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2019年4月20—22日、27—29日郧西县烟叶主产区2次增雨过程,从天气形势、增雨潜力预报指标、作业设计、作业过程及作业效果等方面对本次过程进行分析评估。通过此次增雨作业,特别是第2次捕捉机会适时作业,主烟区普降小到中雨,绝对增雨量2.8 mm,相对增雨率达23.1%,土壤墒情基本可满足覆膜移栽。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2019年4月20-22日、27-29日湖北十堰郧西县烟叶主产区两次增雨过程,从天气形势、增雨潜力预报指标,作业设计、作业过程及作业效果等对本次过程分析评估,通过这次增雨作业,特别是第二次捕捉机会适时作业,主烟区普降小到中雨,绝对增雨量2.8mm,相对增雨率达23.1%,土壤墒情基本可满足覆膜移栽。  相似文献   

3.
白婷  刘谦  吴奕霄 《安徽农业科学》2017,(34):185-188,210
利用欧洲预报场、GRAPES模式预报及雷达等资料,分析2017年4月4日河南省人工影响天气中心开展的一次人工增雨作业过程。结果发现,低槽东移是此次降水的主要影响系统;此次过程全省大部分地区均有过冷水存在,北部、中部垂直累积过冷水含量较高,中部地区作业潜力最好;增雨作业结束后30 min,作业区及下风向回波增强,30 d Bz以上强回波区范围增大;比较对比区降水量,增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薛小宁  刘敏  刘建雄 《安徽农业科学》2013,(36):13965-13967
利用榆林市所辖各县区1971~2010年地面水汽压和降水资料,对该地空中云水资源的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对人工增雨潜力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榆林市年大气可降水量随年际有增多趋势,递增率为448.2 mm/1Oa;空中云水资源月变化呈近似正态分布;各地的自然降水产出率4和11月较大,7、8、12、2、3月较小;榆林市年平均增雨潜力达78.67%,增雨潜力巨大;7、8、3、12、2月增雨潜力较大,4和11月增雨潜力最小,西北部的增雨潜力大于东南部,定边增雨潜力最大,清涧的增雨潜力最小.  相似文献   

5.
宁夏南部山区对流云火箭增雨技术初步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饶彤华  张成军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5):7075-7076
基于2003年6~9月进行的宁夏火箭人工增雨试验,对宁夏南部山区对流云火箭增雨技术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利用雷达和探空资料,结合火箭性能特点,提出了包括雷达监测、目标云选择、增雨潜力判断、作业判别指标、作业时机、催化部位等对流云增雨作业技术方法,旨在提高固原市火箭人工增雨业务化水平。  相似文献   

6.
为了更加高效地开发空中云水资源,要求在制订增雨(雪)作业方案前对未来影响天气系统的特征及作业潜力具有清晰的判断,因而需要总结出邯郸地区适合开展增雨(雪)作业的天气类型。为此,普查了2007—2015年具有增雨潜力的降水日,并以天气系统的高度场(500 h Pa)为依据,辅以地面场进行分类总结,建立了西风带高空槽型(西来槽)、蒙古低涡型、华北低涡(河套低涡)型、冷涡后部西北气流型4种类型,并利用物理量权重集成法进行邯郸地区增雨潜力分析,6—9月是邯郸地区增雨潜力最大的时期,3—4月增雨潜力也较大。  相似文献   

