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鸡马立克病是鸡肿瘤疾病的一种,具有较强的传染性,病原为马立克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神经型、内脏型、虹膜型和皮肤型是临床常见的发病类型,病理变化以感染部位出现结节样病变为主;疫苗免疫是预防本病最好的途径,另外需要加强管理和消毒,目前本病无法治疗,感染鸡需要淘汰处理。  相似文献   

2.
马立克氏病是由于马立克氏病毒引发的鸡常见的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该病可造成神经、虹膜、性腺、内脏、肌肉和皮肤等发生淋巴细胞浸润,其特征在于肿瘤的形成。本病传染性强,导致高病死率、免疫抑制以及进行性衰弱,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是危害养鸡业最常见传染病之一。此病分为神经型、眼型、皮肤型、内脏型。本文对其控制措施进行了分析~[1]。  相似文献   

3.
<正>1内脏型马立克氏病本病是由疱疹病毒引起的淋巴组织增生性肿瘤疾病。其特点是病鸡的外周神经、虹膜、皮肤、肌肉、性腺及内脏器官淋巴细胞浸润和形成肿瘤。该病毒的不同毒株致病性有一定差异。较强毒株可引发内脏形成肿瘤,较弱毒株常引起神经型马立克氏病。主要发生在90~150日龄,神经型、眼型及皮肤型多2月龄前后,肉鸡40日龄可形成肿瘤。1.1病理变化肿瘤可在心、肺、肝、脾、肾、胰脏、卵巢、睾丸及肠壁、骨  相似文献   

4.
鸡马立克氏病主要是以周围神经发生淋巴样细胞浸润和肿大、各内脏器官及皮肤形成肿瘤为主要特征。不同毒株和鸡的敏感性不同,病毒的致病性也不同,小鸡感染后,14~18周出现神经麻痹症状,急性的5~6周内脏出现肿瘤;肉鸡感染后出现皮型肿瘤。 马立克氏病毒有三个血清型,Ⅰ型为强毒型,Ⅱ型为无毒型,Ⅲ型  相似文献   

5.
鸡马立克氏病(MD)是由疤疹病毒引起的具有高度传染性、淋巴组织增生性、肿瘤性疾病。本病具有传播速度快、传播面广、潜伏期长等特点。患急性N脏型马立克氏病的鸡群淘汰及死亡率达10%~SO%不等。本病在世界各国普遍存在和流行。我国于1973年首次发现MD,1978年开始生产预防  相似文献   

6.
鸡马立克氏病的诊断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马立克氏病是鸡的淋巴组织增生性传染病。该病以外周神经、各组织脏器形成淋巴性肿瘤为特征,易感鸡感染本病可导致高死亡率,蛋鸡产蛋量下降,免疫抑制以及进行性衰弱。马立克氏病各季均可发病,是危害养鸡业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使用疫苗基本可以保护不发病,但不能对抗病毒感染,一旦免疫鸡群感染马立克氏病毒,就会变成病毒携带者,并持续向外界排毒,给本病消灭带来了因难。  相似文献   

7.
Salsbury 制药公司宣布其新问世的马立克氏病疫苗已领取美国农业部批准使用的执照。据称,此种新疫苗内含无致病力的2型SB-1号马立克氏病病毒(non-pathogenic,ty-pe 2,SB-1 Marek's virus)。凡用过标准疱疹病毒型的马立克氏病疫苗(standard HVT-type vaccines)而无效者,用此新苗可使鸡只进而得到保护,以对抗极强型的马立克氏病病毒。  相似文献   

8.
鸡马立克氏病是鸡最常见的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以外周神经以及性腺、虹膜、各种内脏器官、肌肉和皮肤的单核性细胞浸润和肿瘤形成为特征,可引起鸡群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其危害随着养鸡业的集约化而增大。近年来世界各地相继发现毒力极强的马立克氏病病毒,给本病的防治带来了新  相似文献   

9.
鸡马立克氏病是鸡最常见的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以外周神经以及性腺、虹膜、各种内脏器官、肌肉和皮肤的单核性细胞浸润和肿瘤形成为特征,可引起鸡群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其危害随着养鸡业的集约化而增大。近年来世界各地相继发现毒力极强的马立克氏病病毒,给本病的防治带来了新的问题。2010年3月初,我市发生一起蛋鸡马立克氏病,现将诊断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鸡马立克氏病(MD)是由鸡马立克氏病病毒引起的鸡淋巴细胞增生性肿瘤疾病。其特点是在鸡外周神经、性腺、虹膜、各种脏器、肌肉和皮肤出现淋巴样细胞、单核细胞的浸润和增生及肿瘤的形成。鸡马立克氏病病毒(MDV)归属于疱疹病毒科。MDV在流行过程中经常出现变异毒株,其共同特点是毒力比一般毒株强,有极强的肿瘤性,用HVT免疫的鸡不能阻止其致瘤性。MDV分3个型,Ⅰ型为致病性强毒株及其致弱毒株,Ⅱ型为无致病性的自然弱毒株,Ⅲ型为火鸡疱疹病毒(HVT),此型病毒本非MDV,但因与鸡马立克氏病关系密切,故将其划分在马立克氏病毒型内。  相似文献   

11.
马立克氏病(MD是由疱疹病毒科细胞结合性马立克氏病病毒(MDV)引起鸡淋巴组织增生性肿瘤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本病以患鸡内脏、外周神经、性腺、皮肤及眼出现肿瘤为特征。由于各组织器官肿瘤病灶的形成,不仅使残次  相似文献   

