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临沂地区位于山东省东南部,地跨北纬34°17′~36°20′,东经117°25′~119°38′。特别是南部的临沂、郯城和苍山3市县,地势平坦,气候温暖,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1.8~13.3℃,1月份平均气温-1.3~-2.1℃,无霜期188.9~211.0天,日照时数2500~2659小时,年降雨量835~987.3毫米,  相似文献   

2.
刺槐观赏种的繁殖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 Linn)原产北美,公元1601年引入欧洲,1877年后引入中国,因其适应性强、生长迅速、繁殖容易、用途广泛而受到普遍欢迎,在国内已遍及华北、西北、东北南部的广大地区,北到辽宁铁岭,南到长江流域。刺槐的适应性很强,喜干燥而凉爽气候,较耐干旱瘠薄,在石灰性、酸性、中性以及轻度盐碱的土壤中均能正常生  相似文献   

3.
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是一种极具发展利用潜能的林业生物质能源树种。为了解决刺槐林业生物质能源面临的原料短缺问题,本研究选取了中国北方7个地区的96个刺槐种质资源,运用筛选出的14对SSR引物进行标记,分析了其遗传多样性并构建核心种质。结果表明:刺槐种质资源的平均等位基因数(Na)为3.2143;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2.1840;平均Shannon’s信息指数(I)为0.8831;平均观测杂合度(Ho)为0.4055;平均预期杂合度(He)为0.5149,收集的刺槐种质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采用逐步聚类法进行核心种质构建,最终确定的核心种质共包含23份种质。通过t检测,核心种质遗传多样性与原始种质无显著差异,可以充分地代表原始种质资源。核心种质纤维素含量提高了2.17%,平均达到33.42%,适宜作为纤维素生物质能源原料。研究结果为刺槐种质资源的保护,管理和纤维素生物质能源化利用提供了丰富的理论依据和优良的种质材料。  相似文献   

4.
《种子》2014,(6)
以刺槐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刺槐种子吸水规律及不同温度和PEG胁迫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旨在明确刺槐种子萌发对温度和干旱胁迫的适应性条件,以期为刺槐资源开发及植被恢复和生态建设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刺槐种子在吸胀24 h后种子吸水率达到58.75%,并在44 h后种子开始萌发;在5~35℃时,刺槐种子均能萌发,但5℃时种子萌发率很低,只有1%,20℃时种子萌发达到最高响应,萌发率高于其他温度处理;不同PEG胁迫对刺槐种子萌发具有一定的延缓作用,萌发率随PEG浓度的增加整体呈下降趋势。对照处理中,萌发率最高为59.33%,20%PEG处理的萌发率为42%,显著低于对照。  相似文献   

5.
PEG预处理对刺槐种子抗盐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曹帮华  毛培利  牟洪香 《种子》2004,23(3):19-21
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 Linn.)种子经过不同浓度PEG6 000水溶液浸种24h,然后观察种子在不同梯度NaCl胁迫下发芽.结果表明:10%PEG预处理下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以及活力指数等指标最好;对照种子随着NaCl胁迫的加强各指标逐渐下降;20%PEG预处理种子的各指标变化无规律.不同预处理种子的表现说明水分胁迫与NaCl胁迫存在着一定的共性机理,但也有差异.  相似文献   

6.
一、紫阳环境概述紫阳位于大巴山北坡,北纬32°48′以南,根据紫阳气象站20年的资料统计分析:全年平均气温15.1℃,最冷月气温平均为3.7℃,绝对最高气温41.3℃,绝对最低气温为-7.6℃,降水量为1127.8mm,日照百分率为36%,相对湿度为78%,平均风速为1.6米/秒。根据气候带指标和气象资料分析,如以≥10℃的各年平均积温4669.0衡量,本地区北亚热带气候就只能划到海拔700米以下,如用最冷月(元月)平均气温3.7℃衡量,可划到1000米;按照茶树生长情况,以划在900米以下较适当。本县北亚热带的面积为172.635万亩,占全县境面积的51.1%。  相似文献   

