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美国农业税制及其优惠办法美国的农业税制有如下导向作用:(1)资本流向农业,包括从其它部门转来的资本;(2)提高土地价格,促使农场主对土地更加有效地利用和珍惜;(3)扩大农场规模,提高农场装备和商品率;(4)加速投资,以提高土地肥力和改良土壤;(5)固...  相似文献   

2.
2013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其中,"家庭农场"的概念是首次在中央1号文件中出现。所谓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一、家庭农场的主要特征(一)家庭农场是规模化农业生产家庭农场是规模化农业生产,这意味着家庭农场的土地经营面积要远  相似文献   

3.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家庭农场"的概念,于是"家庭农场"成为最近社会热议的话题,一些地方也出现了"招商引资"鼓励资本下乡,迫使农民流转土地,或是把农业企业、涉农公司、合作社转变成家庭农场的跟风趋势.对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家庭农场的含义和意义做些讨论. 家庭农场的显著特征 所谓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以农业收入为主要来源的农业经营单位.  相似文献   

4.
正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央多次重要会议指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近年来,陆良县深入贯彻中央、省、市关于加快发展家庭农场的要求,积极稳妥推进家庭农场的培育和发展。截至2016年底,陆良县共有家庭农场129户,家庭成员407人,经营土地面积  相似文献   

5.
《农家致富》2015,(1):53
江苏省宜兴市和桥镇读者苏某来电:我承包了一片耕地,近期想注册一个家庭农场。请问:经营家庭农场有什么要求么?答:根据农业部的定义,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为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家庭农场还要具有一定的规模,江苏省明确申请工商注册登记的家庭农场应具备一定的土地经营规模。从事稻谷、小麦、玉米等谷物种植的,土地经营规模应为100  相似文献   

6.
2013年,党中央就"三农"问题连续出台的第十个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和支持农户承包的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流转,并首次提出"家庭农场"概念。一、家庭农场的概念家庭农场通常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按照农业部看法,比较规范的家庭农场应符合以下条件:1.家庭农场经营者应具有农村户籍。即非城镇居民。2.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即无常年雇工或常年雇工数量不超过家庭务农人员数量。3.以农业收入为主。即农业净收入占家庭农场总收益的80%以上。4.经营规模达到一定标准并相对稳定。即:  相似文献   

7.
<正>家庭农场,顾名思义是指以家庭为单元的相对独立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重要类型,家庭农场具有独特的组织优势。与农民合作社和农业企业相比,一方面,家庭农场以家庭劳动力为主,可以最大限度规避农业生产中难以克服的高监督成本问题;另一方面,家庭农场可以基于其生产经营能力流转土地、  相似文献   

8.
工商资本大规模下乡经营农地源于农业产业链整体上利润较高、政府政策大力扶持与现代农业发展对资本的需求等外部动力,也包含资本的逐利性、抢先拥有农业资源与工商资本存量大等内部动力,其具体方式包括直接进入方式与间接进入方式,同时也规定了其具体准入领域。工商资本下乡能来带规模经济效应、知识溢出效应与社会组织效应,又会产生投资的盲目性、非粮化与非农化倾向、增加农民风险以及土地流转关系不稳定等问题。为此,应当从构建以家庭农场为企业的组织形式、建立严格的准入机制、实行风险保证金、租金预付制度与工商资本下乡投保制等风险保障制度以及加强监管制度等方面,探索工商资本下乡经营农地的法律规制。  相似文献   

9.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流转。其中,家庭农场的概念首次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出现。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相似文献   

10.
正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家庭农场"的概念是首次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出现。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相似文献   

11.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家庭农场流转,首次提出了家庭农场这一经营主体。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家庭农场在平阴县蓬勃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有效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2.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其中,“家庭农场”的概念首次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出现。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如何发展家庭农场,成为当前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3.
<正>广东省幸福农场通过集中连片整合土地,加强水利设施建设,政策扶持、引导职工家庭农场扩大岗位承包经营面积,探索"模拟股份+职业经理人"经营、"龙头企业+产业基地"合股经营等措施积极推动适度规模经营,创新农业经营管理体制挖掘农业生产潜力、激发农业经营主体活力,取得了初步成效。今后的工作重点应是努力增强农场统一经营功能,提高农场农业服务能力,加大先进技术、资本等生产要素的投入,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14.
家庭农场发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家庭农场应注意因地制宜,不能搞一刀切;土地流转和集中必须严格遵循双方自愿和平等互惠的原则;应做好农场主和劳动力转移的培训工作等.发展家庭农场,应明确家庭农场的定义,建立注册登记制度;规范土地流转机制;加大扶持力度,制定财政、税收、用地、金融、保险等优惠政策,为家庭农场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相似文献   

15.
<正>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村实行家庭承包经营后,有的农户向集体承包较多土地,实行规模经营,也被称之为家庭农场。2008年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报告第一次将家庭农场作为农业规模经营主体之一。随后,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  相似文献   

16.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其中,“家庭农场”的概念是首次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出现.何谓家庭农场?农业部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负责人日前解释说,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相似文献   

17.
<正>2013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其中,"家庭农场"的概念是首次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出现。农业部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负责人解释说,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相似文献   

18.
休闲农业作为一种以生产为基础的农业高级新型产业形态与消费业态,发展受到生产要素的影响,解释其影响的相关研究文献鲜有见著。笔者以《福建省休闲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进行的福建省休闲农场全面性调查的1 102家休闲农场为主要分析数据,通过资源要素理论和皮尔森相关性分析方法分析不同生产要素与休闲农场经营收入的关系。结果表明:(1)当前福建省的休闲农业发展规模普遍不大,投资金额、劳动力和土地的规模偏小;(2)休闲农场的土地规模、农场劳动力、投资金额与经营收入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相关强度依序为农场劳动力、土地规模、投资金额;(3)土地规模、农场常年劳力和投资金额对于休闲农场经营收入,具有正向的影响效果。以农场劳动力的正向影响效果最大,其他依序为土地规模、投资金额。  相似文献   

19.
江苏省农委近日召开推进家庭农场发展新闻会,会议表示江苏省支持专业大户通过土地流转建立家庭农场,支持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支持家庭农场联合起来组建家庭农场合作社;不提倡家庭农场过大规模;不支持已经登记为合作社和龙头企业的经营主体变身家庭农场。江苏省农委有关专家告诉记者,根据农业部的定义,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为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按农业部统计口径初步调查,全省从事种植业、畜牧业、水产业、复合经营的各类家庭农场总数达24.2万家,其中种植业8.8万家,占  相似文献   

20.
编者按:土地是国有农场的基本生产资料,是国有农场生产经营活动的载体,也是农场员工赖以生存生活的承载者.国有农场的土地状况,包括土地总量、分类、质量、权属确定、利用状况、经营情况和经营制度等,与国有农场的经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因此成为国有农场的重要课题.由于土地的重要性和各地垦区、农场的差异性,农垦系统国有农场土地的状况呈现出经常变化和异常复杂的态势.如何理顺和规范国有农场的土地管理和经营机制,利用和经营好土地资产,这组有关土地经营的文章,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侧面给出了答案,值得借鉴.本刊将分两期把这组文章呈献给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