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EM处理老参地对土壤酶活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刚  姜晓莉  车熙哲 《农业与技术》2001,21(2):33-35,38
本文探讨了有效微生物(EM)处理老参地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用EM处理老参地,能显著提高土壤多酚氧化酶,土壤过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的活性,最终表现出对西洋参的生物性状有明显作用,也就是说EM提高土壤生物活性,对改良老参地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EM处理老参地对西洋参叶内源多胺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就EM处理老参地,对西洋参叶内源多胺系统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认为,西洋参叶内源多胺与环境胁迫压力有一定的关系,在高温时节,EM有效地提高西洋参叶内源多胺含量,EM处理有利于参叶逆境下的自我保护,减少叶的衰老程度。  相似文献   

3.
EM处理老参地对西洋参内源CaM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就EM处理老参地栽西洋参,对参根中CaM含量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认为参根中的CaM参与了西洋参的生长代谢过程;EM能改善老参地的微生态体系,为西洋参生长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4.
采用田间随机区组试验,选择前茬种过西洋参的老参地,用大扫灭、二硫化碳、多菌灵等3种低毒化学农药和紫苏根作为添加物进行土壤处理,处理后播种西洋参,调查出苗、存苗、根的生长及根病情况.以探讨化学农药及植物添加物处理老参地土壤对改善重茬西洋参生长及减少病害的作用.98%大扫灭粉剂5~15g/m2、二硫化碳液剂20ml/m2进行土壤熏蒸处理.对提高重茬西洋参的出苗率、保苗率、产量,以及减轻根部病害均有较好的效果;添加紫苏根50~100g/m2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可以提高根重,多菌灵消毒的作用效果不明显.老参地使用土壤熏蒸剂及适宜的植物添加剂,对克服西洋参连作障碍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5.
论农田栽参的优越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田栽参与山上伐林栽参相比,有以下几方面优越性: 一、农田栽参是解决参林矛盾,保持生态平衡,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先进栽培制度桓仁县广大参农从1959年开始就搞农田栽参试验。一方面搞平地栽参;一方面搞老参地还林。在保持大自然生态平衡的前提下,逐步实行“参林轮作”和“参粮轮作”。由于注意生态平衡,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不仅粮食生  相似文献   

6.
人参与细辛是亲缘关系较远的两种药用植物,没有共同的病害,在农田栽参的产业开发中,实施细辛-人参(西洋参)轮作,可获得良好的效益.据中国科学院林业土壤研究所、本溪市农委、桓仁县人参药材局协作试验,细辛地轮作人参同新林地比较,基本无差异.人参根病轻微、烧须破皮现象极少,健康株率最低达88.9%,最高为99.9%,平均值为94.8%.  相似文献   

