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近年来,养禽行业起伏跌宕,禽病频发,造成广大养禽户效益受到很大影响,下面就禽病发生的临床检查程序要点简单分析如下。禽病的临床检查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禽群饲养管理的调查、禽群体健康检查、禽个体健康检查与禽尸剖解的检查,重中之重是禽病史调查和群体检查。个体检查中主要注意放在呼吸系统、消化系统以及神经系统。诊断中要注意尸体剖解与实验室诊断相结合,从而得到准确的诊断结果,尽早治疗,挽回或者减少禽病发生引起的损失。  相似文献   

2.
由于禽能飞善跑,常常给个体称重时的保定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目前,养禽场、家禽交易市场的个体称重普遍采用绳子将翅膀或两脚捆缚的方法进行保定。这种保定不仅费时费力、极不方便,而且由于禽挣扎会使计量造成误差,导致消费者利益受损、试验数据不精确及禽体不同程度...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安徽省部分禽场禽白血病病毒(avian leucosis virus,ALV)感染情况,2017—2019年,采用ELISA检测试剂盒,对安徽省59个禽场的3 275份血清和2 100份蛋清进行ALV-J抗体、ALV-A/B抗体和p27抗原检测,并对相关结果进行三间分布数据分析。结果显示:2017—2019年ALV-J抗体、ALV-A/B抗体和p27抗原平均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9.36%、7.66%和5.90%;从不同养殖规模看,大型场的ALV-J抗体、ALV-A/B抗体和p27抗原的场阳性率分别为73.91%、73.91%和62.52%,均高于中型场和小型场;从不同场点类型来看,祖代场的ALV-J抗体和p27抗原的个体阳性率最高,分别为21.52%和6.01%,商品代场的ALV-A/B抗体的个体阳性率最高;从不同养殖品种看,黄羽肉鸡ALV-J抗体个体阳性率(26.24%)、鸭ALV-A/B抗体个体阳性率(12.31%)均高于其他禽种。结果表明,安徽省禽白血病流行较为严重,尤其是大型场、祖代场以及肉鸡和鸭的ALV感染风险较高。建议进一步加强对高风险禽场和禽群的禽白血病监测,持续推进禽白血病净化工作。  相似文献   

4.
为了了解规模化养鸡场禽白血病感染情况,利用间接ELISA检测试剂盒对采自14个市州规模养鸡场和野鸟栖息地458份棉拭子和10份野鸟粪进行禽白血病抗原检测。结果表明,个体阳性率为2.62%,场群阳性率为36.36%,野鸟粪便阳性率为50.00%。因此,甘肃规模养鸡场禽白血病感染较为普遍,但个体感染率较低,泄殖腔棉拭子检出率比咽喉拭子高。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湖南省家禽(鸡、鸭、鹅)H7N9亚型禽流感的免疫抗体水平及其流行情况,2022年在全省14个市州,采用配额抽样方法,在种禽场、商品代场、散养户和活禽市场共采集46 112份禽血清和53 246份禽拭子样品,通过血凝抑制试验、荧光定量PCR方法分别进行免疫抗体和病毒核酸检测。结果显示:H7N9亚型禽流感免疫抗体平均场群合格率为93.27%,平均个体合格率为90.60%,仅在活禽市场的1份鸡拭子样品中检测到病毒核酸阳性;鸡H7N9亚型禽流感免疫抗体平均场群合格率和个体合格率(94.66%和91.51%)均高于水禽(83.26%和81.86%);种禽场的免疫抗体平均场群合格率和个体合格率最高,活禽市场最低,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全省14个市州的H7N9亚型禽流感免疫抗体平均场群合格率和个体合格率均在70%以上。结果表明:2022年湖南省家禽H7N9亚型禽流感免疫效果较好,在饲养场禽群中也未检出病原,发生大规模疫情的风险较低,但在活禽市场中仍检出病原,且水禽以及散养户和活禽市场禽群的免疫抗体水平略低,疫情散发风险依然存在。建议进一步加强对H7N9亚型禽流感的免疫...  相似文献   

