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辣椒分子标记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国内外对辣椒基因组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构建了一些分子连锁图谱,对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分子标记。本文综述近年来在辣椒分子标记方面的研究进展,展示辣椒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和抗病基因定位方面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是将基因型与可观测的性状(即表型)进行群体水平的统计学分析,通过统计量或P值筛选出可以影响该性状的遗传变异因子,为揭示作物复杂农艺性状的遗传机理提供了研究思路。目前GWAS已广泛应用于作物遗传育种,本文主要综述了GWAS在辣椒农艺性状、品质性状及抗性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及展望,以期为今后利用GWAS进行辣椒农艺及品质性状遗传基础的研究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通过田间性状调查和人工接种鉴定,对从国外引进的53份辣椒种质进行了农艺性状和抗病性评价。结果表明,53份辣椒种质在调查的21个农艺性状中均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类型;通过表型性状的聚类分析能够将上述材料划分为两类,分别为栽培辣椒种和茸毛辣椒种;对53份辣椒材料抗疮痂病小种P0、抗疫病、抗黄瓜花叶病毒病(CMV)性状进行鉴定,共筛选出抗疫病材料1份、中抗疫病材料4份,中抗CMV辣椒材料6份。  相似文献   

4.
无公害辣椒优质高产关键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无公害辣椒栽培种中影响较大的5个因素,采用五因素二次正交回归设计方法,从经济性状和品质等方面研究无公害辣椒的关键栽培技术。结果表明:影响辣椒生长性状的主要因素是移栽时间和密度;各处理辣椒的产量、辣椒素含量和VC含量的最高值出现在零水平下在各方面都有较好的表现。  相似文献   

5.
为更好地保护地方辣椒品种资源,从生育期、果实性状、植株性状、产量等方面对本地品种分乡土辣椒及其他5个辣椒品种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分乡土辣椒果实最小,偏早熟,植株长势强,辣度适中,与其他杂交种相比产量偏低,但略高于常规种樟树港辣椒。  相似文献   

6.
辣椒(Capsicum annuum)是美洲最古老的驯化作物之一,在全世界被广泛种植。本研究对CM334(墨西哥地方品种)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和组装(覆盖度为186.6×),同时还对另外两个栽培种和一个野生种分别进行了重测序和从头(de novo)测序。结果表明辣椒基因组大小约为番茄的4倍,辣椒基因组上存在大量gypsy转座子和花椰菜病毒家族元件的积累。结合转录组综合分析认为,辣椒素合成酶基因表达模式的改变及新功能化是导致辣椒素生物合成的原因,研究还发现辣椒与番茄在乙烯合成及果实成熟调控方面存在明显不同的分子模式。辣椒参考基因组的发布为辣椒营养品质和药用价值的改善提供了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7.
辣椒果实主要品质性状遗传和代谢物组成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辣椒果实含有的辣椒素、类胡萝卜素、维生素、类黄酮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等代谢物质,决定了辣椒果实颜色、营养和风味等品质性状。本文综述了辣椒素合成的遗传及调控、辣椒果色的遗传和类胡萝卜素合成、果实类黄酮含量QTL定位和风味物质种间转育等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辣椒基因组DNA提取及RAPD-PCR体系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改良的SDS法提取辣椒基因组DNA,利用正交设计优化辣椒RAPD-PCR反应体系中几个重要成分的浓度,建立了辣椒基因组适用的简单、稳定和重复性较好的RAPD-PCR反应体系.  相似文献   

9.
辣椒是我国蔬菜第一大产业,市场需求品种多样化,但我国辣椒种质资源遗传基础狭窄,引进并筛选适合区域生产的优异资源意义重大。对从泰国等17个国家引进的97份辣椒种质的21个农艺性状进行测定,通过变异系数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分析,结果表明:(1)97份辣椒种质变异丰富,性状变异均值达到41.63%,单果质量变异最大,达到125.27%,叶色变异最小,变异系数为16.11%;(2)农艺性状中数量性状变异均值57.38%、质量性状变异均值为33.76%;(3)与果实相关的数量性状变异丰富;(4)在分类轴0.47处,将灌木状辣椒、一年生辣椒和中国辣椒分为两个类群;(5)在分类轴欧氏距离0.21处,将材料主要划分为六个类群:其中红椒或青红两用辣椒18份、加工型干椒12份、厚皮红椒或芜湖椒亲本27份、中晚熟短指或锥形朝天椒7份、小果朝天椒9份、鲜食辣椒16份。  相似文献   

10.
EM技术对辣椒果实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验证EM技术对辣椒果实性状及产量的影响,我们分别用EM原液发酵鸡粪作基肥、用EM500倍液淋施辣椒根部,研究两种不同施用方式对辣椒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EM技术具有改良果实性状的作用,并可提高产量,二者总产量分别较对照提高11.4%和28.7%。  相似文献   

