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8 毫秒
1.
为促进白水生姜产业的发展,提升生姜种植综合效益,研究了不同姜块大小及密度对白水生姜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以75~100 g的姜块、播种密度为20 cm×50 cm时产量最高,生长和发育情况更佳,可在相似区域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
吕华 《中国蔬菜》2005,1(5):51-53
生姜是山东省的重要经济作物之一,也是重要的出口创汇蔬菜。山东省生姜种植面积约6.7万hm2,而莱芜的生姜种植面积占山东省的1/3,已成为山东乃至全国最大的生姜生产、出口基地。莱芜生姜栽培历史悠久,素有“中国生姜之乡”的美称,2003年3月10日通过了国家原产地标记注册。随着出口贸易的发展,有的农民为了增加产量和收入,大量施用化肥和农药,造成生姜产品农药残留量加大,这已成为生姜出口的瓶颈。为此,莱芜市植物保护站通过几年来的试验研究,逐步探索出一套生姜病虫草害无公害防治技术措施,现介绍如下。1姜瘟病姜瘟病(腐烂病)为细菌性病害,是…  相似文献   

3.
以生姜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栽培模式对生姜形态指标和根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模式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收获期生姜的株高、分枝数和根茎产量;其中处理2(生姜与大豆间作)显著地促进了生姜的分枝(10.5%),同时处理2、处理3(生姜与大蒜间作)和处理4(生姜与大豆、四季葱混作)也促进了生姜的生长(株高分别增加了15.0%、11.4%和14.0%),并且这3个处理提高了生姜的产量.  相似文献   

4.
陈虹  许明 《长江蔬菜》2002,(Z1):35-36
姜瘟病又称姜腐烂病,是生姜生产中最常见且在各姜区普遍发生的一种毁灭性病害,发病地块一般减产10%~20%,重者50%以上,甚至绝产,对生姜生产构成严重威胁,制约生姜生产发展.现将我们近几年来的研究情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通过调查了解贵州省安顺市生姜产业的现状,分析了安顺生姜产业优势、资源优势、品质增效情况,提出安顺生姜产业存在重视力度不够、抗市场风险能力弱、产业组织化程度低、产品贮藏形式单一等问题,并探讨研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胡启山 《蔬菜》2010,(5):23-23
<正>生姜根结线虫病俗称生姜癞皮病、姜蚧。近年来,随着生姜连作和种植面积的扩大,这一病害呈加重为害和扩大蔓延的趋势,并且成为仅次于姜瘟病的第二大生姜病害,严重影响生姜的优质、高产。下面介绍这一病害的主要症状、发生特点和防治方法,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生姜生产中常出现黄苗,黄苗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其形成原因不一、症状有别。正确识别生理性黄苗和病理性黄苗并对症防治,是降低生姜生产成本、提高种植收益的前提。该文介绍了生姜生理性黄苗和病理性黄苗的形成原因及主要症状,并总结了对症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世界生姜生产布局与贸易格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世界角度出发,综合利用世界粮食与农业组织、联合国国际贸易的统计数据、国家特色蔬菜产业技术体系调查数据,对世界生姜生产布局和贸易格局进行研究分析,并进一步对世界生姜生产与贸易前景进行了展望。结果表明:当前生姜种植主要集中在中国、印度、尼日利亚;形成了以中国、印度、荷兰、秘鲁、巴西为主要出口国和荷兰、日本、美国、巴基斯坦为主要进口国的贸易格局。近年来中国生姜出口规模增长,但市场占有率下降,中国生姜竞争力下降。国内环保导致生姜企业关停影响出口;国外秘鲁、巴西等生姜生产国竞争力不断提升,抢占高端市场;日本等发达国家对生姜加工产品需求不断增长;美国是中国生姜出口三大市场之一,2018年9月11日开始对中国生姜及生姜加工品加征10%关税,对中国生姜贸易产生负面影响,部分企业急需开拓其它出口市场。生姜贸易竞争日趋激烈,高品质生姜、生姜加工品需求量日益增长,我国生姜经营者不仅要感知国内的竞争,更要感知来自新型生产国的竞争,向高端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9.
生姜性温,口味辛辣,具有解表驱寒、止咳化痰、温中止呕等功效,是食品、医药、化工等领域重要的天然原料.本文介绍了生姜中的姜精油、姜辣素、黄酮化合物、生姜多糖等主要营养成分,总结了姜的药效(如解表驱寒、消炎抗菌、防衰老等),并对姜粉、姜汁饮料和姜酒等主要加工产品进行了分析,结合实际展望了生姜药效及加工前景,为生姜的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10.
以生姜为试材,研究了不同部位、不同浓度生姜水浸液对生姜幼苗形态指标和光合作用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生姜茎和叶不同浓度的水浸液均显著抑制了生姜幼苗的株高、每株叶片数和叶面积,其抑制程度随着水浸液浓度的增加而有所增强,而对生姜幼苗每株分枝数的影响差异不显著。在同一浓度下,茎水浸液对生姜幼苗的形态指标均显示出最强的抑制作用,叶水浸液次之,根茎水浸液最弱。同时,3种水浸液均随浓度的增加降低了生姜幼苗的光合参数(包括胞间CO2浓度、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及净光合速率)。生姜幼苗形态指标与光合参数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除了胞间CO2浓度与每株叶片数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407)、与每株分枝数呈正相关但不显著外,生姜幼苗叶片各光合参数与所测定的形态指标均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孟攀  田野  蔡菊  林长松 《蔬菜》2023,(6):43-47
摘要:为了促进阳荷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对阳荷的功能活性物质进行分析,表明阳荷是一种药食两用的姜科姜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营养丰富,富含多糖、挥发油、黄酮、红色素、蛋白质、氨基酸等营养成分,具有抗菌、抗氧化、降血糖等功效,并从生长特性、繁殖方式、栽培模式、田间管理、病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阳荷的栽培管理研究情况,最后阐述了阳荷的利用现状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目前,对于生姜抑菌作用的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细菌,而对于酵母菌的研究较少。为了研究鲜姜汁对酵母菌的抑制作用,为生姜酒等高附加值产品研发提供依据,本文将鲜姜研磨后,按照不同料液比进行梯度稀释,以5种常见酵母菌为试验菌,采用牛津杯法和抗氧化活性评价法来对鲜姜汁的抑菌效果进行考察。结果表明,鲜姜汁对于5种酵母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在同样条件下,鲜姜汁对W.anomalus J12-7的抑制作用相对较弱,该菌适合用于鲜姜汁制作生姜酒产品;并且在鲜姜汁发酵过程中,有高生物活性成分的物质生成。  相似文献   

