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9 毫秒
1.
藤三七不同栽培模式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展了藤三七露地搭架(对照)、露地爬地、大棚搭架、大棚爬地、遮阳搭架、遮阳爬地等6种栽培模式试验.结果显示:大棚搭架栽培的藤三七生长势最强、地上部生物产量和地下块茎产量最高,露地爬地栽培的藤三七Vc含量和糖酸比最高,分别是对照的188%和269%;在大棚条件下搭架与爬地栽培的藤三七主要营养成分含量相近,而在露地或遮阳条件下爬地栽培的藤三七Vc、粗蛋白含量和糖酸比均比搭架栽培高;6种模式的藤三七硝酸盐含量均低于3000 mg/kg,大棚内种植的藤三七硝酸盐含量低于露地和遮阳栽培;不论是大棚、露地还是遮阳条件下,搭架栽培的藤三七蛇眼病病情指数均高于爬地栽培.  相似文献   

2.
藤三七又称洋落葵、藤子三七、川七、金不换,属于落葵科多年蔓生植物.藤三七的叶片、嫩梢可作为蔬菜食用,其味道鲜美,口感嫩脆;块根作蒸菜食用,营养丰富,具有滋补腰膝、活血及消肿化淤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藤三七,别名热带皇宫叶、藤子三七、洋落葵、三七等。属落葵科落葵属多年生蔓生植物,原产巴西,我国云南贵州有种植。藤三七通常以采收嫩梢或叶片为主,可炒菜、凉拌、涮锅等,其维生素A和维生素C含量于蔬菜中处于较高水平,其藤上的珠芽和地下块茎更是一味民间常用的广谱高效珍贵多年生药食同源的植物,具有宁心平肝、安神补血、止血化瘀之功,且无任何毒副作用,常食可增强免疫力,  相似文献   

4.
藤三七无公害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藤三七又称洋落葵、藤子三七、川七、金不换,属于落葵科多年蔓生植物.藤三七的叶片、嫩梢可作为蔬菜食用,其味道鲜美,口感嫩脆;块根作蒸菜食用,营养丰富,具有滋补腰膝、活血及消肿化淤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藤三七(Anredera cordlfolia(Tenore)van Steen),又称洋落葵、藤子三七、川七。属于落葵科多年蔓生植物,原产于巴西,在我国很多地区均有种植,尤其在南方地区种植较多。藤三七的叶片、嫩梢可作为蔬菜食用,其味道鲜美,口感滑嫩,营养丰富。经测定藤三七叶片中除含有蛋白质、脂肪、各种矿物元素外,每100g鲜叶中维生素A含量高达5644国际单位、维生素C含量为28mg~33.7mg。藤三七珠芽入药,水煮后味微甜,嚼之有黏性,性平,能消肿散瘀,补虚止血,可治无名肿毒,外伤出血、吐血,腰膝无力,一般当作健胃保肝、骨折跌打损伤等症状之偏方使用。藤三七病虫害很少,对环境适应能力强,可作为无公害保健蔬菜新品种开发。在北方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6.
钟灵毓秀、风光旖旎的湖南省隆回县司门前镇,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先行者之一——魏源的故里.在这里有一位农民将中国南方的一株小草做成了产业.他就是中国藤三七药材协会会长、湖南藤三七药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孙楚文.2012年10月21日,我们见到了60多岁的孙楚文,他脸膛黑红、衣着朴素、身板硬朗,他向我们讲述了十多年来,在家乡这片热土上与藤三七之间不平凡的故事.  相似文献   

7.
保健蔬菜--藤三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藤三七[Anrederacordifolia(Tenore.)Steen],原名心形落葵薯,别称落葵薯、洋葵薯等,与三七的药用功效相似,是云南白药的重要成分,因而也有人直接称其为“云南白药”。主要分布在我国云南、四川、台湾等省,其中在台湾有较大面积的人工栽培。1药用及保健价值藤三七性温,味微苦,具  相似文献   

8.
正藤三七,又名洋落葵,属落葵科落葵属多年蔓生植物,原产于巴西,在我国很多地区都有栽培,其最大特点是药食兼用,营养保健。其叶片、嫩梢、珠芽、根部块茎都能食用,可以说浑身是宝。藤三七的营养价值高,据报道:藤三七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胡萝卜素等,尤以胡萝卜素含量较高。同时具有滋补、壮腰膝、消散瘀、活血和健胃保肝等功效。加上食用方法简单,如做火锅、炒食等,口感滑润,  相似文献   