7.
人参连作障碍是制约人参产业发展的瓶颈,为了探究老参地种植白屈菜和玉米对土壤的化学性质和真菌群落的影响。采用ITS rRNA对老参地、白屈菜和玉米根际土壤真菌群落进行研究,以及对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酶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与老参地相比,处理组提高了土壤pH、碱解氮和速效磷等养分含量以及蔗糖酶和脲酶等酶活性,种植白屈菜根际土壤养分含量及土壤酶活性高于玉米,更好地缓解了老参地土壤酸化、养分失衡和酶活性降低等问题;白屈菜处理的土壤真菌丰富度和多样性显著高于玉米处理和老参地;白屈菜和玉米根际土壤中致病菌镰刀菌属(Fusarium)相对丰度降低,有利于控制人参根腐病的发生;综合比较老参地种植白屈菜和玉米对土壤真菌群落结构、有益菌相对丰度、致病菌相对丰度以及土壤养分含量和酶活性,证明老参地种植白屈菜更有利于减缓因种植人参造成的土壤养分和微生物群落结构失衡等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质量浓度老参地土壤提取液对水稻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光合作用的影响,为人参水稻轮作体系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室内生物测定法及基质盆栽试验,以去离子水为对照(CK),研究低(10 g/mL)、中(20 g/mL)和高(40 g/mL)3种质量浓度的老参地土壤水提液,对水稻种子萌发、幼苗生物量、根系活力、叶片可溶性蛋白和叶绿素合成、电导率及净光合速率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相比,不同质量浓度老参地土壤提取液处理后水稻种子萌发率、苗高及幼苗生物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随着老参地土壤提取液处理质量浓度的升高,水稻种子萌发率逐渐增加,中、高质量浓度处理与CK差异显著(P<0.05)。当老参地土壤提取液质量浓度为40 g/mL时,单株鲜、干质量最大,分别为14.22和1.66 mg。各质量浓度老参地土壤提取液处理对苗高影响不显著,却明显抑制了水稻幼根的生长。中、高质量浓度老参地土壤提取液处理均显著促进了幼苗叶片可溶性蛋白合成,低质量浓度老参地土壤提取液处理明显促进了根系活力的增加,而高质量浓度老参地土壤提取液处理则降低了根系活力;不同质量浓度老参地土壤提取液处理均显著降低了水稻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和绝对电导率;低、中质量浓度老参地土壤提取液处理下叶片净光合速率均有增加,而高质量浓度老参地土壤提取液处理则表现出微弱的抑制作用。【结论】老参地土壤水提取液对水稻早期萌发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且对部分生理指标(根系活力和净光合速率)表现为“低促高抑”的剂量相关性反应。  相似文献   

9.
人参西洋参忌地形成机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赵日丰 《特产研究》2001,23(1):40-45
随着宜参地资源趋于枯竭,国家“禁止毁林垦植”政策的出台,使人参西洋参忌地再更为尖锐地提到议事日程下来,引起人参界同行们的极大兴趣和关注,现就老参地形成机制提出新见解,为解决老参地问题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利用丛枝菌根菌、EM菌、NEB菌剂结合发酵玉米秸秆粉等物质对老参地进行改良后栽参。方法:正交实验设计法。结果:各处理的人参根部总皂苷含量都较CK高,提高幅度在13.11%~20.77%。结论:这种方法有效改善了老参地土壤的微生态环境,有利于人参的生长和有效物质的积累。  相似文献   

11.
人参种植是吉林地区的重要经济产业,而在参业发展过程中主要以农田土种参为主,由于人参在生长过程中对土壤条件要求比较高,而国家林业发展政策也不断调整,对伐林栽参等种植措施加强了管理,因此为了提高人参种植的质量,老参地的土壤改良非常重要,本文根据吉林地区老参地土壤现状,结合人参栽培技术对老参地土壤改良进行了深入探究,以便为人参栽培质量的提升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药肥处理对老参地土壤微生物区系及化学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棉隆和多菌灵结合拌施有机肥处理技术对老参地进行改造,研究了药肥处理对老参地土壤微生物区系及化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老参地经过棉隆和多菌灵拌肥处理后,土壤中真菌数量分别下降24%和27%,细菌数量分别增加15.09%和24.52%,放线菌数量分别增加8.84%和31.54%;土壤p H分别提高4.18%和7.57%,有机质含量分别增加5.09%和5.72%,速效氮含量分别增加28.36%和3.67%,速效磷含量分别增加51.13%和16.87%。通径分析结果表明,药肥处理主要通过增加老参地土壤中速效磷含量来降低土壤中真菌数量,通过增加有机质含量来增加细菌及放线菌数量。综上,药肥处理可以改善老参地的土壤微生物区系及土壤化学性质,从而可能减轻人参轮作障碍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吉林省东部山区人参栽培基地土壤中微生物的生态分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吉林省东部山区人参栽培基地土壤中微生物的生态分布。[方法]以吉林省东北山区的5个主要人参产区(抚松、长白、集安、靖宇、敦化)的林下土壤、老参地土壤和人参栽培地土壤为对象,研究不同利用形式下土壤微生物的分布。[结果]结果表明,与新林土相比,栽参土和老参地不同人参产地的微生物总数普遍降低,其中栽参土中细菌总数降低了48.6%~63.7%,老参地降低了57.1%~82.9%,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与新林土相比,栽参土和老参地放线菌的数量分别降低了60.0%~75.3%和42.1%~77.6%,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而真菌总数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栽参土真菌总数是新林土的1.6~3.9倍,老参地是新林土的2.8~6.3倍。3类土壤微生物分布具有不同的季节性规律。[结论]为克服人参连作障碍,提高人参的产量和质量,实现人参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高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EM处理老参地对土壤养分转化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了有效微生物(EM)处理老参地土壤养分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用EM处理老参地,对老参地土壤的养分转化有较显著的效应,能显著提高土壤中的有效氮、磷、钾的含量。  相似文献   