6.
在患病的禽群,可挑选几只病禽进行详细的个体检查.在检查方法上可按消化、呼吸、神经等系统,各器官逐个进行检查.  相似文献   

7.
鸡常见病变的现场鉴别诊断方法,根据禽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和禽类的生理特征,禽病的临诊诊断可包括流行特点调查,禽群和个体症状的观察以及病理解剖3个方面.由于禽病的复杂性和症状的类同性,通过临诊诊断一般来说,只能作出初诊,要进行确诊必须依靠实验诊断.  相似文献   

8.
由两群鸡及两群火鸡个体禽的上呼吸道菌丛中易证明蛋白分解性细菌。各群有2090 ̄5090个体禽在上呼吸道菌丛中有高度蛋白分解性细菌。在个体禽,测定为高度蛋白分解性菌丛的数量范围由零到大多数。分离的高度蛋白分解性细菌包括5个种的葡萄球菌及两个种的革兰氏阴性菌即黄杆菌及解藻朊弧菌。所有种的葡萄球菌过去已从动物分主了,而黄杆菌及解藻朊弧菌通常报道是分离自土壤及表面水。本文从菌丛中筛检查白分解性细菌及检查蛋  相似文献   

9.
伴性遗传是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的遗传现象。鸟类动物与哺乳类动物相反,凡配子同型的(ZZ)都是公禽,配子异型的(ZW)都是母禽。研究表明,伴性基因主要存在于Z染色体上。当携带有隐性伴性基因的雄性个体与携带显性伴性基因的雌性个体交配时,子代就会出现交叉遗传现象,即女儿表现父亲的  相似文献   

10.
禽霍乱又称禽巴氏杆菌病、禽出血性败血病。家禽的一种常见传染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禽的急性致死性传染病。具有死亡急、死亡率高,全身呈出血性败血症的特点。1流行特点及规律1.1各种禽类均能感染,3~4月龄的鸡和成年鸡较容易感染,成鸡比幼禽更易感。同一禽群中,个体强壮的家禽比体形瘦小的家禽容易发病死亡。舍饲蛋鸡鸡群多发,而舍饲肉鸡(如AA鸡)则不见发  相似文献   

11.
《畜牧与兽医》2015,(3):114-116
为了解河北进口种鸡群禽白血病病毒(ALV)及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REV)的感染情况,对实验室留存的2011—2013年间来自美国、加拿大和法国的15批进口种鸡的血清样品450份,通过ELISA方法进行ALV-A、B亚群和REV的抗体检测。结果共有8批28份样品为ALV-A、B亚群抗体阳性,群体阳性率和个体阳性率分别为53.3%和6.2%;未检出REV抗体阳性样品。结果表明目前我国进口种鸡群中存在一定比例的禽白血病病毒A、B亚群抗体阳性个体。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浙江省禽白血病病毒(ALV)流行情况,本研究对2018-2020年浙江省定点监测场点开展ALV J亚群和A/B亚群抗体检测,共检测来自9个地市518个场次的19 224份次鸡血清样品,通过对时间、群间、空间等情况分析,掌握当前浙江省禽白血病感染及分布情况。结果显示:浙江省ALV-J平均个体阳性率为11.63%,平均场次阳性率为61.78%,ALV-A/B平均个体阳性率为3.52%,平均场次阳性率为39.77%;不同群体、地市均有感染分布。监测结果分析表明,浙江省禽白血病存在一定范围的感染,种鸡场内相对可控但感染有上升,研究结果可为浙江省禽白血病防控、净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前市场个体鸡店大量涌现,饭店、酒店、茶园数量不断增加,加强活禽批发销售检疫监督、定点交易显得尤为重要。西宁市印伟家禽销售批发市场的建立既有利于经营,又方便了管理,也为家禽检疫监督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条件,对防止重大禽疫病的发生、确保人们吃上放心禽有很大的意义。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J亚型禽白血病在辽宁省父母代种禽的感染情况,采集辽宁省不同地区禽血清共计1 401份,通过ELISA方法进行J亚型禽白血病抗体的血清学检测,结果表明,群体ALV-J感染率为65.5%,个体感染率为5.57%;海蓝褐蛋种鸡ALV-J感染率为5.38%,肉种鸡ALV-J感染率为6.11%;蛋种鸡和肉种鸡在23~40周龄时ALV-J抗体检出率较高。表明:辽宁省父母代种鸡群存在不同程度的ALV-J感染,虽感染率不高,但仍需加强禽白血病的预防和净化工作。  相似文献   

