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讨论了亚麻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分析的适宜方法,在此基础上对利用花粉管通道技术进行的亚麻外源DNA导入后代进行了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分析。结果表明:DNA导入后代与其受体的酶谱差异明显,主要表现为酶谱带数的不同和谱带染色深浅的差异。由此表明外源DNA片段(或基因)已整合到受体基因组中,并得到表达。  相似文献   

2.
外源DNA导入大豆其后代的同工酶酶谱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卢翠华  雷勃钧 《大豆科学》1994,13(2):167-170
采用聚丙稀酰胺凝效电泳的方法,对通过外源DNA导入法所获的大豆变异后代,进行过氧化物酶和酯酶的酶谱分析。其结果是酶谱带清晰,变异后代与亲本的谱带有明显差异,并与该材料的表型性状相一致。因此,我们认为可以用同工酶分析法做为鉴定外源DNA导入大豆的生化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利用淀粉凝胶电泳技术鉴定外源DNA导入后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淀粉凝胶电泳技术,对外源DNA直接导入栽培大豆的变异后代,进行了磷酸己糖异构化酶(GPI)、异柠檬酸脱氢酶(IDH)和葡糖磷酸变位酶(PGM)的同工酶酶谱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将向日葵的DNA导入栽培大豆后,三种酶的谱带清楚,后代与受体及供体间谱带存在差异。有的出现了供体特异带,有的出现了供体和受体所不含有的新型带,有的酶谱带加强或减弱,这说明外源DNA已导入到受体基因组中,并在不同程度和不同方式上得到了表达。  相似文献   

4.
李希臣  卢翠华 《大豆科学》1996,15(2):166-169
利用淀粉凝胶电泳技术,对外源DNA直接导入栽培大豆的变异后代,进行了磷酸己糖异构化酶、异柠檬酸脱氢酶和葡萄磷酸位酶的同工酶酶谱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将向日葵的DNA导入栽培大豆后,三种酶的谱带清楚,后代与受体及供体间谱带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5.
采用淀粉凝胶电泳的方法,对利用外源总DNA导入栽培大豆的变异后代异柠檬酸脱氢酸(IDH)酶谱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酶谱谱带清晰,呈现A、B、C三种类型。后代与受体及供体间谱带存在差异,有些后代的同工酶谱带中含有供体的特异带,说明供体的DAN片段已整合到受体基因组中,并得到了表达。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利用花粉管通道导入外源DNA所获得的变异后代(D_2)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结果表明,酶谱谱带清晰,变异后代的各株系的酶谱与其亲本的酶谱差异明显。所有的材料除具有两条共同的谱带外,在表型变异明显的各株系间,其酶谱差异很大。这表明外源DNA片断已整合到受体基因组中,或调控了受体某些基因并得到表达。  相似文献   

7.
芸豆和玉米总DNA导入大豆及后代同工酶酶谱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卢翠华  雷勃钧 《大豆科学》2000,19(2):174-179
本文报道了利用花粉管能道技术,将芸豆、玉米的总DNA导入大豆的实验结果及采用不连续双垂直板聚丙烯凝胶电泳法,对其导入后代进行过氧化物酶及多酚氧化酶的酶谱分析。结果表明:远缘材料的外源总DNA导入大豆,其后代发生明显变异,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酶谱发生了变化,说明了外源遗传物质已转移到大豆基因组中,并且得到表达。  相似文献   

8.
利用外源DNA导入技术创新甜高粱种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花粉管通道导入技术,将不能进行常规有性杂交的生育期长,茎秆多汁,含糖量高的热带高粱总DNA导入到黑龙江省当地高粱品种中,7.9%的导入后代的茎秆含糖量有所提高,通过对部分导入后代的过氧化物酶及酯酶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外源DNA片段已整合到受体基因中,并得到表达。  相似文献   

9.
燕麦DNA导入普通小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4  
以健壮燕麦(Avena sativa L.)为供体,宁春4号小麦为受体,采用花粉管通道法进行外源DNA导入。结果表明,变异株系在生育期、株高、穗长、结实小穗数、千粒重等性状上产生了明显的变异;酯酶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带数与受体相比增加或减少,叶绿素含量和瞬间光合速率偏向供体或受体;并筛选到对小麦条锈病免疫或高抗的部分变异株,表明燕麦DNA已导入到小麦中,并得到表达。  相似文献   

10.
李松  何新民 《广西蔗糖》2000,(3):6-8,30
将甘蔗近缘植物陇川割手密DNA提取液分别以共培养导入法和基因枪导入法转导到桂糖11号的离体细胞内并分化成苗。结果,基因枪导入法获得的变异株系与供体桂糖11号相比,其叶片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有差异,而共培养导入法获得的转导再生变异苗的叶片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与供体桂糖11号的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11.
甘蔗近缘植物DNA导入甘蔗方法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将甘蔗近缘植物陇川割手密(Sacharum Spontaneum)DNA提取液分别以共培养导入法和基因枪导入法导入到桂糖11号的胚性细胞内,然后分化培养成苗。对两种DNA导入法转导植株表现型及其变异株系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分析表明:两种DNA导入法的T1、T2代转导植株表现型变异率均与对照有明显差异,其中基因枪导入法获得的转导植株其T1、T2代植株表现型变异率高于共培养法,获得变异的稳定性较高,共培养法T2代替株变异株系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与对照桂糖11号的安全一致,而基因枪法T2代植株变异株系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与对照有差异,在B区有两条新的酶带,迁移率大于第10号带,其中一条的迁移率与割手密的4号酶带相似。  相似文献   