7.
商丘市人工增雨潜力及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孙杰  孙民  王海翔  晁保健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5):7079-7082
[目的]分析商丘春秋两季的空中水资源分布特征、人工增雨潜力及效益。[方法]通过计算、分析代表站的各标准层等压面的水汽含量研究商丘市的人工增雨潜力及效益。[结果]3月份的水汽含量不到是5月份的一半,9月份的水汽含量是11月份的2~3倍。Ⅰ区的水汽含量比Ⅱ区少2~4k∥m^2。在春季Ⅰ区的整层水汽含量为44.92kg/m^2,Ⅱ区的整层水汽含量为56.34kg/m^2,Ⅰ区和Ⅱ区的水汽含量差异为11.42kg/m^2。在秋季,Ⅰ区的整层水汽含量为39.74kg/m^2,Ⅱ区的整层水汽含量为53.25kg/m^2,I区和Ⅱ区的水汽含量差异为13.51kg/m^2。适宜增雨作业的云层高度为3000~5500rn。6月份的增雨潜力最大,8月份的增雨潜力最小。[结论]人工增雨是一条综合利用空中水资源补充地表水资源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2012年辽宁夏季一次人工增雨过程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2年6月1~3日,辽宁省气象局在辽宁部分地区实施了飞机、火箭联合增雨作业,此次人工增雨作业效果明显,有效地缓解了旱情,降低了森林火险等级。本文从需水情况、天气形势、降水预报、增雨潜力及作业条件、作业方案设计、实时指挥、增雨作业情况及效果等方面分析了这次人工增雨作业过程。  相似文献   

9.
2011年5月初辽宁的西、北部出现春旱,为改善辽西北土壤墒情以确保春耕,辽宁省人影办认真分析了各地的需水情况和增雨潜力,对辽西北进行飞机和火箭联合增雨作业。作业后特别是辽西地区的实际降水量明显大于预报量,对春播和增加土壤含水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旱情得到缓解,可见这次增雨作业是成功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利用温度露点差判别沈阳地区云体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2004年5、6月和2005年7、8月沈阳观象台的探空资料及棋盘山新一代天气雷达的三维体扫资料,应用压高方程和相对湿度与露点的关系,按不同温度、高度范围和温度露点差统计云体出现的频数,并对统计数据进行二元二次回归和历史拟合,得到沈阳地区夏季不同温度、高度条件下识别云体的温度露点差指标。将该指标与数值预报产品中的温度露点差值进行比较,即可得知未来沈阳地区的云顶相对高度范围和温度,进而判断未来降水云系的人工增雨潜力并制定人工增雨作业方案。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2015年黑龙江省人工增雨潜力的时空分布.[方法]利用再分析资料计算降水转化率,并通过结合MODIS卫星云产品,从人工增雨的微物理条件出发进一步研究了黑龙江省2015年春季和秋季的增雨潜力.[结果]在春季的松嫩平原大部分地区以及秋季的松嫩平原与三江平原大部分地区,降水量和降水转化率均较小,存在一定的增雨潜力;春季,松嫩平原北部和三江平原中部存在适宜进行暖云催化增雨的区域;秋季,从松嫩平原北部至三江平原西侧存在许多适宜暖云催化增雨的区域,同时在松嫩平原北部与三江平原西侧的局部地区存在适宜冷云催化增雨的区域.[结论]该研究可为科学合理开展人工增雨规划及作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房彬  胡伟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000-1004
2010年9月16~17日,辽宁省气象局在水资源严重匮乏的朝阳、阜新、锦州、沈阳北部组织实施了飞机、火箭联合增雨作业,此次人工增雨作业区普降小到中雨,局部大雨,有效地增加了辽西北地区水资源量。从天气形势、需水情况、降水预报、增雨潜力、方案设计、实时指挥等方面详细介绍了这次增雨作业过程,为以后的人工增雨作业提高参考。  相似文献   

13.
利用1971—2011年天水地区河谷、渭北、关山区3个代表点的气象站资料,以湿润度指数(Mi)、标准化降水指数(SPI)、降水距平百分率(Pa)3种干旱监测指标及等级划分为基础,对天水各气候区的春、夏、秋3个主要作物生长时段干旱气候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天水春季(3—5月)出现干旱灾害的气候风险最大,各气候区10年中有6~8年出现干旱,中旱以上干旱河谷区10年中有4~5年、渭北区有5~6年、关山区有2~4年出现;夏季(6—8月)干旱风险次之,各气候区10年中有6~7年出现干旱,中旱以上干旱河谷区10年中有2~4年、渭北区有2~3年、关山区有2~4年出现;秋季(9—10月)各等级干旱气候风险出现均较小。各季干旱风险主要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初以后。  相似文献   

