肥的中心环节。为了在引黄水稻区找出一套适宜的施氮技术,自1984年以来,我们以试验示范水稻氮调技术为主要内容,对引黄灌区生产中常用的施氮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现简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基本苗密度和氮肥管理通过调控水稻植株各生育阶段的生长发育,最终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形成,是生产上最直接有效的栽培手段。明确水稻产量和品质对基本苗密度和氮肥管理的响应特征与机制,并加以创新利用,因地制宜集成密肥调控实用栽培技术,对实现水稻绿色优质丰产、高效节本抗逆多目标协同生产及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详细介绍在基本苗密度、氮肥管理的影响下,水稻产量构成以及品质形成的特征、变化规律与协同性,探讨基于缓控释肥技术的氮肥减次施用与基本苗密度配套的水稻节肥省工栽培技术的应用效果与前景,提出水稻产量与品质效率协同提升的密肥调控机理和技术及年度重演性强、适用范围广的控混肥和密度调控技术等创新突破方向与建议,以期为我国水稻现代化栽培技术创新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优化施氮技术是针对农业生产中氮肥施用量高、利用率低、对环境污染加重的问题,从协调作物高产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出发,提出适宜的氮肥施用量以及氮肥高效利用的施用技术与方法。我市为苏南太湖流域水稻主要生产区,笔者在此进行了水稻优化施氮技术试验。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概况试  相似文献   

13.
湖北省水稻施肥现状分析及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2009和2010年湖北省水稻主产县(市)的1 027个农户水稻施肥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了水稻养分施用量、水稻产量和肥料利用率的现状、与2003年湖北省农户水稻施肥状况作了比较,基于现有的文献资料对该省施肥现状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化肥养分投入量总体上呈增加趋势;所有种植水稻的田块均施用了氮肥,只有极少数农户施用有机肥和微肥.全省水稻氮(N)、磷(P2O5)和钾(K2O)平均使用量分别为184.0、63.8和67.4 kg/hm2,N∶P2O5∶K2O的比例为1.00∶0.35∶0.37.水稻氮肥施用量偏高;晚稻施磷肥不足与中稻施磷肥过量的现象较为突出;施钾肥不足的现象很普遍.具体表现为有机肥与无机肥比例严重失衡;氮肥施用量偏高,绝大多数农户将氮肥以基肥或基肥与分蘖肥施入;钾肥施用量普遍不足,有相当多的农户不施用钾肥;氮、磷、钾比例以及基肥追肥比例不协调;同一地区内农户之间肥料施用不平衡;施肥不合理以及施肥方法不当导致肥料利用率较低,水稻单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建立和推广湖北省水稻最佳养分管理技术体系,对实现该地水稻高产和养分高效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水稻科学高效安全施肥技术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传统的水稻氮肥施用技术,虽对增产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施氮水平居高不下,施氮经济效益明显下降,对水环境污染严重。研究结果表明,目前氮肥施用水平已较高,继续增加氮肥投入,主要增加的是水稻生物产量,经济系数和施氮效益反而下降。水稻亩产650kg以上,每千克纯氮生产稻谷在30kg以上,适宜的氮肥用量为每亩18 ̄20kg纯氮;在群体质量栽培条件下,应采用“前稳、中控、后重”施肥技术,掌握“施足基肥,少施或不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是世界上的水稻生产大国,水稻在我国粮食生产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施用氮肥是提高水稻产量的重要手段,但是目前我国农田氮肥的利用率低,且对环境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如何有效地提高氮肥利用率,研制高效、无污染的肥料已成为现代农业科学研究的重大课题。金正大硫磺和树脂双层包膜尿素具有长效、可控释特点,且生产成本较低,是目前在大田作物上推广应用的主要控释肥品种。  相似文献   

16.
目前,缓控释氮肥在大田作物生产中的应用日益广泛。针对缓控释氮肥的概念和分类作了简要介绍,着重从缓控释氮肥施用技术的角度系统综述缓控释氮肥的施用对水稻产量品质形成、氮肥营养利用、稻田生态环境等影响及其机制,并就水稻生产上应用缓控释氮肥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以期为加快水稻缓控释氮肥融合技术创新集成与示范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氮肥作为水稻生产中最重要的营养元素之一,施用不足或过量都会影响水稻的生长,并最终影响水稻的产量构成因子和稻谷产量。因此,为了使水稻获得高产,投入适当数量的化肥是必要的。针对不同稻区气候环境条件和水稻品种本身营养特点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施肥方法体系来指导水稻生产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针对皖南山区冷浸田农户水稻养分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合理调控该区氮肥用量,合理调配磷钾等养分的施用,达到提高作物产量和肥料利用率的目的。通过农户调查的方法研究皖南山区冷浸田水稻养分管理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冷浸田特征和水稻养分吸收规律调控养分,研制冷浸田专用配方肥,并通过示范试验。调查结果表明,农户间施肥量差异大,过量与不足现象并存;养分施用不平衡、偏施氮肥的现象比较普遍;氮肥施用时期不合理,与水稻生长发育需求不同步;没有考虑环境养分供应与水稻养分动态需求特征。研制的专用配方肥能提高作物的产量。示范试验结果表明,冷浸田水稻专用肥处理均获得了最高产量,比农民习惯增产23.08%~32.39%,有很稳定的增产效果;增施白云石比水稻专用肥产量增加8.95%。皖南山区冷浸田水稻养分管理不合理是限制水稻产量提高的主要原因。合理调控冷浸田氮肥用量和氮肥的运筹方式,调配其他养分的施用,可以明显提高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19.
我国是世界上的水稻生产大国,水稻在我国粮食生产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施用氮肥是提高水稻产量的重要手段,但是目前我国农田氮肥的利用率低,且对环境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如何有效地提高氮肥利用率,研制高效、无污染的肥料已成为现代农业科学研究的重大课题。金正大硫磺和树脂双层包膜尿素具有长效、可控释的特点,且生产成本较低,是目前在大田作物上推广应用的主要控释肥品种。它可提高氮肥利用率,达到提高作物产量,减少氮肥对环境污染的双赢效果。本试验在田间条件下就控释肥用量及其与普通尿素的掺混比例对水稻产量及其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作了研究。  相似文献   

20.
精确施氮对水稻产量与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水稻生产上普遍存在氮肥用量大、施用时期不合理等问题,既影响水稻产量提高和品质改善,又浪费氮肥,降低利用率,污染环境,因而控制氮肥用量、提高氮肥利用率是当前水稻生产上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进行了精确施氮方面的研究,通过精确施氮和常规施氮对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影响的比较,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