12.
前  言马立克氏病(Marek’sDisease,MD)是由疱疹病毒引起的鸡淋巴细胞增生性肿瘤疾病。该病首次报道于1907年,其主要特征是病鸡的周围神经、性腺、各脏器、眼的虹膜、肌肉和皮肤的淋巴细胞浸润和形成肿瘤病灶。马立克氏病病毒最早由英国学者于1967年分离获得。本病主要发生于密集饲养的养鸡场,特别是肉仔鸡发生该病后损失严重。马立克氏病病毒还容易发生基因突变而增强毒力。不同品种的鸡对马立克氏病的易感性不同,采用马立克氏病疫苗可有效地控制该病的感染,但其免疫效果受许多因素的影响。要控制马立克氏病的发生,必须加…  相似文献   

13.
鸡马立克氏病(Marek′s Disease,MD)是由疱疹病毒引起的鸡淋巴细胞增生性肿瘤疾病,其病原为马立克氏病病毒(MDV)。该病主要特征是病鸡的外周神经、性腺、各种脏器、眼的虹膜、肌肉和皮肤等发生淋巴细胞浸润、肿大和形成肿瘤。本病  相似文献   

14.
<正>马立克氏病(marek’s disease,MD)是由疱疹病毒科的细胞结合性马立克氏病病毒(marek’s piseasevirm,MDV)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传染性、淋巴组织增生性肿瘤病。本病以患鸡内脏、外周神经、性腺、皮肤及眼出现肿瘤为特征。  相似文献   

15.
鸡马立克氏病(Arian Marek's Diseasc,MD)于1907年由匈牙利学者马立克发现和报道,并因此得名。本病的特征是炎症性和肿瘤性病变,主要侵害神经系统,也侵害内脏和其他组织,是一种急性爆发型产瘤病。病原马立克氏病病毒(MDV)属疱疹病毒科丙疱疹病毒亚科,为24面体主体对称,直径100—150nm,内含分子量为54-92×10~6道尔顿的DNA双链,在氯化铯中浮密度为1.27—1.29克/毫升。病毒粒子可被氯仿、乙醚等灭活。本病毒是细胞结合性病毒,因此来自感染鸡组织的完整细胞必须用来作接种物,但来自羽毛囊的除外,因为病毒是从  相似文献   

16.
马立克氏病(MD)是最常见的一种鸡淋巴组织增生性传染病,是由马立克氏病病毒(MDV)引起鸡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性肿瘤疾病,以淋巴组织的增生和肿瘤形成为特征。马立克氏病是目前惟一可以用疫苗预防的肿瘤性疾病,也常被用来作为肿瘤性疾病的治疗模型。  相似文献   

17.
鸡马立克氏病(Marek’sDisease,MD)是由马立克病毒引起鸡的一种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以病鸡的外周神经、性腺、虹膜、各种内脏器官、肌肉和皮肤发生单核细胞浸润、形成淋巴肿瘤为特征。本病传播速度快,传播面积广,潜伏期长(1~6个月不等)。患急性内脏型鸡马立克氏病的鸡群淘汰及死亡率高达8%~30%,严重发病的鸡群可造成全群覆灭,OIE将其列为B类疫病。  相似文献   

18.
由马立克氏病病毒(MDV)引起的鸡马立克氏病(MD)、由禽白血病病毒(ALV)引起的禽白血病(AL)和由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REV)引起的禽网状内皮增生症(RE)都能引起鸡的内脏肿瘤,是常见的临床肿瘤病,且肉眼观察肿瘤形态非常相似,  相似文献   

19.
<正>不同原因引起不同情况的肾脏疾病及表现,尤其治疗起来更加不能一致,以免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现就鸡肾脏表现状况简单分类如下:1肾肿、肾炎1.1致病原因1.1.1疾病方面:包括病毒和寄生虫病,前者常见的右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法氏囊炎、禽肾炎病毒病、马立克氏病、新城疫、大肠杆菌病等;后者常见的有  相似文献   

20.
在多年的临床工作中曾见到鸡群从40日龄瘫痪的情况,神经肿胀,死亡率并不高的疾病.通过病理切片诊断和治疗性诊断,证明并非由马立克氏病(MD)所造成.能够引起神经肿胀的鸡病至少有马立克氏病、网状内皮细胞增生和核黄素缺乏症3种. 1马立克氏病 MD是由鸡的马立克氏病疱疹病毒(MDV)引起的传染性肿瘤性疾病.MDV属于疱疹病毒科,γ-疱疹病毒亚科,为双链DNA病毒.病毒衣壳为正十面体对称结构,直径为80~100钠米;有囊膜的病毒粒子直径为150~160钠米.MDV有3个血清型,即致病的MDV及人工致弱的疫苗毒株均为血清Ⅰ型;无毒力的自然分离株为血清Ⅱ型;火鸡疱疹病毒属于血清Ⅲ型.各血清型之间具有共同的抗原成分. MD的临床表现型,可分为内脏型、皮肤型、神经型和眼型.神经型MD,由于侵害的神经不同,病鸡表现腿瘫痪,劈叉;翅膀下垂;头颈下垂或斜颈等.通常可见1个或多个外周神经,即坐骨神经、翅神经、颈部迷走神经等,出现肿胀、横纹消失、灰色或黄色退色.组织切片可见多种细胞浸润,有小和中淋巴细胞、浆细胞、淋巴母细胞和少数巨噬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