9.
新种类蔬菜“藤三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饶璐璐 《北京农业》1997,(1):W002-W002
新种类蔬菜“藤三七”藤三七别名洋落葵、落葵薯、藤子三七及川七等。为落葵科落葵薯属多年生蔓性植物,原产巴西,我国云南、四川、湖北和台湾等省均有栽培,以珠芽及叶片为蔬,叶片中维生素A的含量较高,每100克鲜叶中含564400IU。据“云南思茅中草药选”...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和优化藤三七稳定ISSR-PCR反应体系和扩增程序。[方法]采用5因素4水平的正交试验和单因子梯度优化相结合的方法。[结果]适用于藤三七的25μl ISSR-PCR反应体系中各因素的最佳浓度分别为:10×buffer 2.5μl,dNTPs 0.15 mmol/L,Mg2+2.0mmol/L,Taq酶1.0 U,引物0.5μmol/L,DNA 100 ng。[结论]对于藤三七ISSR-PCR试验,一次正交试验完全可以建立满足要求的ISSR-PCR体系。  相似文献   

11.
丁香假单胞菌是好氧、腐生性强的革兰氏阴性菌,所引起的植物病害发生率位居十大细菌性植物病害之首,尤其引发的疫病在各农业大国爆发并有在世界范围扩散的趋势,给各国农业生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基于国内外学者最新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报道,对丁香假单胞菌的致病变种、病原菌鉴定、植物检疫、早期快速检测技术、致病机制及生物防治等方面进行综述,并探讨现阶段该病害研究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与防治方案。  相似文献   

12.
转基因技术是一种以分子生物学技术为核心,对基因进行修饰、改造,从而定向改变生物体遗传性状的技术。基于转基因技术在大豆中的应用,从技术研发手段、外源基因挖掘、转基因大豆品种、大豆除草剂、种植面积、研发体系等方面对国内外转基因大豆研究及应用进展进行概述,以期为发展中国大豆转基因技术提供借鉴和参考。分析指出,国外转基因大豆研发能力较为成熟,大豆外源基因转化技术主要采用农杆菌介导转化法和微弹轰击法,通过cp4、dmo、Pat、cry1Ac、fatb1-A等目的基因的表达,得到抗虫、抗除草剂、高油酸以及具复合性状的大豆品种,同时转基因产权保护体系比较健全,促进转基因大豆的产业化;而中国转基因大豆研究多为基础性研究,侧重于基因检测和再生体系培育,外源基因转化技术缺乏创新性,存在转基因安全性结论未定、舆论环境尴尬、研发体系不完善、审批过程复杂、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基因开发数量少,高油、抗生素抗性等功能性基因挖掘不足等问题,制约中国转基因大豆产业化进程。今后应改革高校和科研机构考核制度、强化产学研模式、完善转基因产权保护机制、加强转基因科普与监管,为转基因技术及其产业化营造更加健康的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13.
基于世界粮农组织、汤森路透公司Web of Science等公开数据库,系统分析了2000年以来全球茶(Camellia sinensis)与咖啡(Coffea arabica L)的生产和研究情况。结果表明,2000—2013年,累计产茶与咖啡最多的国家分别是中国(总量的29.1%)和巴西(总量的30.6%)。2011年至2015年茶与咖啡的研究论文数量年增长率分别是4.3%与5.6%。美国茶与咖啡的研究论文无论总量还是质量上为最高,自2011年起中国的年产论文量已超过美国;茶与咖啡研究领域呈现出多学科交叉的特性;热点研究领域是生物化学、营养学以及与医学交叉的学科。  相似文献   

