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鲵俗称娃娃鱼,两栖纲、有尾目,隐鳃鲵科,有尾两栖动物,1988年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2007年《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J)第14届缔约国大会被列为Ⅰ类濒危物种,是我国所特有的品种,故又称中国大鲵,是世界上最大的两栖动物之一。南郑县野生大鲵主要集中在巴山区海拔800~1200m的,气候温凉湿润,植被繁茂,水质清凉,透明度大的河流岩洞或水漂里。文章在对南郑县大鲵资源保护和产业发展现状全面深入细致调查的基础上,指出存在问题,提出推动南郑县大鲵资源保护和产业发展的对策如下。  相似文献   

2.
陕西省大鲵资源保护及管理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鲵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属重点保护的濒危物种。陕西南部的秦岭、巴山、米仓山地区是野生大鲵的重点分布区,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资源依然丰富;1990年前后人为的滥捕滥杀给大鲵资源造成严重破坏;2000年前后开始的大鲵人工驯养繁殖取得成功,使大鲵存活量有了一定的增加。总结了近20年陕西大鲵资源保护管理的经验教训,探讨大鲵资源保护管理的思路和措施。建议对群众的驯养繁殖大鲵行为因势利导,加强监管,积极探索开发性保护之路。  相似文献   

3.
正大鲵(Andrias davidianus)是中国大鲵(Chinese Giant Salamander)的简称,因其叫声类似于婴儿哭啼声,故俗称"娃娃鱼",隶属于两栖纲(Amphibia)、有尾目(Caudata)、隐鳃鲵科(Cryptobranchidae)。大鲵是一古老的物种,有"活化石"之誉,具有很高的经济、科研价值。1973年大鲵被列为国家二级水生野生保护动物,同时也被列入世界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名录(CITES)附录Ⅰ中。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一些科研单位着手进行大鲵的人工养殖和繁育研究,经过近20年的不懈努力突破了大鲵  相似文献   

4.
人工养殖条件下大鲵病害防治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欧东升 《内陆水产》2005,30(8):17-18
中国大鲵,又名娃娃鱼,因叫声酷似婴儿啼哭而得名。属两栖纲、有尾目、隐鳃鲵科,为中国所独有。主产于我国长江、黄河及珠江中上游支流的深山峡谷溪流中。由于环境的破坏和无度捕捉。野生大鲵资源日益锐减,面临濒危,被国家列为二级保护动物。  相似文献   

5.
根据对大鲵的生物学研究和养殖实践,针对大鲵的资源变化现状,就加强保护增殖,拯救濒危物种,资源开发利用等问题,分析优势条件,认识制约因素,论述当前的主要任务和解决种源问题的途径,并提出相应的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大鲵(MegaIobatrachus davidianus)是世界上个体最大的两栖动物,俗称娃娃鱼、人鱼、孩儿鱼等,为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国家二类保护动物。被列入世界濒危物种CITES附录Ⅰ中禁止贸易。  相似文献   

7.
崔鸿  汪亮 《淡水渔业》2000,30(1):42-44
白暨豚是我国的特产珍稀水生哺乳动物 ,由于对长江的不断开发 ,极大地影响了白暨豚的生存和繁衍 ,其种群数量不断减少。世界自然保护联盟 1991年出版的《濒危物种红皮书》将白暨豚列为E级最濒危的物种 :我国 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发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将白暨豚列为国家 1级保护动物。为了拯救这一濒危物种 ,1992年 10月国务院以国函 ( 1992 ) 166号文正式批准在白暨豚分布最密集的湖北新滩口螺山江段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新螺段白暨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根据农业部 ( 1992 )农 (计 )字第 2 2号文件精神 ,洪湖市编制委员…  相似文献   

8.
<正>大鲵俗称娃娃鱼,属两栖纲,有尾目,隐鳃鲵科,大鲵属,是世界现存两栖动物中体形最大、寿命最长的古老动物,已有3.5亿年的进化史,被称为"活化石",为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目录"极危"(CR)物种,已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I和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名录。  相似文献   

9.
《河南水产》2006,(4):F0003-F0003
大鲵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俗称“娃娃鱼”,是3.5亿年前与恐龙同时代生存繁衍下来的珍稀物种,目前已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是人类珍贵的“活化石”。河南省卢氏县山高林密,森林覆盖率达70%,山上溪流清澈,潭洞无数,环境幽静,气候适宜,是大鲵繁衍  相似文献   

10.
大鲵疾病防治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鲵[Andrias davidianus(Blanchard)]俗称娃娃鱼,隶属脊索动物门、两栖纲、有尾目、大鲵科,是一种大型两栖类爬行动物,已被列入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和国际濒危物种。自然界中生长的大鲵,因为种群密度较小,饵料生物稀有,再加上在野生条件下的水质环境特别清新洁净,溶解氧充足,病源少且不易传播,所以野生大鲵的抗病能力强,  相似文献   

