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小麦花药培养育种是小麦产生单倍体的主要途径,有迅速得到纯合植株、克服后代分离、缩短育种年限的优点。大量研究表明,小麦花药培养受亲本基因型、温度、培养基等因素的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自1971年中国科学院遗传所首次获得小麦单倍体花粉植株以来,我国小麦花药培养技术及其应用一直走在世界前列。花药培养不仅能创造新类型、新种质,缩短育种周期,而且作为品种改良的一个重要手段,越来越受到许多育种者的重视。但是,小麦花药培养的诱导率偏低,严重限制了育种潜力的发挥。近年来,为了提高小麦花粉植株的诱导率,学者们在接种材料的遗传特性、培养基的筛选、花药接种时期及花药离体前后接受的物化处理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系统研究工作。本研究主要针对河南省特殊的气候条件,研究不同播期对小麦花粉植株诱导率的影响,以…  相似文献   

3.
花药离体培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花药培养在植物离体培养中占有重要地位。自1964年首次利用曼陀罗的花药培养得到绿色植株后,先后在烟草、水稻、小麦、大麦和玉米等作物上取得成功,园艺作物大白菜、小白菜、甘蓝型油菜、芜菁、结球甘蓝、石刁柏、枣、草莓等的花培也取得成功,尤其在水稻和小麦上的进展更是突飞猛进。通过花药培养可以得到单倍体植株,在杂交育种、抗性育种与诱变育种具有重要意义,并能克服远缘杂交育种中的不育性和分离性。  相似文献   

4.
此试验通过对辣椒花药培养供体植株的栽培方式、盆栽基质消毒与否、花蕾消毒方法不同处理的污染率比较。结果表明,供体植株的栽培方式对辣椒花药培养的污染率有显著影响。盆栽且基质勿需经过高温高压灭菌,就可以显著降低污染率。花蕾在接种前,采用常规消毒方法,即可达到理想消毒效果。花蕾经过预处理后,消毒液可采用0.01%的氯化汞溶液,消毒液中不必添加吐温。  相似文献   

5.
【目的】长期以来,小麦单倍体植株染色体加倍主要采用移栽前秋水仙素溶液通气浸泡分蘖节方法,该方法存在操作复杂、污染环境等问题,而且秋水仙素毒性较强、用量较大、价格较高。本研究的目的是建立小麦单倍体植株简便、安全、高效的加倍方法,寻找可以替代秋水仙素用于小麦单倍体植株加倍的化学试剂。【方法】通过小麦品系Fielder花药培养,小麦品种科农199、新春9号和小麦品系CB037、中国春(CS)与玉米自交系郑58杂交获得小麦单倍体植株,小麦品系中国春与甘肃黑麦杂交获得小麦-黑麦双单倍体植株,利用0、5、10和20 mmol·L-1秋水仙素溶液分别采取分蘖节加注、叶片涂抹和培养基表面添加方式对不同来源小麦单倍体植株进行加倍,并采用培养基表面添加0、30、60和120 μmol·L-1甲基胺草磷、炔苯酰草胺和氟乐灵溶液对小麦单倍体植株及小麦-黑麦双单倍体植株加倍,比较不同加倍方法和3种除草剂的加倍效果,确定各个加倍试剂的适宜浓度。【结果】不同浓度秋水仙素溶液(0、5、10和20 mmol·L-1)加注小麦与玉米杂交单倍体植株分蘖节部位对小麦单倍体植株不具有加倍效果,不宜在小麦单倍体植株加倍中采用。10 mmol·L-1秋水仙素溶液涂抹拔节期小麦单倍体植株叶片的加倍率为7.7%,其他3个秋水仙素溶液浓度没有加倍成功,也不适合小麦单倍体植株加倍。培养基表面添加4个浓度秋水仙素溶液处理小麦花药培养单倍体植株的加倍率分别为26.7%、42.9%、73.3%和85.7%。表明培养基表面添加秋水仙素溶液对小麦单倍体植株的加倍效果最好,适宜浓度至少为20 mmol·L-1。培养基表面添加0、30、60和120 μmol·L-1炔苯酰草胺溶液处理小麦与玉米杂交单倍体植株的加倍率分别为0、0-57.1%、28.6%-75.0%和0-100%,其他2种除草剂处理小麦与玉米杂交单倍体植株没有成功;培养基表面添加120 μmol·L-1炔苯酰草胺溶液处理小麦与黑麦杂交双单倍体植株的加倍率为9.0%,添加其他3个浓度炔苯酰草胺溶液和其他3种加倍试剂均没有结实。【结论】60-120 μmol·L-1浓度炔苯酰草胺溶液对小麦单倍体植株加倍具有较好效果,培养基表面添加适宜浓度秋水仙素和炔苯酰草胺溶液对小麦单倍体植株加倍有效,而且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6.
总结了选育陕农 2 8小麦新品种的经验教训 ,并通过陕农 2 8的选育及选育基因的理论分析对小麦花培育种的几个问题作了探讨。认为在目前小麦花药培养绿苗诱导率的基础上 ,单纯通过 F1 代花药培养改良小麦品种难度较大 ,育种效率非常低 ;将花药培养与常规系谱法结合运用 ,取常规系谱法 F3代优系花药培养 ,可以取长补短 ,提高花培目标基因型出现的几率 ,育种效率较高 ,这种方法虽然比 F1 代取材延长了时间 ,但选择几率加大 ,又比常规育种缩短了年限 ,仍然具有花药培养缩短育种年限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花药培养是获得单倍体植株最主要的方法之一,概述了果树花药培养成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小麦花药培养,旨在利用单倍体植株加倍后的纯合性,缩短杂交育种时间,随着“花培一号”、“京花一号”、“豫花一号”等小麦新品种的育成,无疑单倍体育种是小麦育种的新途径之一,但目前小麦花药培养在诱导愈伤组织和分化绿苗频率仍很低。本文研究了不同试验材料,不同培养基及试验材料采前灌水对诱导愈伤组织和分化绿苗频率的影响,为提高诱导愈伤组织和分化绿苗频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果树花药培养研究概况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综述了国内外对果树花药培养的研究进展,内容包括花药培养与胚胎发生、花药培养的影响因子以及再生植株的起源等内容.应用花药培养技术是果树品种改良的重要手段,并提出了果树花药培养育种技术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了TA培养基的建立,并分析了TA培养基在小麦与小麦 — 天蓝偃麦草中间型杂种花药培养上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TA培养基上花粉愈伤组织和绿色花粉植株的诱导频率大大超过在W14培养基上的诱导频率。  相似文献   

