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庆  邹铁  王清章  严守雷  李洁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6):9732-9734
[目的]研究臭氧及负离子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及沙门氏菌的杀菌效果。[方法]通过在鸡蛋表面涂抹一定浓度的菌液,研究臭氧及负离子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及沙门氏菌杀菌效果的影响。[结果]臭氧处理4min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的杀菌率分别达54.17%、85.24%、89.16%,各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负离子处理1、3、5、7 min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的杀菌率分别达20.76%、25.24%、58.97%,各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臭氧及负离子对于这3种细菌均有杀菌效果,臭氧对细菌的杀菌效果明显优于负离子。  相似文献   

2.
海水驯化螺旋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寻螺旋藻的海水培养方法。[方法]用配制的海水驯化培养液对螺旋藻进行逐级驯化培养,观察螺旋藻的形态学变化并测量其生化指标。[结果]得到了平均长度大于淡水螺旋藻且稳定性良好的藻种,其叶绿素含量基本不变,藻蓝蛋白浓度较淡水培养的螺旋藻增加了62.8%。[结论]该方法可节省资源和成本,为螺旋藻的规模化生产和加工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寻螺旋藻的海水培养方法。[方法]用配制的海水驯化培养液对螺旋藻进行逐级驯化培养,观察螺旋藻的形态学变化并测量其生化指标。[结果]得到了平均长度大于淡水螺旋藻且稳定性良好的藻种,其叶绿素含量基本不变,藻蓝蛋白浓度较淡水培养的螺旋藻增加了62.8%。[结论]该方法可节省资源和成本,为螺旋藻的规模化生产和加工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臭氧氧化多菌灵表观速率常数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多菌灵初始浓度、臭氧投加量和温度对臭氧氧化降解多菌灵反应表观速率常数的影响。[方法]采用臭氧氧化降解水体中的多菌灵,考察多菌灵降解过程中表观反应速率常数与反应剂量因素的关系。[结果]在不同臭氧投加量和不同初始浓度条件下,多菌灵降解均符合假一级反应动力学。表观速率常数与臭氧投加量呈正相关性,与多菌灵初始浓度呈负相关性。表观速率常数随多菌灵初始浓度的增加而减小,但是反应物的绝对去除量增加,表明增加多菌灵初始浓度有利于提高臭氧的利用效率。表观速率常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与一般化学反应规律相符合。[结论]为安全有效地降解多菌灵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利用沼气废液培养螺旋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利用沼液培养螺旋藻。[方法]通过向沼液中添加一定浓度的Zarrouk培养液获得了螺旋藻在沼液中的培养技术,采用正交实验优化了培养条件。并通过测定螺旋藻培养过程中,沼液中的氮、磷含量的变化,研究了螺旋藻对沼液的净化效果。[结果]螺旋藻不能在直接在沼液中生长,但在其中添加了10%比例的Zarrouk培养液后,螺旋藻生长良好。正交实验显示螺旋藻在沼液中的最佳生长条件为:pH为8、初始密度OD560为0.3,光照强度5 000 lx。螺旋藻对废水中的氮、磷均有较好的清除效果,螺旋藻对活性磷的清除率达到97.1%,对硝态氮的清除率为61.2%,对亚硝态氮的清除率为53.6%。[结论]利用沼液培养螺旋藻不仅可以净化环境,而且降低生产螺旋藻成本,这为沼液的资源化处理提供了一条新的高效而经济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直投式白菜泡菜发酵及杀菌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化直投式白菜泡菜发酵工艺及杀菌工艺。[方法]比较接种发酵和自然发酵过程中总酸度、pH值和活菌总数的变化,并对泡菜进行感官评定;比较了微波杀菌和超高压杀菌的效果;最后考察了白菜泡菜发酵液的抑菌活性。[结果]接种发酵缩短了发酵时间,其最佳工艺参数为:接种量0.4%,盐浓度4.0%;以微波杀菌和超高压杀菌为代表的杀菌方式都具有良好的杀菌效果,有望取代现有的热杀菌方式;泡菜发酵液具有抑菌活性,对延长泡菜货架期可产生积极作用。[结论]该研究可为直投式白菜泡菜的工业化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培养基N含量对螺旋藻生长的影响。[方法]通过抽滤分离培养基与螺旋藻,测量滤液稀释10倍后的OD值来观察N含量变化,测量滤渣干重来观察螺旋藻的生长情况,从而找到最佳N浓度。[结果]当硝酸钠浓度为0.8 g/L时,螺旋藻生成最快,此时所得细胞密度为1.18 g/L,产量为21.8 g/(m2·d)。[结论]为家庭或办公室内生产螺旋藻时氮素的添加量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8.
刘胜贵  陈富城  李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6):14322-14324
[目的]研究羊耳菊不同浓度提取物对细菌存活率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以及不同pH值条件下提取物的抑菌效果。[方法]以金黄色葡萄球菌、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为供试菌种,绘制时间杀菌曲线和浓度杀菌曲线。在提取物浓度为最低抑菌浓度(MIC)时培养24h,测定不同pH值条件下的抑菌率。[结果]羊耳菊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的MIC、最低杀菌浓度(MBC)分别为62.5、125.0mg/ml和125.0、250.0mg/ml。绘制了羊耳菊提取物16MIC、4MIC、2MIC、MIC、1/2MIC和对照条件下的杀菌曲线。羊耳菊水提物抑菌作用最适pH值为6~8。[结论]羊耳菊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菌作用在较高浓度时并没有进一步提高杀菌速度,表现为时间依赖性,但对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表现为浓度性依赖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啤酒废水培养螺旋藻的可行性。[方法]利用啤酒废水培养螺旋藻,研究不同废水浓度下螺旋藻的生长状况及其对废水中氮、磷、有机质的去除效率,以及在放大培养时螺旋藻的生物量、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结果]螺旋藻可在啤酒废水中生存,且啤酒废水有缓冲培养液pH增加的作用,能使螺旋藻更长时间处于适宜生存的状态。50%啤酒废水、50%Zarrouk培养液最适宜螺旋藻生长,且产量达到最大。同时,螺旋藻可对啤酒废水产生净化作用。螺旋藻对100%啤酒废水中有机质、总氮、总磷的去除效率分别可达55.95%、77.78%和42.62%。在最佳配比浓度条件下,放大培养的产藻量为0.794 g/L,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分别达到69.5%和8.11%。[结论]该研究可使污水净化和螺旋藻利用相结合,达到环境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臭氧对水稻恶苗病菌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抑制法测定臭氧对恶苗病菌的抑制效果。[结果]在臭氧处理10 min的条件下,200、100、75、50 mg/m~34种浓度臭氧对恶苗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分别为54.47%、26.50%、16.08%、8.36%,对孢子萌发的抑制率分别为90.45%、59.55%、41.67%、14.77%。在200 mg/m~3臭氧处理条件下,30、20、10 min臭氧处理对恶苗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分别为88.08%、72.38%、49.60%,对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分别为90.25%、50.74%、21.46%。[结论]试验结果为促进臭氧在水稻栽培领域中的广泛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