12.
外源基因导入小麦引起的生化特性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外源豌豆 DNA直接导入普通小麦中 ,结果发现变异小麦的籽粒蛋白质构成及过氧化物酶 (POD)、酯酶 (EST)、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同工酶谱带发生了不同类型的广泛变异 :超大穗变异株系 M1 新增加了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 86 ku和 80 ku组分 ,相反 ,中国春变异株系 C消失了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 92 ku和 82 ku组分 ,它们的中分子量蛋白区亚基带染色程度也分别产生了明显的加深和减弱变化 ;同工酶不同程度出现差异谱带、酶带缺失、酶活性增强或减弱的显著变化。表明受体发生广泛变异可能是外源基因导入、基因杂合、基因互作与外源 DNA片段“重组插入”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亚麻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以普通亚麻的57个品种和17个杂交组合的F_1为材料,采取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分析亚麻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结果表明:亚麻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具有物种特异性、品种特异性和阶段特异性。宁夏37个地方品种蕾期酶谱可分为6种不同遗传型。部份杂种酶谱中出现酶带增活、减活及酸带缺失等现象。宁亚5号、喀什7331和50—74三个油用型品种可能是矮生基因型纯合体。正交与反交杂种的酶谱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表明某些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合成不仅与核基因有关,还可能与细胞质基因有关。  相似文献   

14.
早熟大豆外源DNA导入的RAPD分子验证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李希臣  谢纬武 《大豆科学》1994,13(2):152-156
利用花粉管通道技术直接导入外源总DNA,从而进行农作物品种改良,在国内外许多作物上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外源总DNA是否能够通过花粉管通道进入受体。后代的变异是不是由于外源总DNA片段与受体基因组整合,表达所引起的,一直没有得到直接的分子生物学证据,本文利用RAPD这一分子生物学技术,对通过花粉管通导入外源总DNA所获得的大豆早熟后代进行了分子验证。结果表明:在后代基因组中找到了供体具有而受体没有  相似文献   

15.
汪清胤  黄永芬 《大豆科学》1994,13(2):116-120
本实验以大豆萌动种胚为受体,用含用35S启动子-Gus基因-ipt基因-Nos基因的融合基因根癌农杆菌LBA4404进行转化。通过对转化及对照植株苗期子叶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及酯酶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酶谱有明显差异,过氧化物酶同工酶有两条差异带:Rf0.509及Rf0.712;酯酶同工酶有一条差异带:Rf0.531。综合分析,上述三条差异带都显示的转化植株占所分析的转化植株的14.4%。此法可作为转基  相似文献   

16.
外源DNA直接导入大豆的研究   总被引:25,自引:5,他引:25  
本文报道了在大豆自花授粉后,利用其形成的花粉管通道,将外源DNA直接导入栽培大豆的研究结果。 通过对10组大豆实验材料进行外源DNA导入的结果看出:转化的后代主要表现在熟期、株型、花色、种皮包、百粒重和蛋白质含量的变异;变异的D_2代单株或株系的过氧化物同功酶酶谱和酶活性显示了明显的差异,其中发生“疯狂分离”的单株,其酶带显示不规律;表型变异不明显而蛋白质含量高于受体的8701组合的D_2代各株系,其酶活性明显增强,并主要表现在A_1和B区。 实验结果表明:外源DNA片段直接导入受体植物卵细胞、合子或早期胚细胞,部分片段可以被受体细胞DNA整合和表达。还表明:利用花粉管通道途径来实现外源DNA直接导入大豆,进行大豆种质创新和品质改良也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7.
本实验以大豆萌动种胚为受体,用含有35S启动子—Gus基因—ipt基因—Nos基因的融合基因根癌农杆菌LBA4404进行转化。通过对转化及对照植株苗期子叶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及酯酶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酶谱有明显差异,过氧化物酶同工酶有两条差异带:Rf0.509及Rf0.712;酯酶同工酶有一条差异带:Rf0.531。综合分析,上述三条差异带都显示的转化植株占所分析的转化植株的14.4%。此法可作为转基因植株早期筛选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8.
茶树优质资源的同工酶遗传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用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方法 ,研究了蓝标 1号、日铸茶、举岩茶、汝城早芽、云桂大叶等 5份优质资源及其扦插后代的酯酶、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酶带特征。结果表明 :举岩茶和其扦插后代的酯酶同工酶缺少了在其它四对材料中均出现的Rf =0 42的谱带。而汝城早芽和其扦插后代的多酚氧化酶同工酶Rf =0 39的谱带明显强于其它组的材料。而每一份优质资源和它们的扦插后代间在三种同工酶谱带类型和谱带的强弱上均未发现不一致的现象 ,从而在蛋白质水平上证明了扦插繁殖的遗传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氮离子注入大豆产生的两个突变体及亲本过氧化物同工酶酶谱的比较研究,旨在明确其谱型特征及其分布,并通过酶谱差异探讨其变异程度和主要变异部位。电泳结果表明,两个突变体与其亲本的叶、茎、根过氧化物同工酶电泳图谱在谱带数量、位置、宽度和颜色深浅方面都具有明显差别。每一个样本都有各自特征的图谱类型,其中尤以根的谱带变化最大。因此用过氧化物同工酶作为变异依据之一是有一定价值的。  相似文献   

20.
本文测定了不同生育期大豆叶片的过氧化物酶及过氧化氢酶,结果表明:过氧化物酶活性及同工酶谱总活性随生育进程而呈增强趋势,过氧化氢酶的活性高峰出现在盛花期。品种间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的差异主要表现在C区的C_3、C_4酶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