11.
小麦花药培养受各种因子的影响,如基因型、培养基成分以及培养条件等,其中,基因型是影响花药培养效率诸多因素中的主要影响因素。加强对生物学性状优良和培养力强的小麦基因型进行筛选作为花药培养的桥梁亲本,是提高杂交后代的花药培养效率比较有效的途径之一;小麦花药培养效率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培养基成分、配比以及附加成分的改变;温度和光照也是影响花药培养效率不可忽视的因素。综述了影响小麦花药培养的各种影响因子的最新研究进展,以期为从事小麦花药培养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综述了国内、外果树花药培养的研究进展,分析了花药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的途径及其在果树上的应用,探讨了影响单倍体植株诱导率与植株再生率的内、外界因素,概述了再生植株倍性鉴定技术的发展历程,指出了果树单倍体育种的重大意义,对目前果树单倍体育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法、建议。  相似文献   

13.
对远缘交后代花药培养条件的比较研究出现W14培养基比C17培养基更适用于小麦与小黑麦杂交后代的花药培养。花药培养的愈率、再生率和绿苗率均和材料的遗传基础有一定的关系。培养中预处理温度和时间、初培养温度条件、花药密度效应、壮苗培养以及安全越夏都是提高花药培养效率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4.
1964年很多国家开始了进行植物的花药培养,中国科技人员也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了观赏植物的花药培养的研究。该文综述了影响观赏植物花药培养的主要因子,如供试植株的基因型、生理状况、花蕾预处理措施、花粉发育时期、培养基、培养条件,这些因素对观赏植物花药培养的影响;并探讨了当前花药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在植株的培养过程,果树的花药培养是获得单倍体植株的一个主要方法,本文针对于果树花药培养再生植株的相关内容作了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16.
在植株的培养过程,果树的花药培养是获得单倍体植株的一个主要方法,本文针对于果树花药培养再生植株的相关内容作了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17.
小麦 — 天蓝偃麦草二属杂种花药培养基的建立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TA培养基的建立,并分析了TA培养基在小麦与小麦 — 天蓝偃麦草中间型杂种花药培养上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TA培养基上花粉愈伤组织和绿色花粉植株的诱导频率大大超过在W14培养基上的诱导频率。  相似文献   

18.
通过普通小麦“中国春”与抗赤霉病的亲缘物种大赖草杂种回交后代BC2F3和自交F4代的花药培养,获得了72株花培植株,其中28株结实。  相似文献   

19.
易花药培养的早熟小麦新种质K35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麦新种质K35是本所培育的小麦新品系,兼有早熟、抗白粉病和易花药培养等突出特点,是一个良好的花药培养遗传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辣椒花药培养的研究概况,对影响辣椒花药培养的各主要因素,如基因型、供体植株生长状况、花药发育时期、预处理、培养基及其成分、培养条件等进行了详细阐述。另外,针对辣椒花药培养机理作以简单介绍,对辣椒单倍体培养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研究方向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