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在重庆巫山石漠化地区采用任豆、红椿、紫穗槐三种树种幼苗不同造林技术处理进行造林试验。并对其后期生长和观测、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紫穗槐在石漠化地区造林效果最好,三种树种幼苗在石漠化地区造林适宜性依次为紫穗槐〉红椿〉任豆;2)采用移栽灵和生根粉处理对树种幼苗相对高生长和相对地径生长影响不明显,而对造林存活率影响明显,表现为生根粉处理能显著的提高造林成活率。  相似文献   

2.
新老剂量ABT生根粉处理马尾松种子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新老剂型ABT生根粉处理马尾松种子,并进行造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处理后的种子育苗造林,可提高种子发芽率和造林保存率,促进林木的高、径生长。采用50ppmABT9号生根粉处理马尾松种子,发芽率最高;而2年生造林保存率、树高生长和地径生长,以采用ABT7号生根粉处理为最佳。  相似文献   

3.
马尾松、台湾相思种子,应用高锰酸钾和ABT生根粉处理直播造林,对不同方式浸种的种子采用纯林、混交林直播造林,应用ABT生根粉处理比高锰酸钾处理直播造林的种子出芽率高,混交直播造林比纯林直播造林的林木生长良好。试验证明:应用ABT生根粉处理直播造林的种子比高锰酸钾处理直播造林的种子发芽率高18%,混交直播造林3a生树木的平均树高、地径,分别比纯林直播造林平均树高大10.1%、地径粗18%、树冠大8%。  相似文献   

4.
马尾松苗木切根造林,其一苗木采用切根蘸红泥浆溶液后上山造林,其二苗木采用切根蘸2%的复合微生物菌肥溶液后上山造林,应用2种不同方法对苗木进行处理,对造林后的苗木成活率,林木生长量进行比较.其结果表明:应用复合微生物菌肥溶液处理造林的苗木成活率,林木生长量比用红泥浆溶液处理的苗木造林成活率能提高12%,当年林木平均抽梢提高44.1%.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南方红豆杉裸根苗不同处理造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生根剂、保水剂和杀虫剂对南方红豆杉裸根苗进行处理,能显著提高造林成活率、造林保存率,促进地径、树高和冠幅生长;生根剂、保湿剂和杀虫剂同时混合使用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6.
谢环素 《绿色大世界》2009,(7):55-55,60
马尾松苗木切根造林,其一苗木采用切根蘸红泥浆溶液后上山造林,其二苗木采用切根蘸2%的复合微生物菌肥溶液后上山造林,应用2种不同方法对苗木进行处理,对造林后的苗木成活率,林木生长量进行比较。其结果表明:应用复合微生物菌肥溶液处理造林的苗木成活率,林木生长量比用红泥浆溶液处理的苗木造林成活率能提高12%,当年林木平均抽梢提高44.1%。  相似文献   

7.
针对唐山沿海滩涂土壤盐渍化现状,采用"一带一沟挑台造林模式"对欧美107杨进行造林试验研究,种植穴采用客土、粉煤灰/盐碱土(3∶1)两种措施处理。结果显示,经这两种处理,造林成活率可达到97%,从叶绿素含量来看,粉煤灰/盐碱土(3∶1)处理叶绿素含量略高于客土。  相似文献   

8.
焦作市沿太行山经济林基地造林成活率不高的主要因素是干旱缺水、造林用苗木质量不高、栽植质量差、未采用抗旱造林措施等。提高经济林基地造林成活率 ,要合理整地、选用良种壮苗、栽前对苗木进行处理、高质量栽植以及采用覆膜覆草等抗旱造林措施 ,同时还要建立必要的集雨灌溉工程 ,及时浇水保苗。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沙拐枣原生苗和扦插条的不同试剂造林处理,研究了沙拐枣造林成活率及生长情况。研究表明:在半固定沙丘采用腐殖酸+纳米液处理的扦插造林效果最好,能够将常规沙漠造林成活率提高40%以上;用腐殖酸+AM菌处理最适合原生苗造林;AM菌促进原生苗的根系和植株生长,抑制扦插条根系的萌发和生长;腐殖酸对沙拐枣的成活和生长有极大促进作用;纳米液对扦插造林的根系生成和植物生长有激发作用。  相似文献   

10.
采用炼山+全面清理(处理1)、不炼山+局部清理(处理2)、不炼山+带状清理(处理3)、杉木近熟林局部清理套种毛竹(处理4)进行造林地不同清理方式的毛竹造林效果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造林地不同清理方式对毛竹造林的成活率、出笋数、成竹数均有极显著影响,以处理4造林成活率、出笋数、成竹数最高,分别达91.9%、418个·hm-2、403株·hm-2,且当年造林成本最低,为11490元hm-2,分别比处理1、处理3、处理2节省造林投资成本3285、2115、480元·hm-2.  相似文献   

