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拉枝角度对嘎拉苹果叶片及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探讨嘎拉苹果细长纺锤形小主枝的适宜拉枝角度,分别进行了40°~50°、60°~70°、80°~90°、100°~110°4个水平的拉枝处理,测定了叶片质量、果实品质和单枝产量相关指标.结果表明,拉枝角度80°以上比70°以下果实品质好,单枝产量高.拉枝角度80°~90°比100°~110°时单叶干重、果实单果重、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高,而果实着色指数和Vc含量低,且差异显著;单叶鲜重、果实光洁指数、果皮叶绿素含量、果形指数、果锈指数、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总糖、可滴定酸含量等指标值及单枝产量差异不显著.在陕西渭北南部苹果产区,嘎拉苹果纺锤形小主枝的拉枝角度以90°~100°为宜.  相似文献   

2.
不同拉枝角度对富士苹果树体生理特性和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不同拉枝角度对富士苹果树体生理特性和果实品质的影响.[方法]对富士苹果枝条进行60~75.、85~95.、110~120.三个水平的拉枝处理,测定不同角度枝条叶片营养物质、色素、光合特性、百叶重、叶片厚度、叶面积、叶片结构、枝条生长量和果实品质指标.[结果]不同处理间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差异显著.随着枝条角度的增大,叶片氮素含量随着拉枝角度的增大而减少;果实单果重、果形指数、总糖、VC含量和糖酸比增加,有机酸含量减小,枝条长度、粗度均增加.不同类型枝条各处理间叶面积差异显著.枝条角度85~95°时,叶片最厚、最重.富士枝条经过不同拉枝角度处理以后,叶片上、下表皮、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厚度、栅栏细胞层数和栅海比均发生了变化.[结论]富士枝条经过不同拉枝角度处理后,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营养物质含量、叶面积、枝条的长度和粗度都发生了变化.在60~120°,随着拉枝角度的增大,富士苹果果实单果重、果形指数、总糖和VC含量增加,酸含量降低;叶片中氮含量随着拉枝角度的增大而减小,且各处理间差异显著;枝条角度大于90°,有利于叶片光合效能、水分利用效率、果实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不同拉枝角度对苹果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苹果树枝条不同拉枝角度对果实品质和钙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拉枝角度为110°时,富士果实单果重、花色素含量、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总糖含量、VC含量、果胶含量和蛋白质含量均达到最高,而总酸含量却最低;在拉枝角度为90°时,嘎拉果实果形指数、花色素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总糖含量、VC含量和果胶含量均达到最高,而总酸含量却最低。果实钙含量随拉枝角度的增大也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苹果树拉枝后叶片营养物质含量与果实品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果树枝条经不同角度处理后,叶片含氮量随着拉枝角度的增大差异不显著,含碳量随之而增多,且拉枝角度110°与90°、70°及<55°处理间达极显著水平。果实单果重、花色素含量、硬度、总糖含量、vC含量及蛋白质含量在拉枝角度为110°时最高,总酸含量却最低。对果树叶片营养物质含量与果实品质各指标进行相关及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果树枝条经不同拉枝角度处理后叶片碳素营养物质含量与果实单果重、果形指数、花色素含量、硬度、vC含量、总糖和蛋白质含量均呈正相关,与果实总酸含量呈负相关,而且与果实总糖、蛋白质含量差异显著,与果实单果重、硬度达极显著水平。叶片氮素营养物质含量与果实单果重、果形指数、花色素含量、硬度、vC含量、总糖和蛋白质含量均呈负相关,与果实总酸含量呈正相关,且与单果重、总糖和蛋白质含量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5.
探讨省力密植栽培模式下库尔勒香梨枝条适宜的拉技角度,研究不同拉技角度(60°~75°、75°~90°、90°~105°、105°~120°)对香梨叶片营养物质含量、枝类特性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拉枝角度处理均使叶片单叶鲜重、单叶干重、单叶面积和单叶厚度增加,60°~105°的拉枝处理使叶片叶绿素总量显著增加,拉枝75°~90°时,叶片氮素营养和钾素营养含量最高。不同拉枝角度处理均使香梨树的长果枝比例减小,中、短果枝比例增加,拉枝角度为75°~90°时,枝条抽生中、短果枝的比例高于其他处理。拉枝角度为75°~90°时,果实硬度、可溶性糖、可滴定酸、糖酸比、蛋白质、维生素C和石细胞含量等指标要优于其他处理,且果实单果质量最大。综合分析认为,库尔勒香梨省力密植栽培模式下树体适宜的拉枝角度为75°~90°。  相似文献   