7.
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刺槐种子超干贮存生理生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硅胶室温干燥法,延安种源刺槐种子含水量由6.9%降至5.9%、4.8%、4.2%和3.6%,吴起种源刺槐种子含水量由7.4%降至6.3%、5.1%、4.3%和3.8%,对不同含水量刺槐种子发芽率、相对电导率、脱氢酶活性和α-淀粉酶活性等指标进行测定,并对种子老化(50℃,30 d)后的发芽率和生理生化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延安种源刺槐种子含水量不低于4.8%时,种子发芽率、脱氢酶活性、α-淀粉酶活性保持在相对较高的水平;吴起种源刺槐含水量不低于4.3%时,种子发芽率高于自然干燥种子,电导率低于自然干燥种子,脱氢酶活性和α-淀粉酶活性高于自然干燥种子;延安种源刺槐种子含水量不低于4.8%时,种子抗老化能力较自然干燥含水量种子强;吴起种源刺槐种子含水量不低于4.3%时,种子抗老化能力强与自然干燥含水量种子;种源地和种质对种子耐超干能力有较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开展刺槐属种间杂交育种,对于改良刺槐的遗传品质,培育速生用材或优质观赏刺槐新品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择鲁刺42等8个刺槐速生优良无性系做杂交母本,以多花刺槐作杂交父本,实施人工控制授粉,并对收获的杂交种子播种育苗。试验表明,刺槐无性系与多花刺槐种间杂交结实率很低,不同杂交组合差异较大,鲁刺152×多花刺槐结实率最高为19.76%,鲁刺57×多花刺槐杂交组合结实率为零。刺槐无性系与多花刺槐种间杂种萌发率很低,不同杂交组合杂种萌发率差异很大,鲁刺133×多花刺槐杂交组合萌发率为36.84%,鲁刺7×多花刺槐等杂交组合萌发率为零。相同杂交组合在不同年份结实率和萌发率有较大差异,年度之间没有重复性结果;相同杂交组合结实率和萌发率二者没有相关性。8个杂交组合只有4个组合获得杂交子代,共计13株系。  相似文献   

9.
四月花事     
本月5日清明,20日谷雨,本月平均气温13.5°(18.1—9.6℃)。4月15—25日为洛阳牡丹花会。 (一)培管 (1)去年扦插苗,进行分栽或上盆。 (2)去年压条苗,割断分植。 (3)摘除嫁接苗上的砧芽。 (4)疏除副蕾。  相似文献   

10.
气温对安徽省刺槐物候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评估气温变化对安徽省木本植物的可能影响,根据安徽省宣城、合肥、滁州、凤阳、宿州5个台站1992—2008年的物候和气象资料,运用一元线性回归法和相关分析法分析安徽省近17年来刺槐的物候变化特征及其对气温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近17年来,安徽省的刺槐的春季物候期明显提前,秋季物候期明显推迟,从而导致整个生长季延长。温度对物候期变化的影响显著:前一年秋季(9—11月)在春季物候期受温度影响的关键时段气温升高,可导致春季物候期提前0.4~3.1 d/℃,平均提前1.5 d/℃;而在4—7月秋季物候受温度影响的关键时段平均气温升高,可导致秋季物候期推迟4.4~4.6 d/℃,平均推迟4.5 d/℃。  相似文献   

11.
利用同源克隆及RACE结合方法,首次从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茎部cDNA中获得纤维素合酶基因RpCesA2并获取基因组DNA序列。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该基因内部含有3 291 bp完整编码区,编码1 097个氨基酸残基的蛋白;包含纤维素合成酶蛋白典型结构域:如1个锌指结构(zinc finger)及8个跨膜区(Transmembrane domain),与拟南芥纤维素合成酶基因CesA1至CesA10蛋白序列相似性达56.27%(At CesA8)~79.67%(AtCesA2)。通过构建系统进化树,发现RpCesA2基因与CesA5、CesA6、CesA9基因亲缘关系较近。组织特异性Realtime-PCR结果表明,RpCesA2基因在刺槐根、茎、叶片、叶柄4个组织部位具有不同的表达模式:第一时期、第三时期均在叶片中表达量最高,第二个时期茎中表达量最高。在此基础上,对10个刺槐无性系单株RpCesA2序列进行测序比对分析,检测到50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其出现频率为1/130。CDS区域共有22个SNPs,其中15个是同义突变,7个为错义突变,非同义突变与同义突变比率为0.47。该研究结果为RpCesA2基因进一步连锁不平衡作图与关联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并最终有助于刺槐纤维素合成途径研究、标记辅助分子育种。  相似文献   

12.
翁启应 《耕作与栽培》1994,(5):61-62,56
黄平县油菜高产栽培技术翁启应(贵州省黄平县农技站556100)黄平县属于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性气候区,位于贵州省黔东南州的西北部,地处东经107°37’46"-108°11"44",北纬26°43'39"-27°14'29",平均气温14.7℃-15.7...  相似文献   

13.
榆社县近50年气温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掌握榆社县近50 年气温变化规律,为生态农业扶贫开发项目开展提供理论依据,利用1961—2010 年榆社县气温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相关系数分析、滑动平均,Mann-Kendall 检验等方法,对气温变化的特征及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50 年来榆社县年平均气温呈升温趋势,气温倾向率0.08℃/10a。年平均最高气温、冬季平均气温、年极端最高气温、春季平均气温年际变化均呈升温趋势,气温倾向率分别为0.30℃/10a、0.28℃/10a、0.21℃/10a 和0.12℃/10a;而年极端最低气温、夏季平均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秋季平均气温却呈降温趋势,气温倾向率分别为-0.30℃/10a、-0.04℃/10a、-0.03℃/10a 和-0.02℃/10a。升温趋势显著时段主要出现在20 世纪90 年代,而降温最明显时段出现在20 世纪80 年代;年平均日较差变化呈增高趋势,90 年代达到最大值。榆社县气候变暖主要是白天增温明显,尤其体现在冬、春季,气温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至90年代后期有较明显的暖突变。  相似文献   