15.
为掌握我省种鸡场主要疫病的流行情况,制定有效防控政策。笔者对黑龙江省5家种鸡场进行随机采样。监测结果表明,免疫抗体合格率分别为:禽流感病毒H5亚型100%;禽流感病毒H7亚型99%、禽流感病毒H9亚型100%;新城疫100%;感染抗体监测结果表明禽白血病A/B亚群个体阳性率0-42%,场阳性率为80%。禽白血病J亚群个体阳性率0-40%,场阳性率为80%;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个体阳性率为8-82%,场阳性率为100%;鸡白痢个体阳性率为0-68%,场阳性率为60%。  相似文献   

16.
家禽的配种方法大体分为自然交配和人工输精两种。自然交配又分为大群配种、小群配种、个体控制配种、同雌异雄轮换配种、辅助配种等几种主要方法。在实际生产中,公禽和母禽均应按生产性能、体质、外貌、发育情况、遗传性能、品种特征进行选择。如有条件,对公禽应预先精选,即检查第二性征、性活动机能、精液品质,选留优秀者配种。  相似文献   

17.
为掌握信阳地区J亚群禽白血病流行情况,于2016年3月—2017年7月,采用ELISA方法对信阳地区92个土鸡场1 649份血清样品进行检测分析。结果显示,阳性场55个,阳性场率为59.8%;阳性样品452份,个体阳性率为27.4%;不同月份阳性率有差异,2月、12月场阳性率最高,为100%,4月、5月未检出阳性样品;从个体阳性率来看,12月最高,为61.1%;不同规模鸡场阳性率差异不大,规模场阳性率为53.2%、个体阳性率为28%,散养户场阳性率为66.7%、个体阳性率26.7%。禽白血病在信阳已经普遍存在,今后要采取措施加强对该病的净化及根除工作,有效控制其蔓延。  相似文献   

18.
蛋鸡脂肪肝综合征是由高能低蛋白日粮引起的、以肝脏发生脂肪变性为特征的家禽营养代谢性疾病。临床上以病禽个体肥胖、产蛋减少、个别病禽因肝功能障碍或肝破裂、出血为特征。该病主要发生于蛋鸡,特别是在笼养蛋鸡的产蛋高峰期,直接影响家禽业的经济效益,应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9.
一、“七五”期间种畜食生产所取得的成绩“七五”期间,我省种畜禽事业有了较大的发展,以国营种畜禽场为龙头,集体种畜禽场为骨干,个体种畜禽户为补充的畜禽良种繁育推广网络已初步形成,种畜禽的生产水平有所提高。(一)良种繁育推广体系建设有了加强1989年,省定点的国营种畜禽场已发展到19个,比1985年增加了2个。其中省属场1个,市(地)属场4个,县(市)属场14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中小型禽场日益增多,经济效益有明显提高。但由于这些场建立不久,还存在一些问题诸如管理、技术等,致使禽病问题日益突出。笔者走访了本县几家中小型及个体养鸡场,主要存在问题如下:1鸡舍布局不合理育雏室鸡舍和蛋鸡舍相距太近,有的鸡场场址设立考虑不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