6.
对不同拉枝角度富士苹果叶片营养物质和果实品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拉枝角度的增大,富士苹果果实单果重、果形指数、总糖和Vc含量增加,酸含量降低。叶片中氮含量随着拉枝角度的增大而减小,且各处理间差异显著;拉枝角度110°~120°时,叶片磷含量最高。对果树叶片营养物质含量与果实品质各指标进行相关及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果树枝条经不同拉枝角度处理后叶片氮营养含量与果实单果重、果形指数、可溶性总糖、Vc含量呈负相关系,与果实硬度和有机酸含量呈正相关系;叶片磷营养含量与单果重、果形指数、可溶性总糖量、Vc含量呈正相关系,而与果实硬度、有机酸含量呈负相关系;叶片钾营养含量与单果重、果形指数、可溶性总糖、Vc含量呈正相关系,与果实硬度、有机酸含量呈负相关系。  相似文献   

7.
以金昌1号红枣为试材,研究叶面喷施不同质量浓度聚谷氨酸对枣树叶片光合作用、坐果率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花期对叶面喷施不同浓度聚谷氨酸均可促进枣吊长度和叶片数量,使叶片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升高,也提高了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使叶片中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和蒸腾速率明显下降.在果实采收时,ρ(聚谷氨酸)=0.1 g/L处理显著提高了枣吊的果粒数、平均单果质量和果实硬度,使产量和果实品质显著提高.因此,在金昌1号红枣花期,对叶面喷施适当质量浓度的聚谷氨酸可通过提高枣吊的叶片数量、叶绿素含量,促进叶片光合作用,进而提高坐果率和果实的品质.  相似文献   

8.
正枣树是喜光树种,在枝条主次分明、层次清楚、通风透光条件下,才能保证高产稳产。枣头直立徒长的枣园郁闭、光照不良,严重影响枣园优质丰产高效。通过研究阿克苏地区不同品种、不同树龄、不同密度、不同时间对枣树拉枝的影响,结合多年生产实践,总结枣头拉枝开角整形技术。一、常见枣树拉枝方法1.树龄2年生以上的直立枝未经拉枝的多年生枣头枝用木棍撑枝,很难使角度开张到50°以上。此类主侧枝要重短截重新培  相似文献   

9.
南疆枣树种植模式改造对骏枣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不同种植模式对骏枣生长发育以及产量果实品质的影响,通过树形改造和降低密度试验,调查不同种植模式下枣吊、果实生长动态变化以及产量果实品质特征。结果表明,1幼龄枣树随着密度降低,枣吊生长空间充足,长势平缓,枝质不会硬化,降低了加长生长能力。2不同密度条件下果实生长发育进程亦不同,低密度区果实纵横径生长呈现出快-慢-快的变化规律,高密度区果实纵横径呈快-慢-慢的变化。3果实成熟后高密度模式下木质化枣吊的果实体积和重量均大于脱落性枣吊的,在低密度条件下木质化枣吊与脱落性枣吊果实体积和重量差异不显著。4直播建园的高密度栽培模式,在幼龄期的群体产量具有很强优势,但低密度模式下单株个体结果能力很强。枣树种植密度降低,提高了光合作用,增强了通风透光性,有效控制了病虫害的发生,提高了果实品质和等级,同时降低了生产成本,增强了抵御市场急剧变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以四年生直播密植骏枣树为材料,研究钾肥不同施肥时期和施肥量对枣树枣头枝和二次枝抗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钾肥在整体上提高了骏枣枝条的抗寒能力,且枣头枝的抗寒性要大于二次枝,在果实膨大期施30kg/667m2的钾肥显著提高了骏枣枝条的过氧化氢酶活性和脯氨酸含量,同时也显著降低了骏枣枝条的丙二醛含量,为钾肥的最佳施肥方案.  相似文献   