13.
谭光仙 《长江蔬菜》2013,(22):42-44
为推动凯里市生姜产业发展,开展了生姜适宜栽培密度探讨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生姜行距不宜低于50 cm,否则不利于培土,密度以调整株距为宜;生姜适宜的种植密度为8000株/667 m2,此密度下生姜产量高,产品品质优、商品性好;生姜不宜连作,连作病虫害严重,且随着栽培密度的增加而加重。  相似文献   

14.
杨瑶华  张付群 《蔬菜》2021,(9):66-67
为了更好地促进昌邑市大姜特色产业健康发展,采取了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打造品牌、健全销售服务网络、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等措施,实现了种植生姜面积0.67万hm~2以上,总产量50万t以上,年产值50亿元的经济效益,且大姜品质优良,单产和品质都已经达到全国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15.
生姜茎基腐病的发生与绿色安全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有效防治生姜茎基腐病,促进生姜产业健康发展,对茎基腐病在莱芜生姜上的危害特点和发生规律进行阐述,并在大量调查和长期生产实践的基础上对茎基腐病的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绿色综合防治技术措施进行总结,其中莱芜生姜茎基腐病致病菌为群结腐霉(Pythium myriotylum Drechsler),生姜整个生长期和...  相似文献   

16.
李萍 《蔬菜》2022,(2):46-47
为解决辽西地区西兰花春季冷棚生产 仍然采用传统的栽培方式,存在栽培技术落后、 用工较多、生产成本较高等问题,提出了轻简化 栽培技术,从品种选择、播种育苗、起垄定植、 肥水管理等关键技术实现轻简化,使西兰花产量 达到32.25 t/hm2 ,较传统栽培提高了22.86%,节省 劳动力30%以上,减少农药使用量15%左右,节约 成本25%以上,显著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7.
有机土基质栽培对生姜产量及氮磷钾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提高生姜有机土基质栽培的肥料利用效率,设土壤栽培不施肥(CK1)和常规土壤栽培(CK2)两个对照,研究了有机土基质栽培不施肥(T1)、有机土基质栽培与土壤栽培等量施肥(T2)、有机土基质栽培与按目标产量需肥量施肥(T3)对生姜生长及氮磷钾吸收利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生姜植株生长量以T2、T3较高,T1较低,CK2居中,T1的生物产量、经济产量分别比CK2降低27.63%、23.01%,而T2、T3则分别比CK2提高17.46%、15.36%和11.05%、13.04%|T2的生物产量显著高于T3,但经济产量则与T3无显著差异。生姜对氮(N)、磷(P2O5)、钾(K2O)利用率以T3较高,分别达35.11%、22.81%和46.25%,较CK2分别高7.31个百分点、3.65个百分点和14.98个百分点|T3的氮、钾利用率也显著高于T2,但二者对磷的利用率无显著差异。生姜肥料农学效率及偏生产力均以T3较高,分别达14.46 kg?kg-1和45.34 kg?kg-1,而T2和CK2仅分别为10.26、30.86 kg?kg-1和11.25、26.75 kg?kg-1。表明生姜有机土基质栽培适量施用速效化肥有利于提高肥效和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18.
姜汁柚皮蜜饯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柚子皮为原料,研究姜汁柚皮蜜饯的制作工艺,通过测定产品的总糖度,以及对产品进行品质评价,最终确定最佳的姜汁加入量为0.1g/L,此时,蜜饯产品外观整齐,呈黄色透明状,味道柔和,姜味适口,有舒爽的柚皮风味。  相似文献   

19.
应用^15N示踪研究生姜吸氮规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徐坤  赵德婉 《园艺学报》1993,20(2):161-165
  相似文献   

20.
为了进一步促进河南生姜产业发展,从种植面积及效益、种植模式、品牌建设、产区分布等方面梳理了河南生姜产业的发展现状,其中,生姜种植面积整体呈持续增长趋势,大多种植者采用露地种植,打造出了以清化姜、张良姜、黄姜、州姜为代表的知名地方生姜品牌,形成了豫北、豫中和豫南3大主产区;并针对存在的机械化水平较低、市场竞争力缺乏、科研推广实力弱、价格变动大等问题,提出了加快良种选育和科技创新、加强品牌效应和打造全产业链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