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肉牛三元杂交试验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定分析了四个三元杂交组合(皮西黄F1,♂9头,♀8头;利西黄F1,♂9头,♀8头;短西黄F1,♂7头,♀7头)与当地黄牛初生-18月龄体重和体尺及生长发育,结果表明:以三元杂交肉牛生长发育快,各月龄体重和体尺均较本地黄牛有较大幅度提高,其中以皮西黄牛表现最好,而短西黄牛发育较差。  相似文献   

2.
测定、分析了两种三元杂交组合(本夏利F_2:公32头,母30头;本夏西F_2:公母各32头)与豫北黄牛初生——24月龄体重与体尺生长发育。结果表明,三元杂交肉牛生长发育快,体重与体尺在各个月龄下均较本地黄牛有较大幅度提高。利用三元杂交进行肉牛生产是一条有效的途径。两种三元杂交组合相比,本夏西F2较本夏利F_2生长发育迅速。  相似文献   

3.
西夏本三元杂交牛生长发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分析了西夏本三元杂交牛(公41头、母35头)、西黄F1(公34头、母34头)和豫北黄牛(公34头,母38头)初生-24月龄体尺、体重生长发育,结果表明,西夏本杂种牛生长发育快,各月龄体尺、体重显著大于豫北黄牛,比西黄F1也有明显提高,利用三元杂交进行肉牛生产是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不同三元杂交组合改良豫北黄牛的效果,对本西夏F276头,本海利60头,初生,6月龄,12月龄,24月龄体重,体尺生长发育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三元杂交肉牛生长发育迅速,各月龄体重,体尺较豫北黄牛有较大提高。两种三元杂交组合相比,本西夏F2生长发育较快。  相似文献   

5.
南德温肉牛杂交改良效果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南德温牛和德国黄牛(细管冻精)授配西黄F1母牛,母牛和犊牛在相同饲养管理条件下,测定其后代体尺、体重等主要生长发育指标。结果表明:南德温×西黄组合犊牛初生、3月龄、6月龄的体尺、体重明显高于德×西黄组合。南德温作为父本杂交改良西黄牛,效果非常明显,可以作为本县及类似生态环境条件下肉牛三元杂交的优选父本品种而在黄牛改良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用南德温牛(细管冻精)授配改良甘南州本地黄牛与西黄牛,测定其后代体尺、体重等主要生长发育指标。结果表明:南西黄犊牛初生、6月龄、12月龄、18月龄的体尺、体重明显高于南黄犊牛。南德温牛作为父本杂交改良西黄牛,效果非常明显,可以作为肉牛三元杂交的优选父本在高寒阴湿地区黄牛改良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7.
南德温肉牛与甘南高寒地区西杂牛三元杂交效果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为了提高甘南本地黄牛和西杂牛的生产性能,[方法]从2006年开始引进南德温肉牛细管冻精与当地西黄F1 代母牛进行杂交,测定其杂种后代体重、体尺等主要生长发育指标和进行适应性观察.[结果]表明:南×(西×黄)犊牛初生、6月龄、12月龄、18月龄体重、体尺显著高于西×黄F1 代(P<0.01),且能很好的适应甘南高寒牧区的生态环境和饲养管理条件.[结论]所以,南德温肉牛可作为肉牛三元杂交的终端父本在甘南高寒环境下黄牛产区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8.
选用南德温、西门塔尔、利木辛的细管冻精分别授配本地黄牛母牛。用南德温冻精分别授配利黄F1、西黄F1母牛,用西门塔尔冻精分别授配利黄F1、南黄F1母牛,用利木辛冻精分别授配西黄F1、南黄F1母牛。母牛和犊牛在相同饲养管理条件下,测定二元杂交代在一定生长阶段的体尺、体重等主要生长发育指标。结果表明,南黄组合二元杂交犊牛初生、3月龄、6月龄的体尺、体重明显高于其他组合二元杂交代;南德温作为父本改良西黄牛、利黄牛效果非常显著,明显优于南德温二元杂交牛,同时,杂合了南德温与西门塔尔或利木辛的品种优势,且克服了西门塔尔和利木辛的缺点,可以作为灵台县及类似生态环境条件下肉牛三元杂交的终端父本品种在黄牛改良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豫北黄牛及其杂交改良牛的生长发育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测定分析了西利本杂交牛、利本F1杂交牛和豫北黄牛的初生-24月龄体尺、体重指标,结果表明,西利本三元杂交牛生产发育快,各月龄体尺、体重显著大于豫北黄,比利本F1也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0.
通过测定分析了西本F1代二元杂交牛、利西本F2,代杂交牛和湘西黄牛在放牧 舍饲(补料或不补料)条件下的初生~18月龄体尺、体重指标.结果表明:利西本F2代三元杂交牛生长发育快,各月龄体尺、体重显著大于湘西黄牛,比西本F1代二元杂交牛也有显著提高;补饲生长更快,18月龄达440kg.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青海省肉牛杂交改良效果,筛选适应高寒地区肉牛最佳杂交组合,从而为今后开展肉牛杂交工作提供有力的依据,通过6年的试验研究,测定分析了蓝本、皮本、利本、夏本、德本F1牛和青海黄牛的初生,3月龄,6月龄,12月龄,18月龄体重及体尺指标及杂交后代对青海高原高寒气候的适应性观察。结果显示:五个杂交组合F1代不同年龄的生长速度和体尺指标均明显优于青海黄牛(P<0.01)说明良种肉牛改良效果显著,在不同杂交组合后代的比较中,蓝本F1牛生长发育最快,各阶段体重及体尺指标显著高于青海黄牛,比皮本、利本、夏本、德本F1牛也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黑毛和牛改良皖南黄牛后代的生长性能及对皖南地区环境的适应能力。[方法]和杂F1代和和杂F2代为试验组,皖南牛为对照组。其中犊牛和杂牛F1代公牛17头、母牛21头,和杂F2代公牛9头、母牛11头,皖南牛公牛13头、母牛10头;6月龄及12月龄和杂牛F1代公牛15头、母牛18头,和杂F2代公牛8头,母牛9头,皖南牛公牛13头、母牛10头;18月龄和杂牛F1代公牛10头、母牛12头,和杂F2代公牛7头,母牛7头,皖南牛公牛11头、母牛8头。测定和杂牛F1代和F2代的体尺及体重等生长性能,并与皖南黄牛的生长性能进行比较。[结果]和杂牛生长发育较本地牛要快,但其增重相对其他外来肉牛品种来说仍然较慢。[结论]和牛可以作为皖南黄牛改良杂交的种质资源,提高皖南牛的生长速度,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安格斯牛在大通地区生长发育观测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当地黄牛为对照,对胚胎移植后所产的18头(♀8,♂10)安格斯牛在大通县的生长发育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初生公犊为29.12 kg,母犊为25.42 kg。3月龄、6月龄、12月龄公犊平均体重分别为108.57 kg、183.59 kg和322.8 kg,比青海黄牛公牛相应月龄分别提高55.2%、67.7%和81.2%;母犊平均体重分别为102.61 kg、171.33 kg和301.61 kg,比青海黄牛牛相应月龄分别提高38.1%、68.4%和79.9%;而且,安格斯牛的体型外貌、体尺均比青海黄牛有明显提高,表现出良好的肉用牛特征。  相似文献   

