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鸡开产日龄和开产体质量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鸡开产性状的分子遗传机理,揭示其内在遗传规律,以绿壳蛋鸡黑羽纯系和白来航鸡为亲本构建资源群体,测定亲本P1、P2和F1、F2代的开产日龄和开产体质量,运用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软件SEA-G4F2对开产日龄和开产体质量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开产日龄的遗传模型为模型E,即两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主基因遗传率为25.06%;开产体质量的适合模型为模型E-1,即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其主基因遗传力达到了63.28%,两个性状的多基因遗传率均很小,主基因对两个性状的调控作用远远大于多基因。  相似文献   

2.
利用半矮生水稻品种沈稻4号(P_1)和中高秆晶系沈农637(P_2)及其杂交后代F_1、F_2群体,运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株高的遗传进行了联合分离分析.结果表明:株高性状受两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和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共同控制.两对主基因的加性效应近似相等,分别为-4.742和-4.741,主基因遗传力为47.13%,多基因遗传力为41.33%.  相似文献   

3.
以绿壳蛋鸡黑羽纯系和白来航鸡为亲本构建资源群体,测定亲本P1,P2和F1,F2代的40周龄鸡蛋的内部品质,包括蛋白高度、蛋黄重、蛋黄颜色和哈氏单位,运用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软件SEA-G4F2对40周龄鸡蛋内部品质性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40周龄哈氏单位的遗传模型为模型E,即两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主基因遗传力为14.71%;蛋白高度、蛋黄重和蛋黄颜色的适合模型均为模型E-1,即两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其对应的主基因遗传率19.32%,35.8%和21.05%,多基因的遗传率为0。  相似文献   

4.
研究以仙居鸡和隐性白羽鸡为材料,测定亲本P1、P2、F1和F2 4个世代的12周龄体重,应用4个世代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析方法,分析鸡体重遗传规律,可为该性状的QTL初级与精细定位、体重的选育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提供基础。结果表明:以性别和正反交矫正后的鸡12周龄体重为2对等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主基因的遗传率为0.610 4,多基因的遗传率为0.165 9,且两主基因的效应相等。  相似文献   

5.
爆裂玉米叶片叶绿素含量的混合遗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以爆裂玉米杂交组合吉爆902(吉812×吉704)的P_1、F_1、P_2、B_(1:2)、B_(2:2)和F_(2:3)6个家系世代群体为材料,对爆裂玉米叶片叶绿素含量进行多世代联合分析。结果表明:叶绿素含量受1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控制遗传。主基因加性效应为d=-0.0247,主基因显性效应值为h=0.0511。主基因存在显性效应,该组合的叶绿素含量存在杂种优势。B_(2:2)和F_(2:3)家系群体主基因遗传力分别为55.28%和42.12%,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26.36%和34.11%。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甜玉米茎秆强度性状的遗传模型,为甜玉米抗倒伏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个茎秆强度差异较大的自交系T49(抗倒伏)和T56(易倒伏)为亲本配制杂交组合,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方法对甜玉米茎秆强度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茎秆穿刺强度最佳遗传模型为D-0(1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BC_1、BC_2、F_2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74.07%,45.30%,57.78%;茎秆抗压强度最佳遗传模型为E-0(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BC_1、BC_2、F_2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44.15%,40.83%,62.97%;茎秆弯折性能最佳遗传模型为E-0(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BC_1、BC_2、F_2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69.79%,40.89%,89.46%,3个性状均以主基因遗传为主。【结论】在育种实践中,对早期世代可进行玉米抗倒伏性遗传改良和选择,同时注意一定的环境因素,采用聚合回交或轮回选择来累积微效基因以提高育种效率。  相似文献   

7.
40周龄母鸡体尺性状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40周龄母鸡体尺性状的内在遗传机理,以绿壳蛋鸡黑羽纯系和白来航鸡为对象构建分离群体,测定亲本(P1、P2)、F1代和F2代母鸡40周龄的体尺,运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析软件SEA-G4F2对分离群体40周龄体尺性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母鸡40周龄的胫围、胫长、胸角和胸宽的最适模型均为E-1,即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其对应的主基因的遗传率分别为60.89%、61.24%、55.62%和59.43%;龙骨长和体斜长的最适模型均为E模型,即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主基因遗传率为16.52%和30.76%,龙骨长对应的多基因的遗传率为7.2%。6个体尺性状中除了龙骨长检测出多基因外,其他性状均未检测到多基因,各个性状的主基因的遗传效应均大于多基因的遗传效应。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芝麻光周期敏感性的遗传规律,进而合理利用外来芝麻种质资源,以豫芝11号和M368为亲本构建了包括P_1、P_2、F_1、B_1、B_2和F_2的6个世代群体,通过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芝麻开花时间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芝麻开花时间遗传符合2对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模型,2对主基因的加性效应大小相似且方向一致,来自豫芝11号的等位基因有利于缩短开花时间。第1对主基因具有部分负向显性作用,第2对主基因具有正向超显性作用。2对主基因间互作效应对开花时间具有一定影响,且在第2对主基因处于杂合状态时对开花时间影响较大。在B_1、B_2、F_2世代,2对主基因的遗传率分别为69.39%、88.25%、73.26%。  相似文献   

9.
以‘花皮菜瓜’(低糖越瓜自交系)和‘XLH’(高糖厚皮甜瓜自交系)为亲本构建P_1、P_2、F_1、F_2、B_1、B_26个世代遗传群体,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该6个世代遗传群体甜瓜果实糖含量,采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方法对甜瓜果实葡萄糖、果糖、蔗糖及总糖含量进行联合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甜瓜果实果糖含量受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控制(E-0模型),葡萄糖、蔗糖和总糖含量受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控制(E-1模型);果糖、葡萄糖、蔗糖和总糖含量均为2对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主基因以负向增效为主,遗传主基因间普遍存在互作效应,控制果糖、葡萄糖和总糖含量的2对主基因间显性×显性互作效应最强,而控制蔗糖含量的主基因间显性×加性互作效应最强,控制蔗糖和总糖含量的多基因负向加性效应较明显;控制果糖、葡萄糖、蔗糖和总糖含量的主基因在F2中的遗传率分别为85.7%、86.2%、92.7%和85.0%,且受环境影响较小。因此,在甜瓜育种过程中对糖组分含量性状的定向选择宜在早世代进行。  相似文献   

10.
西瓜果实硬度性状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以硬果皮果肉野生西瓜"PI186490"为母本,以果皮果肉硬度适中栽培西瓜"LSW-177"为父本,构建六个世代群体。利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多世代联合分析法,分析2014~2015两年获得的两套六个世代群体(P_1、P_2、F_1、BC_1P_1、BC_1P_2和F_2)各中心及边缘果肉硬度、果皮厚度和硬度遗传特点。结果表明,中心果肉硬度和果皮厚度遗传符合C-0模型,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控制,多基因的加性和显性效应均为正向,多基因上位性效应累计为正向。边缘果肉硬度遗传符合D-4模型,由一对负向完全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控制,主基因遗传率为19.97%,多基因遗传率为3.25%,主基因遗传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