11.
设西瓜单作、西瓜辣椒间作2种种植模式,研究与辣椒间作对不同品种西瓜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单作西瓜(CK1、CK2)相比,西瓜辣椒间作种植模式对西瓜主蔓长和主蔓粗没有显著影响,不会显著影响西瓜的主要农艺性状,对西瓜品质构成因素也没有显著影响.西瓜辣椒间作种植模式略降低西瓜产量,黑蜜霸与辣椒间作收益较京欣间...  相似文献   

12.
辣椒红色素是生产和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纯天然色素,制备简单,性状稳定,同时还具有镇痛、止痒、抗炎、抑菌、及调节脂质过氧化、保护心肌、减肥等生理功能。本文探究了辣椒红色素的主要成分、提取方法,并分析了其在食品、饲料、化妆品及医疗等领域的应用,旨在提高辣椒红色素的提取率和应用水平。  相似文献   

13.
果实是辣椒最主要的经济产出品,因此在长期的栽培选育过程中,较注重对辣椒果实大小、形状、颜色、辛辣味等重要经济性状的选择。通过对有益等位基因及有益突变的利用,可以创新辣椒种质资源,获得综合性状优良的辣椒新品种。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在辣(甜)椒果实质量、形状、颜色、硬度、辛辣性的基因定位及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成果及进展,并对辣椒果实性状基础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连盾基质有机肥在连作土壤辣椒栽培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土壤基础理化性状和辣椒的生物学特性、果实性状、产量、常温下果实的耐贮性等方面,研究连盾基质有机肥在连作土壤辣椒栽培上的应用效果,并对实际生产中的问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农户家发酵过的猪粪相比,连盾基质有机肥在辣椒栽培上有显著的抗连作障碍效果。  相似文献   

15.
紧密连锁的分析标记和饱和的遗传图谱是进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的基础。针对辣椒遗传图谱的构建以及辣椒在抗逆性和果实性状等QTL定位进行了综述,以期为辣椒生物学研究及育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作者选用5个不同果形、不同果色、不同熟性经过多代选择的辣椒自交系作亲本材料,按半轮配法杂交设计配制10个杂交组合进行辣椒主要品质性状杂种优势研究分析。结果显示,10个主要品质性状中辣椒单果重、可食部分果重、纵径和横径等商品品质性状具有较强的正向优势,说明可利用杂种优势来提高辣椒的商品品质;可溶性总糖、VC含量等营养品质性状表现出较大的负向杂种优势,表明利用F1代杂种优势来提高果实的营养品质有一定的难度;辣椒素含量的正向优势较明显,说明可利用杂种优势来提高辣椒素含量。另外,辣椒果实性状在不同组合间的杂种优势变异幅度较大,可食部分果重最高,其次为单果重和辣椒素,说明通过合理的选配找到较优组合的可能性较大。显性度分析也得到了类似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以雄性不育系-161A为母本,9个鲜食辣椒恢复系为父本,采用顶交法配制9个杂交组合,针对F_1代10个性状进行杂种优势分析。结果发现,辣椒杂种优势普遍存在,各性状优势差异较大,并且各性状在不同组合间的优势表现也不同,其中开展度、叶柄长、单株产量等性状的超亲优势较为明显。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单株产量与株高、开展度呈现正相关。因此,在辣椒优势育种中,要充分利用这些性状的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18.
我国辣椒核心种质资源园艺性状多样性的分析和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331份我国辣椒核心种质资源的43个重要农艺性状的多样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331份辣椒核心种质的性状表现的平均变异系数为41.4%;其中最长侧枝长度、果肉厚、单果质量等性状的变异系数超过了70%。Shannon信息指数范围为0.17~2.41,平均值为1.30,果形的Shannon信息指数最高,其性状表现也最丰富。植物学性状的聚类分析可以将331份辣椒种质材料区分为两大群体,群组之间表型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9.
通过栽培试验,分析了富硒芦笋秆菌渣有机肥对辣椒的农艺性状、产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氮磷钾复合肥料相比,芦笋秆菌渣有机肥可使辣椒的株高、单株挂果数和主分枝数等农艺性状分别提高了13.38%(P0.05)、36.91%和44.44%(P0.01),总产量提高67.95%;同时,辣椒果实中干物质百分数,蛋白质百分数和维生素C等营养品质得到了改善,硒的含量提高了89.44%。结论:芦笋秆菌渣有机肥可有效促进辣椒的生长发育、提高辣椒产量、改善辣椒的营养品质和促进硒元素的富集,且效果明显优于复合肥。  相似文献   

20.
对辣椒黄绿苗突变休9906M生物学性状、抗病性、遗传规律等的研究结果表明,该系为隐性突变体,属细胞核遗传,苗期性状明显,在辣椒材料更新、杂交育种及纯度鉴定上有较大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