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强  曾志将 《蜜蜂杂志》2009,29(10):6-7
蜜蜂是多雄性社会昆虫.在分蜂过程中它们主要通过信息素和蜂舞进行交流.不同种的蜜蜂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已经形成了属于自己的一套语言系统.以同群饲养的意大利蜜蜂和中华蜜蜂为试验材料,观察在自然分蜂中意大利蜜蜂是否能解读并参与中华蜜蜂的自然分蜂.结果表明,意大利蜜蜂会参与中华蜜蜂的分蜂.说明意大利蜜蜂具有解读中华蜜蜂自然分蜂语言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廖子俊 《中国蜂业》2022,(3):16-17+20
<正>自然分蜂是蜜蜂群体繁衍的本能,简称分蜂。它是蜜蜂的一种特殊繁殖方式,蜂王产卵,工蜂哺育,不断增加蜜蜂的数量。蜂群分蜂前,先要培育一些雄蜂,接着筑造王台,哺育新蜂王。当新蜂王快要羽化时,一部分蜜蜂便簇拥着老蜂王飞离蜂巢,把旧巢留给新蜂王和剩下的蜜蜂。原来的一群蜂成了两群,增加的蜂群用来补偿由于饥饿、病害、敌害及其他原因造成的损失,保证种族的繁衍生存。自然分蜂通常发生在春夏两季蜜源充足、蜂强子多的时期,南方的秋季也有部分蜂群可发生自然分蜂。不同蜂种的分蜂特性有强有弱,同一蜂种的不同蜂群也存在差异。这就是说,在分蜂的多发季节,只有部分蜂群会发生自然分蜂,还有些蜂群只出现过分蜂倾向。  相似文献   

3.
科技     
正蜜蜂所揭示蜜蜂群体行为与病毒(原)互作新机制1月25日,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蜜蜂病虫害生物学创新团队通过对蜜蜂分蜂行为与蜜蜂病害的生物学、病原的发生及增殖规律研究,揭示了蜜蜂分蜂行为是一种重要的蜜蜂群体免疫性行为,进一步明确了蜜蜂的行为,尤其是群体性行为在蜜蜂抵抗病害过程中的作用。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美国公共科学图书馆病原学(PLoS Pathogens)》上。  相似文献   

4.
针对养蜂生产中"分蜂热"现象产生的原因从环境影响、蜜蜂种质特性及蜜蜂行为三个方面进行了归因分析.在此基础上,对蜂群"分蜂热"控制方法进行了总结,对蜂群"分蜂热"控制方法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正《自然—物理学》在线发表的一篇论文指出,处于静止状态的蜂团一旦受到物理干扰,蜂团中的蜜蜂会改变蜂团形状,即使这意味着蜜蜂个体会做出一些牺牲。众所周知,蜜蜂会表现出各种集体行为,这种行为以群体利益为先而不是个体利益为重。欧洲蜜蜂通过分蜂形成新的蜂群。分蜂时,蜂王会率领工蜂离开原先的蜂巢,另建一个新蜂巢。在侦察蜂寻找合适筑巢地点的同时,剩下的蜂团会聚集在附近的树上,通常保持一个倒锥形。蜂  相似文献   

6.
正中华蜜蜂受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及人为因素的共同影响,在每年春季都要发生自然分蜂或者是人工分蜂。那么在自然分蜂时,我们能做的工作只是减少蜜蜂发生自然分蜂的次数,在自然分蜂后提高蜜蜂的收捕效率。在发生分蜂之前,应该做哪些准备工作?采取哪些收蜂方式?既然分蜂受遗传和环境影响,我们要了解自然分蜂结团的地点有哪些?哪些地点人能靠近?根据不同的结团地点选择收捕方式、收捕工具。  相似文献   