14.
百尾参是我国传统中药材之一,以肉质化的根状茎入药,有着悠久的用药历史。文章对百尾参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现状进行综述,论述了百尾参药源植物的组织培养研究进展;分析了百尾参的主要化学成分及止咳镇痛、抗菌、抗炎、抗氧化等治疗活性;阐述了外植体、激素等对组培的影响,以期为百尾参的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柑橘黄龙病(Citrus Huanglongbing,HLB)是柑橘生产上最具毁灭性的病害,严重威胁着世界柑橘产业的发展。该病害由难培养细菌——候选韧皮部杆菌(Candidatus Liberibacter spp.)所引起,通过带病苗木和媒介昆虫进行传播蔓延。近年来,随着DNA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的发展,基因组学被广泛应用于柑橘黄龙病的研究,并为克服黄龙病菌难培养所造成的研究瓶颈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柑橘黄龙病菌基因组学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探究黄龙病菌与寄主植物的互作关系,而且可为抗病栽培和病害早期检测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本文结合当前柑橘黄龙病的研究概况、病原全基因组的测序策略及基因组的特征描述,重点综述基因组学在黄龙病致病机理、病原遗传多样性与分子检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有机农业生物多样性这一领域的研究现状、热点与态势,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利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对1986—2019年有机农业生物多样性领域研究文献的发文量、研究力量的分布及合作、期刊分布、研究热点和主题等方面进行数据挖掘和可视化分析。研究表明:检索到的文献最早发表于1996年,2005年之前此领域处于初步发展期,2005年进入稳步增长期,文献数量总体呈逐年增多的趋势。研究主要集中在欧洲和北美发达国家,如德国、美国、英国和瑞典等;发文量最多的机构是法国国家农业研究所和瑞典农业科学大学;学者Tscharntke T发文量最多,近5年Batáry P发文量较多;刊文量最多的期刊是《Agriculture EcosystemsEnvironment》《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和《Sustainability》,刊文量前16的期刊中《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影响因子最高(6.533)。德国和英国与其他国家合作交流频繁,瑞典农业科学大学和慕尼黑工业大学是机构合作网络的两个中心,Tscharntke T和Bommarco R等较多学者表现出紧密合作的学术形式。通过关键词共现分析发现,国际研究热点从仅关注种植模式对生物多样性影响的基础性研究,逐步拓展到不同尺度或景观复杂性对有机农业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影响的应用型研究。我国研究起步较晚,发文量和篇均被引频次等与欧美国家还存在差距,但近5年发文量增长较快,具有良好的发展趋势。今后此领域仍将是全球有机农业研究和实践的热点方向,涉及多尺度、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基础性研究和地域性应用研究仍是未来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花鲈保鲜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花鲈是中国最为重要的经济鱼类之一:产量高,收益好,味道鲜,深受全国消费者的喜爱。花鲈营养丰富,富含蛋白、多不饱和脂肪酸和微量元素,也正因此容易腐败变质。故运用恰当的保鲜技术,延长其货架期同时保留营养和风味非常重要。通过对花鲈保鲜的大量研究进行整理和归纳,以期为花鲈保鲜技术的研究提供参考。至今为止,花鲈的保鲜技术主要为辐照和超高压处理、低温贮藏、保鲜剂使用、包装技术、组合保鲜等。花鲈贮藏之前,辐照杀菌效果显著,且因对花鲈的感官品质影响较小,故保鲜效果优于超高压处理;贮藏期间,微冻比冻藏节能且比冷藏的保鲜效果好,是个较好选择。对于运输过程中的温度变化,保鲜剂的使用能很好地抑制温度变化对花鲈品质造成的损害,同时减少低温保鲜的能耗成本。保鲜剂的发展趋势是生物保鲜剂及其复合使用。充气包装和活性包装在维持花鲈的新鲜度方面也有显著效果,值得进行更多研究开发。花鲈的保鲜技术将会是多种技术组合使用,最终兼具高效、安全、经济的特性。  相似文献   

18.
束丝藻(Aphanizomenon)是一种丝状固氮蓝藻,具有入侵性且易暴发有害水华。近年来,在全球气候变化推动下束丝藻的扩张已然成为一种世界范围的现象,其广泛分布在温带、热带水体中,因其能合成藻毒素和异味物质而严重影响水生态系统功能,威胁饮用水安全和人类健康。束丝藻耐低温、喜低光,在偏碱性、低氮高磷水体中增殖较快,并凭其固氮、储磷以及释放藻毒素、形成群体胶鞘等独特生态策略使其在种间竞争以及群落结构演替中获得较大竞争优势,成为优势种群。鉴于束丝藻的危害性和扩张性,本文从束丝藻的生理生态特性、分布特征、竞争优势及其关键驱动因子等研究前沿进行了综述,并对相关研究领域进行展望,为进一步研究束丝藻种群竞争优势形成机制,有效防控束丝藻水华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大豆E1~E4基因作为对大豆生育期影响最大的E系列基因,与大豆品种生态类型密切相关。为总结大豆主要生育期基因E1~E4的研究进展和应用现状,促进中国大豆生育期育种模式的形成,本研究综述E1~E4基因不同变异类型、变异类型鉴定方法和调控大豆光周期机理的研究进展及大豆群体E1~E4基因型分析在大豆品种生长适应性研究中的应用,以期为大豆生育期遗传调控机理的全面深入研究提供参考,同时为适应不同生态区域的大豆遗传育种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基于文献计量的我国农地重金属研究热点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检索了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2006—2016年的我国农地重金属相关文献,通过文献计量分析,初步探明了我国农地重金属的研究现状与趋势。结果表明,从2006年开始,我国农地重金属领域的发文量逐步增长,涉及到第一作者2114名,著录发文机构共635家。发文50篇及以上的机构4家,是本领域的主要研究机构,南京农业大学居首位。刊发本领域论文的期刊共569种,其中《农业环境科学学报》发文量超过100篇,位居榜首。被引频次排在前10的论文总被引频次为1443,被引频次最高的3篇论文分别刊登在《农业环境科学学报》《地理学报》《生态环境学报》上。重金属类型主要涉及到Cd、Hg、As、Pb、Cr、Cu和Zn等,其中涉及Cd污染的最多;我国土壤修复方式以植物修复居多,微生物修复和电动修复较少,原位修复较异位修复多;有关风险评价的论文177篇,涉及的重金属中Cd最多,涉及地区中湖南位居首位。近几年在农地重金属领域的研究主题主要集中在调查、污染评价、累积及化学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