14.
李卓立  鄢志宇  杨桂娟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330-12333,12355
[目的]研究2010年锦州地区春季首场透雨天气及其增雨潜势预报。[方法]从天气形势特点、主要影响系统、预报服务、人工增雨作业等方面,对2010年锦州地区春季首场透雨的天气过程进行全面总结。[结果]此次透雨降水天气形势特点为高空冷空气偏弱、低空暖湿气流明显;主要影响系统为高空槽、高空切变线和地面蒙古气旋;地面倒槽系统北上与蒙古气旋同位相打通,为锦州地区降水提供了一定的能量和水汽,这是产生这场透雨的关键原因之一。数值预报产品在预报服务工作中起到了一定的指示作用,形势场预报较为准确、降水预报偏差较大,因此预报服务中不能简单完全依靠,应该结合实况监测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应用。[结论]该研究为锦州全区大范围成功进行人工增雨作业起到了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依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并查阅国内外相关标准基础上,结合暴雨及其灾害影响的相关研究成果,初步选择24 h降水量、24 h内最大小时雨量、降水序列百分位3个因子来确定单站降水强度指数,再与降水区域指数相结合确定降水强度等级,最终将降水强度等级划分为四级,由强到弱依次为Ⅰ级(极端降水)、Ⅱ级(特强降水)、Ⅲ级(强降水)、Ⅳ级(较强降水)。根据选择的降水强度等级标准,对2016年7月1—4日降水过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标准选择客观、可用;2016年1月1日—9月10日湖南省逐日降水强度等级结果也表明初步设置的标准能客观评价降水强度等级。该标准的应用不仅能有效监测和评估洪涝灾害的影响程度,还能为政府部门科学进行防汛救灾提供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6.
王维佳  周嵬  何奇瑾  刘东升  刘建西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2):18372-18373,18468
利用79个气象台站30年的地面水汽压资料,计算整层大气可降水量,结合各站地面降水资料,计算了四川省飞机作业区域的降水转化率,分析了降水转化率的特征及其与雨日的关系。结果表明,飞机作业各区域降水转化率都不高,降水转化率最小的区全年平均7.34%,最大的区全年平均12.29%,实际降水量占空中水汽总含量比例都很小,空中水资源开发前景广阔。降水转化率的时空分布明显不均匀,各气象台站间差异较大,季节差异明显,夏季最大,秋季次之,冬季最小。降水转化率和雨日相关系数为0.571 58。降水转化率和大到暴雨日呈线性增长关系,相关系数为0.825 02。  相似文献   

17.
李鹏山  谢跟踪  苏珊  孟相彩  于蕾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4):2327-2330,2369
利用海口市2008年社会经济数据,采用生态环境效应评价模型,对研究区构建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生态环境影响效应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得到各个指标的权重,进而得到海口市滨海旅游区2008年生态环境效应评价指数,并在GIS中通过空间叠加分析得到研究区不同土地利用格局的环境效应状态评价。结果表明:2008年海口市滨海旅游区,生态环境综合效应指数为0.582,结合生态环境质量评判标准,得出该区域生态环境处于一般状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已有退化。研究区不同土地利用格局表现出不同状态,主要表现在建设用地生态环境恶劣,未利用地生态环境较差,耕地生态环境状态一般,水域生态系统处于良好状态,有林地和湿地的生态环境处于理想状态。  相似文献   

18.
利用4种气象干旱指数计算方法,以农业气象干旱指标为参照,对2007年3月~6月陕西黄土高原43县区出现的干旱天气过程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4种干旱指数计算结果比统计部门的实际旱情程度严重;相对湿润度指数计算出的干旱等级比实际统计等级严重;标准化降水指数计算结果反映出特旱面积过大;降水量距平百分率和气象干旱综合指数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一致。在干旱开始与结束日期计算中,相对湿润度指数计算结果与水利部所规定的水利行业标准计算结果一致;在干旱结束日期计算中,采用气象综合干旱指数和降水距平百分率指数计算的结束日期与水利部规定计算结果较为接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