7.
自然分蜂是蜜蜂繁衍后代、扩大种族的唯一方式,是蜜蜂社会性行为的表现形式之一。蜂群在迁飞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些行为机制备受关注,也是蜜蜂生物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就蜂群准备迁飞和迁飞过程中个体及群体中存在的一些行为机制作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8.
燕海平 《中国蜂业》2023,(10):18-19
<正>每年的春末夏初蜂王和一部分蜜蜂飞离蜂群,另建蜂巢组成新蜂群,将原巢留给即将羽化的新蜂王,一群分为两群,这就是蜂群的自然分蜂。自然分蜂是蜜蜂繁衍的本能,蜜蜂靠分蜂来实现蜂群数量的增加,有效补偿由于病害、敌害、饥饿等原因造成的蜂群损失。但自然分蜂会给蜂群繁殖和养蜂生产带来损失,在养蜂生产中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自然分蜂的发生。一、自然分蜂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杨朝环 《蜜蜂杂志》1998,(11):16-18
人工分蜂是利用蜜蜂自然分蜂的特性,当蜂群经过繁殖、发展强盛时,巢内积累了大量的青壮年蜂;外界辅助蜜粉源充足时,蜂群中就有雄蜂开始出房。此时可用人工分蜂来代替自然分蜂,使蜂群随人们所希望的目的来繁殖、扩大生产,可以使蜂场实现良种化,同时还可以控制自然分...  相似文献   

10.
<正>当春季春暖花开蜜涌粉足,蜂群群势开始增殖壮大的时候,蜂群会出现分蜂的现象。自然分蜂是蜂群在自然情况下群体增殖的途径,是蜜蜂最主要和最突出的群体活动。但对人工饲养下养蜂管理会造成很大的麻烦,会减少蜜蜂数量,影响养蜂生产效益。为此应要首先了解蜜蜂发生自然分蜂的原因,熟知分蜂的一系列征兆,  相似文献   

11.
中蜂成熟了自然要分蜂。强群中蜂如果不会分蜂 ,面临的将是衰败与绝种。“物极必反”讲的就是这个发展规律。下面就中蜂的自然分蜂优于人工分蜂浅析如下 :1 易成强群自然分蜂分出的蜜蜂 ,精力旺盛、采集积极 ,育出的工蜂劳动力强 ,所以极易成强群 ;留下来的蜜蜂因熟悉蜜路 ,采  相似文献   

12.
分蜂是蜜蜂种族繁衍的一种本能,就中蜂而言,野生蜂群分蜂行为是按其自然习性进行的;人工饲养的蜂群,则受人为操作影响,如果在某些环节上出现偏差,那么,蜂群在自然习性和人为操控的双重作用下,分蜂行为将会发生改变。一、正常分蜂1.自然分蜂蜂群的自然分蜂通常发生在天气温和,蜜源丰富的春、秋两季。此时,适宜的温湿度促使工蜂采集兴奋,蜂王大量产卵。随着时间的推移,新蜂猛增,群势迅速增大。在满足分蜂条件时,蜂群会根据天气情况进行分蜂。分出的蜂飞离原巢,通常在100m范围内的较矮附着物上结团,蜂量约占原群的3/5左右。少数蜂群还会进行第二次分蜂。  相似文献   

13.
《中国蜂业》2015,(7):27-29
<正>蜜蜂在蜜粉源丰富、气候适宜、蜂群强盛时,原群蜂王与一半以上的工蜂以及部分雄蜂飞离原巢,另择新居的群体活动,称为自然分蜂,简称分蜂。分蜂能扩大蜜蜂群体,是蜂群自然增殖的惟一方式。分蜂活动可使蜂群数量增加和分布区域扩大,促进蜜蜂种群繁荣。但是,分蜂对养蜂生产影响很大。在分蜂准备期间蜂群呈怠工状态,减少采集、造脾和育虫,限制蜂王产卵,蜂群的这种"怠工"状态在蜂学术语中称为分蜂热。如果分蜂发生,将使原群的群势损失一  相似文献   

