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目的]基于鱼类生物完整性指数(F-IBI)评价深圳鹅公湾渔业水域的生态系统健康状况,为开展南海近海典型渔业水域的生态修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基于2012年8月(夏季)和11月(秋季)、2013年2月(冬季)和5月(春季)4个季度的生物资源、生态环境调查资料,选取鱼类总种类数、石首鱼科鱼类种类数比例、鲷科鱼类种类数比例、浮游生物食性鱼类种类数比例、底栖生物食性鱼类种类数比例和底栖—游泳生物食性鱼类种类数比例6个指标,构建深圳鹅公湾F-IBI指标体系,并通过主成分分析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对其适用性进行检验.[结果]石首鱼科鱼类种类数比例、鲷科鱼类种类数比例、浮游生物食性鱼类种类数比例、底栖生物食性鱼类种类数比例对F-IBI健康状况评价结果的影响较大,是主要的评价指标.鹅公湾F-IBI与水温、盐度、化学需氧量(COD)和石油类呈正相关,与pH、溶解氧(DO)、溶解性无机氮(DIN)、活性磷酸盐(PO43--P)和悬浮物呈负相关,其中与海水盐度、COD和悬浮物显著相关(P<0.01).[结论]基于鱼类总种类数、石首鱼科鱼类种类数比例、鲷科鱼类种类数比例、浮游生物食性鱼类种类数比例、底栖生物食性鱼类种类数比例和底栖—游泳生物食性鱼类种类数比例6个指标构建的鹅公湾F-IBI评价体系具有可靠性,可用于南海近海典型渔业水域的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评估.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基于2013-2022年春季和秋季在海州湾及其邻近海域进行的渔业资源调查数据,综合考虑鱼类的种类组成、耐受程度、营养结构、繁殖习性等生态参数和属性,采用鱼类生物完整性指数(Fish-index of biotic integrity,F-IBI),评价了海州湾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及其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海州湾春季和秋季的鱼类生物完整性指数各保留8个评价指标。从F-IBI得分来看,海州湾春季和秋季的F-IBI得分分别介于18~51和24~54之间。从健康等级来看,春季海州湾生态系统基本在“一般”及以上水平,秋季海州湾则在“一般”上下波动。总体上,春季海州湾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较好,鱼类生物完整性指数在波动中呈逐渐下降的趋势。整体来看,海州湾鱼类资源状况不佳,高耐污鱼类和杂食性鱼类所占比例有所增加,渔业资源承受过度捕捞、气候变化等多方面的压力,亟需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保护和修复海州湾的渔业资源和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3.
熊国勇 《河南农业科学》2021,50(11):146-152
为了深入了解鄱阳湖区堑秋湖的生态现状,应用鱼类生物完整性指数评价方法对南矶湿地保护区内6个堑秋湖水域进行完整性调查和生态评价.结果显示,南矶湿地堑秋湖内有鱼类36种,隶属于6目11科,其中鲤科鱼类25种,皆为本土物种;样品鱼类肉食性次级消费者鱼类物种多样性较为丰富,杂食性的物种个体较多;耐污性鱼类27种,敏感性鱼类9种;无显著畸形和严重病菌感染的鱼类个体.由鱼类生物完整性指数得分可知,6个样点湖泊中5个湖泊水域处于一般健康状态,1个湖泊水域处于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浙江路桥附近海域春秋季渔业资源。[方法]基于2016年11月路桥附近海域渔业资源调查资料,研究路桥附近海域鱼类密度的时空分布,分析优势种、生物多样性等因素对鱼类分布的影响。[结果]春季渔业资源生物共4类35种。调查海域的渔业资源重量和尾数密度最大种类分别为鱼类和虾类。调查海域优势种均为东海沿岸常见种类。调查海域渔业资源生物多样性指数、丰度指数和均匀度分布水平偏低。[结论]研究结果可为浙江路桥附近海域的生态监测、评价提供依据,也为该海域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与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依据2016年3月朱家尖水域渔业资源调查资料,研究朱家尖水域鱼类密度的时空分布,分析优势种、生物多样性等因素对鱼类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春季渔业资源生物4类33种。调查海域的渔业资源重量和尾数密度最大种类分别是鱼类和虾类。调查海域优势种均是东海沿岸常见种类。调查海域渔业资源生物多样性指数、丰度指数和均匀度分布水平偏低。  相似文献   

6.
