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盘锦双台河口湿地生态环境需水量与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盘锦双台河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辽宁省盘锦市境内,是全国最大的湿地自然保护区。近年来盘锦双台河口湿地退化严重,为了挽救盘锦双台河口湿地生命,保护宝贵的自然资源,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基本指导思想,对盘锦双台河口湿地进行了生态环境需水量和水资源优化配置方面的深入研究。研究表明,该地区生态环境退化严重,通过对水资源进行优化配置研究,提出为改善该地区生态环境,最有效的措施是考虑湿地自净能力、污水处理量逐年提高的水资源配置模式。  相似文献   

2.
陕西渭河流域水资源与生态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资源短缺与生态环境严重恶化已成为影响陕西关中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通过对陕西关中地区渭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水沙变化特点及其生态环境现状进行分析,提出目前该区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分析探讨了问题存在的根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黑河是西北地区较大的内陆河,是河西人民的生命线,过去由于人们保护意识差,致使上游的生态环境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加之中游地区人口剧增,耕地扩大,生产生活用水大量挤占了生态用水,导致下游内蒙古额济纳旗东、西居延海先后干涸,草原沙化严重,沙尘暴等灾害性天气频繁发生,从而严重影响到了我国西北、华北乃至东北地区的环境质量。为了遏止这一局面,改善下游地区的生态环境,国家实施跨流域调水,启动了黑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进一步加大了保护和改善上游地区生态环境,特别是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的保护和建设,中游地区进一步调整农作物结构,完善水利设施。强化节水措施,从而实现跨流域调水,改善下游地区的生态环境。本文围绕科学合理地配置黑河水资源这一中心,简要概述了黑河中上游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深刻分析了中上游地区黑河水资源在开发利用中存在的深层次矛盾与问题,详细论述了保护和改善黑河中上游生态环境,进一步调整农作物结构,完善了水利设施,强化节水措施,科学合理地配置水资源等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4.
灌区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12  
针对干旱半干旱地区日益严重的水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问题,以系统分析的思想为基础,建立了面向生态和节水的灌区水资源优化配置序列模型系统,提出了综合考虑节水、水权、生态环境等因素的多目标多情景模拟计算方法,得出了比较合理的南阳渠灌区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案,最大限度的利用了当地水资源。分析计算出现状年、2010和2030年分别为工农业及城乡生活提供水资源量为5641.5,5796.7和5657.2万m3,缺水量分别为1544.6,2100.3和3627.9万m3,所得结果对  相似文献   

5.
西北地区水资源安全的生态系统途径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我国西北地区是资源型缺水地区,对水资源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无疑是该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在分析了生态系统管理的概念、特点、对于自然资源管理的意义,以及影响西北地区水资源安全性的生态学原因之后,提出了西北地区确保水资源安全的生态系统途径。包括:建立以流域为单元的水资源生态系统管理模式;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完善水资源管理模式;以水资源承载力和水资源安全为基础,进行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加强水生态环境管理,避免因水污染造成更加严重的水危机。  相似文献   

6.
西北地区水资源利用现状与保护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实现我国西北地区可持续发展最为重要的是解决水的问题。分析了西北地区水资源、土壤、降水、生态环境等现状 ,认为该区要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就应当科学规划用水 ,推广节水设施和技术 ,加大科技和资金的投入 ,提高地表植被覆盖率 ,改善生态环境 ,采用多种用水途径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相似文献   

7.
试论水土保持在我国水资源可持续发展中的战略地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分析我国水资源现状、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说明我国是世界上贫水国家之一 .从经济持续发展、人口剧增及城市化、水土流失及流域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等方面,阐述了我国水资源短缺面临的问题及其产生原因.且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高速发展,水资源短缺日益严重.着重探讨了水土流失的危害及水土保持在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改善生态环境等问题中的作用.说明水土保持在我国水资源可持续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相似文献   

8.
在分析岩溶石漠化区生态环境特点的基础上,构建了岩溶石漠化区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和概念模型,强调岩溶石漠化区水土流失及石漠化综合防治等生态环境需水。以贵州省清镇市为例,以相关统计数据为基础,对清镇市现状和未来10年水资源承载力进行了评价预测,并分析了其水资源供需的现状和未来趋势。预测结果表明:清镇市水资源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  相似文献   

9.
水资源是基础的自然资源和战略资源,同时也是生态环境的控制性要素。但是目前,很多地区存在着水资源利用不合理现象,严重阻碍了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进程。基于此,对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水资源利用现状进行分析,并根据甘谷县水资源的特点及基本情况,提出相应的供水保障措施,以期能够促进区域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民勤地区供水和生态需水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今世界水环境污染和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如何进行水资源优化配置,将人类活动控制在生态、资源、环境允许范围内,核心问题是生态需水量的确定。通过对国内外生态需水量研究现状的分析,阐述了生态需水量的概念:在现状和未来时空间尺度上,一定的生态环境标准条件下,为维持流域或区域特定的天然生态环境功能必须保障蓄存和消耗的最小水量。对目前采取的各种生态需水量计算方法进行了总结,计算了民勤生态需水量。结果表明,为了使民勤生态系统不再恶化,每年需要补给2.406×108~2.414×108m3的水。如果考虑民勤地区人的生活用水和农业灌溉用水4.263×108~5.458×108m3,民勤地区的总需水量应为6.669~7.872亿m3。  相似文献   