14.
自然分蜂是蜜蜂最重要和最突出的群体活动。常见中蜂在春秋季节发生分蜂,分蜂不仅是蜂群种群繁殖的方式,而且是蜂群适应自然环境的一种反应。探讨蜜蜂分蜂的原因与机理,对于有效地利用和控制分蜂,提高养殖效益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分蜂热在季双三规范管理作用下自然消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分蜂是蜜蜂的本能行为。在野生和旧法(桶养)饲养条件下,起到了种族繁衍的积极作用。新法(活框)饲养后,养蜂人逐渐发现自然分蜂前的准备阶段,蜂王产卵逐渐减少,直至停产,影响繁蜂。工蜂怠工,影响采集。这一现象养蜂学业称为分蜂热。另外还有分蜂群飞出  相似文献   

16.
蜜蜂的记忆力很强 ,如蜜蜂对蜂巢的位置记得非常清楚 ,即使原蜂箱有较大距离的变动 ,外勤蜂仍能在原位上寻找 ;可是一经自然分蜂组织成新群后 ,蜜蜂就会把老巢彻底忘掉。据此特性 ,笔者曾多次利用自然分蜂群组织交尾群 ,收到了满意效果。当蜂群因自然分蜂飞逃聚团时 ,选几张有蜜的巢脾 ,放置在一空巢箱内 ,将此蜂箱放在分蜂团的附近 ,把分蜂团收捕入箱 ,找到蜂王 ,用王笼暂时关闭在蜂路中 ,盖上箱盖 ,打开巢门 ,招引工蜂聚集。待分蜂群稳定后 ,选择 2张蜜粉脾放入由巢箱组成的交尾箱中 ( 1家或多家 ) ,把收集到的分蜂群蜜蜂分配到交尾箱内 ,…  相似文献   

17.
黄坚 《蜜蜂杂志》1999,(11):14-15
5控制自然分蜂,防止群势削弱采取多种措施预防自然分蜂,避免群势削弱,是维持强群的重要措施。每年春末夏初蜂群发展到顶峰时,必然会产生分蜂热。这是蜜蜂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为求生存和发展所形成的一种本能,然而若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工蜂就会迫使蜂王带领一半左右工蜂飞离原巢,另建新巢。一群发生分蜂,往往还会产生连锁反应引起多群分蜂。防止自然分蜂,首先要探索和掌握自然分蜂的机理,才能采取针对性预防对策。根据长期探索和实践体会,笔者认为蜂群产生自然分蜂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群势过强,超出了群体生存空间的极…  相似文献   

18.
自然分蜂是蜂群繁殖的一种自然现象。当蜂群繁殖达到高峰时,幼蜂出房大大超过蜂王产卵量。这时形成哺育蜂无事可做,加之,这个时期天气暖和,饲料充足,蜜蜂拥挤,蜂与蜜贮满巢房,更加增加巢内温度,于是工蜂开始建造王台,准备分蜂,即由一群分成几群。老蜂王带领一部份蜜蜂飞出,另建新群。这种现象就叫自然分蜂,蜜蜂要  相似文献   

19.
蜂群的自然分蜂是其群体繁衍、种族延续生命的本能。运用反作用原理,人为改变分蜂所具备的基本条件,发挥分蜂本能的作用,找出顺其发展的措施,壮大蜂群,创造一个让蜜蜂不分蜂的环境,等待大蜜源的到来。  相似文献   

20.
<正>发生逃蜂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一是自然分蜂团投奔新居;二是缺粉断蜜,蜜蜂受到饥饿威胁;三是巢虫、胡蜂等严重危害,影响到蜜蜂的生存;四是盗蜂骚扰,被逼逃离;五是未能形成强群,群势过分弱小;六是场地周围有振动,蜂箱夏季曝晒,冬不避风等。防止逃蜂首先要改善蜜蜂的饲养条件,分蜂季节要及时分蜂,防止自然分蜂。要选择蜜源充足的地方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