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河南省是一化性柞蚕主产区,放养方法与其它地区不尽相同.在春柞蚕放养过程中,除稚蚕期利用很少老梢柞叶外,四、五龄壮蚕期历来采用火芽饲养.而蚕坡的轮伐直接影响柞树的生长,且存在着柞树有效产叶量低,养蚕劳动强度大,生态效益差等缺点,是柞蚕生产急待解决的问题之一.为此,我们依照柞树、柞蚕的生长发育协调一致满足蚕儿生理需要的原则,就河南柞蚕全龄老梢育技术,在此与同行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正> 柞蚕以柞叶为食,故柞场是放蚕的基础。山东省一些蚕区历来的习惯是春蚕用老柞(二年生柞),秋蚕用芽柞(一年生柞)。但因春季干旱少雨,柞树叶质衰老硬化快,蚕、柞不相适应。如何改造老柞,使之符合蚕儿生长发育的要求,这历来是春蚕饲料调节需要探索的问题。曾采用三眠柞、二芽柞和老眠柞等修剪形式,来控制春蚕用柞的老嫩和含水量的高低,对调节春蚕饲料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这几种修剪形式都是用截短枝条的方法(只是位置轻重不同),更替顶芽生长,推迟发芽期,其结果缩小了树冠,影响了光能的充分利用,对柞树长势挫  相似文献   

3.
省力化高效饲养是现代柞蚕产业的发展方向之一。秋柞蚕生产中常用的二移五龄窝茧放养法需要将5龄幼虫集中移入窝茧场,为减轻5龄期集中移蚕的劳动强度,研究建立了一种省工省力的放养新方法,即一移四龄窝茧放养法。通过对秋柞蚕不同龄期食叶量的测算,确定4龄期幼虫集中窝茧所需窝茧场的面积占全龄用柞园面积的70%~75%较为合理;测算2种放养方法窝茧期蚕体质量相差接近7倍,4龄期幼虫集中窝茧比5龄期幼虫集中窝茧节省移蚕用工量近40%。一移四龄窝茧放养法与二移五龄窝茧放养法比较,收蚁结茧率和单蛾产茧量均略有提高,说明采用这种新的放养方法对柞蚕生命力无不良影响。采用一移四龄窝茧方式放养秋柞蚕具有省工省力的优势,适用于秋蚕期柞园捕食性害虫发生量较小的年份。  相似文献   

4.
为选育适合在一化性柞蚕产区放养的优质、高产、蛹丝兼用的柞蚕新品种,以四川蚕区的一化性柞蚕优良品种川06为亲本材料,采用系统分离育种方法,经25年25代系统选育,育成了优良柞蚕新品种川柞2号。川柞2号属一化性黄蚕血统,4眠5龄,全龄经过51 d,单蛾产卵量238粒,收蚁结茧率57.46%,千粒茧质量9.50 kg,千粒蛹质量8.31 kg,其全茧量比对照品种川06提高了13.58%。在农村多点生产鉴定试验中全茧量比对照品种川06和目前四川省主推品种川柞1号分别提高了7.13%和2.69%,千克卵产茧量比川06和川柞1号分别提高了8.73%和3.21%。川柞2号鲜蛹中的蛋白质质量分数为12.45%,粗脂肪质量分数为5.77%,氨基酸质量分数为9.72%,其中必需氨基酸质量分数为3.92%,且含有多种维生素。新品种川柞2号具有茧型大、产量高、抗逆性强、蚕蛹营养成分含量较高且氨基酸组成结构合理等特点,适合在四川、河南和湖北等一化性柞蚕产区推广。  相似文献   

5.
(3) 饲料中的碳水化合物量和蚕体贮藏碳水化物量以及酶活性用合成饲料,从五龄起蚕饲育五天,随着饲料中的橄榄油添加的有无以及蔗糖加量不同,讨论体重以及绢丝腺重等的表现(表1-21:饲料中的蔗糖以及橄榄油量的增长,对体液成分以及脂肪组织糖元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44.产生五眠蚕的原因是什么? 从四眠蚕中分离出现五眠蚕主要原因是营养不良,秋期叶质较差,给桑量少的情况下容易发生,我们在人工饲料育试验中也见到这种情况,即饲料组成中桑叶粉量过少喂给1~2龄吃或在2龄添食蜕皮激素就易发生五眠蚕,其他如催青中的高温、干燥、饲育中的低温(60°F)、干燥(40%)五眠蚕  相似文献   