14.
刺槐EST-SSR标记PCR反应体系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建立一套适用于刺槐EST-SSR标记的PCR反应体系,采用L16(45)正交试验设计结合单因素试验,对刺槐EST-SSR PCR反应体系中的5个主要因素:引物、DNA模板、dNTPs、Mg2+和Taq DNA聚合酶进行优化试验。结果表明:在20μL反应体系中,各反应因素的最佳水平为0.5μmol/L引物、30 ng模板DNA、0.15 mmol/L dNTP、0.5 mmol/L Mg2+、1.0 U Taq DNA聚合酶。利用随机挑选的3个刺槐优良无性系品种和7对EST-SSR引物对优化体系进行验证,结果均能获得稳定、清晰的条带,证明该体系稳定可靠。此优化体系的建立为刺槐EST-SSR标记的开发以及利用EST-SSR标记深入研究和利用中国刺槐种质资源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香花槐(Robinia pseudoacacia cv.Idaho)开花不结实,即败育的主要原因,以可育的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 L.)为对照,分别以组织化学染色、荧光显微镜观察和人工杂交等手段,揭示香花槐花粉活力,传粉和结实能力。结果表明,以碘—碘化钾(I2-KI)、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和离体萌发等三种方法测定的香花槐有活力花粉比例分别为51.20%、61.00%和44.07%。自然授粉的香花槐花粉在柱头上的数量较刺槐稀疏且没有明显地萌发迹象;人工杂交428朵花朵,获4个有结实的杂交荚果,杂交结实率为0.93%,证实香花槐花粉有活力,但在柱头上萌发和花粉管伸长存在障碍。香花槐花絮美丽壮观但不产生种子,本研究对揭示其不育机制乃至刺槐和其他林木的繁殖和遗传改良有参考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西峰黄土高原冬季平均气温对冬小麦发育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研究西峰黄土高原冬季气候变化对冬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利用1981—2016年冬季平均气温距平和冬小麦发育期资料,分析了冬季平均气温距平的变化规律及其对冬小麦发育期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季平均气温最高值出现在1999年为-0.5℃,比常年偏高2.3℃,最低值出现在1985年为-4.9℃,比常年偏低2.1℃。总的来讲,冬季平均气温20世纪80年代偏低,90年代偏高,2001—2016年偏高。冬季平均气温距平随年代增加呈现上升趋势,上升速率为0.05℃/a。冬季平均气温与冬小麦各发育期均为反相关,反相关最显著的是抽穗期和乳熟期,相关系数为-0.50,其次是拔节期,相关系数为-0.49。冬暖年冬小麦的发育期在拔节期后比正常年提前,冬冷年冬小麦的发育期均比正常年推迟。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西峰黄土高原冬季气候变化对冬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利用1981—2016年冬季平均气温距平和冬小麦发育期资料,分析了冬季平均气温距平的变化规律及其对冬小麦发育期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季平均气温最高值出现在1999年为-0.5℃,比常年偏高2.3℃,最低值出现在1985年为-4.9℃,比常年偏低2.1℃。总的来讲,冬季平均气温20世纪80年代偏低,90年代偏高,2001—2016年偏高。冬季平均气温距平随年代增加呈现上升趋势,上升速率为0.05℃/a。冬季平均气温与冬小麦各发育期均为反相关,反相关最显著的是抽穗和乳熟期,相关系数为-0.50,其次是拔节期,相关系数为-0.49。冬暖年冬小麦的发育期在拔节期后比正常年提前,冬冷年冬小麦的发育期均比正常年推迟。  相似文献   

18.
石磊 《种子科技》2020,(6):60-61
刺槐是我国西北地区一种非常重要的绿化树种,在防风固沙、改善水土流失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进一步提高刺槐栽培技术水平,结合实践分析了刺槐的特征特性,同时从育苗、苗期管理、移栽、抚育管理等几个方面对刺槐的栽培技术进行了探讨,为刺槐栽培提供参考,以促进刺槐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五)岭南茶区:本区为南岭以南广大的山地和丘陵地,包括闽南茶区,广东及广西全部。本区气候属南亚热带及热带气候,全年平均温度为18—22℃,最低的一月平均温度也在8—14℃,绝对最低温度除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有时出现-8℃外,其余均接近0℃,或0℃以上。无霜期特长,在300天以上,最高月温度一般在27°—29℃之间,绝对高温  相似文献   

20.
一、概述广东省跨于北纬3°50′~25°28′之间,其中绝大部分处于18°N~25°N的中亚热带、南亚热带地区和部分热带地区。土地总面积21.2万平方公里, 本省气候资源丰富,年太阳辐射总量为101~137Kcclcm~(-2),年日照时数南多北少。北部1450~1900小时,中部1800~2100小时,南部多为2000小时左右。而粤东沿海则是全省高值区之一可达2000~23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