11.
<正>危起伟(突出贡献奖)危起伟,博士生导师,长江水产研究所农业部淡水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实验室主任。危起伟三十多年来致力于我国水生生物生态和资源保护研究工作,尤其在长江珍稀濒危水生动物,包括中华鲟、白鲟、达氏鲟、胭脂鱼、鲥鱼、秦岭细鳞鲑、川陕哲罗鲑和大鲵等物种的保护生物学、物种保护技术研究以及保护工程实践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相似文献   

12.
《水产养殖》2014,(1):54-54
<正>大鲵(或称娃娃鱼)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濒危珍稀两栖动物,为我国所特有、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虹彩病毒在全球范围普遍流行,是侵染众多鱼类、两栖类及爬行类等水生动物的重要病毒病原。虹彩病毒是包括蛙和大鲵在内的两栖类自然种群显著下降或消亡的原因之一,而鉴定虹彩病毒病原并阐明其基因组结构特征是研发相应病害防控技术的前提。最近,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张奇亚研究员、桂建芳研究员和南昌大学洪一江教授联手就大鲵虹彩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及其结构变化开展研究,在新分离鉴定导致大鲵致死性出血病病原——大  相似文献   

13.
大鲵的保护与增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鲵(Andriasdavidianus)是世界上珍稀名贵的两栖动物,已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和国际濒危物种。大鲵主要分布在我国长江中上游、珠江中上游及汉水上游的深山峡谷的石灰岩层结构的溪流中。一、大鳗的生物学及资源概况大钢为卵生,体外受精,属一年一次产卵动物。生殖季节在每年的5——10月,主要在7-9月。大较困生产区域的不同,生殖季节也不一致,如湖南在5-9月,四川东南部为5-6月,湖北、陕西在8-9月。性成熟年龄雄性为5龄,雌性为4龄。其性比为0.98:1,有利于资源增殖。长期以来,由于人为乱捕滥猎,大坡资源已濒临灭绝,再…  相似文献   

14.
大鲵是我国特有的珍稀两栖动物,主要分布在我国华南、西南的深山密林的溪河间。近年来,由于人为的捕杀和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野生大鲵资源日趋减少,属频危动物,故被国家列为二类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我们从2004年开始对大鲵的人工繁殖技术进行研究。经过几年的探索,  相似文献   

15.
贵州省大鲵资源现状及其保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鲵,俗称娃娃鱼,是我国个体较大的两栖动物,具有很高的食用、药用和观赏价值,被列为我国二类野生保护动物。长期以来,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贵州省大鲵的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资源量急剧下降,如不采取合理有效的保护措施,大鲵将濒临灭绝。一、贵州省大鲵的资源概况贵州省是大鲵  相似文献   

16.
鲟类约有2亿年的历史,是现存脊椎动物中起源最早的生物类群之一,具有独特的生物学特性。近年来受水电工程建设、过度捕捞及环境污染的影响,鲟类的自然资源量日益枯竭,70%的种类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濒危乃至极危物种。本文综述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的生物学特性和资源状况,阐述施氏鲟的分布、地理种群、形态特征、食性、年龄与生长、繁殖、洄游、资源现状及其下降的原因,以期为施氏鲟资源的合理利用及我国珍稀濒危鲟类的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丽水山区的大鲵资源现状大鲵.山区群众称之为“娃娃鱼、四脚鱼”等。是一种古老的、也是现存最大的两栖动物。体重可达100多公斤.为我国特有的珍稀物种,具有很高的药用、食用和科研价值。被列为国家二类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大鲵原广泛地分布于我国河北、湖南、湖北、...  相似文献   

18.
中国水产:大鲵是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也是我国特有的物种.请问目前我国大鲵的资源现状如何?渔业主管部门在大鲵保护采取了哪些措施,还存在哪些问题?  相似文献   

19.
正大鲵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也是最珍贵的两栖动物,是3.5亿年前与恐龙同一时代并延续至今的古老物种,被称为"活化石"。因其叫声很像幼儿哭声,故人们又叫它"娃娃鱼"。由于生存环境的破坏和过度捕捞,野生种群濒临灭绝。在1988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被列为国家二类保护水生野生动物,是农业产业化和特色农业重点开发品种大鲵食用价值极高,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含有优质蛋白质、丰富的氨基酸和微量元素,营养价值极高,被誉为"水中人参"。大鲵全身都是宝,是一种集保健、医药、美容为一体的珍贵物种,被专家誉为  相似文献   

20.
<正>从6月1日起,我国将实行养殖大鲵及其产品的标识化管理,今后市场上出售的人工驯养的大鲵(俗称"娃娃鱼")将拥有国家相关部门颁发的一次性的唯一身份识别标码,通过标识可以追溯到大鲵的具体产地以及一些相关信息。实施标识化管理,有利于保证养殖产品的质量,有利于对野生大鲵进行保护。上世纪80年代,大鲵被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