7.
取不同素质的柞蚕,于1、2、5龄饷食期,用离心提纯的新鲜核型多角体病毒液以五倍系列稀释5—6六个浓度,分别进行经口定量添毒测定,然后根据各组发病情况,求出半数致死量(LD_(50)),来衡量各类型柞蚕的抗毒力大小。初步认为:(1)河南一化性柞蚕品种,对核型多角体病毒抵抗性差异在十倍左右。(2)同品种不同蛾系间的抗毒力也有一定差异。(3)辉点蚕的抗毒力是二对侧点蚕<一对侧点蚕<正常蚕。(4)对不同发育阶段的柞蚕,5龄起蚕的抗毒力比3龄起蚕增长47倍;5龄不同发育时期的柞蚕抗毒力的增长,与其体重增长有关。(6)不同外界环境,可导致柞蚕形成不同的生理状态,因此对核型多角体的抵抗力有明显差异;不同卵期经过的柞蚕抗毒力是:20天>30天>40天;不同饲料育的1、2龄柞蚕,不论是先食叶后添毒,或者是先添毒后食叶,其抗毒力均为适熟叶育>幼嫩叶育。  相似文献   

8.
发展陕南柞蚕生产技术措施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一、陕南柞蚕生产低而不稳的原因 (一)春柞蚕放养方法不切合本地实际情况 陕南在发展柞蚕生产初期,制种、放养技术等都仿学老区,因气候、土质、饲料等条件的不同,往往收不到理想的效果。例如,辽宁、河南全龄只剪移二、三次;在陕南经过反复实践,全龄需经剪移五、六次才能获得较好的成绩。后来,我们才在学习老蚕区经验的基础上,初步总结了一整套春柞蚕稳产高产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9.
《广东蚕业》2008,42(2)
本试验以夏广、华广和夏广×932三个蚕品种为材料,进行全龄(1~5龄)人工饲料养蚕试验。结果为:(1)24小时疏毛率,夏广×932是98.3%,华广是97%,夏广是96.3%。(2)原种夏广和华广,一龄至三龄眠蚕体重,均是华广重于夏广,四龄眠蚕体重和五龄熟蚕体重夏广高于华广。(3)夏广×932的眠蚕、熟蚕体重、存活率都比原种夏广和华广高,夏广×932的存活率达86.3%,夏广的存活率是66.3%,华广的存活率为46.5%。表明杂交种较原种对人工饲料的摄食性好。(4)茧层率夏广×932为21.9%、夏广为21.2%、华广为20.3%。  相似文献   

10.
<正>1背景技术河南省是我国一化性柞蚕主要放养区,占一化性蚕区放养量90%以上。柞蚕稚蚕在自然灾害(霜冻、大风、雨雪)和天敌危害条件下,减蚕率通常40%以上,有些年份,在稚蚕期全部遭损。我国目前柞蚕稚蚕保护育应用较多的是纸袋育,纸袋育在二化蚕区春季有一定推广应用,但存在诸多问题。比如,饲育中蚕儿体质下降,抗病力降低,叶沙不能分离,柞叶易被污染,稚蚕期易于感染病原,蚕儿饲育费工,只能饲育到2龄起蚕,柞叶浪  相似文献   

11.
杨新峰 《北方蚕业》2022,43(1):58-60
搜集、整理河南柞蚕区柞蚕俗语,对“一筐蚕”“惊蛰蛾子清明蚕”“大眠场”“二八场”“火芽”“蚕过芒种不做茧”“旱生老虎湿生锈”“开蚕”等俗语作一解析,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2.
柞树是放养柞蚕的主要饲料,由于长期养蚕,不仅造成树势衰弱,而且对柞蚕茧的产量和质量也有不良影响.那么,如何恢复树势达到"柞旺蚕丰 "呢?单靠"停蚕养柞"周期太长,影响经济效益;施用农家肥,劳动强度又大,同时肥源也不好解决.因此,选择一种方便、快捷、经济、高效的化肥就显得十分必要.为此,我们从1998~1999年开展了对柞树根部追施(NH4)2HPO4的试验,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现整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柞树是放养柞蚕的主要饲料,由于长期养蚕,不仅造成树势衰弱,而且对柞蚕茧的产量和质量也有不良影响.那么,如何恢复树势达到"柞旺蚕丰 "呢?单靠"停蚕养柞"周期太长,影响经济效益;施用农家肥,劳动强度又大,同时肥源也不好解决.因此,选择一种方便、快捷、经济、高效的化肥就显得十分必要.为此,我们从1998~1999年开展了对柞树根部追施(NH4)2HPO4的试验,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现整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以蚕茧高产、稳产,全茧量雌雄开差小作为柞蚕新品种的选育目标,选择柞蚕高饲料效率品种8821及其早熟、大型雄性成虫突变个体为亲本材料,采用杂交和系统分离的育种方法,历经10年19代育成了高产、优质,对柞蚕微粒子病有一定耐受性的柞蚕新品种辽蚕582。新品种属青黄蚕系统,二化性、四眠,秋蚕期的千粒茧质量为11.38 kg,全茧量雌雄开差率春、秋蚕季平均为25.37%,比对照品种8821缩小20.42%,平均一粒茧丝长1 219.38 m,解舒率57.98%,生丝回收率为70.13%。新品种感染柞蚕微孢子虫(Nosema pernyi,Np)的雌蛾产卵孵化的幼虫在室内正常条件下饲养,其结茧率为73.60%,比对照品种青六号提高28.22%;Np对新品种4~5龄幼虫的半数致死剂量(LD50)比对照品种8821高2.82倍,比青六号高7.10倍。新品种在小区品种比较试验及繁种试验中,蚕茧产量分别比对照品种8821增加9.39%、19.20%。综上认为,辽蚕582是丰产、稳产性好,全茧量雌雄开差较小,茧丝加工工艺性状优良并对柞蚕微粒子病感染有一定耐受性的品种,适合在二化性蚕区放养。  相似文献   