鱼类群落结构及其完整性是渔业资源有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2008-2012年夏季(8月)湛江湾海域拖网渔业资源调查数据,本文通过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种类相对重要性指数(IRI)、多样性指数分析了鱼类群落结构;在此基础上应用赋值法构建了鱼类完整性评价指数(F-IBI),以评价该鱼类群落的完整性和受干扰程度。结果表明:该海域共捕获鱼类103种,隶属于17目48科,以鲈形目种类数(58种)最多;质量渔获率、尾数渔获率依次为39.5~75.1 kg/h,1.0×103~1.8×104尾/h;优势种以裘氏小沙丁鱼(Sardinella jussieu)为主。鱼类种类丰富度指数(D)、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分别为3.34~5.03和2.80~3.28。2008-2012年CPUE均值为(16.11±5.13)kg/(kw·d),整个海湾的年均资源量约为(93.04±26.44)t。鱼类群落完整性分析表明,2008-2012年湛江湾鱼类群落受轻度干扰,鱼类群落完整性较好;2009、2010年湛江湾鱼类群落受干扰程度较重,其余年份较小。此外,2010-2012年鱼类个体平均体质量较2008-2009年降低了53.9%,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鱼类个体的小型化。  相似文献   

7.
依据河流健康评估指标体系,生物完整性评价是河流健康评价的重要准则层之一。通过计算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和鱼类生物损失指数2个生物指标,评价青弋江生物完整性,结果表明,青弋江整体生物完整性处于健康状态,但鱼类有所减少,今后应加强生态健康保护。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岩滩水域的水质、浮游生物、鱼类资源、鱼类物种多样性分析,评估岩滩水域渔业生态环境的质量现状。调查共记录渔民半年全部渔获物52 365尾、1 410.2 kg,超过98%渔获物是小型鱼类。岩滩水域的ShannonWeiner指数为0.162,Wilhm改进指数为1.814,DG-F指数为0.083,鱼类多样性指数远低于其他水域。浮游植物单位平均数量为101.34万ind./L,单位平均生物量为1.115 1 mg/L;浮游动物单位平均数量为459.6 ind./L,单位平均生物量为0.642 2 mg/L。评估结果显示:岩滩水域的水质及浮游生物指标基本正常,但鱼类资源枯竭,鱼类资源构成不合理,鱼类物种多样性极低。从生物操控角度,应从恢复水生生物正常构成入手修复库区渔业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了了解金塘岛附近海域的渔业资源量现状。[方法]利用2013年5月和10月金塘岛水域渔业资源调查资料,研究金塘岛水域鱼类密度的时空分布,分析优势种、生物多样性等因素对鱼类分布的影响。[结果]春季渔业资源生物3类26种,秋季3类21种。春季的平均渔业资源质量密度和渔业资源尾数密度都明显大于秋季。春季的平均渔业资源质量密度为秋季平均质量密度的2.2倍,春季的平均渔业资源尾数密度则是秋季的5.6倍。春季和秋季优势种均是东海沿岸常见种类。调查海域渔业资源生物多样性指数、丰度指数和均匀度分布水平偏低。[结论]应加强金塘海域生态环境、生物资源繁殖保护,促使其渔业资源总体价值和游泳动物多样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2016年3月—2017年11月对梓桐核心区水域的鱼类资源按季度进行采样调查,对该水域鱼类群落种类组成、生态类型、优势种、多样性指数和ABC曲线进行分析。共采集鱼类43种,隶属4目8科30属,其中,鲤科鱼类种类最多(65.12%);以中上层、杂食性、湖泊定居性鱼类为主;优势种为黄尾鲴(Xenocypris davidi)、银飘鱼(Pseudolaubuca sinensis)和鳙(Aristichthys nobilis);Margalef、 Simpson、 Shannon-Wiener和Pielou指数两年的变化范围分别为3.17~5.01、0.68~0.89、1.79~2.55和0.61~0.84;鱼类群落结构季节变化呈显著差异,且在多数情况下受到中度干扰。