11.
灰枣主干形和小冠疏层形产量及品质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灰枣简约化 主干形与常规小冠疏层形树形的对比,分析主干形简约化栽培模式的示范推广,为机械化生产和统一标准化栽培模式奠定理论基础。【方法】采用计数统计法,从2017年起连续两年分别对5~6年生两种灰枣树形的产量构成因子进行调查分析,果实品质的测定采用常规检测。【结果】产量构成方面:主干形树形的枝组数、二次枝数以及二次枝枣吊数和枣果数均极显著低于小冠疏层形树形,且单株产量主干形4.71 kg/株显著低于小冠疏层形5.74 kg/株。灰枣小冠疏层形树冠上、中、下3个层次的果实单果重、果肉厚度和果实硬度值均小于主干形树形,且树冠层次越高,其该位置的果实性状表现越优良,主干形果形指数为1.45、小冠疏层形为1.54;两种树形的单果重、果核重、果实纵横径、果核纵横径、果肉厚度以及果实硬度值均以枣吊中部最大,枣吊基部次之,枣吊尾部值最小,且枣吊不同部位间主干形果实性状较优于小冠疏层形。主干形树形不同层次间果实可溶性糖、还原糖、VC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高于小冠疏层形;果实可溶性糖、还原糖、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表现为枣吊中部>枣吊基部>枣吊尾部,而VC含量表现为枣吊中部>枣吊尾部>枣吊基部,可滴定酸含量表现为枣吊基部>枣吊中部>枣吊尾部,且枣吊不同部位间的果实营养品质均以主干形较优 。两种树形的果实还原糖和可滴定酸含量均表现为干枣>吊干枣>鲜枣,VC含量表现为鲜枣>吊干枣>干枣。【结论】灰枣小冠疏层形树冠枝量较大,产量较高,但其果实品质较差,而简约化‘主干形’树形树冠结构简单,枝量较少,便于机械化操作,且果实品质较优,商品性较好,具有示范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枣树强拉枝的生理作用 扩大枣树树冠,充分利用上部空间,实现鲜枣立体结果.通过拉枝可以充分利用枝条长度,占据更大空间,扩大树冠,增加冠内着生结果枝组部位,在树体上、中、下、里、中、外都可配备枝组,实现立体多结果,提高枣树产量.同时,提高光能利用率和果实含糖量,促进果实着色,进而提高了果实的内在品质.  相似文献   

13.
以直播建立果园的灰枣、骏枣为试材,研究其不同枝条叶片净光合速率日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灰枣、骏枣不同枝条叶片净光合速率日变化趋势相似,均呈单峰曲线.灰枣不同枝条叶片最高峰均出现在13:00左右.骏枣枣头叶片峰值在13:00,其余枝条叶片在15:00.灰枣枣头枝叶片始终大于骏枣枣头枝叶片,13:00-17:00灰枣枣拐叶片净光合速率高于骏枣,上部枣吊叶片净光合速率变化基本相同,基部枣吊叶片净光合速率变化较大.不同叶片净光合速率大小依次为上部枣吊叶片>枣拐叶>枣头叶>基部枣吊叶片.枣吊叶序叶片净光合速率呈现高-低-高-低的变化,中部叶序叶片净光合速率较高,顶部叶片最小.  相似文献   

14.
连续4a研究表明,黄土区旱坡地枣园,以3年生枝为单位拉枝修剪是控制树体生长发育,调节养分、水分的合理分配,平衡生长与结果的主要修剪方法。生长期枣树幼树以3年生枝为单位拉枝整形,可迅速培养骨干枝和各类结果枝组。同时因枝条粗壮充实,二次枝有效结果部位高,在成形过程中提高了产量;利用新生枣头流营养,抑制枣股萌发,培养的结果枝组质量高,丰产稳产。生长结果期拉枝,主要是对骨干枝和大型结果枝组的更新替代,利用枣树拉枝后2-3a不促发分枝的习性,促进枝组快速更替,使果实负荷均匀分布。盛果期枣树拉枝,主要用于骨干枝和大型结果枝组的及时更新复壮,维持生长与结果的最佳平衡。更新骨干枝,既能增强树势, 平衡结果,又可提高成形中的产量;更新结果枝组,利用新生枣头分流营养,延长结果枝组寿命。以3年生枝为单位拉枝整形,平衡了树势,到8年生时,单株产量仍极显著地高于常规整形。  相似文献   