15.
<正> 养蚕必须良桑饱食,才能高产、优质,为什么呢?请看下面图表所示: 现行多丝量蚕品种,从蚁蚕到老熟,饲养经过一般不过25~26天,体重增加10,000倍,绢丝腺增加160,000倍。这不难想像蚕对饲料营养是高要求的。再从蚕不同龄期的生产发育来看:体重日平均增加倍数是小蚕期多,大蚕期少;绢丝腺则是3龄后随蚕龄增加而增大,5龄期最  相似文献   

16.
春柞蚕塑料大棚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朝良  苏伦安 《蚕业科学》1994,20(2):128-129
春柞蚕塑料大棚育刘朝良,苏伦安(安徽农业大学)从柞蚕生产来看,春柞蚕存在着与农业生产争劳力以及大蚕期遇高温减产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方法是提前放养春柞蚕。但在一般情况下要想提前放养是很困难的。一是没柞叶,二是小蚕期的气温太低。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在...  相似文献   

17.
闫克忠 《蚕学通讯》2002,22(3):22-23
在柞蚕放养中 ,迟眠蚕、弱小蚕是造成柞蚕结茧率低、死笼茧多的主要因素 ,本试验通过对放养中的迟眠蚕、弱小蚕添食一定量的消毒药液 ,调查了几种消毒药液的防病效果 ,供生产借鉴。1 试验材料供试品种为方黄蚕、青黄蚕。供试药液为氯霉素、消特灵、石灰。2 试验方法2 .1 药液配制氯霉素 ( 5× 1 0 -4 g/ml)溶入凉开水 ,配成50 0单位浓度 ;消特灵 (有效氯 6 0 % )充分溶入凉开水 ,配成 1 %有效氯浓度 ;新鲜生石灰加入凉开水 ,配成 1 %浓度石灰浆。每次添食药液现配现用。每个试验组每次用药量 1 0 0 0ml,使用小型手压微量喷雾器。2 .…  相似文献   

18.
四川省巴中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柞蚕小蚕保护育技术规程》等3项区域性地方标准,并于2018年10月20日正式实施。本次发布实施的柞蚕生产标准分别是《柞蚕小蚕保护育技术规程》(DB5119/T1-2018)、《生态柞园培植技术规程》(DB5119/T2-2018)、《柞蚕大蚕绿色省力放养技术规程》(DB5119/T3-2018)。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山东格”、“高加素绿”、“日115”、“巴格达特”、中亚细亚蚕研所埃字2号、中亚细亚蚕研所11号、中亚细亚蚕研所18号以及“中108”的绢丝腺的分泌活动和组织结构。研究了五龄蚕儿绢丝腺不同部位的细胞数量和范围。上述品种含丝量增长次序的排列是由“山东格”的10%到“中  相似文献   

20.
<正> 近来出版的柞蚕书籍和农业刊物中论述放养柞蚕历史的文章,都认为清乾隆时韩梦周所作《养蚕成法》是我国最早的柞蚕专著。笔者近因工作上的关系,查阅了一些文献,发现此说不符合事实。最早的柞蚕专书是乾隆九年(1744年)山东巡抚印发的《养山蚕成法》。 乾隆八年十一月,四川按察使姜顺龙,鉴于放养柞蚕是山区农家很好的副业,曾上奏乾隆帝说: “东省(指山东省)有蚕二种:食椿叶者名椿蚕,食柞叶者名山蚕。……臣在蜀见有青杠树一种,其叶类柞,堪以喂养山蚕。大邑县知县王嶲(山东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