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基于ARMA模型的河北省农村金融融量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改善河北省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环境,促进河北省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对河北省农村金融融量问题进行了较深入地研究。首先,利用戈德史密斯理论测算了河北省农村金融的理论融量和实际融量,得出河北省农村存在巨大的金融缺口;其次,利用计量经济学方法中的ARMA模型对金融缺口的变化趋势进行预测,得出河北省农村金融缺口存在不断扩大的趋势。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了河北省农村金融缺口形成的经济与体制根源,进而提出优化农村金融供给机制、消除金融缺口、完善河北省农村金融环境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中国农村居民储蓄高增长及其经济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居民坚挺的储蓄心态对农村经济甚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不良的影响。从分析农村居民储蓄高增长的现状出发,指出了农村居民储蓄高增长对消费的影响效应、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抑制效应和对农村金融机构运作风险的增长效应,并就此提出了完善农业保险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加快户籍管理改革进程,推动农村资本市场发展以及制定合理的农村居民消费引导政策等四个方面的建议,以期达到抑制农村居民储蓄持续增长的态势。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得到了迅速发展,这为农业生产发展、农民增收和新农村建设起到了重要的推进作用。通过分析目前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以及农村金融体系的现状,提出了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必要性,并提出完善农村金融体系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4.
中国农村金融生态环境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庆安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13):278-287
摘要: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优劣评判依据是农村区域经济的发展和稳定程度,金融法律法规的完善程度及其在农村的执行状况,农村信用环境的健全程度,以及地方政府对农村金融活动的管理方式和介入程度。当前,我国农村金融生态环境面临农村宏观经济的形势严峻,农村金融缺口严重,行政力量对农村金融活动干预失当,且农村金融的市场化程度低,法制环境缺失,社会信用意识淡薄,征信体系建设滞后。因而,要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现状就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消除“二元结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规范地方政府行为,建立地方治理与农村金融活动良性互动的关系,同时建立良好的法律和执法体系,为农村金融生态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全面推进信用体系建设,规范农村金融生态的信用秩序。  相似文献   

5.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的社会经济效应评价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黄土高原10条小流域开展水土保持后的社会经济效应做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水土保持对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农民人均收入水平是反映水土保持的社会经济影响好坏的首要因子,此外,人均粮食占有水平、土地利用率、人均水土保持投资、农业总收入以及基本农田面积也是反映社会经济效应的重要因素。只有当这些单项指标效益均较好时,整体的社会经济效应才会处于良好状态,水土保持要采用系统工程原理,才能保证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6.
从历史的角度主要阐述了农民文化科技素质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农村经济发展对农民文化科技素质的作用,认为所有制形式、国家政策、经济发展水平、农技推广体系和城乡结合度是影响农民素质提高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7.
吴昊 《种子世界》2022,(5):0171-0173
随着改革开放步伐和现代化建设的逐步深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提高农村地区经济实力是实施乡村振兴工作的重点任务,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作为农村地区市场经济改革的产物,对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全面振兴具有重要作用,然而现阶段我国部分地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在发展过程当中仍存在一系列问题,制约着我国农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本文通过分析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对于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提出了促进其高质量发展的几点措施。  相似文献   

8.
《种子世界》2010,(8):57-58
中国银监会党委书记、主席刘明康指出,伴随着农村经济改革发展的历史进程,我国农村金融改革逐步走向深入。特别是2003年以来,以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为标志,农村金融市场稳步开放,农村金融体系逐步建立健全,农村金融业务快速发展,金融支农服务水平逐步提高,农村金融改革发展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9.
从中国农村金融生态主体非均衡发展的视角构建分析框架,为优化农村金融生态主体行为提供理论借鉴。通过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法对农村金融生态主体行为进行分析,并寻找地方政府、非正规金融机构以及各类借款人的最优均衡。指出地方政府在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形成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而由于博弈次数与惩罚力度的不同,农村借款人的策略选择也影响到农村非正规金融业务的开展。最后,对农村金融生态主体的选择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张丽 《种子世界》2022,(5):0186-0188
农村经济建设较城市而言存在更多困难,面临资源、人才、资金、信息等方面的制约,以加强农业经济管理作为应对,促进农村建设。本文首先简述农业经济管理与农村经济发展,在此基础上,论述农业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农村经济发展视角下农业经济管理的不足。最后探究基于农村经济发展的农业经济管理建议,就加强技术应用、重视基层信息共享、优化融资管理、强化队伍建设四项措施做具体论述,服务农业经济管理和农村经济管理、综合建设。  相似文献   