15.
专家谈农事     
<正>枣树夏季怎么修剪读者林阳光问:枣树夏季怎么修剪?答:枣树的结果部位大都在树冠的外围和上部,膛内的结果枝(二次枝)和底部枝条往往是开花早结果早,又因顶端优势,这些枣果容易脱落,因此这类枝条夏管时一定要疏除。夏剪时,因为树上有枣吊和叶片,容易看清哪里的枝条过于密集,便于修剪,等到冬季叶落后,怎么看  相似文献   

16.
枣树枝条通常分为枣头、二次枝、枣股和枣吊。按其发生顺序又可分为一次枝、二次枝、三次枝。可是在叫法中,只把枣头叫一次枝。按其作用又可分为发育枝(即生长枝、营养枝、延长枝)、骨干枝(包括主枝、侧枝)、结果基枝(二次枝)、结果母枝(枣股)和结果枝(枣吊)。  相似文献   

17.
枣树“三摘心”即枣头摘心、二次枝(即结果基枝)摘心和枣吊(即结果枝)摘心。1.枣头摘心(摘顶心)可分为重摘心和轻摘心。枣头重摘心于5月上旬,当新生枣头生长至5-7厘米时,对不留作延长枝和培养结果枝组的无空间枣头,留基部1-3厘米摘心,保留脱落性二次枝,使其发育成木质化枣吊。因为木质化枣吊坐果率高,所结的果实个儿大,品质优,是密植枣园生产高档果品的主要部位。对开花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滴灌条件下施肥对枣树生长效应的影响,探讨适宜成龄枣树的施肥量和施肥配比.[方法]采用随机区组布置试验方案进行田间小区试验,研究滴灌条件下不同施肥水平对枣树叶片重量、叶绿素、蒸腾速率、叶水势、产量及产量构成要素的影响.[结果]枣树产量与新枝数、新枝枣吊数、二次枝枣吊数呈正相关关系,其中与新枝数之间的关系呈显著正相关,与其余生理指标呈负相关关系;随着施肥量的增加枣树产量也随之增长,其中施肥量为300 kg/667m2是成龄枣树较优的施肥量.[结论]随施肥量的增大,枣树叶水势呈现出降低的趋势,单果重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枣树产量明显的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盛果期红富士苹果树适宜负载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15年生红富士苹果为试材,研究了不同负载量对树体生长发育、枝叶营养、果实品质和花芽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除处理1(单株留果396个)和处理2(单株留果470个)于周增长量相同外,随着负载量的增大,干周增长量、延长梢长度和粗度均逐渐减小;除处理3(单株留果550个)和处理4(单株留果627个)单株枝量无显著差异外,其它4个处理单株枝量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且以处理6(单株留果826个)单株枝量最大,处理4单株枝量最小;随着负载量的增大,各类枝占单株枝量的比例、各类枝叶量、单株叶量、单叶面积、单株叶面积均无明显变化规律,而叶面积系数逐渐减小;枝条和叶片N、P、K、Ca、Mg含量差异均不显著;枝条和叶片中Fe、Zn含量均以处理1最高,且处理1枝条Zn含量极显著高于其它处理;当666.7m^2负载量在2500~4000kg范围内时,枝条和叶片可溶性总糖含量随着负载量的增大均逐渐增加;随着负载量的增大,果实品质指标变化不尽相同;处理4的枝条成花率最高,其次依次为处理2、处理3和处理1,处理5和处理6枝条成花率较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不同坐果期枣果实品质的差异,为提高枣的精细化管理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挂牌标记枣树的头蓬果、二蓬果、三蓬果,于果实脆熟期末采收.分别测定枣果实物理性状(单果重、果形指数、可食率、含水量、干物质量)和果实内含物含量(可溶性糖、还原糖、淀粉、VC、有机酸、蛋白质),采用TMS-Pro质构仪测定果实质地参数,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枣头蓬果、二蓬果、三蓬果的大小、形状和可食部分干物质量均存在显著差异,并依次减小;二蓬果的VC、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有机酸、淀粉和还原糖含量均高于头蓬果、三蓬果的含量;供试材料不同坐果期枣果实质地各参数间也存在差异.[结论]不同坐果期枣果实品质存在较大差异,头蓬果和二蓬果品质优于三蓬果,采用疏果等措施可提高枣的商品性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