11.
黄河生态系统特征及生态保护目标识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黄河流域生态和环境状况,对黄河流域进行了生态分区,并阐述了各生态区的特征。在黄河河道湿地研究和黄河水体内顶级物种(鱼类)的调查分析基础上,确定了黄河不同类型生态保护区的生态保护目标:从流域角度而言,黄河上游的主要生态保护目标是植被和水源涵养林;中游应以水土保持为主,主要是恢复和保护植被;下游以保护湿地类型和维持湿地面积为重点,保护生物多样性和重要鸟类资源。黄河水生态系统中的主要保护物种应是珍贵经济鱼类北方铜鱼、河口洄游鱼类刀鱼、鲤鱼等,主要保护的生态区包括库区湿地、河口湿地、河道湿地以及景观娱乐水域等。  相似文献   

12.
黄土高原淤地坝建设对黄河水资源的影响预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淤地坝建设对减少入黄泥沙、改善生态环境和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淤地坝建设将增加黄土高原地区人畜饮水、生态用水、蒸发损失和地下水补充以及坝地用水。2010年将减少入黄水量15.2亿m3,2020年将减少入黄水量43.55亿m3,2041年以后稳定在42.66亿m3,按减少入黄水量43亿~45亿m3计算,仅占黄河天然径流量的8%~10%,对黄河水资源实际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13.
黄河三角洲是黄河流域典型的生态环境脆弱区,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下,定量评价区域人地关系对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修复与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基于1998—2018年遥感影像数据,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分析了20年间黄河三角洲人地协调度时空演变特征,探讨了人地协调度空间演变特征及其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 1998—2018年黄河三角洲人地协调度大致呈由内陆向沿海逐渐递减的空间分布特征,人地关系失调区域面积不断下降,协调区域面积不断上升,人地关系逐步缓和。主要协调水平为良好协调,区域面积达2 847.57 km2;各乡镇人地协调度等级呈自黄河流域向两岸地区递减的特征,各乡镇协调水平不断上升且差异显著但逐步缩小,极差值缩减至0.24,六合镇、胜坨镇、垦利街道和永安镇协调水平增长最为显著,分别上升了0.27,0.26,0.25,0.24;(2)因子探测器结果表明人均水资源、年均降水量、植被覆盖率与人口数量对人地协调度的解释力较高,经济发展水平、自然资源禀赋与自然环境特征在人地协调演进过程中的重要程度逐步上升;(3)研究时段内各因子间交互作用对人...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黄河中游地区生态恢复对水资源的影响,为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GIMMS NDVI、ET、土壤水分、地表径流等相关水文数据,基于趋势分析和双累积曲线等方法,探讨生态恢复前后黄河中游地区蒸散发、土壤水分、地表径流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 1982-2018年,黄河中游地区植被覆盖度增加了29.72%;在黄河中游地区植被覆盖度增加1%,蒸散发量增加了3~4 mm;在生态恢复区土壤水分呈下降趋势,下降速率为0.001 3%/a;各站点的平均径流量在1961-2018年呈逐年下降趋势,以生态恢复为代表的人类活动对径流量下降起到重要作用。[结论] 由于生态恢复和暖干化的气候背景,黄河中游水资源严重短缺。建议后续黄河中游生态恢复综合考虑水资源,减少人为干扰,以自然植被恢复为主。  相似文献   

15.
青海省黄河流域生态修复适宜性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海省黄河流域不仅是黄河发源地,也是黄河流域主要产流区和水量的供给区之一,对黄河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具有决定性影响.由于地处特殊地理位置和不利自然条件,生态修复尤为重要.生态修复范围可分为黄河河源区生态建设区、东部黄土高原水蚀生态建设区,通过对分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适宜性初步分析,认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是改善青海省黄河流域生态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6.
把水土保持作为改善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和江河治理的根本措施 ,以长江上游、黄河中上游和农牧交错区为重点 ,以水土资源有效保护、综合治理、合理开发、科学利用为主线 ,以减轻水旱风沙灾害、建设良好生态环境为目标 ,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近期目标与任务是 :“十五”期间完成综合治理面积 2 5万km2 ,实施重点保护面积 5 0万km2 ,基本遏制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 ;为改善城乡生态环境 ,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发展经济做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基于RS和GIS的黄河河口地区土地利用及景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助黄河河口地区1996年5月和2004年9月两期的遥感影像,结合监督分类和非监督分类得到了该区两期土地利用数据。在ARINFO软件中计算得到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并分析两期土地流向及变化度。同时求得能表示景观离散程度、破碎状况、景观形状和多样性的景观结构指数。通过分析指出了整个研究区域总面积有所减少,盐碱地改良后用于了鱼虾养殖,但仍有部分未利用地和水域盐碱化,整个研究区域景观类型丰富且均匀,但居民地和工矿业的发展引起局部破碎度加剧。虽然黄河三角洲还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但部分生态环境指标的恶化需引起重视和保护。  相似文献   

18.
黄河流域经济带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经济走廊,科学评估黄河流域经济带生态环境绩效水平,提高黄河流域沿线9省生态环境质量是实现黄河流域经济带的高质量发展重要举措之一。运用生态环境质量评估、生态效率评估等研究方法,开展2012—2017年的生态环境质量、生态效率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评估。结果表明:黄河流域经济带生态环境绩效水平总体呈现由较低水平不断提升的趋势;黄河沿线九省在生态环境质量和生态效率系统层中有明显差异,生态环境质量系统层中,上游地区的最优;生态效率系统层中,中下游地区的生态效率最优且稳定。研究结果从生态系统修复功能、产业绿色发展和完善生态环境顶层制度设计3个方面提出加快推进黄河战略的实施,提升黄河流域经济带生态环境绩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