11.
崔志伟 《中国农学通报》2021,37(35):160-164
截至2020年底,全国消除了绝对贫困。但是,当前乡村经济,尤其是山区乡村经济的发展,还存在农民发展观念落后、生产方式单一、缺乏发展思路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山区乡村经济的振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政府和社会聚焦现状,找出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对策,共同携手建设和发展好乡村经济。本研究以河北省F县为例,结合河北其他脱贫山区的农村情况,分析现阶段乡村经济,尤其是山区的乡村经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为乡村振兴发展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12.
此研究叙述了河北省农村养老保险对构建中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作用,并对河北省农村养老保险严重缺位进行了深入分析。通过分析表明:河北省农村养老保险问题的根源在于筹资机制和筹资模式的不完善,根据这一筹资问题的现状,对如何完善河北省新农村养老保险的筹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3.
为准确评价黑龙江省农村商业养老保险的发展潜力,研究选取全国包括黑龙江省在内的12个省(直辖市),以及黑龙江省内13个地区为研究对象,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4》及《黑龙江统计年鉴2014》的数据,通过因子分析构建指标体系,并结合聚类分析对农村商业养老保险的发展潜力进行聚类分层。结果表明,农村地区社会建设程度、经济文化发展情况以及居民生活水平是其主要影响因素。黑龙江省农村商业养老保险在大庆、哈尔滨、齐齐哈尔蕴藏着相对较大的发展潜力,但其他地区的发展潜力较差,仍然面临严峻的养老难题。  相似文献   

14.
湖南省农业信息化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湖南省农业信息化对湖南农村经济的促进作用,通过采用2000—2010年湖南省农业信息化指标与农业经济产出的相关数据,对农业信息化各项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后提取了信息化规模和信息化人力资源两个主因子并将其与农业经济产出进行了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表明:湖南省农业信息化水平与农村经济产出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以及双向的因果关系,最后根据结论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孟喜灵 《中国农学通报》2012,28(26):153-158
摘 要:为了研究浙江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可持续发展问题,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对德清县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现状及特点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德清县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为缴费档次低及城乡差距大、基金保值增值困难、政府财政支付能力不足、“父母-子女”捆绑式的参保方式、经办服务能力及其制度的稳定性不高5个因素。通过对这5个因素进行系统分析,提出了多方筹措及建立稳定资金库、完善基金监管机制及加强投资管理等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6.
金姝兰 《中国农学通报》2012,28(26):164-167
运用调查法对江西省80个村庄农村女性旅游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农村女性旅游动机较为单纯,主要有经济动机和情感动机;农村女性喜欢选择人口集中,热闹繁华的现代都市为旅游目的地,而不愿意选择原始地区、乡村地区;愿意选择人文旅游资源景系,而不是自然旅游资源景系;旅游消费主要是买点价廉物美且实用的物品,她们在吃、住、行上非常节省,消费链比较单一。研究认为:由于工业化、现代化、城市化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女性社会认知和自我认同等各方面的变化等原因,农村女性旅游消费市场前景广阔,社会各界应正确把握农村女性旅游行为的社会意义,并根据农村女性旅游行为特点进行“市场营销”和加强农村女性旅游消费问题研究。  相似文献   

17.
张荣  张敏新 《中国农学通报》2015,31(35):273-277
为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促进江苏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基于ELES模型,利用2000—2013年的经济数据,对江苏省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特征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3年,江苏省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消费结构上教育与文娱以及交通通讯支出比例逐渐加大。边际消费倾向分析表明,食品、居住、交通通讯以及文教娱乐是江苏农村居民主要消费重点。弹性分析表明,除了食品为居民生活必需品,其余消费品均为奢侈品。  相似文献   

18.
在主成分分析、相关分析的基础上,选取农业总产值、农民人均纯收入、人均粮食产量等指标,应用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对云南省8 个少数民族自治州农村经济发展差距及其变动进行了测度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云南省8 个少数民族自治州农村经济发展差距非常显著,且差距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同时对其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类型划分,在此基础上,对产生差距的原因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高芸  李贺 《中国农学通报》2011,27(17):151-157
本文运用Tobit模型和调查数据,考察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对农村劳动力流动行为决策的影响。结果发现:农村经济发展状况整体上对农村劳动力流动产生显著的负向作用;农村基础设施对农村劳动力流动也产生负向影响。在中国城乡二元结构长期作用下,即便在惠农、强农的政策体系和促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制度框架已初步建立,县域经济和乡镇企业发展迅速的大环境下,农村经济和生活环境的改善,并不能从根本上阻挡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的趋势。建议政府切实贯彻“一号文件”,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将有限的资源重点投入到既能促进农民外出打工又能增加劳动力在本地转移的公共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