15.
连作障碍严重威胁西洋参产业可持续发展。连作障碍可能与自毒/化感作用、根际微生态系统失衡、病害、虫害等因素有关,其中根际土壤微生态系统失衡是关键因素之一。在西洋参栽培过程中根际土壤微生态逐渐失衡引发化感物质积累、土壤理化性质恶化、土传病害严重等一系列问题,老参地尤为突出。本文综述了西洋参栽培过程中微生态系统平衡的重要性及微生态系统失衡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并试图从平衡微生态系统方面提出西洋参连作障碍消减策略。  相似文献   

16.
轮作是指同一块地上有计划地按顺序轮种不同类型的作物和不同类型的复种形式。同一块地上长期连年种植一种作物或一种复种形式称为连作,又叫重茬;两年连作称为迎茬。连作常引起减产,容易导致“土壤病”现象。因此,在向有机农业转化过程中,轮作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只有解决轮作问题,才能摆脱现代农业严重依赖的农业化学品,实现有机农业的生产。以下是常见蔬菜的轮作特点:  相似文献   

17.
西洋参是名贵药材,作者研究了西洋参在蓟县栽培推广的可行性。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蓟县栽参地的改良措施、农田栽培管理技术、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及防治方法、西洋参适宜收获期及加工方法和种子催芽技术等项技术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轮作是缓解连作障碍和粮油争地矛盾的重要栽培方式,对扩大花生生产面积及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4种不同的轮作方式,连续4年观测了花生的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土壤肥力等指标,发现采用轮作模式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花生连年种植带来的连作障碍:连作春花生第4年有18.13%的干物质量和15.56%的产量衰退,但轮作处理中花生农艺、产量性状基本稳定;土壤硝态氮、速效钾含量在轮作处理中都有较为显著的提升。虽然春花生生育期较长、在活动积温上更具优势,但轮作模式能获得更为稳定、可持续的产量。  相似文献   

19.
河西绿州灌区节水高产高效多熟轮作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不同供水条件下,对河西绿州灌区6种多熟轮作方式进行了3年3区节水轮作体系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轮作全周期总产量,水分生产效率随灌水量增多有增加的趋势,超过一定限度后,产量和WUE增加不明显;综合轮作体系产量效益,水效益及对土壤肥力状况的改善等因素,认为本区实现节水高产高效的最佳多熟轮作方式为油菜/马铃薯→小麦/马铃薯→玉米//大豆和小麦/甜菜→玉米/大豆→亚麻/马铃薯。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利用丛枝菌根菌、EM菌、NEB菌剂结合发酵玉米秸秆粉等物质对老参地进行改良后栽参。方法正交实验设计法。结果: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提高10.54%~35.41%;脲酶活性提高1.16%~44.64%;磷酸酶活性提高18.84%~47.71%;蔗糖酶活性提高5.16%~19.62%。结论:这种方法有效改善了老参地土壤的酶活性,有利于人参的生长和有效物质的积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