研究结果不仅有助于了解千岛湖保护区内的鱼类群落和资源的状况,而且可为兴建水利工程对鱼类群落结构影响提供参考的资料。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长江生物多样性保护特别是鱼类的保护愈发受到重视。崇明岛位于长江入海口,是世界最大的河口冲积岛,也是上海市重要的生态屏障,发展定位为世界级生态岛。崇明岛河网密布,鱼类资源众多,而违规捕捞现象屡禁不止,严重影响崇明岛鱼类资源。鱼类多样性是水生态环境保护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评估崇明岛内鱼类资源、揭示鱼类多样性对崇明生态岛建设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首次结合环境DNA技术与传统捕捞手段探究崇明岛内河鱼类多样性。于2020年6月至2021年5月,在崇明岛内河设置了24个采样位点,每个季度进行了1次采样调查。共检出13个目级阶元的78种鱼类,其中鲤形目最多,约占44%。基于捕获鱼类样本计算的全年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为2.08,基于环境DNA数据计算的全年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值为2.96,表明崇明岛具有较丰富的鱼类多样性。两种方法计检测出共同的优势种为鳊 Parabramis pekinensis、似鳊 Pseudobrama simoni,、麦穗鱼 Pseudorasbora parva、子陵吻虾虎鱼 Rhinogobius giurinus、大鳍鱊 Acheilognathus macropterus,表明崇明岛内河鱼类群落结构由淡水鱼类主导。主坐标分析和PERMANOVA检验结果显示东-西部群落鱼类组成存在差异(R2=0.1012,P=0.0276)。研究结果亦表明环境DNA技术可以作为传统鱼类资源调查的一个重要辅助手段。本研究为崇明岛内河鱼类资源现存状况、合理利用及保护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2.
池鹭(Ardeola bacchus)属于晚成鸟,育雏期间会取食大量的鱼类和昆虫类食物。2008年7月11-17日,通过拾取池鹭雏鸟的呕吐物,对长江口崇西湿地的池鹭种群育雏期间的食性进行了连续取样调查。池鹭食物成分中鱼类重量占的比例为88.86%,昆虫类为0.79%,哺乳类为1.27%,研究数据表明,池鹭的取食以鱼类为主,有较高的一致性,并且偏向于取食鲫(Carassius auratus),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等经济鱼种;食物成分中鲫的选择系数最高,为0.0514,单位重量每个为7.6409g,说明繁殖期池鹭的食物主要由当年放养的鲫鱼苗组成,对当地的渔业养殖有着明显的影响。根据我们之前的调查,在崇明岛一些区域,当地人主要采用破坏鹭巢和鸟蛋,使用猎枪射杀成鸟和雏鸟的方法减少其对渔业的影响。因此在对于鹭类的研究中,我们应当注意鹭类行为的负面效应,通过不同角度的研究,用更完善的方式对其进行生态管理。  相似文献   

13.
池鹭(Ardeola bacchus)属于晚成鸟,育雏期间会取食大量的鱼类和昆虫类食物。2008年7月11-17日,通过拾取池鹭雏鸟的呕吐物,对长江口崇西湿地的池鹭种群育雏期间的食性进行了连续取样调查。池鹭食物成分中鱼类重量占的比例为88.86%,昆虫类为0.79%,哺乳类为1.27%,研究数据表明,池鹭的取食以鱼类为主,有较高的一致性,并且偏向于取食鲫(Carassius auratus),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等经济鱼种;食物成分中鲫的选择系数最高,为0.0514,单位重量每个为7.6409g,说明繁殖期池鹭的食物主要由当年放养的鲫鱼苗组成,对当地的渔业养殖有着明显的影响。根据我们之前的调查,在崇明岛一些区域,当地人主要采用破坏鹭巢和鸟蛋,使用猎枪射杀成鸟和雏鸟的方法减少其对渔业的影响。因此在对于鹭类的研究中,我们应当注意鹭类行为的负面效应,通过不同角度的研究,用更完善的方式对其进行生态管理。  相似文献   

14.