14.
研究在农户舍饲养条件下测定并对比研究了皮西黄、德西黄三元杂交牛及西黄二元杂交公牛各6头4月龄、6月龄、12月龄和18月龄的生长发育指标.结果表明:三元杂交牛18月龄活重达400kg以上,比二元杂交牛提高14.3%~20.4%;体高提高5.3%~10.8%,体斜长提高13.4%~16.7%,胸围提高19.2%~22.4%,管围提高6.5%~17.1%.三元杂交牛其它各年龄段比二元杂交牛体尺、体重均有大幅度的增长,故以上两种杂交组合是适宜当地发展肉牛生产的较佳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15.
选取南德温肉牛冻精,在华亭县进行杂交改良本地黄牛,研究南本F1牛生长发育性能,结果表明,南本F1体重较本地黄牛平均提高64.1%、35.8%、71.7%和70.1%,增重效果明显(P〈0.05),南本F1初生、3月龄、6月龄和12月龄平均体尺比当地黄牛有较大提高。南本F1牛比当地同龄牛出肉率高,繁殖率也高于本地黄牛,故饲养南本F1的养殖户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在对湘西黄牛采取人工杂交改良的过程中,通过对湘西黄牛、湘西黄牛的杂交组合西本F1母牛进行了生长发育与繁殖性能的调查研究,并统计湘西黄牛与西本F1代初生重、12月龄、18月龄、24月龄及初配体重、初配月龄、发情季节、妊娠期、受胎率、成活率、所生犊牛的体重体尺及断奶后体重体尺(6月龄)。统计结果表明:西本F1代各年龄阶段的体重体尺数据明显高于湘西黄牛;西本F1与湘西黄牛的受胎率、成活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发情季节大多集中春秋及夏秋两季,初配月龄在22~23月龄之间,初配体重比湘西黄牛重67.76kg,两者差异显著(P<0.05);西本F1代所生犊牛初生体重体尺与其断奶后体重体尺数据明显高于湘西黄牛,其泌乳性能也优于湘西黄牛。  相似文献   

17.
青海黄牛及其杂交改良牛的生长发育性能观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测定分析了西本、皮本、利本F1和青海黄牛的初生、6月龄和12月龄体重、体尺指标,结果表明,皮本F1牛生长发育快,各月龄体重,体尺指标显著大于青海黄牛,比西本、利本F1也有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测定、分析了西海黄杂种手(公36头、母34头)初生至24月龄体尺、体重生长发育情况,结果表明,西海黄杂种牛生长发育快,各月龄体尺、体重显著大于豫北黄牛,比海黄F1也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9.
为了测试四川本地黄牛改良牛(夏洛莱牛×西门塔尔牛×本地黄牛,夏西本三元杂交牛)的体尺性状和产肉性能,笔者选择了6头18月龄的夏西本三元杂交牛公牛进行体尺测量和屠宰性能测定。测定项目包括4部分,即体尺、屠宰、肉质性状和头蹄皮及内脏重量。结果表明,18月龄夏西本三元杂交牛具有良好的生长发育和屠宰性能,且具有较好的肉品质。综上所述,本试验展现了四川本地黄牛改良牛(夏西本三元杂交牛)的生产性能和特点,为合理保护、评价和利用四川地方黄牛品种提供了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青海省肉牛杂交改良效果,筛选适应高寒地区肉牛最佳杂交组合,为今后开展肉牛杂交工作提供有力的依据,通过6年的试验研究,测定分析了蓝本、皮本、利本、夏本、德本F1牛和青海黄牛的初生、3月龄、6月龄、9月龄、12月龄、18月龄体重、体尺指标及杂交后代对青海高原高寒气候的适应性观察。结果显示:5个杂交组合F1代不同年龄的生长速度和体尺指标均显著优于青海黄牛(P<0.01),说明良种肉牛改良效果显著。其中蓝本F1的杂交优势表现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