11.
ABT生根粉在杉苗造林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BT生根粉水溶液浸根处理苗木移植或造林已是常用的技术了。用ABT生根粉拌浆沾根处理杉木造林用苗同样效果好。青石冈林场每年造林130多公顷,近几年造林整地质量都有很大提高。为了提高造林成活率,我们除了在造林起苗时严把苗木质量关、运输关、假植关外,还采用了ABT  相似文献   

12.
黑河中游典型退化沙地文冠果引种栽培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生物质能源战略的确立,在内陆河流域对文冠果栽培研究目前面临着巨大历史机遇,也给黑河流域文冠果栽培提供了契机。通过引种栽培文冠果试验研究表明:在黑河流域中游沙地文冠果育苗,种子处理采用冰冻和高温快速处理、播种采用覆膜点播及秋播育苗效果好;文冠果栽植前采用一定浓度的ABT3号生根粉处理苗木根基部,栽植成活率较未处理的造林成活率提高25.8%;文冠果在黑河流域典型沙地造林,以当地培育的苗木造林为主,应尽量选在土层较厚、土壤肥力较高的区域造林。  相似文献   

13.
采用EM 50土壤水分测定系统,在晋北太行山区雁门关林场,对造林后采用石块、石块薄膜双层、生态垫3种不同覆盖处理的土壤含水量进行连续监测,以不同覆盖处理成本、造林成活率、苗木生长量、蓄水保墒效果等为指标,对不同覆盖处理综合效果进行秩次综合评价,3种覆盖处理被分为两类,以生态垫覆盖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4.
“三江流域”地区植被恢复重建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三江流域"的芒康县不同海拔高度采用不同树种、不同造林处理技术进行植被恢复试验表明:在低海拔的干热河谷进行经济林木植苗造林,成活率可达93%以上,且生长良好;在中山带(海拔3 800~4 200 m)的灌丛林下采用遮荫和自然植被遮荫技术植苗造林可保证一定的保存率,但定植苗木要经过露地练苗。草原鼠危害、苗木质量、牲畜践踏是影响草地上造林成活率的主要因素;在高山带(海拔4 200 m以上至林线)采用常规植苗定植,不采用其它造林技术处理就可使造林保存率达到98%。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抗旱造林粉、BGA激活剂、ABT生根粉和浸根造林等抗旱技术对梭梭造林的影响,在民勤干旱沙区开展了有关应用技术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抗旱造林技术处理对造林林分保水作用存在一定的差异,BGA土壤激活剂使梭梭造林林分(100 cm)土壤含水率提高53.24%;(2)抗旱造林技术对梭梭的生长差异显著,BGA土壤激活剂处理的梭梭植株高相对对照处理增长5.32 cm,枝长增长2.81 cm; (3)抗旱造林技术对于提高梭梭造林成活率有促进作用.ABT生根粉、抗旱造林粉2种处理对于对照处理成活率分别提高8个百分点和6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6.
北方地区干旱少雨,造林不易成活,采用选择抗干旱树种、营造混交林及苗木抗干旱处理及造林抗干方法等技术,可达到提高造林成活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该文结合生产试验,对提高塞罕坝地区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的原理与技术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得出塞罕坝地区造林,采用机械开沟整地方式,比人工穴状整地造林成活率提高3.7个百分点,造林保存率提高19.3个百分点。提出选择适当的整地方式、造林树种,采取有效的苗木处理方法和抚育方法可以有效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  相似文献   

18.
柚木壮苗培育及造林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柚木的地理分布、用途及育苗造林技术。采用日晒夜浸法处理种子以及先进的育苗造林技术,使种子发芽率提高到70%,育苗期缩短100d以上,造林成活率达90%以上。该技术对柚木的育苗造林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9.
辽西岩质海岸侧柏造林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苗龄、栽植季节、保水剂处理、根系处理等方面对辽西岩质海岸侧柏造林的栽植技术和成活情况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岩质海岸容器苗造林以1.5年生苗龄适宜,同苗龄容器苗造林春、夏、秋三季差异不显著;裸根苗造林前经浸水、带土坨处理可有效提高造林成活率;用保水剂处理裸根苗对提高造林成活率作用明显,保水剂的最佳使用量为200~250 g.穴-1。  相似文献   

20.
峡谷石漠化地区红椿、任豆、紫穗槐造林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重庆巫山峡谷石漠化地区选用红椿、任豆、紫穗槐容器苗进行造林试验,分别采用不同的造林措施,结果表明:(1)紫穗槐造林成活率高,生长表现良好;(2)生根粉处理能明显提高造林成活率,明显提高苗木的抗旱能力,对地径生长表现出促进作用,但对苗高生长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3)移栽灵处理对成活率、苗高生长没有明显影响,但对苗木的地径生长表现出明显促进作用;(4)地表覆盖方式对造林成活率影响明显,不同树种的造林成活率对覆盖方式的反应不一致,地膜覆盖方式有效促进苗木高生长,石块覆盖方式明显提高苗木的地径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