根据2005年渔业资源监测船的生产调查资料和现场取样数据,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广东硇洲岛周围水域虾拖网副渔获组成及其月变化等。结果表明:硇洲岛周围水域虾拖网副渔获种类多,主要为沿岸性底栖种类,组成结构存在明显的月变化,其中蟹类和鱼类是影响副渔获组成结构和月变化的优势类群;副渔获海上抛弃率很低,兼捕现象严重是现阶段虾拖网的主要问题,副渔获与目标虾类的平均重量比为6.8:1,平均产值比为2.5:1。为了合理利用渔业资源和促进虾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应根据鱼、虾、蟹等的生活习性和行动差异开发适宜广东沿海虾拖网的选择性捕捞技术,减少副渔获的兼捕量。  相似文献   

15.
采用鱼类生物完整性指数(F-IBI)评估了中国东北太子河流域的环境质量。于2009年5月在太子河流域61个点位(参考点26个,受损点35个)对鱼类进行抽样采集,捕获到鱼类34种,分属9科,共计2 247尾。采用23个生物参数进行干扰反应、相关性和生物参数判别能力的分析,最终确定了鱼类总分类单元数、总渔获量、雅罗鱼亚科种类百分比、耐污物种百分比、广布种百分比等5个指标,用于构建F-IBI。利用三分法统一各个参数量纲,将各个指数加和得到IBI值,IBI分数为5~25(IBI=25~22为健康,IBI=21~18为亚健康,IBI=17~14为一般,IBI=13~10为较差,IBI=9~5为极差)。研究结果显示,19个样点为健康,11个样点为亚健康,12个样点一般,11个样点较差,8个样点极差,而且IBI与栖息地生境质量显著相关(P〈0.01)。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舟山本岛南部附近海域春季渔业资源进行调查。[方法]依据2014年4月舟山本岛南部附近海域渔业资源调查资料,研究舟山本岛南部附近海域鱼类密度的时空分布,分析优势种、生物多样性等因素对鱼类分布的影响。[结果]调查水域共鉴定游泳动物23种,隶属6目16科。其中,鱼类8种,占总种类数的34.78%,占渔获物总重量的80.08%。渔获物尾数组成以虾类为主,占渔获物总尾数的61.26%。拖网调查海域优势种为凤鲚、安氏白虾、日本鼓虾、鮸鱼、红狼牙虾虎鱼。渔业资源平均重量密度为93.365 kg/km2,平均尾数密度为7.265万尾/km2。虾类是调查海域的渔业资源重量和尾数密度最大种类。蟹类头足类在重量和尾数方面比例小。调查海域的12个站位多样性指数均小于2,个别站位小于1,总体而言调查海域游泳多样性指数和丰度指数偏低,均匀度分布水平低。[结论]研究结果可为舟山本岛南部附近海域的生态环境评价和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黄河河口生态需水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针对黄河入海口流量减少导致的河口生态环境破坏、生物多样性降低和生态系统退化问题,研究确定黄河口的生态需水量,为黄河口的生态系统平衡和环境改善、生物多样性维护及生态稳定提供参考。【方法】在分析历史文献和调查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关键物种的识别,确定食物网中优先保护的序列;分析河口生态系统的限制因子,建立入海径流量与近岸海洋站盐度之间的相关关系;根据优先保护物种的关键生命阶段,用相关分析方法计算黄河河口近海海域不同时期的入海流量和径流量。【结果】在近海生态系统中,鱼类是关键物种,鳀和黄鲫为优先保护物种。盐度为河口及附近海域生态系统的限制因子,鳀和黄鲫的优先保护生命阶段为4月、5-6月和7-10月3个阶段,盐度分别为27~31,28~32和27~31。根据黄河入海径流量与盐度的相关关系,确定黄河河口生态需水量约为124亿m3。【结论】关键种和关键性指数能够用于生态系统结构比较复杂的河口及附近海域优先保护生物类别的选择,根据关键种占优势的种类以及限制因子盐度,可以计算渤海河口及附近海域的盐度阈值,进而可以确定黄河入海径流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